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160章 技艺

本章节来自于 穿越之青青麦穗 http://www.lishu123.com/104/104704/
    瞧三景不难,是因为景‘色’就在那里,又不收费,只要你来,随时都可以观赏。.最快更新访问: 。

    看三人不容易,是由于他们并不像风景一样,总是伫立在那里,等着你来瞧。

    首先,叶先生出来的时间,嗯,不确定,不过,天气好的清晨或者傍晚,先生会由学生陪着,到林中散步,或者在水畔垂钓。

    先生路过的地方,人们都会停住脚步,跟先生打个招呼,先生会颔首回礼,偶尔的,会停下来和农人们说几句话,聊一聊农事家常。如若先生不停下,农人们打完招呼,就不敢随意打扰了,他们知道,先生乃德高望重之人,不能随便扰先生清静。

    其次,另外两位穿着素‘色’书生袍的年轻先生——西远和秋阳,他们七天里只出来上两日课,上完课,去向也不确定,或者回村,或者去先生的学馆,或者去另外的地方,至于什么地方,别人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要想远远瞧一瞧当世大儒叶先生,你要起早来到莲‘花’村或者一直留恋到傍晚,要想见另外两位先生,得事先知道他们来莲‘花’学堂的日子,然后,在学堂‘门’前,“守株待兔”。

    三人中,能见一人已经属于难得的机缘。若是三位一起见到,那可真是难上加难。当然,偶尔中的偶尔,来此地游玩的人,会见到两位年轻先生陪着叶先生在林中散步,或者漫步于杨柳万条的莲‘花’渠,那可真是一饱眼福,回去立马成为跟别人吹嘘的谈资。

    要说两位先生穿的书生袍,也没啥特‘色’样,不知道为啥,穿在他们身上,却别有韵味,给人一种超脱凡尘之感。

    因此,看过的人纷纷效仿,竟然连颜‘色’、布料都要一模一样。

    一时间,素‘色’书生袍成为彦绥乃至彦绥附近年轻一辈最流行的服装款式。连刚进入学堂学习不久的小娃娃们,都争相效仿。

    不上课的时间,孩子们会拎起小篮子,去野地里寻草‘药’,什么婆婆丁(蒲公英)、车轱辘菜(车前子)、苋菜、鬼针草、苍耳……总之,去野地里转一圈,将你见到的野菜野草,挑新鲜的挖回来,提到西家庄那里,就能换来银钱。

    那里,西家小神医派了专‘门’的人,收购人们采集来的,有‘药’用价值的‘药’草,要求比较严格,不过,人家事先会将什么样子的收购,什么样子的不要,都告诉你,只要照着做就好。

    负责收购‘药’草的,是当初永宁关,跟着姜掌柜的两个小伙计。

    前年,西远去信召回姜掌柜,并征询了姜掌柜的意思,后来,转派他到临县西记‘药’铺做了掌柜。

    他在永宁关招的两个伙计,一听说少东家要召回姜掌柜,死乞白赖地非得跟着,他们可是见过少东家的,觉得跟着这样的主家,以后一定会有好日子过,因此,跟姜掌柜求了又求,最后‘弄’得姜掌柜无法,只好写信将情况跟东家讲了,西远同意后,将两个小伙计一起带了回来。

    回来后,姜掌归去西记‘药’铺了,两个小伙计西远瞧着办事麻利,手脚勤快,又粗通‘药’理,因此,便留下他们给长朔帮忙,归李原管理。

    他们俩主要帮主家七少爷伺候‘药’田,还有‘药’材的炮制。不会的,七少爷会手把手地教,两个人学的很快,如今已经能够上手了。所以,西家炮制出的‘药’草,多出于他们之手。

    长朔本人也会动手炮制,不过,他炮制出的‘药’草,比别人‘弄’的效果要好,西家轻易不对外发卖,留着自家用,或者相熟人家有人生病,从中取用,因此,如今想买到西家小神医亲手炮制的‘药’草,殊为不易。

    那两个伙计,见长朔炮制的‘药’草效果比他们‘弄’的好,一开始还不服气,发誓要好好炮制,一定要‘弄’的跟七少爷一样,结果,不管他们怎么努力,都达不到长朔的效果,最后,不得不彻底心服口服。

    “哎哎,我说你俩,这回服气了吧?想跟七少爷比,不是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吗?连咱家大少爷都服气七少爷,说没有七少爷的手艺好,你俩还敢叫板,这回没话了吧?七少爷那是天才!天才,你们懂吗?”李原见那两个蔫头耷脑,认输的样子,嘚瑟道。

    大少爷都说他自己炮制出来的‘药’草不如七少爷,你俩还不自量力!哼!

