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鬼道之峦山秘法 第一百五十三章 读者暂时点

本章节来自于 鬼道之峦山秘法 http://www.lishu123.com/108/108749/
    此章节为防盗版章节,对审核编辑造成不变还望谅解,如果有读者朋友不小心点入,作者会全额退钱。

    袁天罡,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风鉴,累验不爽,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井临邛令。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久佚。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袁天罡:“名如皓月罩千秋,声似春雷震古今。”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袁天罡

    外文名yuantiangang

    别名袁天纲

    国籍隋唐

    民族汉族

    出生地益州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

    信仰道学、易理

    主要成就《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

    代表作品《推背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袁天罡称骨歌》等

    纪念建筑四川省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

    职务盐官令、火井令、军师、国师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研究方向天文、数学、历法、相术、阴阳学

    归纳古代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

    目录

    1生平事迹

    2史籍记载

    3野史逸闻

    4民间传说

    ?脚后跟胜军师

    ?仙女之子

    ?结缘药王

    ?天罡断龙脉

    ?作推背图

    ?白日飞升

    ?寻觅贵妃

    5古典小说和诗歌

    6其人其墓

    7影视形象

    1生平事迹

    编辑

    袁天罡在洛阳曾给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相面,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

    袁天罡纪念地天宫院

    袁天罡纪念地天宫院6张

    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并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届时大家还会见面。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果然在这里又遇到了袁天罡。袁天罡再次相面预测“公等终且贵”,最后都要官至三品,三人前程及结局后来验证都不出其所料。到唐太宗贞观初年,袁天罡以相术预测已是名扬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召见袁天罡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并问他:“古有君平汉朝严君平,术数大师,今朕得卿,何如?”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在九成宫让他为贞观重臣张行成、马周等人看相,所预测后事无不准确。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天相家袁天罡和李淳风编写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1]

    2史籍记载

    编辑

    《旧唐书·方技》记载袁天罡最著名的相术传奇事迹是为女皇武则天看相。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

    阆中古城天宫院袁天罡、李淳风像

    阆中古城天宫院袁天罡、李淳风像5张

    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法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2]”历史进程已被他提前言中。

    传说中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的关系有多种版本:袁天罡是李淳风的师父,他们都是隋末知识渊博的高道。袁天罡曾经筑舍居于阆州蟠龙山前,李淳风因久慕其名,故带着金条自远而来,拜于门下。另一种传说则说袁天罡与李淳风乃是同窗好友,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并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卧、一个写一个画,为后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预测天书《推背图》。但正史并没有记载二人的关系,应当并无特殊关系。

    在民间传说中,袁天罡的神奇故事就更多了,流传最广泛的传说就是女皇武则天曾让李淳风与袁天罡两人为他去踏勘选择陵园龙穴。先是李淳风跑了九九八十一天,找到九嵕山龙穴吉壤,埋下一个铜钱;又让袁出去寻找,用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找到了这个地方,便从头上拔一根银钗插下去。武则天让人验证二人所选龙穴吉壤是否一致,结果挖开一看,袁天罡的银钗正好插在铜钱的方孔中。在民间认为袁天罡乃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

    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他的看相故事,新旧《唐书》皆有传,据《新唐书·方技》载,袁天罡初仕隋末,为盐官令,官政空暇,以相术为雅谈。他曾与杜淹、王珪、韦挺交游,并一一给他们看相。他说杜淹“兰台、学堂全且博,将以文章显”兰台,又名金匮、一名仙库,指左鼻胞。即鼻翼,学堂,指耳门前的部位,主聪明才智,说王硅“法令成,天地相临,不十年官五品”法令,鼻翼两旁至口边的纵纹,说韦挺“面如虎。当以武处官”。这三人看来都可位居高官,但天罡警告说:“然三君久皆得谴,吾且见之。”果然,后来杜淹为学士,王珪为太子中允,韦挺为左卫率。唐高祖武德年间,这三人都因犯罪,被流放到嵩山,又见到袁天罡。天罡安慰他们说:“你们最终还会有富贵的日子。杜淹官至三品,但长寿就不敢说了,王、韦二位也是官至三品,只是居官比杜淹迟些,寿命却比杜淹要长,但晚景凄凉。”天罡的预言,后来都一一应验了。

    天罡又给窦轨看过相,说窦“君伏犀贯玉枕,辅角完起,十年且显,主功其在梁、益间邪”伏犀贯玉枕,又谓伏犀插脑,指鼻上伏犀骨隆起直贯发际,窦后来果然为益州行台仆射;但天罡又说他“赤胍干睦,方语而浮赤入大宅,公为将必多杀,愿白戒”。没多久,窦轨就以杀人获罪免官。天罡又对他说:“公毋忧。右辅泽而动,不久必还。”右辅,指右额果然,窦轨不久又复了官,当上了都督。

    然而,最被相士称道的是,天罡曾给武则天看过相。贞观初,受唐太宗召见,太宗对其技艺大加赞赏,谓胜于汉代严君平,天罡巧于应对:“彼不逢时,臣固胜之。”太宗喜其逢迎,厚赏有加,不在话下了。武则天还在襁褓之中时,天罡见到其母杨氏,马上说她“法生贵子”,杨氏召二子元庆、元爽,请天罡看相,天罡说:“官三品,保家主也。”又见武后之姊韩国夫人,天罡说:“此女贵而不利夫。”此女后嫁给贺兰越石,果然早寡。武则天乃杨氏所生第二女,尚在襁褓中,由保姆抱出,其服饰似男儿,天罡仔细观察她的耳目,惊呼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杨氏大为惊喜,从此善待天罡,及武后权熏天下,对天罡更是尊宠。

    此外,天罡还受太宗之命,分别给岑文本、张行成、马周看相,说岑“学堂莹荑,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首生骨未成,自前而视,法三品。肉不称骨,非寿兆也。”马君“伏犀贯脑,背若有负,贵验也。近古君臣相遇,未有及公者。然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寿不长也。”张“晚得官,终位宰相。”据《新唐书·列传》,这三人的官职、成就、寿天均如天罡所言,如岑文本,“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舭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日:’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帝日:’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后来随太宗伐辽东,由于办事敏捷有成,“至粮漕最日、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以至劳累过度,“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到了幽州,竟暴病而死,年五十一。天罡相术的精湛于此可见一斑。

    天罡善知他人的寿天穷通,也知道自己的生命轨迹。武德初年,高士廉曾经问过他:“您最后会当上什么样的官?”天罡说:“我于今年夏天四月,气数就已尽了。”果然,天罡如期而逝,当时他正任火井令。[1]

    通过上述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袁天罡的相术水平可谓精深莫测,其所观必是准确有据,不以虚言,如说马周寿不长,那是因为马“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的缘故。这种大师级水平,自是江湖术士无以望其项背的。

    袁天罡在居官、看相之暇,还将其对相术的见解、看相经验著录于书,使后人得以窥其精要。

    袁天罡像

    袁天罡像2张

    他的相术著作,据《新唐书·艺文三》载,有《相书》七卷,《要诀》三卷;《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一卷,为宋元时术士托名袁天罡撰;据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载,除了《相书》、《要诀》二种,袁氏相书还有《人伦龟鉴赋》一卷、《气神经》五卷,《骨法》五卷三种。可见,其著述相当丰富。袁天罡之子袁客师,秉其家学,亦精于相术。传说他曾与人渡江,船刚离岸,他就大喊,要船工把船摆回岸边,同行的人好生奇怪,纷纷询问缘故,客师说:“船上的人鼻孔之气都是墨色,千万不可渡江,否则有覆舟之险。”正说着,有一个跛脚背负的男人径直上了船,客师马上说:“贵人来了,我们可以渡江了。“果然,船到江中,狂风骤起,渡船颠簸摇摆,险情迭起,但最终还是抵达彼岸。同行人莫不惊叹袁客师的功力。袁天罡父子在相术史上独领风骚,名震相坛,以至不少相士竞攀龙附凤,或托名而作书,或借“袁天罡真传”而为幌子,最后以至鱼目混珠、浑水摸鱼。袁氏父子灵魂有知,不知道会不会相视而笑?

    武则天信道教,但却在政治上支持佛教。而其一出生就被道家术士袁天罡预言“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2]无疑在礼教盛行的当时,为幼年的武则天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武则天在十四岁到六十岁这一段时间,耳闻目睹了太宗、高宗的重道,并深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特别是在高宗时期和其子死后,武则天是重道的。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篡权的野心昭然若揭。但是,武则天非老君子孙,又不可能将天水李氏祖先玄元皇帝尊为武氏祖先,自知与维护李唐政权的道教有冲突,肯定得不到道教的支持,出于篡权的政治需要,便疏远了道教,华夏诸教中只有儒家与五胡后的释教的底蕴可以与道家相衡,而武则天寻遍儒家典籍也找不女人称帝的依据,所以她可以选择的思想体系也只剩下佛教。武则天称帝前后,积极利用、支持佛教。佛教徒伪造《大云经》和利用《宝雨经》为她上台制造神话舆论,为其登基提供理论依据,立下大功。作为回报,武则天大力扶植佛教,佛教受到特殊尊崇,社会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声势日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她的顾虑的正确,有的道士参与反武则天的叛乱,还有人伪造玄元皇帝“显圣",遣邬元崇传言“武后不可革命"。因此武则天在永昌元年689年不得已废黜了玄元皇帝尊号,仍称老君。天授二年,下令佛教地位升于道教之上。长寿二年,停举子学习《老子》,这对道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事实上,武则天针对的目标并不是道教,而是李唐皇朝,她贬抑道教的目的是否定李唐皇室。如果不是道教和唐皇朝有着特殊的关系,不是有人借助道教阻止她登基,她就不会采取贬抑道教的措施了。武则天采取的贬抑道教的措施,都是与唐朝所采取的一系列尊崇道教的措施针锋相对的。综观她的一生,政治角色从她出生到皇后到皇帝的演变,与道教的关系紧密相连。

    她之所以采取佛先道后等抑道措施,完全是出于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是临时性措施。及至武则天的统治地位稳固后,她对佛道二教的政策便逐逝予以相应地调整。如武则天于天授二年691夏四月“另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这就推翻了李唐道先佛后的一贯政策,但也禁止佛道互相毁谤,认为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是一宗。“规定:“自今僧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最后终于采取道释并重,不分上下的政策。武则天并非一味偏袒佛教,在根本问题立场上是站在道教一边。比如对《老子化胡经》的问题。万岁通天元年696东都福寺僧惠澄乞除毁《老子化胡经》,武则天令朝臣详议。当时朝中有四位大臣认为化胡是实,为经不虚:“道释同体异名,老君变化不测,即使史籍无据,但释教不异老君。”于是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六月十五日敕旨:“老君化胡,典诰攸著,岂容僧辈,妄请削除。故知偏辞,难以凭据,当依对定,佥议惟允明知化胡是真,作佛非谬,道能方便设教,佛本因道而生。”居然认定“佛本因道而生”,可见她对道的信奉非浅。

    3野史逸闻

    编辑

    袁天罡父亲袁玑,任梁州司仓,叔父袁守诚,著名术士,在《西游记》中曾问卦赌雨算死泾河龙王,祖父袁嵩,周朝时先后担任犍为地区浦阳、蒲江二郡的郡守和车骑将军。曾祖袁达,梁朝时做过江、黄二州的刺使,周朝时连续担任过天水、怀仁二郡的郡守。袁天罡父母早逝,是在孤独与贫穷中度过他的少年时代。他喜欢作学问和学习技艺,精通相术。隋开皇年间科举取士,他参加并中了明经科。“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不奇怪。奇怪的是,朝廷负责选拔干部的官员犯难了:这位进士所学庞杂,该让他干什么?最后想当然地拍板,既然是经科,那就去卖盐吧。于是,袁天罡成了大隋盐官令。唐高祖武德年间担任过火井临邛令,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设置火井县,唐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袁天罡出任首任县令,后天宝年间,火井县改名临邛县。[3]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任军师、国师。[4][3]

    隋炀帝大业末年,窦轨寄居在剑南德阳县,跟袁天罡住在一起。窦轨当时的境遇困苦不堪,于是,让袁天罡给他看看面相,预卜一下未来的命运。袁天罡说:"你前额到发际骨骼隆起,一直连到脑后的玉枕处,你的下巴浑圆肥大。今后十年之内,你一定会富贵的,成为朝廷的贤臣良将。你的右侧下巴隆起,而且明洁光亮,应当以梁、益二州为分界线,树立显赫的功名。"窦轨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不敢忘你的大德。"十年后,窦轨响应并追随李渊起兵反隋,后被封为益州行台扑射。窦轨到任后,对袁天罡的准确预言十分佩服,于是再次宴请袁天罡,对他说:"从前你我在德阳县相见,怎么能忘啊!"说完,深施一礼,又请袁天罡为自己相面。袁天罡望了他许久,说:"你的面相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然而眼睛色红连着瞳仁,说话浮躁,面色赤红,做了武将怕是要多杀人的啊,但愿你要时刻警戒自己。"不久,窦轨跟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出击吐谷浑,但是他不仅没有警惕,反而大开杀戒,对部下也很严苛,稍不满意便处斩,甚至连自己的外甥都没放过。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召窦轨进京。他有点心虚,便又找来袁天罡测算。让他欣慰的是,袁天罡带来了好消息,说他右侧下巴发亮,看来会蒙圣恩,还会回到益州任职。不知是否因为这一利好消息的驱动,本来心虚的他反而骄傲了,到了京城不仅仪容不整,而且大大咧咧地和唐高祖坐着说话,高祖一怒之下将他下狱。不过,正如袁天罡所言,不久他就被放了出来,还被授予益州大都督的位子。

    唐太宗贞观六年任期届满来到京城长安。太宗召见袁天罡。对他说:"巴蜀古时候有个严君平擅长占卜,我有你,你自己看怎么样?"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生不逢时,我遇到了圣明的皇上,我应该胜过他。"

