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杜适度过了人生的重要一站——成家。
那以前,他给汉中的父母去了信,让老人知道在他们的四个儿女中,小儿总算要成家了,虽然比其他三个成家时的年纪大不少。
他给父亲的信里,除了报告这个消息外,还再次恳望父亲理解和原谅自己的当初。父亲这次回了信,对杜适要成家的消息表示了欣慰,还对杜适当初写那封信时的处境和心情表示了理解:
“......细想起来,若非我当年的唐突,何能为我儿留下被动处境,往事
已矣,汝前信我能明白,望勿再为此伤神。过往的名人里,也曾有过此类做法,如蒋介石在追随孙中山期间,就这么做过......”
杜适不知道当年蒋介石是否有过这事,也许果有其事,也许只是讹传,是父亲为宽慰自己才这么讲。但自那后,似乎一切都恢复了当初。
父母显然是把杜适将婚的消息,去信说给了西安和西宁的素梅和录适,素梅姐还给杜适来了信,对弟弟将要成家的消息表示高兴,还有趣地说,“当年爹妈和我,前脚接后脚地给你找女娃,一个一个都没弄成,看来还得你自己来。”素梅的信里,好像已经淡忘了当初对杜适的不悦,但杜适每想起自己那信,心里总不免愧疚。
不多天后,又接到西宁录适哥的来信和寄来的三百元钱,信里说,这三百元是他代表全家,对弟弟将婚的心意。杜适明白,当前父母的生活来源,除自己的一份外,主要是录适,一则录适儿女由父母照看,再则高寒地区工资比京区高。杜适觉得,以当时的社会经济和家庭境况,三百元钱虽称不上阔绰,也该是不菲的了。
杜适在和潘迪走进婚姻前,曾给她讲过自己父亲的情况。在听到她说“我看重的是你本人,不在意你说的家事”这句话后,心才最后落定。他当时想,潘迪说看重的是本人,不在意家事。不同的是,周颖在意,尹雯的父亲也在意。或许潘迪学识浅,出身贫农,根子硬才这样。”
两人简单一番准备后,春节前几天,去了潘迪的家乡江苏常州完婚。婚礼也简单,两人商量后,让杜适交给岳父二百元钱,算是一场婚礼的花销。岳父早年是农民,后来做了常州供电局的水泥工。他的烹饪技术很好,家里做饭烧菜全靠他,附近邻居中的婚丧嫁娶活动,常请他去主厨。潘迪上有哥嫂,和他们一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下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妈妈是常州纺织厂的退休工人。岳父张罗了一桌酒席,全家十口人关了门,大家团团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说,在温馨中算办了婚事。
春节过去半月,这天该离家回北京了。早晨起床后,杜适和潘迪还在屋里,岳父手里拿着个铝饭锅上楼进来,准备在临窗的缸里打米做饭。他拿着铝锅来坐在条凳上说,“潘迪啊,午饭后你就要跟杜适走了。你过来坐在床边,走前听爹给你说说话。”
潘迪一声不响去床边坐下,爹爹刚说“你这次回去——”,她一个拧身,趴在床上不抬头。爹爹见了,一声不响站起来,去深米缸那里弯下腰去打米,好几秒里却不起身,在那里一动不动。杜适在一旁看的明白,岳父是将眼泪滴在米缸里。
此后又是一年,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五日。
窗外的雪,漫天的棉絮一般,静静的飘落下来,匀整地覆住了目光所及的一切,把天地间扮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
杜适坐在桌边,他有点
倦。
昨晚顶着大风从医院回到家,一头倒在床上,思想就没有停过。这样在床上过了许久,眼皮发沉,慢慢地合上,这时,似乎像电影慢镜头回放一样,看见自己回身拉门时,床上的潘迪脸侧着目送自己,她那希望和忐忑的目光,在他沉然的睡意
凝眸最新章节二十八 成家(一)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