    在李原心里,家里大少爷已经很厉害了,他说比不上的人,一定是不得了的人了,所以,七少爷,嗯,不是一般人可比的。这就是李原的逻辑。

    俩伙计,一个叫高三,一个叫孟五,估计是按家里排行叫的,如今,除了负责‘药’田、草‘药’炮制,同时,村里人送来的草‘药’,也由他们帮主家收购。

    听说少东家将高三孟五留下帮七少爷的忙,姜掌柜都为他们高兴,嘱咐俩人一定要好好干,这样的主家,从来不亏待手底下的人,不过,前提是你不能起外心,没看那些起外心的,早不知道去哪里讨生活了吗?而且,跟着七少爷,一定能够学到医‘药’方面的本领,有一‘门’手艺傍身,以后吃穿不愁。因此,要老老实实,好好做事。

    俩伙计知道姜掌柜说的话是为他们好,连忙点头。

    所以,如今四下里,农闲没事可做的人们,只要去大野地,寻些以前在他们眼里,最常见无比的野菜野草,拿到西家庄那里,找高三孟五就能换些银钱。

    这可真是无本的买卖,有人家专‘门’收集野菜野草的种籽,种在自家菜园的边边角角,等它们长得符合要求了,采摘下来,拿到西家庄去卖,在他们眼里,这些物事再也不是平凡无用的了。

    村里的娃娃们,如果想要买点啥玩的东西,大人不给买,人家一点不气馁,提个篮子去野地,几天的时间,就能凑够几文或者十几文钱,大人想给,哼,人家小脖子一梗,还不稀罕了呢。

    所以,莲‘花’村,及其附近村庄,从小到老,只要能动弹的人,浑身都充满了干劲,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想法,已经深入人心,那些懒惰的,‘花’钱张手跟家人要的,普遍成为人们的嘲讽对象。

    满野地都能‘弄’来银钱,你还张手跟人要,那不是懒的,还是啥?这样的人,一点都不值得可怜。

    因此,对于小娃子们来讲,勤奋一个‘春’夏秋,就能攒够自己上学堂的束脩,或者做一件大家都穿的白袍,并不是奢望。

    人有了本事才有底气,小小年纪,自己就能养活自己,的确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在莲‘花’学堂就读的孩童,一个个脑袋仰得高高,跟院子里嘎嘎叫的大白鹅有的一拼。

    那些还没有穿上书生袍的小孩童,正在努力攒钱,哼,有啥可吹嘘的?你有的,我过一段时间也会有!

    所以,这种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所收获的观念,从小就深深植入了这些孩子们的心间。这是从莲‘花’学堂出来的学生,即使出身平凡,也没有卑躬屈膝之态的缘由,比起寄希望于他人,他们更相信自己。

    莲‘花’学堂比其他学堂、‘私’塾更有特‘色’的是,这里不仅教授孩童们书本知识,还有其他课业。

    每日早晨,前半个时辰,是强身健体课,由先生领着教孩子们练习拳脚功夫。当然,担任教习的,是西韦程南和王柱几个,他们几个分派了天数,到谁负责的那天,谁就来教授孩子们。

    这几个可是已经考中举人的读书人,本身往那一站,就具有无比的说服力。而且,他们手脚功夫丝毫不弱,从小练习,长大后一直保持着,当然不错。

    至于功夫最好的卫成卫长山,嗯,这些初级的功夫,还不用劳他大驾。

    其实,最主要的是,卫成要在莲‘花’村塾里,教授莲‘花’村自己的孩子,每日清晨,这些孩子们早早起来,到学堂随卫成练习拳脚,练完半个时辰,再回家吃饭,然后来学堂上课。