    袁天罡初到洛阳时,在清化坊安顿下来,无论是朝庭中的高官显贵,还是民间的各等人士都

    袁天罡

    袁天罡

    往他那里跑,家中常常聚满了人。当时,杜淹、王珪、韦挺三个人来见袁天罡,请他给看相。袁天罡对杜淹说:"这位官人,鼻子的左侧饱满分明,脸盘宽阔。"对王珪说:"这位官人从鼻翼经嘴角的两条纵理纹清晰,而且天庭与地阁直临。十年之内,一定能荣任五品的显要官职。"对韦挺说:"这位官人脸像大兽的脸。文角清晰,一定会得到贵人的提携。刚开始时任武官。"又对杜淹说:"二十年以后,恐怕三位贤士要同时被责罚贬黜,但是是暂时的,很快又会被召回恢复官职的。"不久,杜淹升迁侍御史。唐高祖武德年间,又任天策府兵曹文字馆学士。王珪任隐太子中允。韦挺在隋朝末年由隐太子李世民引荐做了率更。武德六年三人都被发配,流放到隽州。杜淹三人经过益州时,见了袁天罡哭泣着说:"袁公从前在洛阳说的话全都像神明的预示啊!今天的情况如此,再给我们看一看相吧。"袁天罡说:"各位的骨法,大大胜过以往不久就会回来的,最终必定能享受荣华富贵的。"到了武德九年六月,三人都被召回京城。回来时,又经过益州,三人造访了袁天罡。袁天罡说:"杜公到京城,就能得到三品要职。年寿我就不知道了。王、韦二公,在这以后应该到得三品官,又都能长寿,但到了晚年在仕途上不能有太大的发展了。韦公可能更明显一些。"杜淹到了京城,就被授予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杜淹非常高兴,回去后做了一首诗来赞颂袁天罡:“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系风终不得,脱屣欲安如。且珍绔素美,当与薜萝疏。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伊尹、吕尚那样的名相深深让人敬慕,赤松子、王子乔等传说中的得道仙人纯属子虚乌有。扑风捉影的事情终究不能成为现实,将一切看成象脱掉鞋子一样随便就会得到安宁。应当象珍惜洁白美丽的白绢一样珍重我们自己吧,让我们象疏离薜萝那样与恶运远离。君既然遇上杨得意这样的人且已相知相识,那么,你也一定能*腾飞而不会久久闲居。"王珪不久任侍中,出任同州刺史。韦挺担任了好几年蒙州刺史,并且病死在任上。这一切全都和袁天罡当年说的一样。

    唐太宗贞观年间,皇帝下诏书令袁天罡到九成宫,当时中书舍人岑文本让袁天罡给看相。袁天罡说:"舍人的脸面宽大,眼眉又长过眼睛,你的文才可在海内名声大振。但是你头有生骨,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从后面看完全没有得到三品官的命相,从前面看可以得到三品官。但是你四肢虚弱,骨与肉不相称,如果得到三品位,恐怕是折寿的征兆。"后来,岑文本升任中书令后,不久就死了。

    房玄龄与李审素一同来见袁天罡。李审素平日恃才傲物,不怎么把房玄龄放在眼里,房玄龄让他先相。袁天罡说:"五品看不出来。如果是六品以下比较重要的官职还有可能。"自视甚高的李审素自然不服气,不再问他自己的事,说:"看看房公能得个什么官?"袁天罡说:"这位官人大富大贵,你要想得到五品官职就求他吧。"李审素不信袁天罡的话。结果后来房玄龄出任宰相,而他死在了官职卑微的起居舍人位子上。唐高宗听说了袁天罡给房玄龄看相时说过的这些话后,让房玄龄赠封给袁天罡五品官职,房玄龄奏请圣上赠封他为谏议大夫。申国公高士廉对袁天罡说:"你今后还能得到什么官职?"袁天罡说:"我知道我的官运已经到头了,不会再有了。恐怕我四月要离世了。"果然,四月还没过完,袁天罡就去世了。

    蒲州刺史蒋严,幼年时袁天罡给他预测说:"这孩子该受多年的牢狱之苦,以后能大富大贵,跟随某人,官能做到刺史。八十三岁之年八月五日午时,俸禄就终止了。"后来,蒋严在征伐辽东时,被敌人擒获,在地牢中被囚禁了七年,平定高丽后方得归来。完全象袁天罡说的那样,官做到蒲州刺史。八十三岁时,他对家中人说:"袁公说我八十三岁禄绝,这是死啊!"于是置酒食与亲朋故友告别。这时,果然传来皇帝的圣旨:革职放遂,立既停发俸禄。以后又过了好几年,他才去世。

    李义府客居在四川,袁天罡看见他时,惊奇地说:"这小伙子贵极人臣,但寿命不长。"于是留他在家中住下,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说:"这孩子有七品的命相,希望你今后多照顾。"李义府答应了,又问袁天罡自己的寿命有多长?袁天罡回答说:"五十二岁往后,我就不知道了。"后来,李义府被安抚使李大亮、侍中刘洎等联名推荐。唐太宗召见了他,并出了一道试题,让李义府作一首《咏乌》诗。李义府当场写出一首《咏乌》诗:日里扬朝采,琴中伴夜啼。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唐太宗非常赏识他说:"我将全树借你,岂只一枝!从门下典仪起全越过去,你为监察御使。"后来李义府的官位,寿数全如袁天罡所说的那样。

    赞皇人李峤,年幼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他家兄弟五人全不到三十岁就都死去了,只有李峤

    袁天罡像

    袁天罡像

    自己长大成人。李峤的母亲,一天比一天提心儿子会夭亡,就到袁天罡那里去,让给李峤看看面相。袁天罡说:"小伙子神气清秀,可惜寿命不长,恐怕活不到三十岁。"李母听了后大为悲伤。李峤这时已经很有名气。家中人都希望他显贵发达,听了袁天罡的话,都不愿意相信。李母又请袁天罡。并且安排饭食招待他,让他再给儿子仔细察看。袁天罡说:"肯定是这样的。"李母请袁天罡到书斋和李峤在一张床上同睡。袁天罡上床就睡得很平稳,李峤依然不睡,到五更时分忽然睡去。这时,袁天罡正巧醒来,看李峤没有呼吸,用手试一下,鼻下已经断气。起初,袁天罡大吃一惊,察看了许久,发现李峤是用耳朵呼吸。袁天罡推醒李峤,告诉他说:"我找到了答案。"于是起身去向李母道贺,说:"看了好几次面相,全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所在。今天才看见,你儿子必定大贵长寿,原来他是像龟一样呼吸啊!但大贵长寿,却不能富。"后来,果然象袁天罡说的那样。武则天执政期间,李峤官拜宰相,但是家中仍然很贫困。这期间,高宗皇帝多次到过宰相府,看见李峤睡觉用的帐子是用象布一样的粗绸做的时,感叹地说:"一国的宰相用这样的帐子,有损我大国的体面。我赐你宫中御用的绣罗帐。!"李峤在皇上赐给的绣罗帐里面睡觉,一宿到天明也没有睡安稳,觉得身体好象生了病似的,极不自在。于是自己奏报皇上说:"臣年轻时,看相的人对我说过,不应该侈华,所以睡不安稳。"高宗叹息了许久,任由他用他的旧帐子。李峤身体短小,鼻子、嘴都没有厚相。按当时人的观念,不应当给他高官厚禄。他在润州期间,派他担任宣州山采银的官吏。这时胡乱传出李峤突然死亡的消息,全朝上下没有一个人不哀伤叹息的。冬官侍郎张询古,是李峤的堂舅,听到这一噩耗后特别忧伤,让许多亲戚去探访这个消息的真伪,正好遇到从南边来的使臣,说:"李峤是真的死了。"张询古痛哭流涕,朝中的许多官员都来安慰他。当时有一个人,自称擅长相骨法,特别学到了袁天罡的相术。许多朝中位居显贵的官员,都私下来问这个人关于李峤的事。这个人说:"早就知道李峤舍人奉禄稍薄的面相。"去问的人,都洗耳恭听。这个人又说:"李舍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从相貌上看,他的耳朵、眼睛、嘴和鼻子全都没有富贵相。不久前见他做了朝散大夫,就替他担心了。"去问的人异口同声地说:"是阿!"李峤竟然三次出任执掌中枢的要职,地位在众位朝臣之上。由此说来李峤的骨相难以预测,然而袁天罡却能预测出来。

    陕州刺史王当有个女儿,他将州县文武官员都召集到一块儿,让袁天罡给他女儿选位女婿。袁天罡说:"这地方没有你女儿的女婿。我只知道有位统帅府兵的姚某人,有一位贵公子。你可以将女儿嫁给他。选中他一定能借力的。"王当听信了袁天罡的话,把女儿嫁给了这位姚果毅的儿子,当时的人都觉得好笑。姚果毅的儿子就是姚元崇,当时二十三岁,喜欢打猎,没有读过书。姚元崇一次到表亲家饮酒,遇到一位相人对他说:"你以后能富贵。"说完就走了。姚元崇追上去问他,相人说:"你能大富大贵,能当宰相。"姚元崇回家后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劝他读书。于是姚元崇不再架鹰打猎了,一改过去的志向和行为,勤奋读书,以挽郎之职入朝做官,一直升到宰相。

    袁天罡有个儿子,继承父业,他给人相面,说的话也很灵验。袁客师官任廪牺令。唐高宗显庆年间,袁客师凭着他的相术与贾文通一起去侍奉皇帝。高宗用银盒装一只老鼠,让在场的几位相、卜术人猜里面是什么。这些术人都说是一只老鼠。袁客师也说:"是老鼠,然而放里面一只,拿出来是四只。那只老鼠放入盒中后,已生下三只小老鼠。"打开盒,里面果然是四只老鼠。袁客师曾与一位书生一同过江。上了船。看遍了船中人的气色,对同伴说:"不能着急!"于是二人相挽着下船上岸,偷偷地说:"我看见船上几十个人,全部都鼻子下有黑气,不久就要有大难。既然已经知道了,干吗还跟他们一起去呢?"过了一会儿,船没开,忽然看见一位男人神色高朗不凡,跛一只脚,挑着担子,赶着驴上船。袁客师看这个人上船,就对同伴说:"我们可以走了,贵人在里面,不用担忧了。"上船后,船就开走了。到了中流,风涛忽然大作,虽然危险惊惧,最后还是安全渡过了江。询问赶驴的男人。他就是娄师德。后来,娄师德担任了门下省纳言的官职。成为执掌朝政的三位宰相之一。

    4民间传说

    编辑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两个军师,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淳风。两人能掐会算,天下

    袁天罡左与李淳风右

    袁天罡左与李淳风右

    闻名。有一天,两人相约出去游玩,碰见一棵两扒杈树长在当道上,就坐在树下歇息。他们刚坐下,就照见远远过来一个人。袁天罡说:“咱俩算一算,看这人是从树哪一面走呀,看谁推算的准。”李淳风说:“行。”

    两人掐指一算,一个说是走左面,一个说是走右面,不想那人过来后,也不走左,也不走右,二话不说上了树,从两根扒杈中间钻了过去。

    袁天罡和李淳风十分惊异,急忙问那人:“你怎么不走路从树上走呢?”那人嘿嘿一笑说:“这叫大路朝天,不走两边!”

    脚后跟胜军师

    袁天罡和李淳风出来游玩,赶黑住进了一个老婆婆开的客店。刚吃罢饭,听见老婆婆吩咐说:“天要下雨呀,谁有什么放在院里头,赶紧拾掇拾掇。”两人算了算,没雨呀,就说:“这么晴哩天,俺们算没雨呀?”老婆婆说:“我说有就是有哩,你俩不拾掇,下湿了可不要埋怨。”正说哩,唿喇喇一个忽雷,大雨从天而降。两人大吃一惊,急忙问老婆婆,“大娘,你怎么有这么高哩才能哩!俺们怎么没算出来?”老婆婆说:“哎孩,我有甚才能哩,就是凭哩两脚后跟。左脚后跟一痒,就要刮风;右脚后跟一发痒,就要下雨。”两人说:“脚后跟这么准哩?”老婆婆说:“准哩。袁天罡、李淳风也不抵老娘哩脚后跟!”一下把两人说了个透心凉,再不敢自高自大了,回家死心塌地学了三年,才又出来做事情。

    袁天罡

    袁天罡

    仙女之子

    在民间传说里,老年人们常说,大概在唐朝时候啊,武当山有个李员外。他家很有钱,住的前厅后楼,使唤的伙计丫环,吃不愁,喝不愁,穿的戴的用的都不愁。李员外一生喜欢看画。厅堂的,客房的,内室卧室的,都挂着画。那时候,武当山有个很出名的画师,李员外每年都请这画师到府上,要画师用心用意给他画画。

    李员外府上请一个十几岁的茶童,名叫袁小。画师一到府上,就由袁小侍候。这袁小又聪明,又灵便,又会说,又惹人爱。他侍候画师周到细心,端茶,递水,盛饭,斟酒,铺床,叠被,打扇子,抹桌子,捶背搓腿,从头顶侍候到脚根,侍候得画师哈哈大笑。这样,一年一年,一来二去,画师非常喜欢袁小,喜欢得跟亲生儿子一样。这一年,画师又来给李员外画画。临走时,他对袁小说:“袁小呀,我年纪大了,画不了画了。我这一去,不会再来画画了。你侍候了我多年,我没啥东西谢你,只能送你这个。你带回房去,背过人眼,才能打开。”

    袁小接过东西,一摸,象是一个纸卷儿。他送画师走了,晚上回到伙计房里,才将纸卷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画。画上画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因为袁小是茶童,李员外照顾他,给了他一个单独的小屋子住,没人打扰他。袁小尊重画师,就将这张画挂在了墙上。夜里,袁小睡醒了,只听墙上画纸“哗啦啦”响了一阵,画上那个姑娘轻轻走下地来,来到床前,说:“袁小,我是天上的仙,我和你有缘份,专门下凡来侍候你。”说着,她脱衣上床,和袁小睡在了一起。

    袁小和仙女成亲了。这事,根本不敢叫李员外知道。过了几天,袁小在员外府外面找到一间烂草棚,和仙女在烂草棚里成了家。一年过后,仙女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天罡。有一天,李员外家晚上来了贵客,他亲自到烂草棚来喊袁小。一进屋,看见了仙女。他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女子,他决心要叫这个女子弄到自己身边。

    第二天,李员外找到袁小,说:“袁小呀,你在我家,我待你不错。我今天要和你打个商量,叫你那媳妇给我当个小妾。我多给你些钱,你再拿钱去娶个媳妇,再买些田地,盖些房子,就算有些家业了,这也不算亏待你。”

    袁小作为一个伙计,也不敢和李员外对抗,他只好叫仙女让给了李员外。袁小得了钱,不当茶童了,他用钱置了点小家业,拉抓住儿子袁天罡过日子。他为了对得起仙女,对天赌咒,不再娶女人。她又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淳风。李淳风出生不久,天上敲响了天鼓,仙女上天了。打这以后,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没有妈了。袁天罡上学了。学生娃们都瞧不起茶童的儿子,天天打他,天天骂他:“你这个没妈的娃子,打死你!”袁天罡天天从学堂哭回家,问袁小:“爹,我的妈呢?我为啥子没有妈?”袁小怕别人笑话自己的媳妇跟了员外,根本不敢提这个事。每回看着儿挨打哭着回来,心里很难受,却不敢叫实情说给儿子。这天,袁天罡在学里又挨打,又哭着往回走。路上,他遇着个白胡老头。这白胡老头是太白金星变的。老头问袁天罡:“学生娃,你哭啥呀?”袁天罡说:“我没有妈,天天受别人欺侮。”老头说:“你咋没有妈呢?你有妈。”袁天罡一下子拉住了白胡老头,给他跪下,说:“爷爷,请你给我说,我妈在哪里?”老头说:“明天中午,你到隔山水塘边,藏在芭茅林里。你看水塘里有七个姑娘在洗澡,等她们洗罢澡,要走时,最后那个穿红衣裳的女子,就是你妈。”第二天,袁天罡照着白胡老头的话做了。他待七个姑娘上岸要走时,一下子拉住了那个穿红衣裳的女子,喊:“妈妈!妈妈!”

