礼堂里挤满了人,这是全分院拉线广播大会的主会场。一双双期待的目光,静静地望着台上,等候一个人的出现。这是自苏联专家撤走以来,人们第一次在这么大的场合,等候一位非异邦的航天科技界名人。
台下挤挤的人里,杜适怀有一种特殊的心情。来这里以前,罗主任告诉他说,今天要来的这人,不仅是总院的学术至高领导人,还是你交大校友的老前辈。一想到这,杜适的自豪感便在心里升起,像是要等家族的亲人一样。
要等的人——钱学森,准时来到了会场,陪同的有分院院长,政委,以及各所所长。
热烈的掌声和分院院长简短的开场讲话后,总院钱院长开始讲话。台下的杜适注意到,一身戎装的钱院长,年约五十,顶发已谢,脸盘上挂着微笑。那声音沉稳而圆润。杜适望着台上的他,心想“头长得大,该是智慧蕴藏量大的原因吧。”这时听身后有人压低声说了两个字——“中将”,这又让他注意起钱院长的领章来。又听后面人在低声交谈中说,钱院长这军衔是**亲自提出来给的。
钱院长讲话不到一小时,深印在杜适脑子里的是这一些话:“……苏联专家走了,图纸带走了,设备不给了,这难不了我们。美国能搞出来,苏联跟后也搞出来,我们自然也能搞出来。不同的是,他们比我们搞的早就是了,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候,德国人搞v2火箭比他们早一样。我们中国人又不比谁笨……。你们每个研究所,担负的任务不一样,可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就是英语。苏联人走了,再想看到他们的技术资料可是难得很,那我们就看英文的。所以,我今天给大家提个希望,希望你们下苦功夫‘爬坡’,把各自的专业英语学出来,从现在起就开始爬这个‘坡’……。”
大会结束后,杜适刻意从台下人流里抢出门外,去站在出入主席台的侧门处,只想趁领导们离去时,近距离再看看交大校友的老前辈。他更有一个模糊的指望,指望总院钱院长在出门离去时,会朝年轻的自己点一下头,最好问一句“你哪个学校的?”好让自己有机会回答“是交大的。”然而,他设计在心里的这个指望落空了。在分院周院长,和少将政委的陪同下,加上身后各所所长的簇拥,钱院长几乎是被人层包围着去了分院办公大楼。
各个所的大楼里,每到晚间,灯火比往常明显辉煌了许多,一直到晚十点后,才渐渐疏落下来。读书馆里更是明显,东西两侧阅览大厅里二十几张宽大的阅览桌,每个晚上人满为患。远望工作区的几幢楼宇,像是一座座庞大的火楼拔立在夜幕里。这景象,是钱院长那次报告以来出现的,人人在为课题尽心智,为学习下深功。这里像是一个庞大舰队里的一艘,舰队的总指挥就是人们誉称《科技元帅》的聂总。人与人之间,有着心照不宣的你争我赶,或说竞赛,或说竞争,反正都憋着劲要争先。
寒暑互易,一年又过去了。这天下午,杜适刚从读书馆匆匆回到研究室,准备取出数据记录再度返回读书馆。一进门,见桌上罗主任的一张字条:“回后望即来我处,有话面谈。”杜适心中一怔,不知是什么事需要“即来”。一侧脸,见隔两张桌子的组长于岩,有意无意地睨视自己,他不由在想,组长大概是先已
看过这字条,而且像是知道为什么。
去见了罗主任,杜适才恍知于岩那睨视的目光是有原因的。一开始,主任颇为客气地说:“支部有意让我来问问你。这一年来,所里各室同志们都在努力‘爬坡’,学英语的劲头很高。大家对你的业余班反映很好,有人建议在全所举办专业英语轮训班,每期学员脱产学习一个月,支部意思想让你出面任教——”主任望着杜适,没往下说。
“这件事,于组长问过我,希望我担起这‘光荣任务’。我已经告诉了他我的想法。”
“这我听说了。不过,既是支部的意思,我想再一次问问你本人的意见。”
“所领导的意见呢?”
 
凝眸最新章节二十一 遭弃(一)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