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哈家储存的木头全部用完,都做成了椅子。村民知道后纷纷前来抢购,新做的椅子很快就全部卖掉。有些村民不只一次来买椅子,因为他们一些亲友到马庄作客,见到他们家有椅子而自己家却没有,便把他们家的椅子搬走,再让他们买新的,这样以来椅子的销路就更宽广了。马宾原想把新做出来的一部分椅子运到郡城试试水,看一看郡城的百姓是不是也像马庄村民一样疯抢,没料还没把椅子拉出村子就全部卖光光,去郡城的计划就落为泡影。椅子的需求大于供给,就是再做一批椅子,也不够马庄以及马宾周边村民买和用。这个时候马大哈家做椅子用的原材料却全部用完,只得花钱再买一些新木头。隋唐时期人少树多,到处都是山林,有些树林占地方圆几十里,植被极为丰富,全是茂密的原木。马宾购买原木便十分方便且价格低廉,卖粮得到的三千文全用来购买,竟买到五倍于堂兄家原有的储存量。马宾、马大哈、长腿和熊猫等师徒四人再次全身心投入椅子制作中。从郡守家得到的二百两白银,马宾并没有让任何人知道,悄悄放进自家地窖,准备将来再派上大用场。在郡城客栈时,苍白脸色少年郎要马宾带领全村发财的话,给马宾带来一个极大的启发,使他产生了一个极大的野心。欲想带领马庄所有村民发财,必需先打开椅子的销路。不然将来村子里的村民全部变成做椅子的工匠,制造出多如牛毛的椅子,却没有销路,这不仅不会发财,还会造成椅子的大减价。马宾知道自己的野心再大再逆天,受简陋条件的限制,也得慢慢发展慢慢迈步子。椅子全部卖出去以后,堂兄家的粮食堆如小山,几乎快放不下了,但到郡城一个来回需要一整天。来来去去十分浪费时间,而且与黄掌柜的约定还没到,马宾仔细考虑以后便没去郡城。马宾想新做一批椅子,到时自己带着椅子和粮食一起去郡城市坊,把椅子放在坊门口试试郡城百姓的反应。如果销路大开就节省许多周折,只用一心研究如何把椅子做得更高级更舒服就行。如果打不开销路自己还得另想办法。折折腾腾到月底,必需去郡城了,马宾便带着长腿和熊猫又辛苦奔波一次。这次只带了小部分的粮食,椅子倒是带了四把。上次到郡城自己和黄掌柜签有契约,到了坊内粮食就全部卖掉。然后,马宾、长腿、熊猫等三个人,把椅子放在坊门口,四平八稳坐上去,翘起二郎腿,吊吊的坐姿,新奇的椅子,引来郡城许多百姓前来围观,比耍猴场面还要热闹。可是马宾却发现那些围观的人只是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指指点点,直到太阳偏西,也没人掏钱买一把椅子。马宾便鼓动长腿和熊猫学着坊门口卖鸡蛋的乡下老妇扯嗓子吆喝卖椅子,以鼓动郡城百姓买把椅子回去孝敬父母爱护怀孕的妻女。马宾见效果还不明显,还是没有人买椅子,自己也加入了吆喝之中,三人喝得嗓子冒烟,仍然没有人敢吃螃蟹买一把。马宾有些沮丧,看看天色已经不早,必需回家了,再不回去就得赶夜路。当时环境不太平,马宾只得收起失望的心情,带着四把椅子踏上回家的路。长腿和熊猫也很失望,失望的时候就没心情要好吃的,马宾也没想起来给他们买,于是俩人心里更加郁闷。回马庄的路上,长腿一直沉默不语,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冷不丁问:“郡城的人见多识广,比呆在乡下的马庄村民更容易接受新鲜东西,椅子为何却一把也没卖掉?郡城百姓难道比乡下百姓还要土鳖?”熊猫故作高深的反驳长腿一句:“你不也是一个乡下老土鳖?还说郡城的人土鳖!”长腿不服,俩人据理力争,坐在马车上吵开了,吵得面红耳赤。马宾对他们的吵闹却充耳不闻,一直在心里思考椅子卖不出去的根源,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马宾也以为,见多识广的郡城人的确容易接受新事物,照理在郡城的销路应该比马庄还要好。可是上午的实践证明,郡城的销路却是空白。快到马庄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一个熟人,笑呵呵地向长腿打招呼。