    红衣女子过细一看,是自己的大儿子,就说:“儿呀,我给你一本书,你好好读。一辈子不会受穷。”袁天罡刚接过书,红衣女子就不见了。红衣女子给袁天罡的书,是一本天书。按书中的文字推算,能知道许多还没发生的事。人们给它起了书名,叫《天罡时》。那时候,朝廷的正宫娘娘掉了金钗,找了好些天数,总找不着。就派大臣来问袁天罡。袁天罡说了一首诗:皇宫内外寻金钗,御花园里也没得。要想头上金钗现,又沾豆子又沾麦。正宫娘娘和文武大臣们一起解诗。宰相想了一天,说:“又沾豆子又沾麦,是不是酱豆呢?”正宫娘娘一想,是呀,酱豆是豆子和麦子做的。又一想,是的,前些天数,她到酱园去过一趟,还看了看酱豆的好坏。

    正宫娘娘又来到酱园。伸手拿起勺子,在酱豆盆里一搅,搅出了金钗。原来,她的金钗是真正掉在了酱豆盆里。这一下,袁天罡出名了,他一下子成唐朝的“神算子”。因为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一个妈生的,所以,李淳风也读了这本书。弟兄两个都有未卜先知的本领。[5]

    民间传说隋末唐初著名星命学家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亲哥俩。一说同母异父,一说是一母所

    袁天罡

    袁天罡

    生双胞胎,由袁、李两家抚养。传说都是画上的仙女所生。李淳风是地主出身,兄弟轮流当家。有一年轮到他当家,他让长工把所有的地都种上糜黍,遭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反对,他说:“我当家,我说算,好不好,秋后看。”

    恰遇这年,隋炀帝要下扬州看琼花,他坐在龙舟里,挑选童男、童女*拉纤,下面铺上糜黍合香油,我们知道糜黍在没碾成米之前是特别光滑的,再加上香油更滑了,这样龙船就可以向前走,但那些*的童男美女用力拉时,他就用刀子把纤绳割断,童男美女便跌倒在地,他在龙船上哈哈大笑。

    糜黍铺地,拿黍行舟,那得用多少糜黍啊!沿路贪官为了取悦隋炀帝,到处征收糜黍,没有的农民便用谷子来换,五斤谷子换一斤糜黍,李淳风因此发了大财,一家人也佩服他的先见之明。

    袁天罡、李淳风都精通《周易》八卦,能掐会算。有一次李淳风的夫人把金钗丢了,李淳风起卦一算是丢在豆子里了,就叫家人、丫环找遍了所有与豆子有关的地方,就连豆秸垛都翻了也没找到。他想,明明算就的在豆子里,邪了门啊,怎就找不到啊,我得问问我哥去。于是就买了两壶酒找袁天罡去了。还没到那呢,老远就看他哥用苇草笘房呢,一想今天是火日啊,犯忌啊,哎,我哥还不如我,连犯忌都不知道,这酒我不给他了。

    李淳风来到袁天罡跟前说:“哥,笘房呢?”

    哥答:“啊!”

    弟问:“哥你知道今天笘房犯忌吗?”

    哥答:“知道,今天是火日啊!可兄弟你是水命啊!”

    接着说:“火日笘房水命来,兄弟打酒土里埋,金钗掉在酱缸里,何必丫鬟翻豆柴。”

    然后说给李淳风听金钗就在酱缸里,你找去吧,可见袁天罡比李淳风技高一筹。

    袁、李兄弟二人非常要好,经常在一起研究天文地理和《周易》八卦。对天、地、人间种种事务进行推算。进而他们想对国家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做一预测,用谶言偈语加图像暗示。

    茫茫天数此中求,

    世道兴衰不自由。

    万万千千说不尽,

    不如推背去归休。

    于是李淳风就和袁天罡一起对弈去了,后来后世便把这部预测图本取名为《推背图》。[5]

    结缘药王

    传说药王孙思邈有一位高徒,名叫袁天罡。他是一位术数大师、著名的道学家。他与李淳风所著的《推背图》十分灵验。未卜先知,千年变局,判者神明,尽览于胸。他预言了襁褓中的武则天会当皇帝;他预言了千年后的抗日战争爆发。他们师徒的传奇故事也都广泛地进行着流传,并且闻名于中外,代代相传。

    据说袁天罡学得一身好武艺,辞别了师父智仁法师下山来到家里,整日跟着义父靠卖烧饼度日。寒来署往,一天,他挑着烧饼担在青羊宫附近叫卖,遇上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从他身边经过,说是要买一个烧饼,袁天罡放下担子,可是那老人上下左右端详起他来。袁天罡奇怪地问,“老人家,你不是要买烧饼吗?”老人说,“对呀,我是要买一个烧饼,”说着就拿起一个烧饼来吃。袁天罡看这老者这么不客气,禁不住说,“老人家,五文钱一个呀。”老人在身上只摸出了一文钱,说“我只有一文钱了。”袁天罡心想,这老儿想占便宜,用一文钱买我五文钱的烧饼,唉!算了吧,何必与他计较,于是说,“你拿去吃好了,那一文钱我也不要了。”老头一听,说道:“还有这么好的事呀,白吃不要钱,干脆你再送给我一个吧。”说完,又伸手拿了一个。袁天罡心里不觉有几分恼怒,老头怎么这样得寸进尺,真有点欺负人。真想打他一拳,可转而一想,对这种人还是躲得远点为妙,说不定你还没挨着他他就赖上你,想到这他挑起烧饼挑子就走。

    老头见袁天罡走了就喊道:“卖饼的小伙子,你等等,”袁天罡回头说,“什么事呀?你是不是还没吃饱哇?”老头笑道,“我刚才是和你闹着玩的。”说着他掏出十文钱来递给他说,“给。”

    相传,孙思邈自思年记大了,自己的医术和相人绝技不能没有传人,这十多年来,他一直在物色徒弟,但一直未能如愿。到成都后,看到这个卖烙饼的青年人起了爱慕之心。他说:“小伙子,我看你相貌堂堂,天庭饱满,五岳拱朝,学堂宫全,气度甚宽,想与你交个友。”袁天罡一听,心中一惊,暗道:这老头有点来历,敢是江湖高人?他忙放下担子行礼道:“多蒙老前辈看重,晚辈十分感激,只是不知老前辈为何叫我?”老头道:“老朽姓孙名思邈,以医病相人为业,我游历江湖数十年,相过的人有数千之多,小伙子你的相算得上是贵相,你叫什么名字?”袁天罡道:“想不到你就是孙老前辈,江湖上久传你的大名,晚生只恨无缘相见,晚生姓袁,名天罡。”

    孙思邈道:“原来你就是赵昭之子,当年我在赵府还见过你呢,那时候你才六岁,大概记我不得了吧,一晃十来年,你已经是大人了,我都认不出来了。”袁天罡道:“看来我与老前辈是早已获认识了。”两人相视笑了起来。“晚辈想拜老先生为师,学那医人相人之术,请老先生收纳。”袁天罡说。“你义父赵昭也曾是天下名士,你在他那里学习多年,想必也得了一些真传。”“义父原本要教我相人之术,怎奈在我十岁时,他被贼人杀死了,所以晚辈于此道一无所知。”袁天罡道。

    孙思邈说:“我看你骨法不凡,天资甚高,于歧黄、命理之术不难参透,只是不知你能否吃苦,随我浪迹江湖。”袁天罡一听此言,知道孙思邈有收徒之心,忙叩首道:“师父在上,受徒弟一拜,我愿随师父游天下。”

    药王孙思邈,七岁就学,日诵千言,精通老庄百家之说,其医术高超,名扬四海。北周时,孙思貌以天下多变,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时,被征为国子博士。后来,他不愿在京城,感觉不自在,便称疾不起,借而辞职离京,一路行医游历天下。他到成都已有月余,在成都城周围乡村给人治病。

    从此,袁天罡每日随孙思邈学习。开始学的医术,孙思邈教他望、闻、切、问、配

    结缘药王

    结缘药王

    方用药、推拿针灸。袁天罡学得很认真。孙思邈亦带他在江湖上行走。一天,袁天罡问:“师父,你说医家治病有其道吗?”孙思貌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替代,天运转起来,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霜雪,张而为虹霓,此天地之常数。人有四肢五赃,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此人之为常数。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樵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天地亦同此理,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簿蚀,孛慧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袁天罡听得入了神,半响才说道:“师父高论,使徒儿悟出了许多道理。”一天,孙思邈对袁天罡说:“你医术已经学了不少,从今日起,我教你学相人之法。”说完,孙思貌打开一个匣子,拿出一本书来,对袁天罡说“你从今日起,每日读这本书,务须背熟。”袁天罡一看,《许负相书》四字映入眼帘,他问:“这许负是何人?”“她是汉朝的一位女大相士,当年汉文帝的母亲尚未生文帝,许负相了她之后说:“你将会生天子。”后来她的儿子果然当了皇帝。汉朝名将周亚夫尚未封侯时,许负为之看相,说他三年以后将封侯,八年以后将为将相,持掌朝廷大权,贵极人臣,但九年以后会饿死。“

    周亚夫不信,笑着说:“我父亲是位侯爷,但爵位已传给了我兄长,我哪会有封侯的份?就算我兄长死了,也是他的儿子世袭。再说,既然我将封侯、拜相,又怎么会饿死呢?”许负指着他的口道:‘你的嘴边有两条纵纹入口,这就是饿死之兆。”后来果然如许负所言,袁天罡听得入了迷,孙思邈停了一会,道:“你能细心研读此书,烂熟如胸,就能明了观人察色,知人吉凶的本领。”此后,袁天罡每日研读《许负相书》,半个月后,他已经能将全书背得滚瓜烂熟了。[5]

    天罡断龙脉

    据说在阆中古城东南郊,有一奇异的山脉绕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条游龙,故名“蟠龙山”。在其“龙颈”处有明显被人工挖凿的痕迹,据当地老百姓说:这是被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断龙脉”时“锯”断的。

    据说唐贞观初年,太宗接到报告称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之气,恐有人夺朝篡位。袁天罡遂奉命测王气到了西南,途经广元时,被利州路都督武士艧“拦截”,求其为家人看相。只有一岁的武则天被保姆扮作男孩抱出。袁天罡端详片刻,惊呼:“龙眼凤颈,若为女,当为天下主”。后袁天罡在阆中见大小蟠龙山如两条蛟龙盘绕其后,凤凰山高举凤头,左右张开两翅,若揽若抱,形成龙凤之势,于是便命人将大小蟠龙山结合部砍断以破龙脉,当时石脉凿破,短岩上“水流如血”,以此确保阆中“方圆百里之内不出天子”,而近代领导人邓小平的祖居地——原广安县,离阆中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百里之外。时至今日,在阆中依然留有“锯山垭”遗迹。

    袁天罡断了谁家的“龙脉”呢?

    这还要从乾陵选址开始说起。民间一说是长孙无忌和李淳风称梁山为万年吉壤,袁天罡则说“帝葬不宜,选陵于此,恐为女人所控,三代后江山有危。”面对截然相反的说法,李治一时也拿不定注意。武则天却认为梁山风水格局正好暗预她的命象,于是力劝李治听舅舅长孙无忌的话,袁天罡得知长叹“代唐者,必武昭仪”。另外一说是武则天当政时,差李淳风与袁天罡选皇陵。二人同选梁山一穴,遂建陵于此。

    其实,不管是“意见不合”还是“同选一穴”,目的只有一个。袁天罡和李淳风是好友也是“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袁天罡形象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袁天罡形象

    同门”,意见怎会不合?!既然知道选墓梁山会“武代李唐”,为什么袁天罡还要明确指出?在梁山的诸多不宜中,“恐为女人所控”才是正中武则天下怀的一条,让她认定梁山就是“兴武代李”的“风水宝地”。但是,如这梁山乾陵真是“利于”武氏,为何武则天67岁才当上皇帝,而且仅做了15年,大唐江山重又归于李氏之手,而武氏诸王等许多外戚都被铲除。

    在以“明察善断、手段强硬”而著称的武则天面前,袁天罡和李淳风用“狸猫换太子”之计让武则天、中宗至睿宗用了长达57年之久修筑乾陵,高宗李治活着时就被自己皇后“夺权”,死后也不得安宁,先葬洛阳,后回长安乾陵,23年后,又被“掘陵开墓”。而武则天是到死都对梁山念念不忘,甚至在临终留下遗训:“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顺圣皇后。”愿放弃皇帝称号也要葬入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王中唯一葬于同一陵园的两朝帝王。看来,乾陵这“风水宝地”也不过如此。

    袁天罡破蟠龙山的“龙脉”后,被阆中的风水地脉所吸引,于是决定在阆中安度晚年,后李淳风访友也追随而至。袁李二人虽然交往甚密,但在选择自己将来阴宅之地上却互相保密,到了各自动工修建之时,才发现他们各自私下选择的阴宅位置,竟然同在一个“九龙捧圣”的风水之地。据说,袁天罡择墓至阆中天宫乡,看中其风水,随埋了枚铜钱作记。后李淳风也相中了这块地,并留下一枚金针作记。后两人相会时提起风水一事,都称“已选中”,两人出土记号时却发现,铜钱眼中正好插有一金针。于是两人相视而笑,在择地之处一起修建了保存至今的阆中“天宫院”。此后两人一直隐居在风景秀丽的阆中,修真养性、著书立传,致死都没有离开。天宫乡五里台山上和观稼山半山腰,袁天罡和李淳风两墓还在遥遥相对,安静的比邻相守。[5]

    作推背图

    唐代出了两位纬学奇士。一位是在唐初任中央政府司天监的李淳风,一位是隐士奇人袁天罡,亦为初唐高道。这两位均是正史有传的博学名士,其神秘的预言能力和准确性令世人瞠目。

    除了无数次地具体预测国事外,李袁二人给后世留下了一部极其神秘难解的纬学奇书——《推背图》。因为这部奇书预言了自天地形成以来的万年国运兴衰治乱,所以历代为世人瞩目,争相揭密。《宋史·艺文志》正式将此书列入正史,可见当时对这部奇书的重视。

