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原来提前知道历史就可以赚大钱

本章节来自于 风骚大明 http://www.lishu123.com/10/10853/
    虽然朱棣因为徐皇后的病重而心情低落,但这位不知道英不英俊但肯定是条汉子的皇帝并没有因此荒废朝政躲在墙角哭鼻子,最近一段时间比较红红火火的钱庄一事过问过几次,并一再催促要尽快进行。

    终于,谷雨后半个月朝廷连发两道命令,先放宽“银限令”,容许可以控制范围之内的金银流通市场,先让货币市场有了一个比较活跃的反应,然后紧接着发布第二道命令,宣布效仿宋朝做法,准备了一笔印刷宝钞的准备金,有多少钱印多少宝钞,并宣布兑换和回收旧钞。

    这两个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掌握大量资金的商人,原来他们眼看着宝钞每天都在贬值,换了金银但做起买卖来毕竟不如宝钞方便,所以一直十分的为难,而现在银限令放开,他们首先可以光明正大的兑换金银保值自己的财富,紧接着第二道命令下达,说明朝廷有整顿宝钞的想法,未来宝钞的贬值将不会现在这么厉害,对他们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当然是大为欢迎。

    若说皇上的重视为天,两个意义重大的政策为地,绝对是金融行业重点关注对象的商贾为人,那么现在对于钱庄来说,已经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具备,于是从昨天开始,南京、应天、北京、扬州等十二座城中钱庄突然开张,几乎没有打出什么招牌,仅仅只是免费兑换新钞,就已经让人们知道代表了朝廷,于是早就担心手里宝钞都快烂掉的百姓和商人蜂拥而至,还不到一天就人尽皆知。

    虽然到现在为止,钱庄还没有宣布要吸收存款,但就像陆风交代张野那群人的那样,无论宝钞还是钱庄都得建立在一个信用的基础上,所以现在还需要一段时间培养老百姓和商贾的基础,倒并不着急。

    然而仅仅只是如此,皇上却已经看到了宝钞问题得到解决的希望,也看得出钱庄势必会按计划的那样成功,当听说十二座城中的钱庄都人满为患,十分满意,第一次对宝钞提举司全体进行封赏。

    “怎么就不封我呢?我可是那帮人的老师,随便给个几千两银子也成啊!”陆风听说了这件事后如此想到,可转念一想给了钱就肯定要赏个什么官职,那他就不愿意了,所以也就是愤愤不平一下而已。

    今天早上有点蒙蒙细雨,天灰蒙蒙的,看样子下午还有场大雨要来。

    陆风也没出门,这会刚刚起来正在房间里头,把陈留郡主让他带回家的高档点心当早点吃,这时候老管家忽然钻了进来,朝陆风说:“小侯爷,河南那边遭灾了,外边都说是黄河绝提,发了大水,好看的小说:。”

    陆风愣了一下问:“淹不到咱这来吧?”

    “那倒不会,黄河就不打咱们这过。”老管家乐了,看陆风瞪他又一本正经:“就是可惜了河南的粮食,那都是大明朝的粮仓啊,被这大水一冲,粮食怕是要颗粒无收了。”

    “那朝廷有什么反应?”

    “这黄河绝提可不是小事,这么大的灾搞不好就要民怨,朝廷哪敢不重视啊。”老管家把声音压低了一些,跟周围隔墙有耳似的说:“听说,河南那边杀了好多地方官,前

    些年去整治河堤的户部官员也有好几个侍郎下了大牢,都是锦衣卫亲自拿的人,这事情可算闹的大了。”

    “该!”陆风一点不怜悯:“黄河的河堤比长城都重要,这事也敢偷工减料敷衍了事,一出问题别说那些粮食糟蹋了,两岸得死多少口人呢,活该那些不作为的官儿被抓,掉九个脑袋都不够偿命的。”

    “可不是嘛,别说是指望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老百姓,指不定多少人都没有了活路,就算是那些大户人家,房子塌了、田被淹了,再加上老人孩子吓得不轻,那也是伤筋动骨啊。”老管家有声有色的继续往下报新闻:“听说好多大户人家不愿意在河南呆了,借了这个机会准备来南京发展,前前后后的忙着置办宅子和地产

    风骚大明最新章节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原来提前知道历史就可以赚大钱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北也也的小说风骚大明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风骚大明最新章节风骚大明全文阅读风骚大明5200风骚大明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北也也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