马宾问长腿怎么认识这人的,长腿絮絮不止扯个没完没了,说到底马宾只听明白一个词:熟悉。这个词启发了马宾,经过一番思考总结,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个原因是老族长给自己的椅子推荐,依他在马庄的德隆望重,村民自然对他产生信任。到马庄走亲戚的乡亲又信任他们亲友,才毫不犹豫把椅子买回家。自己和村民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村民们相信买自家的椅子,自己肯定不会欺骗他们,说白了也是一个信任的问题。郡城的百姓根本不认识自己是哪根菜,椅子这种新事物可不可靠,是不是镜花水月华而不实,价格公道不公道他们心里并没有谱。还有就是把椅子买回家,如果坏了找谁说理找谁修?种种疑问最终都指向信任的相反方向,这才导致一把椅子也没卖出去。面对未知事物,所有人都会产生怀疑和恐惧的心理,郡城的百姓也好,马庄的百姓也好,甚至远在天边的长安洛阳也罢,都会产生相同的怀疑。第二个原因是定位问题。自己从开始就把定位搞错了,只卖给老年人和怀孕女人,这不是明显的自我限制,自毁长城?下一步就要放宽眼界,把新销路放在所有人身上。每个人都应当以坐椅子为荣,以家中无椅子为耻。自己的时代哪家哪户家里没有椅子沙发?家里来了客人却没个椅子坐,难道让人站在屋里,或是弄个榻榻米跪在地上?笑话!自己经营的虽只是一把小小的椅子,思维却不能只局限于卖椅子,考虑得应当更为深远。只有打开百姓头脑中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新视野新眼界,增加他们对椅子的全新认识,让他们知道椅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才容易打开更广泛的销路。若想把自夏商以来形成千年的,根深蒂固的坐榻榻米的传统革新掉,使所有人对椅子产生喜闻乐见的观念,这比修筑一条万里长城还要困难。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一场看不到烽火狼烟的战争,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观念转变。驱使身体可用武力强迫,不服用刀砍用枪逼你去做,而观念滋生在头脑中,百姓们从心理上抗拒椅子,你用刀架脖子上他们也不愿意买椅子。因为家里还有坐习惯了的榻榻米,还要买椅子干吗?其实自己也没有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强迫他们去买的能力。椅子是好东西,坐椅子的观念也是好观念,但它出现的时间不对,有点点的超前。人们暂时还没有认识到椅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需要自己用更多时间对他们慢慢加以引导。经过缜密的推理,反复的思考,回到马庄以后,马宾更加肯定了以前的设想:要想把椅子的销路打开,必需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意识灌输,一场消费观念的革新。这得先从高高在上的隋末官员着手,官员就是社会成员的精英,整个社会的纲领,抓住官员才能提纲契领。官员们都坐椅子了,下层民众才会竞相模仿,才会自上而下形成一股风气风尚,才会从朝堂渗透江湖。从民间渗透上层则很难实在,因为高雅的东西容易被接受,而通俗的东西会被嗤之以鼻,正所谓“楚王爱细腰,嫔妃多饿死”。与此同时,马宾也觉得,自己应从做椅子的劳累中抽出身来,多用些时间读书写字。有了知识才方便在隋亡唐立后参与科考,进而登堂入室,结交朝内高官达人,有更高的位置才方便向唐朝上层灌输坐椅子的观念,继而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椅子变革。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