    据说李袁二人晚年进入仙界,作名士游于山水林泉间。一日二人相遇无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来之事。一人推前事自天地形成以来一人推后事唐以后中国大事推一事画一幅秘象。写几句谶言偈语以记。一个专门画图,一个专门写歌,对在一起,分毫不差。如此数天,天帝怕天机泄露过多,即派陈博老祖据说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陈呼二人:“你们测什么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进是退?”说着一步跨开,目视二位名家。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相视而笑,飘然而去。

    这卷书被山人所得,不解,逐流传于世。因最后一象有语云“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所以后人名其为《推背图》。

    两人合著的《推背图》,按照历史顺序预言了“太平天国”、“清兵入关”、“日本侵华”等历史事件,被誉为东方千古预言奇书。《推背图》中前四十三象图均已被历史证实,其神秘性与准确性令人惊叹而百思莫明。未揭密的十七幅图象、谶言依然是玄机难测。因为它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而今天我们从网上看到的推背图,是明代金圣叹评批作注的版本,原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6]

    袁天罡在唐代以相术风水称一代术数大师,生前各种神奇的预测无不准确,在正史新旧唐书

    《推背图》印本

    《推背图》印本

    中都予以列传记载,各种野史笔记小说中记载他的传奇故事更多,民间便把他视作半人半仙,认为袁天罡乃神仙转世,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所以能通天彻地,神机妙算。袁天罡还有关于术数类著作传世,到宋朝时已很流行的卦书《九天玄女六壬课》,据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存目》考证就是袁天罡所撰。他既预知自己阳数生死,对身后之事当然也是预作安排,选择少陵原畔为葬身之地,肯定早已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今天,虽然说不讲迷信,但对于东方神秘文化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至少对少陵原的开发而言,袁天罡墓园是值得十分重视的旅游文化资源,墓主的神秘传奇色彩无疑在纷至沓来的旅游者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新、旧《唐书》关于袁天罡的记叙当中,用到了诸如“兰台成就,学堂宽博”、“三亭成就,天地相临”、“面似大兽”、“伏犀贯玉枕,辅角右起”、“右辅泽而动”、“肉不称骨”等相法的术语。这些在后世的相法典籍中经常可以看到,也说明了袁天罡在相术上的地位。

    著名预言家都有未卜先知之力,预言法“以钱代蓍”早在西汉时代公元前77年-前37年京房所创,到唐宋时代已是盛行,如唐朝的袁天罡,明朝的刘伯温先生他们都精通此法,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著有《古三世书》,能查前、今、后三世命历。袁天罡则著作唐代的新《三世相法》。并在六爻中有很大的贡献。

    袁天罡经常与其徒弟们在观星楼观星象,每观星象袁天罡深明真是玄机也。[5]

    白日飞升

    传说袁天罡在凌云山得道后白日飞升。凌云山一带地灵人杰,据史书记载,华夏文明的人祖伏羲女娲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修行中的大成就者至今传颂民间,唐代道士胡备元、张真等就是在此白日飞升,而关于袁天罡在这里得道并白日飞升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2]

    袁天罡白日飞升

    袁天罡白日飞升

    寻觅贵妃

    传说袁天罡得道成仙后被唐明皇思念贵妃的情意所感动,于是化身为一道士进京师见了唐明皇,并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贵妃,八面御风,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找寻,却都毫无结果。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当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贵妃。袁天罡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侍女去通报。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帐中惊醒。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逐次地打开屏风放下珠帘,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太真回忆前尘往事,感伤的托付袁天罡把钿盒金钗带去给君王做纪念。并悲伤的说:“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7][3]

    唐明皇与袁天罡

    唐明皇与袁天罡

    5古典小说和诗歌

    编辑

    这王媪初时坐店卖缒,神相袁天罡一见大惊,叹道:“此媪面如满月,唇若红莲,声响神

    寻觅太真

    寻觅太真

    清,山根不断,乃大贵之相!他日定为一品夫人,如何屈居此地?”偶在中郎将常何面前,谈及此事。常何深信袁天罡之语,分付苍头,只以买缒食旁为名,每日到他店中闲话,说发王媪嫁人,欲娶为妻。王媪只是干笑,全不统一。正是:姻缘本是前生定,不是姻缘莫强求。至晚酒散,常何不敢屈留马周在书馆住宿。欲备轿马,送到令亲王媪家去。马周道:“王媪原非亲戚,不过借宿其家而己。”常何大惊,问道:“御史公有宅眷否?”马周道:“惭愧,实因家贫未娶。”常何道:“袁天歪先生曾相王媪有一品夫人之贵,只怕是令亲,或有妨碍;既然萍水相逢,便是天缘。御史公若不嫌弃,下官即当作伐。”《喻世明言·第五卷节选》[8]

    相传袁天罡与李淳风在武术上也有一定造诣,二人与李渊关系深厚,二人共同教授西府赵王李元霸武功,成就了李元霸隋唐“第一杰”的地位。《唐史演义》

    传袁天罡子客师,传习父业,相术亦多奇中。尝与友渡江,登舟后,偏视舟中诸人,鼻下皆有黑气,拟挈友返岸,忽见一伟丈夫神色高朗,负担前来,便即登船,因私语同伴道:“贵人在此,我辈可无忧了。”及舟至中流,风涛迭起,终得达岸。客师问伟丈夫姓名,答称“娄师德”三字。这时候的娄师德,尚未贵显,客师已目为贵人,照此看来,人生安危,关系命相,亦未可知。《唐史演义》[9]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长恨歌》[7][3]

    6其人其墓

    编辑

    唐朝有位国师叫袁天罡,是李世民的“易学顾问”,擅长星相、占卜和堪舆之术,是《称骨算命术》的发明者,也是《推背图》的作者之一,传说他对选墓也深有造诣。

    长安县东南有座杜公祠,是纪念诗人杜甫的祠堂。祠堂座落在一个黄土坡上。而黄土坡上面就是一片平整的田地。在这片高高的田地里,相距不远,有两位唐朝名人之墓,一位是当朝太史令李淳风,另一位便是当朝国师袁天罡。两墓形状都像两个凸起的大馒头一般,相距数百米,李墓在南,已被盗掘,而袁墓在北,依然完好无损。两人均通堪舆神术,技艺相差无几,但墓之境遇却为何大相径庭?

    这还得从他们为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选墓说起。

    史书记载了乾陵的选址故事,当年唐高宗在洛阳病逝后,陈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为了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恨”的遗愿,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

    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

    乾陵梁山地形

    乾陵梁山地形3张

    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这才下山回朝复命去了。另一个风水师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少妇五官齐全,一对*坚挺对称,连*、肚脐都也具备。更让他神奇的是:这少妇双腿稍稍分开,中间还有一淙清泉在终日流淌不息!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抓紧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武则天听他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梁山后,找到这块地方扒开浮土,惊得半天没站起来,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

    既然是一块风水宝地,那还等什么,武则天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好唐高宗,后来武则天追随丈夫葬于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应合了阴阳二仪,天地配合得最绝妙的完美结合。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武后赞叹二人神功,李袁二人则谦让不已。武后厚赏两位,便把陵墓建在此地,后来与皇帝李治同眠,并为自己立下一块无字碑,任后人评说,这就是乾陵。

    关于此段故事,也有另一版本,内容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说袁天罡的发针扎在了李淳风的铜钱孔里。

    李袁二人后来也陆续为自己选了墓地,说来也巧,竟也选在同一地点:长安东南杜公祠的黄土崖上,仅相距数百米而已。后来李淳风临终之际,袁天罡前往探望。李言:“我自愧不如你啊!我死后数百年,墓将被盗,而你之墓,则可久保无患矣。”袁问其因,李答:“果报所致也!”再问,李又答:“我当太史,积怨甚重,必累及身后。而你为国师,一向消灾解难,积功累德,故可保无患矣!”

    今果如李淳风所言。李墓门户洞开,游人亦也可下至墓室“参观”。地下墓穴中空空如也,所有遗物早已荡然无存;而袁墓则一冢黄土,青草萋萋,完好无损。

    倘或究其原因,但听守墓者言:袁墓所处之地,历代均为兵营,无人敢于盗掘。既便解放以后,破旧立新之时,这儿也是军事重地,闲人免进,况且坟头还安装一个雷达。后来军队撤走,地方政府又在坟头安上一个报警器,也属国家保护设施,因此无人敢动这里一根毫毛,于是此墓便这样幸存下来。

    不知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这个故事也有几个版本,其相同之处都说李袁之墓都建在相距不远的一个风水宝地,而不同之处则说李袁之墓位于阆中的天宫乡天宫院。[4]

    袁天罡墓

    袁天罡墓

    7影视形象

    编辑

    1984年电视剧《武则天》冯宝宝版徐二牛饰袁天罡[10]

    2003年电视剧《至尊红颜》李立群饰袁天罡[11]

    2004年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邵万林饰袁天罡[12]

    2007年电视剧《天机算》鲁振顺饰袁天罡[13]

    2012年电影《袁天罡之夺命天敌》雷镇语饰演袁天罡[14]

    2013年电视剧《梦回唐朝》张世饰袁天罡[15]

    袁天罡,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风鉴,累验不爽,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井临邛令。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久佚。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袁天罡:“名如皓月罩千秋,声似春雷震古今。”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袁天罡

    外文名yuantiangang

    别名袁天纲

    国籍隋唐

    民族汉族

    出生地益州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

    信仰道学、易理

    主要成就《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

    代表作品《推背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袁天罡称骨歌》等

    纪念建筑四川省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

    职务盐官令、火井令、军师、国师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研究方向天文、数学、历法、相术、阴阳学

    归纳古代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

    目录

    1生平事迹

    2史籍记载

    3野史逸闻

    4民间传说

    ?脚后跟胜军师

    ?仙女之子

    ?结缘药王

    ?天罡断龙脉

    ?作推背图

    ?白日飞升

    ?寻觅贵妃

    5古典小说和诗歌

    6其人其墓

    7影视形象

    1生平事迹

    编辑

    袁天罡在洛阳曾给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相面,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

    袁天罡纪念地天宫院

    袁天罡纪念地天宫院6张

    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并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届时大家还会见面。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果然在这里又遇到了袁天罡。袁天罡再次相面预测“公等终且贵”,最后都要官至三品,三人前程及结局后来验证都不出其所料。到唐太宗贞观初年,袁天罡以相术预测已是名扬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召见袁天罡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并问他:“古有君平汉朝严君平,术数大师,今朕得卿,何如?”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在九成宫让他为贞观重臣张行成、马周等人看相,所预测后事无不准确。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天相家袁天罡和李淳风编写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1]

    2史籍记载

    编辑

    《旧唐书·方技》记载袁天罡最著名的相术传奇事迹是为女皇武则天看相。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

    阆中古城天宫院袁天罡、李淳风像

    阆中古城天宫院袁天罡、李淳风像5张

    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法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2]”历史进程已被他提前言中。

    传说中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的关系有多种版本:袁天罡是李淳风的师父,他们都是隋末知识渊博的高道。袁天罡曾经筑舍居于阆州蟠龙山前,李淳风因久慕其名,故带着金条自远而来,拜于门下。另一种传说则说袁天罡与李淳风乃是同窗好友,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并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卧、一个写一个画,为后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预测天书《推背图》。但正史并没有记载二人的关系,应当并无特殊关系。

    在民间传说中,袁天罡的神奇故事就更多了,流传最广泛的传说就是女皇武则天曾让李淳风与袁天罡两人为他去踏勘选择陵园龙穴。先是李淳风跑了九九八十一天,找到九嵕山龙穴吉壤,埋下一个铜钱;又让袁出去寻找,用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找到了这个地方,便从头上拔一根银钗插下去。武则天让人验证二人所选龙穴吉壤是否一致,结果挖开一看,袁天罡的银钗正好插在铜钱的方孔中。在民间认为袁天罡乃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

    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他的看相故事,新旧《唐书》皆有传,据《新唐书·方技》载,袁天罡初仕隋末,为盐官令,官政空暇,以相术为雅谈。他曾与杜淹、王珪、韦挺交游,并一一给他们看相。他说杜淹“兰台、学堂全且博,将以文章显”兰台,又名金匮、一名仙库,指左鼻胞。即鼻翼,学堂,指耳门前的部位,主聪明才智,说王硅“法令成,天地相临,不十年官五品”法令,鼻翼两旁至口边的纵纹,说韦挺“面如虎。当以武处官”。这三人看来都可位居高官,但天罡警告说:“然三君久皆得谴,吾且见之。”果然,后来杜淹为学士,王珪为太子中允,韦挺为左卫率。唐高祖武德年间,这三人都因犯罪,被流放到嵩山,又见到袁天罡。天罡安慰他们说:“你们最终还会有富贵的日子。杜淹官至三品,但长寿就不敢说了,王、韦二位也是官至三品,只是居官比杜淹迟些,寿命却比杜淹要长,但晚景凄凉。”天罡的预言,后来都一一应验了。

    天罡又给窦轨看过相,说窦“君伏犀贯玉枕,辅角完起,十年且显,主功其在梁、益间邪”伏犀贯玉枕,又谓伏犀插脑,指鼻上伏犀骨隆起直贯发际,窦后来果然为益州行台仆射;但天罡又说他“赤胍干睦,方语而浮赤入大宅,公为将必多杀,愿白戒”。没多久,窦轨就以杀人获罪免官。天罡又对他说:“公毋忧。右辅泽而动,不久必还。”右辅,指右额果然,窦轨不久又复了官,当上了都督。

    然而,最被相士称道的是,天罡曾给武则天看过相。贞观初,受唐太宗召见,太宗对其技艺大加赞赏,谓胜于汉代严君平,天罡巧于应对:“彼不逢时,臣固胜之。”太宗喜其逢迎,厚赏有加,不在话下了。武则天还在襁褓之中时,天罡见到其母杨氏,马上说她“法生贵子”,杨氏召二子元庆、元爽,请天罡看相,天罡说:“官三品,保家主也。”又见武后之姊韩国夫人,天罡说:“此女贵而不利夫。”此女后嫁给贺兰越石,果然早寡。武则天乃杨氏所生第二女,尚在襁褓中,由保姆抱出,其服饰似男儿,天罡仔细观察她的耳目,惊呼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杨氏大为惊喜,从此善待天罡,及武后权熏天下,对天罡更是尊宠。

    此外,天罡还受太宗之命,分别给岑文本、张行成、马周看相,说岑“学堂莹荑,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首生骨未成,自前而视,法三品。肉不称骨,非寿兆也。”马君“伏犀贯脑,背若有负,贵验也。近古君臣相遇,未有及公者。然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寿不长也。”张“晚得官,终位宰相。”据《新唐书·列传》,这三人的官职、成就、寿天均如天罡所言,如岑文本,“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舭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日:’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帝日:’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后来随太宗伐辽东,由于办事敏捷有成,“至粮漕最日、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以至劳累过度,“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到了幽州,竟暴病而死,年五十一。天罡相术的精湛于此可见一斑。

    天罡善知他人的寿天穷通,也知道自己的生命轨迹。武德初年,高士廉曾经问过他:“您最后会当上什么样的官?”天罡说:“我于今年夏天四月,气数就已尽了。”果然,天罡如期而逝,当时他正任火井令。[1]

    通过上述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袁天罡的相术水平可谓精深莫测,其所观必是准确有据,不以虚言,如说马周寿不长,那是因为马“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的缘故。这种大师级水平,自是江湖术士无以望其项背的。

    袁天罡在居官、看相之暇,还将其对相术的见解、看相经验著录于书,使后人得以窥其精要。

    袁天罡像

    袁天罡像2张

    他的相术著作,据《新唐书·艺文三》载,有《相书》七卷,《要诀》三卷;《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一卷,为宋元时术士托名袁天罡撰;据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载,除了《相书》、《要诀》二种,袁氏相书还有《人伦龟鉴赋》一卷、《气神经》五卷,《骨法》五卷三种。可见,其著述相当丰富。袁天罡之子袁客师,秉其家学,亦精于相术。传说他曾与人渡江,船刚离岸,他就大喊,要船工把船摆回岸边,同行的人好生奇怪,纷纷询问缘故,客师说:“船上的人鼻孔之气都是墨色,千万不可渡江,否则有覆舟之险。”正说着,有一个跛脚背负的男人径直上了船,客师马上说:“贵人来了,我们可以渡江了。“果然,船到江中,狂风骤起,渡船颠簸摇摆,险情迭起,但最终还是抵达彼岸。同行人莫不惊叹袁客师的功力。袁天罡父子在相术史上独领风骚,名震相坛,以至不少相士竞攀龙附凤,或托名而作书,或借“袁天罡真传”而为幌子,最后以至鱼目混珠、浑水摸鱼。袁氏父子灵魂有知,不知道会不会相视而笑?