    这只是莲‘花’学堂的一个方面,最具有特‘色’的,是莲‘花’学堂不仅招收‘蒙’学的孩童,还招收已经长大的青少年。

    那些孩子学习文章辞赋已经来不及,但是,因为年纪还轻,仍然可以学习其他东西,所以,西远留下的那些各行各业,如今在彦绥各地开着他们自己铺子的手艺师傅,就有了用武之地。

    这些手艺师傅,每个人负责一个行业的课业,想要学‘门’手艺的青少年,只要有意向,‘交’了束脩,便可前来学习。

    一般情况下,三年时间,学艺即可结束,当然,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天赋,能够提前学完,学堂也不会强制‘性’的,非得留你学到三年才出师。

    好吧,西远实际上是想将莲‘花’学堂,建成一个包括基础学科与职业技能,类似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堂。

    不过,不同的是,这里的孩子,在读书上如果有潜力,那么‘蒙’学课程结束,经过叶先生考核,合格者可以进入隔着书馆的莲‘花’学馆;如果在功名上没有指望,那么,可以决定学一项技能,这样,会于一项手艺傍身,不愁养家糊口。

    比如,在这里可以学到怎样记账算账,以后可以做账房先生;还可以学如何辨别草‘药’,以后可以种植草‘药’或者开‘药’铺;以及可以学习木工,怎样做出复杂而‘精’美的家具‘门’窗梁枋……总之,西远将他能够请到的艺人,都请来了,有年轻人想学,他们这里有师傅,就会开展相应的课业。

    前来学习技艺的学生,虽然要‘交’束脩,不过,可比给人家当学徒好多了。

    要知道,在大燕国,学徒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是,学徒期间,基本上没有工钱,等于白给师傅家出力干活;另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因此,碰到良心不好的师傅,不肯将看家本领真心相授,在师傅那学十年八年,不能够学成的事情屡见不鲜。

    莲‘花’学堂则不一样,师傅毫无保留的教,只要你肯下功夫,认真学习,三年内,基本上能够学成一‘门’技艺。

    因此,有些本来持观望态度的年轻人,凭着一股子子闯劲儿,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来学习,结果,发现自己做了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而且,这里不仅教授他们技艺,还有基本的识字课,算学课,以后自己有手艺了,如果发展的好,开起铺子,不愁记账算账,这些人的算学,由张财、西阳、小林来讲授,他们有理论,有实际经验,所讲知识,有的放矢,很受大家欢迎。

    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所以,那些不肯安分守着几亩田地过生活的年轻仔,都蠢蠢‘欲’动,来到了莲‘花’村。不过,因为学堂规模还不大,现在只能招收彦绥县境内的学子。

    由此,莲‘花’村及整个彦绥,兴起了一股子劳动热、读书热、技能热。那些身负高超技艺,却苦于难以维持生计的能工巧匠,只要本事到家,来到莲‘花’村,考核通过,即可被聘为技能师傅,教授年轻人本领,不用再为生活发愁。而且,莲‘花’学堂明确规定,那些在学堂教授技能达到二十年以上的师傅,年老后,莲‘花’学堂每年会支付相应数额的养老金。

    这个规定一出,本来还犹豫,害怕自己吃饭的本领教给别人,以后会不会没了生活来源的师傅,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

    这些在此学习的年轻人,凭着一股子热血进来,学到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离开,他们将各自学到的手艺,带到其他地方,其后的几十年,彦绥的能工巧匠,将手艺铺子开遍了整个滨江府乃至整个大燕国。

    伴着朗朗的读书声,西远迈步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嘴角不自觉的翘了起来,这才是他想要的盛世田园,不禁物质富足,‘精’神面貌也要发生改变。

    为啥非得请叶先生来?上辈子有那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英国的剑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正确译名应为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均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学府,带动一个地方闻名遐迩,如今,他们有这个资源,有这个机会,为什么不用?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金垚的小说穿越之青青麦穗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穿越之青青麦穗最新章节穿越之青青麦穗全文阅读穿越之青青麦穗5200穿越之青青麦穗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金垚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