    武则天信道教,但却在政治上支持佛教。而其一出生就被道家术士袁天罡预言“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2]无疑在礼教盛行的当时,为幼年的武则天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武则天在十四岁到六十岁这一段时间,耳闻目睹了太宗、高宗的重道,并深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特别是在高宗时期和其子死后,武则天是重道的。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篡权的野心昭然若揭。但是,武则天非老君子孙,又不可能将天水李氏祖先玄元皇帝尊为武氏祖先,自知与维护李唐政权的道教有冲突,肯定得不到道教的支持,出于篡权的政治需要,便疏远了道教,华夏诸教中只有儒家与五胡后的释教的底蕴可以与道家相衡,而武则天寻遍儒家典籍也找不女人称帝的依据,所以她可以选择的思想体系也只剩下佛教。武则天称帝前后,积极利用、支持佛教。佛教徒伪造《大云经》和利用《宝雨经》为她上台制造神话舆论,为其登基提供理论依据,立下大功。作为回报,武则天大力扶植佛教,佛教受到特殊尊崇,社会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声势日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她的顾虑的正确,有的道士参与反武则天的叛乱,还有人伪造玄元皇帝“显圣",遣邬元崇传言“武后不可革命"。因此武则天在永昌元年689年不得已废黜了玄元皇帝尊号,仍称老君。天授二年,下令佛教地位升于道教之上。长寿二年,停举子学习《老子》,这对道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事实上,武则天针对的目标并不是道教,而是李唐皇朝,她贬抑道教的目的是否定李唐皇室。如果不是道教和唐皇朝有着特殊的关系,不是有人借助道教阻止她登基,她就不会采取贬抑道教的措施了。武则天采取的贬抑道教的措施,都是与唐朝所采取的一系列尊崇道教的措施针锋相对的。综观她的一生,政治角色从她出生到皇后到皇帝的演变,与道教的关系紧密相连。

    她之所以采取佛先道后等抑道措施,完全是出于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是临时性措施。及至武则天的统治地位稳固后,她对佛道二教的政策便逐逝予以相应地调整。如武则天于天授二年691夏四月“另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这就推翻了李唐道先佛后的一贯政策,但也禁止佛道互相毁谤,认为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是一宗。“规定:“自今僧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最后终于采取道释并重,不分上下的政策。武则天并非一味偏袒佛教,在根本问题立场上是站在道教一边。比如对《老子化胡经》的问题。万岁通天元年696东都福寺僧惠澄乞除毁《老子化胡经》,武则天令朝臣详议。当时朝中有四位大臣认为化胡是实,为经不虚:“道释同体异名,老君变化不测,即使史籍无据,但释教不异老君。”于是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六月十五日敕旨:“老君化胡,典诰攸著,岂容僧辈,妄请削除。故知偏辞,难以凭据,当依对定,佥议惟允明知化胡是真,作佛非谬,道能方便设教,佛本因道而生。”居然认定“佛本因道而生”,可见她对道的信奉非浅。

    3野史逸闻

    编辑

    袁天罡父亲袁玑,任梁州司仓,叔父袁守诚,著名术士,在《西游记》中曾问卦赌雨算死泾河龙王,祖父袁嵩,周朝时先后担任犍为地区浦阳、蒲江二郡的郡守和车骑将军。曾祖袁达,梁朝时做过江、黄二州的刺使,周朝时连续担任过天水、怀仁二郡的郡守。袁天罡父母早逝,是在孤独与贫穷中度过他的少年时代。他喜欢作学问和学习技艺,精通相术。隋开皇年间科举取士,他参加并中了明经科。“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不奇怪。奇怪的是,朝廷负责选拔干部的官员犯难了:这位进士所学庞杂,该让他干什么?最后想当然地拍板,既然是经科,那就去卖盐吧。于是,袁天罡成了大隋盐官令。唐高祖武德年间担任过火井临邛令,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设置火井县,唐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袁天罡出任首任县令,后天宝年间,火井县改名临邛县。[3]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任军师、国师。[4][3]

    隋炀帝大业末年,窦轨寄居在剑南德阳县,跟袁天罡住在一起。窦轨当时的境遇困苦不堪,于是,让袁天罡给他看看面相,预卜一下未来的命运。袁天罡说:"你前额到发际骨骼隆起,一直连到脑后的玉枕处,你的下巴浑圆肥大。今后十年之内,你一定会富贵的,成为朝廷的贤臣良将。你的右侧下巴隆起,而且明洁光亮,应当以梁、益二州为分界线,树立显赫的功名。"窦轨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不敢忘你的大德。"十年后,窦轨响应并追随李渊起兵反隋,后被封为益州行台扑射。窦轨到任后,对袁天罡的准确预言十分佩服,于是再次宴请袁天罡,对他说:"从前你我在德阳县相见,怎么能忘啊!"说完,深施一礼,又请袁天罡为自己相面。袁天罡望了他许久,说:"你的面相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然而眼睛色红连着瞳仁,说话浮躁,面色赤红,做了武将怕是要多杀人的啊,但愿你要时刻警戒自己。"不久,窦轨跟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出击吐谷浑,但是他不仅没有警惕,反而大开杀戒,对部下也很严苛,稍不满意便处斩,甚至连自己的外甥都没放过。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召窦轨进京。他有点心虚,便又找来袁天罡测算。让他欣慰的是,袁天罡带来了好消息,说他右侧下巴发亮,看来会蒙圣恩,还会回到益州任职。不知是否因为这一利好消息的驱动,本来心虚的他反而骄傲了,到了京城不仅仪容不整,而且大大咧咧地和唐高祖坐着说话,高祖一怒之下将他下狱。不过,正如袁天罡所言,不久他就被放了出来,还被授予益州大都督的位子。

    唐太宗贞观六年任期届满来到京城长安。太宗召见袁天罡。对他说:"巴蜀古时候有个严君平擅长占卜,我有你,你自己看怎么样?"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生不逢时,我遇到了圣明的皇上,我应该胜过他。"

    袁天罡初到洛阳时,在清化坊安顿下来,无论是朝庭中的高官显贵,还是民间的各等人士都

    袁天罡

    袁天罡

    往他那里跑,家中常常聚满了人。当时,杜淹、王珪、韦挺三个人来见袁天罡,请他给看相。袁天罡对杜淹说:"这位官人,鼻子的左侧饱满分明,脸盘宽阔。"对王珪说:"这位官人从鼻翼经嘴角的两条纵理纹清晰,而且天庭与地阁直临。十年之内,一定能荣任五品的显要官职。"对韦挺说:"这位官人脸像大兽的脸。文角清晰,一定会得到贵人的提携。刚开始时任武官。"又对杜淹说:"二十年以后,恐怕三位贤士要同时被责罚贬黜,但是是暂时的,很快又会被召回恢复官职的。"不久,杜淹升迁侍御史。唐高祖武德年间,又任天策府兵曹文字馆学士。王珪任隐太子中允。韦挺在隋朝末年由隐太子李世民引荐做了率更。武德六年三人都被发配,流放到隽州。杜淹三人经过益州时,见了袁天罡哭泣着说:"袁公从前在洛阳说的话全都像神明的预示啊!今天的情况如此,再给我们看一看相吧。"袁天罡说:"各位的骨法,大大胜过以往不久就会回来的,最终必定能享受荣华富贵的。"到了武德九年六月,三人都被召回京城。回来时,又经过益州,三人造访了袁天罡。袁天罡说:"杜公到京城,就能得到三品要职。年寿我就不知道了。王、韦二公,在这以后应该到得三品官,又都能长寿,但到了晚年在仕途上不能有太大的发展了。韦公可能更明显一些。"杜淹到了京城,就被授予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杜淹非常高兴,回去后做了一首诗来赞颂袁天罡:“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系风终不得,脱屣欲安如。且珍绔素美,当与薜萝疏。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伊尹、吕尚那样的名相深深让人敬慕,赤松子、王子乔等传说中的得道仙人纯属子虚乌有。扑风捉影的事情终究不能成为现实,将一切看成象脱掉鞋子一样随便就会得到安宁。应当象珍惜洁白美丽的白绢一样珍重我们自己吧,让我们象疏离薜萝那样与恶运远离。君既然遇上杨得意这样的人且已相知相识,那么,你也一定能*腾飞而不会久久闲居。"王珪不久任侍中,出任同州刺史。韦挺担任了好几年蒙州刺史,并且病死在任上。这一切全都和袁天罡当年说的一样。

    唐太宗贞观年间,皇帝下诏书令袁天罡到九成宫,当时中书舍人岑文本让袁天罡给看相。袁天罡说:"舍人的脸面宽大,眼眉又长过眼睛,你的文才可在海内名声大振。但是你头有生骨,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从后面看完全没有得到三品官的命相,从前面看可以得到三品官。但是你四肢虚弱,骨与肉不相称,如果得到三品位,恐怕是折寿的征兆。"后来,岑文本升任中书令后,不久就死了。

    房玄龄与李审素一同来见袁天罡。李审素平日恃才傲物,不怎么把房玄龄放在眼里,房玄龄让他先相。袁天罡说:"五品看不出来。如果是六品以下比较重要的官职还有可能。"自视甚高的李审素自然不服气,不再问他自己的事,说:"看看房公能得个什么官?"袁天罡说:"这位官人大富大贵,你要想得到五品官职就求他吧。"李审素不信袁天罡的话。结果后来房玄龄出任宰相,而他死在了官职卑微的起居舍人位子上。唐高宗听说了袁天罡给房玄龄看相时说过的这些话后,让房玄龄赠封给袁天罡五品官职,房玄龄奏请圣上赠封他为谏议大夫。申国公高士廉对袁天罡说:"你今后还能得到什么官职?"袁天罡说:"我知道我的官运已经到头了,不会再有了。恐怕我四月要离世了。"果然,四月还没过完,袁天罡就去世了。

    蒲州刺史蒋严,幼年时袁天罡给他预测说:"这孩子该受多年的牢狱之苦,以后能大富大贵,跟随某人,官能做到刺史。八十三岁之年八月五日午时,俸禄就终止了。"后来,蒋严在征伐辽东时,被敌人擒获,在地牢中被囚禁了七年,平定高丽后方得归来。完全象袁天罡说的那样,官做到蒲州刺史。八十三岁时,他对家中人说:"袁公说我八十三岁禄绝,这是死啊!"于是置酒食与亲朋故友告别。这时,果然传来皇帝的圣旨:革职放遂,立既停发俸禄。以后又过了好几年,他才去世。

    李义府客居在四川,袁天罡看见他时,惊奇地说:"这小伙子贵极人臣,但寿命不长。"于是留他在家中住下,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说:"这孩子有七品的命相,希望你今后多照顾。"李义府答应了,又问袁天罡自己的寿命有多长?袁天罡回答说:"五十二岁往后,我就不知道了。"后来,李义府被安抚使李大亮、侍中刘洎等联名推荐。唐太宗召见了他,并出了一道试题,让李义府作一首《咏乌》诗。李义府当场写出一首《咏乌》诗:日里扬朝采,琴中伴夜啼。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唐太宗非常赏识他说:"我将全树借你,岂只一枝!从门下典仪起全越过去,你为监察御使。"后来李义府的官位,寿数全如袁天罡所说的那样。

    赞皇人李峤,年幼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他家兄弟五人全不到三十岁就都死去了,只有李峤

    袁天罡像

    袁天罡像

    自己长大成人。李峤的母亲,一天比一天提心儿子会夭亡,就到袁天罡那里去,让给李峤看看面相。袁天罡说:"小伙子神气清秀,可惜寿命不长,恐怕活不到三十岁。"李母听了后大为悲伤。李峤这时已经很有名气。家中人都希望他显贵发达,听了袁天罡的话,都不愿意相信。李母又请袁天罡。并且安排饭食招待他,让他再给儿子仔细察看。袁天罡说:"肯定是这样的。"李母请袁天罡到书斋和李峤在一张床上同睡。袁天罡上床就睡得很平稳,李峤依然不睡,到五更时分忽然睡去。这时,袁天罡正巧醒来,看李峤没有呼吸,用手试一下,鼻下已经断气。起初,袁天罡大吃一惊,察看了许久,发现李峤是用耳朵呼吸。袁天罡推醒李峤,告诉他说:"我找到了答案。"于是起身去向李母道贺,说:"看了好几次面相,全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所在。今天才看见,你儿子必定大贵长寿,原来他是像龟一样呼吸啊!但大贵长寿,却不能富。"后来,果然象袁天罡说的那样。武则天执政期间,李峤官拜宰相,但是家中仍然很贫困。这期间,高宗皇帝多次到过宰相府,看见李峤睡觉用的帐子是用象布一样的粗绸做的时,感叹地说:"一国的宰相用这样的帐子,有损我大国的体面。我赐你宫中御用的绣罗帐。!"李峤在皇上赐给的绣罗帐里面睡觉,一宿到天明也没有睡安稳,觉得身体好象生了病似的,极不自在。于是自己奏报皇上说:"臣年轻时,看相的人对我说过,不应该侈华,所以睡不安稳。"高宗叹息了许久,任由他用他的旧帐子。李峤身体短小,鼻子、嘴都没有厚相。按当时人的观念,不应当给他高官厚禄。他在润州期间,派他担任宣州山采银的官吏。这时胡乱传出李峤突然死亡的消息,全朝上下没有一个人不哀伤叹息的。冬官侍郎张询古,是李峤的堂舅,听到这一噩耗后特别忧伤,让许多亲戚去探访这个消息的真伪,正好遇到从南边来的使臣,说:"李峤是真的死了。"张询古痛哭流涕,朝中的许多官员都来安慰他。当时有一个人,自称擅长相骨法,特别学到了袁天罡的相术。许多朝中位居显贵的官员,都私下来问这个人关于李峤的事。这个人说:"早就知道李峤舍人奉禄稍薄的面相。"去问的人,都洗耳恭听。这个人又说:"李舍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从相貌上看,他的耳朵、眼睛、嘴和鼻子全都没有富贵相。不久前见他做了朝散大夫,就替他担心了。"去问的人异口同声地说:"是阿!"李峤竟然三次出任执掌中枢的要职,地位在众位朝臣之上。由此说来李峤的骨相难以预测,然而袁天罡却能预测出来。

    陕州刺史王当有个女儿,他将州县文武官员都召集到一块儿,让袁天罡给他女儿选位女婿。袁天罡说:"这地方没有你女儿的女婿。我只知道有位统帅府兵的姚某人,有一位贵公子。你可以将女儿嫁给他。选中他一定能借力的。"王当听信了袁天罡的话,把女儿嫁给了这位姚果毅的儿子,当时的人都觉得好笑。姚果毅的儿子就是姚元崇,当时二十三岁,喜欢打猎,没有读过书。姚元崇一次到表亲家饮酒,遇到一位相人对他说:"你以后能富贵。"说完就走了。姚元崇追上去问他,相人说:"你能大富大贵,能当宰相。"姚元崇回家后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劝他读书。于是姚元崇不再架鹰打猎了,一改过去的志向和行为,勤奋读书,以挽郎之职入朝做官,一直升到宰相。

    袁天罡有个儿子,继承父业,他给人相面,说的话也很灵验。袁客师官任廪牺令。唐高宗显庆年间,袁客师凭着他的相术与贾文通一起去侍奉皇帝。高宗用银盒装一只老鼠,让在场的几位相、卜术人猜里面是什么。这些术人都说是一只老鼠。袁客师也说:"是老鼠,然而放里面一只,拿出来是四只。那只老鼠放入盒中后,已生下三只小老鼠。"打开盒,里面果然是四只老鼠。袁客师曾与一位书生一同过江。上了船。看遍了船中人的气色,对同伴说:"不能着急!"于是二人相挽着下船上岸,偷偷地说:"我看见船上几十个人,全部都鼻子下有黑气,不久就要有大难。既然已经知道了,干吗还跟他们一起去呢?"过了一会儿,船没开,忽然看见一位男人神色高朗不凡,跛一只脚,挑着担子,赶着驴上船。袁客师看这个人上船,就对同伴说:"我们可以走了,贵人在里面,不用担忧了。"上船后,船就开走了。到了中流,风涛忽然大作,虽然危险惊惧,最后还是安全渡过了江。询问赶驴的男人。他就是娄师德。后来,娄师德担任了门下省纳言的官职。成为执掌朝政的三位宰相之一。

    4民间传说

    编辑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两个军师,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淳风。两人能掐会算,天下

    袁天罡左与李淳风右

    袁天罡左与李淳风右

    闻名。有一天,两人相约出去游玩,碰见一棵两扒杈树长在当道上,就坐在树下歇息。他们刚坐下,就照见远远过来一个人。袁天罡说:“咱俩算一算,看这人是从树哪一面走呀,看谁推算的准。”李淳风说:“行。”

    两人掐指一算,一个说是走左面,一个说是走右面,不想那人过来后,也不走左,也不走右,二话不说上了树,从两根扒杈中间钻了过去。

    袁天罡和李淳风十分惊异,急忙问那人:“你怎么不走路从树上走呢?”那人嘿嘿一笑说:“这叫大路朝天,不走两边!”

    脚后跟胜军师

    袁天罡和李淳风出来游玩,赶黑住进了一个老婆婆开的客店。刚吃罢饭,听见老婆婆吩咐说:“天要下雨呀,谁有什么放在院里头,赶紧拾掇拾掇。”两人算了算,没雨呀,就说:“这么晴哩天,俺们算没雨呀?”老婆婆说:“我说有就是有哩,你俩不拾掇,下湿了可不要埋怨。”正说哩,唿喇喇一个忽雷,大雨从天而降。两人大吃一惊,急忙问老婆婆,“大娘,你怎么有这么高哩才能哩!俺们怎么没算出来?”老婆婆说:“哎孩,我有甚才能哩,就是凭哩两脚后跟。左脚后跟一痒,就要刮风;右脚后跟一发痒,就要下雨。”两人说:“脚后跟这么准哩?”老婆婆说:“准哩。袁天罡、李淳风也不抵老娘哩脚后跟!”一下把两人说了个透心凉,再不敢自高自大了,回家死心塌地学了三年,才又出来做事情。

    袁天罡

    袁天罡

    仙女之子

    在民间传说里,老年人们常说,大概在唐朝时候啊,武当山有个李员外。他家很有钱,住的前厅后楼,使唤的伙计丫环,吃不愁,喝不愁,穿的戴的用的都不愁。李员外一生喜欢看画。厅堂的,客房的,内室卧室的,都挂着画。那时候,武当山有个很出名的画师,李员外每年都请这画师到府上,要画师用心用意给他画画。

    李员外府上请一个十几岁的茶童,名叫袁小。画师一到府上,就由袁小侍候。这袁小又聪明,又灵便,又会说,又惹人爱。他侍候画师周到细心,端茶,递水,盛饭,斟酒,铺床,叠被,打扇子,抹桌子,捶背搓腿,从头顶侍候到脚根,侍候得画师哈哈大笑。这样,一年一年,一来二去,画师非常喜欢袁小,喜欢得跟亲生儿子一样。这一年,画师又来给李员外画画。临走时,他对袁小说:“袁小呀,我年纪大了,画不了画了。我这一去,不会再来画画了。你侍候了我多年,我没啥东西谢你,只能送你这个。你带回房去,背过人眼,才能打开。”

    袁小接过东西,一摸,象是一个纸卷儿。他送画师走了,晚上回到伙计房里,才将纸卷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画。画上画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因为袁小是茶童,李员外照顾他,给了他一个单独的小屋子住,没人打扰他。袁小尊重画师,就将这张画挂在了墙上。夜里,袁小睡醒了,只听墙上画纸“哗啦啦”响了一阵,画上那个姑娘轻轻走下地来,来到床前,说:“袁小,我是天上的仙,我和你有缘份,专门下凡来侍候你。”说着,她脱衣上床,和袁小睡在了一起。

    袁小和仙女成亲了。这事,根本不敢叫李员外知道。过了几天,袁小在员外府外面找到一间烂草棚,和仙女在烂草棚里成了家。一年过后,仙女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天罡。有一天,李员外家晚上来了贵客,他亲自到烂草棚来喊袁小。一进屋,看见了仙女。他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女子,他决心要叫这个女子弄到自己身边。

    第二天,李员外找到袁小,说:“袁小呀,你在我家,我待你不错。我今天要和你打个商量,叫你那媳妇给我当个小妾。我多给你些钱,你再拿钱去娶个媳妇,再买些田地,盖些房子,就算有些家业了,这也不算亏待你。”

    袁小作为一个伙计,也不敢和李员外对抗,他只好叫仙女让给了李员外。袁小得了钱,不当茶童了,他用钱置了点小家业,拉抓住儿子袁天罡过日子。他为了对得起仙女,对天赌咒,不再娶女人。她又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淳风。李淳风出生不久,天上敲响了天鼓,仙女上天了。打这以后,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没有妈了。袁天罡上学了。学生娃们都瞧不起茶童的儿子,天天打他,天天骂他:“你这个没妈的娃子,打死你!”袁天罡天天从学堂哭回家,问袁小:“爹,我的妈呢?我为啥子没有妈?”袁小怕别人笑话自己的媳妇跟了员外,根本不敢提这个事。每回看着儿挨打哭着回来,心里很难受,却不敢叫实情说给儿子。这天,袁天罡在学里又挨打,又哭着往回走。路上,他遇着个白胡老头。这白胡老头是太白金星变的。老头问袁天罡:“学生娃,你哭啥呀?”袁天罡说:“我没有妈,天天受别人欺侮。”老头说:“你咋没有妈呢?你有妈。”袁天罡一下子拉住了白胡老头,给他跪下,说:“爷爷,请你给我说,我妈在哪里?”老头说:“明天中午,你到隔山水塘边,藏在芭茅林里。你看水塘里有七个姑娘在洗澡,等她们洗罢澡,要走时,最后那个穿红衣裳的女子,就是你妈。”第二天,袁天罡照着白胡老头的话做了。他待七个姑娘上岸要走时,一下子拉住了那个穿红衣裳的女子,喊:“妈妈!妈妈!”

    红衣女子过细一看,是自己的大儿子,就说:“儿呀,我给你一本书,你好好读。一辈子不会受穷。”袁天罡刚接过书,红衣女子就不见了。红衣女子给袁天罡的书,是一本天书。按书中的文字推算,能知道许多还没发生的事。人们给它起了书名,叫《天罡时》。那时候,朝廷的正宫娘娘掉了金钗,找了好些天数,总找不着。就派大臣来问袁天罡。袁天罡说了一首诗:皇宫内外寻金钗,御花园里也没得。要想头上金钗现,又沾豆子又沾麦。正宫娘娘和文武大臣们一起解诗。宰相想了一天,说:“又沾豆子又沾麦,是不是酱豆呢?”正宫娘娘一想,是呀,酱豆是豆子和麦子做的。又一想,是的,前些天数,她到酱园去过一趟,还看了看酱豆的好坏。

    正宫娘娘又来到酱园。伸手拿起勺子,在酱豆盆里一搅,搅出了金钗。原来,她的金钗是真正掉在了酱豆盆里。这一下,袁天罡出名了,他一下子成唐朝的“神算子”。因为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一个妈生的,所以,李淳风也读了这本书。弟兄两个都有未卜先知的本领。[5]

    民间传说隋末唐初著名星命学家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亲哥俩。一说同母异父,一说是一母所

    袁天罡

    袁天罡

    生双胞胎,由袁、李两家抚养。传说都是画上的仙女所生。李淳风是地主出身,兄弟轮流当家。有一年轮到他当家,他让长工把所有的地都种上糜黍,遭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反对,他说:“我当家,我说算,好不好,秋后看。”

    恰遇这年,隋炀帝要下扬州看琼花,他坐在龙舟里,挑选童男、童女*拉纤,下面铺上糜黍合香油,我们知道糜黍在没碾成米之前是特别光滑的,再加上香油更滑了,这样龙船就可以向前走,但那些*的童男美女用力拉时,他就用刀子把纤绳割断,童男美女便跌倒在地,他在龙船上哈哈大笑。

    糜黍铺地,拿黍行舟,那得用多少糜黍啊!沿路贪官为了取悦隋炀帝,到处征收糜黍,没有的农民便用谷子来换,五斤谷子换一斤糜黍,李淳风因此发了大财,一家人也佩服他的先见之明。

    袁天罡、李淳风都精通《周易》八卦,能掐会算。有一次李淳风的夫人把金钗丢了,李淳风起卦一算是丢在豆子里了,就叫家人、丫环找遍了所有与豆子有关的地方,就连豆秸垛都翻了也没找到。他想,明明算就的在豆子里,邪了门啊,怎就找不到啊,我得问问我哥去。于是就买了两壶酒找袁天罡去了。还没到那呢,老远就看他哥用苇草笘房呢,一想今天是火日啊,犯忌啊,哎,我哥还不如我,连犯忌都不知道,这酒我不给他了。

    李淳风来到袁天罡跟前说:“哥,笘房呢?”

    哥答:“啊!”

    弟问:“哥你知道今天笘房犯忌吗?”

    哥答:“知道,今天是火日啊!可兄弟你是水命啊!”

    接着说:“火日笘房水命来,兄弟打酒土里埋,金钗掉在酱缸里,何必丫鬟翻豆柴。”

    然后说给李淳风听金钗就在酱缸里,你找去吧,可见袁天罡比李淳风技高一筹。

    袁、李兄弟二人非常要好,经常在一起研究天文地理和《周易》八卦。对天、地、人间种种事务进行推算。进而他们想对国家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做一预测,用谶言偈语加图像暗示。

    茫茫天数此中求,

    世道兴衰不自由。

    万万千千说不尽,

    不如推背去归休。

    于是李淳风就和袁天罡一起对弈去了,后来后世便把这部预测图本取名为《推背图》。[5]

    结缘药王

    传说药王孙思邈有一位高徒,名叫袁天罡。他是一位术数大师、著名的道学家。他与李淳风所著的《推背图》十分灵验。未卜先知,千年变局,判者神明,尽览于胸。他预言了襁褓中的武则天会当皇帝;他预言了千年后的抗日战争爆发。他们师徒的传奇故事也都广泛地进行着流传,并且闻名于中外,代代相传。

    据说袁天罡学得一身好武艺,辞别了师父智仁法师下山来到家里,整日跟着义父靠卖烧饼度日。寒来署往,一天,他挑着烧饼担在青羊宫附近叫卖,遇上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从他身边经过,说是要买一个烧饼,袁天罡放下担子,可是那老人上下左右端详起他来。袁天罡奇怪地问,“老人家,你不是要买烧饼吗?”老人说,“对呀,我是要买一个烧饼,”说着就拿起一个烧饼来吃。袁天罡看这老者这么不客气,禁不住说,“老人家,五文钱一个呀。”老人在身上只摸出了一文钱,说“我只有一文钱了。”袁天罡心想,这老儿想占便宜,用一文钱买我五文钱的烧饼,唉!算了吧,何必与他计较,于是说,“你拿去吃好了,那一文钱我也不要了。”老头一听,说道:“还有这么好的事呀,白吃不要钱,干脆你再送给我一个吧。”说完,又伸手拿了一个。袁天罡心里不觉有几分恼怒,老头怎么这样得寸进尺,真有点欺负人。真想打他一拳,可转而一想,对这种人还是躲得远点为妙,说不定你还没挨着他他就赖上你,想到这他挑起烧饼挑子就走。

    老头见袁天罡走了就喊道:“卖饼的小伙子,你等等,”袁天罡回头说,“什么事呀?你是不是还没吃饱哇?”老头笑道,“我刚才是和你闹着玩的。”说着他掏出十文钱来递给他说,“给。”

    相传,孙思邈自思年记大了,自己的医术和相人绝技不能没有传人,这十多年来,他一直在物色徒弟,但一直未能如愿。到成都后,看到这个卖烙饼的青年人起了爱慕之心。他说:“小伙子,我看你相貌堂堂,天庭饱满,五岳拱朝,学堂宫全,气度甚宽,想与你交个友。”袁天罡一听,心中一惊,暗道:这老头有点来历,敢是江湖高人?他忙放下担子行礼道:“多蒙老前辈看重,晚辈十分感激,只是不知老前辈为何叫我?”老头道:“老朽姓孙名思邈,以医病相人为业,我游历江湖数十年,相过的人有数千之多,小伙子你的相算得上是贵相,你叫什么名字?”袁天罡道:“想不到你就是孙老前辈,江湖上久传你的大名,晚生只恨无缘相见,晚生姓袁,名天罡。”

    孙思邈道:“原来你就是赵昭之子,当年我在赵府还见过你呢,那时候你才六岁,大概记我不得了吧,一晃十来年,你已经是大人了,我都认不出来了。”袁天罡道:“看来我与老前辈是早已获认识了。”两人相视笑了起来。“晚辈想拜老先生为师,学那医人相人之术,请老先生收纳。”袁天罡说。“你义父赵昭也曾是天下名士,你在他那里学习多年,想必也得了一些真传。”“义父原本要教我相人之术,怎奈在我十岁时,他被贼人杀死了,所以晚辈于此道一无所知。”袁天罡道。

    孙思邈说:“我看你骨法不凡,天资甚高,于歧黄、命理之术不难参透,只是不知你能否吃苦,随我浪迹江湖。”袁天罡一听此言,知道孙思邈有收徒之心,忙叩首道:“师父在上,受徒弟一拜,我愿随师父游天下。”

    药王孙思邈,七岁就学,日诵千言,精通老庄百家之说,其医术高超,名扬四海。北周时,孙思貌以天下多变,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时,被征为国子博士。后来,他不愿在京城,感觉不自在,便称疾不起,借而辞职离京,一路行医游历天下。他到成都已有月余,在成都城周围乡村给人治病。

    从此,袁天罡每日随孙思邈学习。开始学的医术,孙思邈教他望、闻、切、问、配

    结缘药王

    结缘药王

    方用药、推拿针灸。袁天罡学得很认真。孙思邈亦带他在江湖上行走。一天,袁天罡问:“师父,你说医家治病有其道吗?”孙思貌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替代,天运转起来,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霜雪,张而为虹霓,此天地之常数。人有四肢五赃,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此人之为常数。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樵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天地亦同此理,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簿蚀,孛慧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袁天罡听得入了神,半响才说道:“师父高论,使徒儿悟出了许多道理。”一天,孙思邈对袁天罡说:“你医术已经学了不少,从今日起,我教你学相人之法。”说完,孙思貌打开一个匣子,拿出一本书来,对袁天罡说“你从今日起,每日读这本书,务须背熟。”袁天罡一看,《许负相书》四字映入眼帘,他问:“这许负是何人?”“她是汉朝的一位女大相士,当年汉文帝的母亲尚未生文帝,许负相了她之后说:“你将会生天子。”后来她的儿子果然当了皇帝。汉朝名将周亚夫尚未封侯时,许负为之看相,说他三年以后将封侯,八年以后将为将相,持掌朝廷大权,贵极人臣,但九年以后会饿死。“

    周亚夫不信,笑着说:“我父亲是位侯爷,但爵位已传给了我兄长,我哪会有封侯的份?就算我兄长死了,也是他的儿子世袭。再说,既然我将封侯、拜相,又怎么会饿死呢?”许负指着他的口道:‘你的嘴边有两条纵纹入口,这就是饿死之兆。”后来果然如许负所言,袁天罡听得入了迷,孙思邈停了一会,道:“你能细心研读此书,烂熟如胸,就能明了观人察色,知人吉凶的本领。”此后,袁天罡每日研读《许负相书》,半个月后,他已经能将全书背得滚瓜烂熟了。[5]

    天罡断龙脉

    据说在阆中古城东南郊,有一奇异的山脉绕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条游龙,故名“蟠龙山”。在其“龙颈”处有明显被人工挖凿的痕迹,据当地老百姓说:这是被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断龙脉”时“锯”断的。

    据说唐贞观初年,太宗接到报告称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之气,恐有人夺朝篡位。袁天罡遂奉命测王气到了西南,途经广元时,被利州路都督武士艧“拦截”,求其为家人看相。只有一岁的武则天被保姆扮作男孩抱出。袁天罡端详片刻,惊呼:“龙眼凤颈,若为女,当为天下主”。后袁天罡在阆中见大小蟠龙山如两条蛟龙盘绕其后,凤凰山高举凤头,左右张开两翅,若揽若抱,形成龙凤之势,于是便命人将大小蟠龙山结合部砍断以破龙脉,当时石脉凿破,短岩上“水流如血”,以此确保阆中“方圆百里之内不出天子”,而近代领导人邓小平的祖居地——原广安县,离阆中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百里之外。时至今日,在阆中依然留有“锯山垭”遗迹。

    袁天罡断了谁家的“龙脉”呢?

    这还要从乾陵选址开始说起。民间一说是长孙无忌和李淳风称梁山为万年吉壤,袁天罡则说“帝葬不宜,选陵于此,恐为女人所控,三代后江山有危。”面对截然相反的说法,李治一时也拿不定注意。武则天却认为梁山风水格局正好暗预她的命象,于是力劝李治听舅舅长孙无忌的话,袁天罡得知长叹“代唐者,必武昭仪”。另外一说是武则天当政时,差李淳风与袁天罡选皇陵。二人同选梁山一穴,遂建陵于此。

    其实,不管是“意见不合”还是“同选一穴”,目的只有一个。袁天罡和李淳风是好友也是“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袁天罡形象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袁天罡形象

    同门”,意见怎会不合?!既然知道选墓梁山会“武代李唐”,为什么袁天罡还要明确指出?在梁山的诸多不宜中,“恐为女人所控”才是正中武则天下怀的一条,让她认定梁山就是“兴武代李”的“风水宝地”。但是,如这梁山乾陵真是“利于”武氏,为何武则天67岁才当上皇帝,而且仅做了15年,大唐江山重又归于李氏之手,而武氏诸王等许多外戚都被铲除。

    在以“明察善断、手段强硬”而著称的武则天面前,袁天罡和李淳风用“狸猫换太子”之计让武则天、中宗至睿宗用了长达57年之久修筑乾陵,高宗李治活着时就被自己皇后“夺权”,死后也不得安宁,先葬洛阳,后回长安乾陵,23年后,又被“掘陵开墓”。而武则天是到死都对梁山念念不忘,甚至在临终留下遗训:“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顺圣皇后。”愿放弃皇帝称号也要葬入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王中唯一葬于同一陵园的两朝帝王。看来,乾陵这“风水宝地”也不过如此。

    袁天罡破蟠龙山的“龙脉”后,被阆中的风水地脉所吸引,于是决定在阆中安度晚年,后李淳风访友也追随而至。袁李二人虽然交往甚密,但在选择自己将来阴宅之地上却互相保密,到了各自动工修建之时,才发现他们各自私下选择的阴宅位置,竟然同在一个“九龙捧圣”的风水之地。据说,袁天罡择墓至阆中天宫乡,看中其风水,随埋了枚铜钱作记。后李淳风也相中了这块地,并留下一枚金针作记。后两人相会时提起风水一事,都称“已选中”,两人出土记号时却发现,铜钱眼中正好插有一金针。于是两人相视而笑,在择地之处一起修建了保存至今的阆中“天宫院”。此后两人一直隐居在风景秀丽的阆中,修真养性、著书立传,致死都没有离开。天宫乡五里台山上和观稼山半山腰,袁天罡和李淳风两墓还在遥遥相对,安静的比邻相守。[5]

    作推背图

    唐代出了两位纬学奇士。一位是在唐初任中央政府司天监的李淳风,一位是隐士奇人袁天罡,亦为初唐高道。这两位均是正史有传的博学名士,其神秘的预言能力和准确性令世人瞠目。

    除了无数次地具体预测国事外,李袁二人给后世留下了一部极其神秘难解的纬学奇书——《推背图》。因为这部奇书预言了自天地形成以来的万年国运兴衰治乱,所以历代为世人瞩目,争相揭密。《宋史·艺文志》正式将此书列入正史,可见当时对这部奇书的重视。

    据说李袁二人晚年进入仙界,作名士游于山水林泉间。一日二人相遇无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来之事。一人推前事自天地形成以来一人推后事唐以后中国大事推一事画一幅秘象。写几句谶言偈语以记。一个专门画图,一个专门写歌,对在一起,分毫不差。如此数天,天帝怕天机泄露过多,即派陈博老祖据说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陈呼二人:“你们测什么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进是退?”说着一步跨开,目视二位名家。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相视而笑,飘然而去。

    这卷书被山人所得,不解,逐流传于世。因最后一象有语云“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所以后人名其为《推背图》。

    两人合著的《推背图》,按照历史顺序预言了“太平天国”、“清兵入关”、“日本侵华”等历史事件,被誉为东方千古预言奇书。《推背图》中前四十三象图均已被历史证实,其神秘性与准确性令人惊叹而百思莫明。未揭密的十七幅图象、谶言依然是玄机难测。因为它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而今天我们从网上看到的推背图,是明代金圣叹评批作注的版本,原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6]

    袁天罡在唐代以相术风水称一代术数大师,生前各种神奇的预测无不准确,在正史新旧唐书

    《推背图》印本

    《推背图》印本

    中都予以列传记载,各种野史笔记小说中记载他的传奇故事更多,民间便把他视作半人半仙,认为袁天罡乃神仙转世,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所以能通天彻地,神机妙算。袁天罡还有关于术数类著作传世,到宋朝时已很流行的卦书《九天玄女六壬课》,据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存目》考证就是袁天罡所撰。他既预知自己阳数生死,对身后之事当然也是预作安排,选择少陵原畔为葬身之地,肯定早已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今天,虽然说不讲迷信,但对于东方神秘文化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至少对少陵原的开发而言,袁天罡墓园是值得十分重视的旅游文化资源,墓主的神秘传奇色彩无疑在纷至沓来的旅游者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新、旧《唐书》关于袁天罡的记叙当中,用到了诸如“兰台成就,学堂宽博”、“三亭成就,天地相临”、“面似大兽”、“伏犀贯玉枕,辅角右起”、“右辅泽而动”、“肉不称骨”等相法的术语。这些在后世的相法典籍中经常可以看到,也说明了袁天罡在相术上的地位。

    著名预言家都有未卜先知之力,预言法“以钱代蓍”早在西汉时代公元前77年-前37年京房所创,到唐宋时代已是盛行,如唐朝的袁天罡,明朝的刘伯温先生他们都精通此法,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著有《古三世书》,能查前、今、后三世命历。袁天罡则著作唐代的新《三世相法》。并在六爻中有很大的贡献。

    袁天罡经常与其徒弟们在观星楼观星象,每观星象袁天罡深明真是玄机也。[5]

    白日飞升

    传说袁天罡在凌云山得道后白日飞升。凌云山一带地灵人杰,据史书记载,华夏文明的人祖伏羲女娲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修行中的大成就者至今传颂民间,唐代道士胡备元、张真等就是在此白日飞升,而关于袁天罡在这里得道并白日飞升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2]

    袁天罡白日飞升

    袁天罡白日飞升

    寻觅贵妃

    传说袁天罡得道成仙后被唐明皇思念贵妃的情意所感动,于是化身为一道士进京师见了唐明皇,并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贵妃,八面御风,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找寻,却都毫无结果。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当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贵妃。袁天罡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侍女去通报。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帐中惊醒。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逐次地打开屏风放下珠帘,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太真回忆前尘往事,感伤的托付袁天罡把钿盒金钗带去给君王做纪念。并悲伤的说:“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7][3]

    唐明皇与袁天罡

    唐明皇与袁天罡

    5古典小说和诗歌

    编辑

    这王媪初时坐店卖缒,神相袁天罡一见大惊,叹道:“此媪面如满月,唇若红莲,声响神

    寻觅太真

    寻觅太真

    清,山根不断,乃大贵之相!他日定为一品夫人,如何屈居此地?”偶在中郎将常何面前,谈及此事。常何深信袁天罡之语,分付苍头,只以买缒食旁为名,每日到他店中闲话,说发王媪嫁人,欲娶为妻。王媪只是干笑,全不统一。正是:姻缘本是前生定,不是姻缘莫强求。至晚酒散,常何不敢屈留马周在书馆住宿。欲备轿马,送到令亲王媪家去。马周道:“王媪原非亲戚,不过借宿其家而己。”常何大惊,问道:“御史公有宅眷否?”马周道:“惭愧,实因家贫未娶。”常何道:“袁天歪先生曾相王媪有一品夫人之贵,只怕是令亲,或有妨碍;既然萍水相逢,便是天缘。御史公若不嫌弃,下官即当作伐。”《喻世明言·第五卷节选》[8]

    相传袁天罡与李淳风在武术上也有一定造诣,二人与李渊关系深厚,二人共同教授西府赵王李元霸武功,成就了李元霸隋唐“第一杰”的地位。《唐史演义》

    传袁天罡子客师,传习父业,相术亦多奇中。尝与友渡江,登舟后,偏视舟中诸人,鼻下皆有黑气,拟挈友返岸,忽见一伟丈夫神色高朗,负担前来,便即登船,因私语同伴道:“贵人在此,我辈可无忧了。”及舟至中流,风涛迭起,终得达岸。客师问伟丈夫姓名,答称“娄师德”三字。这时候的娄师德,尚未贵显,客师已目为贵人,照此看来,人生安危,关系命相,亦未可知。《唐史演义》[9]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长恨歌》[7][3]

    6其人其墓

    编辑

    唐朝有位国师叫袁天罡,是李世民的“易学顾问”,擅长星相、占卜和堪舆之术,是《称骨算命术》的发明者,也是《推背图》的作者之一,传说他对选墓也深有造诣。

    长安县东南有座杜公祠,是纪念诗人杜甫的祠堂。祠堂座落在一个黄土坡上。而黄土坡上面就是一片平整的田地。在这片高高的田地里,相距不远,有两位唐朝名人之墓,一位是当朝太史令李淳风,另一位便是当朝国师袁天罡。两墓形状都像两个凸起的大馒头一般,相距数百米,李墓在南,已被盗掘,而袁墓在北,依然完好无损。两人均通堪舆神术,技艺相差无几,但墓之境遇却为何大相径庭?

    这还得从他们为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选墓说起。

    史书记载了乾陵的选址故事,当年唐高宗在洛阳病逝后,陈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为了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恨”的遗愿,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

    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

    乾陵梁山地形

    乾陵梁山地形3张

    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这才下山回朝复命去了。另一个风水师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少妇五官齐全,一对*坚挺对称,连*、肚脐都也具备。更让他神奇的是:这少妇双腿稍稍分开,中间还有一淙清泉在终日流淌不息!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抓紧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武则天听他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梁山后,找到这块地方扒开浮土,惊得半天没站起来,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

    既然是一块风水宝地,那还等什么,武则天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好唐高宗,后来武则天追随丈夫葬于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应合了阴阳二仪,天地配合得最绝妙的完美结合。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武后赞叹二人神功,李袁二人则谦让不已。武后厚赏两位,便把陵墓建在此地,后来与皇帝李治同眠,并为自己立下一块无字碑,任后人评说,这就是乾陵。

    关于此段故事,也有另一版本,内容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说袁天罡的发针扎在了李淳风的铜钱孔里。

    李袁二人后来也陆续为自己选了墓地,说来也巧,竟也选在同一地点:长安东南杜公祠的黄土崖上,仅相距数百米而已。后来李淳风临终之际,袁天罡前往探望。李言:“我自愧不如你啊!我死后数百年,墓将被盗,而你之墓,则可久保无患矣。”袁问其因,李答:“果报所致也!”再问,李又答:“我当太史,积怨甚重,必累及身后。而你为国师,一向消灾解难,积功累德,故可保无患矣!”

    今果如李淳风所言。李墓门户洞开,游人亦也可下至墓室“参观”。地下墓穴中空空如也,所有遗物早已荡然无存;而袁墓则一冢黄土,青草萋萋,完好无损。

    倘或究其原因,但听守墓者言:袁墓所处之地,历代均为兵营,无人敢于盗掘。既便解放以后,破旧立新之时,这儿也是军事重地,闲人免进,况且坟头还安装一个雷达。后来军队撤走,地方政府又在坟头安上一个报警器,也属国家保护设施,因此无人敢动这里一根毫毛,于是此墓便这样幸存下来。

    不知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这个故事也有几个版本,其相同之处都说李袁之墓都建在相距不远的一个风水宝地,而不同之处则说李袁之墓位于阆中的天宫乡天宫院。[4]

    袁天罡墓

    袁天罡墓

    7影视形象

    编辑

    1984年电视剧《武则天》冯宝宝版徐二牛饰袁天罡[10]

    2003年电视剧《至尊红颜》李立群饰袁天罡[11]

    2004年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邵万林饰袁天罡[12]

    2007年电视剧《天机算》鲁振顺饰袁天罡[13]

    2012年电影《袁天罡之夺命天敌》雷镇语饰演袁天罡[14]

    2013年电视剧《梦回唐朝》张世饰袁天罡[15]

    袁天罡,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风鉴,累验不爽,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井临邛令。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久佚。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袁天罡:“名如皓月罩千秋,声似春雷震古今。”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袁天罡

    外文名yuantiangang

    别名袁天纲

    国籍隋唐

    民族汉族

    出生地益州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

    信仰道学、易理

    主要成就《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

    代表作品《推背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袁天罡称骨歌》等

    纪念建筑四川省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

    职务盐官令、火井令、军师、国师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研究方向天文、数学、历法、相术、阴阳学

    归纳古代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

    目录

    1生平事迹

    2史籍记载

    3野史逸闻

    4民间传说

    ?脚后跟胜军师

    ?仙女之子

    ?结缘药王

    ?天罡断龙脉

    ?作推背图

    ?白日飞升

    ?寻觅贵妃

    5古典小说和诗歌

    6其人其墓

    7影视形象

    1生平事迹

    编辑

    袁天罡在洛阳曾给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相面,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

    袁天罡纪念地天宫院

    袁天罡纪念地天宫院6张

    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并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届时大家还会见面。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果然在这里又遇到了袁天罡。袁天罡再次相面预测“公等终且贵”,最后都要官至三品,三人前程及结局后来验证都不出其所料。到唐太宗贞观初年,袁天罡以相术预测已是名扬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召见袁天罡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并问他:“古有君平汉朝严君平,术数大师,今朕得卿,何如?”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在九成宫让他为贞观重臣张行成、马周等人看相,所预测后事无不准确。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天相家袁天罡和李淳风编写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1]

    2史籍记载

    编辑

    《旧唐书·方技》记载袁天罡最著名的相术传奇事迹是为女皇武则天看相。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

    阆中古城天宫院袁天罡、李淳风像

    阆中古城天宫院袁天罡、李淳风像5张

    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法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2]”历史进程已被他提前言中。

    传说中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的关系有多种版本:袁天罡是李淳风的师父,他们都是隋末知识渊博的高道。袁天罡曾经筑舍居于阆州蟠龙山前,李淳风因久慕其名,故带着金条自远而来,拜于门下。另一种传说则说袁天罡与李淳风乃是同窗好友,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并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卧、一个写一个画,为后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预测天书《推背图》。但正史并没有记载二人的关系,应当并无特殊关系。

    在民间传说中,袁天罡的神奇故事就更多了,流传最广泛的传说就是女皇武则天曾让李淳风与袁天罡两人为他去踏勘选择陵园龙穴。先是李淳风跑了九九八十一天,找到九嵕山龙穴吉壤,埋下一个铜钱;又让袁出去寻找,用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找到了这个地方,便从头上拔一根银钗插下去。武则天让人验证二人所选龙穴吉壤是否一致,结果挖开一看,袁天罡的银钗正好插在铜钱的方孔中。在民间认为袁天罡乃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

    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他的看相故事,新旧《唐书》皆有传,据《新唐书·方技》载,袁天罡初仕隋末,为盐官令,官政空暇,以相术为雅谈。他曾与杜淹、王珪、韦挺交游,并一一给他们看相。他说杜淹“兰台、学堂全且博,将以文章显”兰台,又名金匮、一名仙库,指左鼻胞。即鼻翼,学堂,指耳门前的部位,主聪明才智,说王硅“法令成,天地相临,不十年官五品”法令,鼻翼两旁至口边的纵纹,说韦挺“面如虎。当以武处官”。这三人看来都可位居高官,但天罡警告说:“然三君久皆得谴,吾且见之。”果然,后来杜淹为学士,王珪为太子中允,韦挺为左卫率。唐高祖武德年间,这三人都因犯罪,被流放到嵩山,又见到袁天罡。天罡安慰他们说:“你们最终还会有富贵的日子。杜淹官至三品,但长寿就不敢说了,王、韦二位也是官至三品,只是居官比杜淹迟些,寿命却比杜淹要长,但晚景凄凉。”天罡的预言,后来都一一应验了。

    天罡又给窦轨看过相,说窦“君伏犀贯玉枕,辅角完起,十年且显,主功其在梁、益间邪”伏犀贯玉枕,又谓伏犀插脑,指鼻上伏犀骨隆起直贯发际,窦后来果然为益州行台仆射;但天罡又说他“赤胍干睦,方语而浮赤入大宅,公为将必多杀,愿白戒”。没多久,窦轨就以杀人获罪免官。天罡又对他说:“公毋忧。右辅泽而动,不久必还。”右辅,指右额果然,窦轨不久又复了官,当上了都督。

    然而,最被相士称道的是,天罡曾给武则天看过相。贞观初,受唐太宗召见,太宗对其技艺大加赞赏,谓胜于汉代严君平,天罡巧于应对:“彼不逢时,臣固胜之。”太宗喜其逢迎,厚赏有加,不在话下了。武则天还在襁褓之中时,天罡见到其母杨氏,马上说她“法生贵子”,杨氏召二子元庆、元爽,请天罡看相,天罡说:“官三品,保家主也。”又见武后之姊韩国夫人,天罡说:“此女贵而不利夫。”此女后嫁给贺兰越石,果然早寡。武则天乃杨氏所生第二女,尚在襁褓中,由保姆抱出,其服饰似男儿,天罡仔细观察她的耳目,惊呼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杨氏大为惊喜,从此善待天罡,及武后权熏天下,对天罡更是尊宠。

    此外,天罡还受太宗之命,分别给岑文本、张行成、马周看相,说岑“学堂莹荑,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首生骨未成,自前而视,法三品。肉不称骨,非寿兆也。”马君“伏犀贯脑,背若有负,贵验也。近古君臣相遇,未有及公者。然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寿不长也。”张“晚得官,终位宰相。”据《新唐书·列传》,这三人的官职、成就、寿天均如天罡所言,如岑文本,“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舭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日:’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帝日:’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后来随太宗伐辽东,由于办事敏捷有成,“至粮漕最日、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以至劳累过度,“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到了幽州,竟暴病而死,年五十一。天罡相术的精湛于此可见一斑。

    天罡善知他人的寿天穷通,也知道自己的生命轨迹。武德初年,高士廉曾经问过他:“您最后会当上什么样的官?”天罡说:“我于今年夏天四月,气数就已尽了。”果然,天罡如期而逝,当时他正任火井令。[1]

    通过上述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袁天罡的相术水平可谓精深莫测,其所观必是准确有据,不以虚言,如说马周寿不长,那是因为马“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的缘故。这种大师级水平,自是江湖术士无以望其项背的。

    袁天罡在居官、看相之暇,还将其对相术的见解、看相经验著录于书,使后人得以窥其精要。

    袁天罡像

    袁天罡像2张

    他的相术著作,据《新唐书·艺文三》载,有《相书》七卷,《要诀》三卷;《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一卷,为宋元时术士托名袁天罡撰;据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载,除了《相书》、《要诀》二种,袁氏相书还有《人伦龟鉴赋》一卷、《气神经》五卷,《骨法》五卷三种。可见,其著述相当丰富。袁天罡之子袁客师,秉其家学,亦精于相术。传说他曾与人渡江,船刚离岸,他就大喊,要船工把船摆回岸边,同行的人好生奇怪,纷纷询问缘故,客师说:“船上的人鼻孔之气都是墨色,千万不可渡江,否则有覆舟之险。”正说着,有一个跛脚背负的男人径直上了船,客师马上说:“贵人来了,我们可以渡江了。“果然,船到江中,狂风骤起,渡船颠簸摇摆,险情迭起,但最终还是抵达彼岸。同行人莫不惊叹袁客师的功力。袁天罡父子在相术史上独领风骚,名震相坛,以至不少相士竞攀龙附凤,或托名而作书,或借“袁天罡真传”而为幌子,最后以至鱼目混珠、浑水摸鱼。袁氏父子灵魂有知,不知道会不会相视而笑?

    武则天信道教,但却在政治上支持佛教。而其一出生就被道家术士袁天罡预言“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2]无疑在礼教盛行的当时,为幼年的武则天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武则天在十四岁到六十岁这一段时间,耳闻目睹了太宗、高宗的重道,并深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特别是在高宗时期和其子死后,武则天是重道的。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篡权的野心昭然若揭。但是,武则天非老君子孙,又不可能将天水李氏祖先玄元皇帝尊为武氏祖先,自知与维护李唐政权的道教有冲突,肯定得不到道教的支持,出于篡权的政治需要,便疏远了道教,华夏诸教中只有儒家与五胡后的释教的底蕴可以与道家相衡,而武则天寻遍儒家典籍也找不女人称帝的依据,所以她可以选择的思想体系也只剩下佛教。武则天称帝前后,积极利用、支持佛教。佛教徒伪造《大云经》和利用《宝雨经》为她上台制造神话舆论,为其登基提供理论依据,立下大功。作为回报,武则天大力扶植佛教,佛教受到特殊尊崇,社会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声势日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她的顾虑的正确,有的道士参与反武则天的叛乱,还有人伪造玄元皇帝“显圣",遣邬元崇传言“武后不可革命"。因此武则天在永昌元年689年不得已废黜了玄元皇帝尊号,仍称老君。天授二年,下令佛教地位升于道教之上。长寿二年,停举子学习《老子》,这对道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事实上,武则天针对的目标并不是道教,而是李唐皇朝,她贬抑道教的目的是否定李唐皇室。如果不是道教和唐皇朝有着特殊的关系,不是有人借助道教阻止她登基,她就不会采取贬抑道教的措施了。武则天采取的贬抑道教的措施,都是与唐朝所采取的一系列尊崇道教的措施针锋相对的。综观她的一生,政治角色从她出生到皇后到皇帝的演变,与道教的关系紧密相连。

    她之所以采取佛先道后等抑道措施,完全是出于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是临时性措施。及至武则天的统治地位稳固后,她对佛道二教的政策便逐逝予以相应地调整。如武则天于天授二年691夏四月“另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这就推翻了李唐道先佛后的一贯政策,但也禁止佛道互相毁谤,认为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是一宗。“规定:“自今僧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最后终于采取道释并重,不分上下的政策。武则天并非一味偏袒佛教,在根本问题立场上是站在道教一边。比如对《老子化胡经》的问题。万岁通天元年696东都福寺僧惠澄乞除毁《老子化胡经》,武则天令朝臣详议。当时朝中有四位大臣认为化胡是实,为经不虚:“道释同体异名,老君变化不测,即使史籍无据,但释教不异老君。”于是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六月十五日敕旨:“老君化胡,典诰攸著,岂容僧辈,妄请削除。故知偏辞,难以凭据,当依对定,佥议惟允明知化胡是真,作佛非谬,道能方便设教,佛本因道而生。”居然认定“佛本因道而生”,可见她对道的信奉非浅。

    3野史逸闻

    编辑

    袁天罡父亲袁玑,任梁州司仓,叔父袁守诚,著名术士,在《西游记》中曾问卦赌雨算死泾河龙王,祖父袁嵩,周朝时先后担任犍为地区浦阳、蒲江二郡的郡守和车骑将军。曾祖袁达,梁朝时做过江、黄二州的刺使,周朝时连续担任过天水、怀仁二郡的郡守。袁天罡父母早逝,是在孤独与贫穷中度过他的少年时代。他喜欢作学问和学习技艺,精通相术。隋开皇年间科举取士,他参加并中了明经科。“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不奇怪。奇怪的是,朝廷负责选拔干部的官员犯难了:这位进士所学庞杂,该让他干什么?最后想当然地拍板,既然是经科,那就去卖盐吧。于是,袁天罡成了大隋盐官令。唐高祖武德年间担任过火井临邛令,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设置火井县,唐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袁天罡出任首任县令,后天宝年间,火井县改名临邛县。[3]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任军师、国师。[4][3]

    隋炀帝大业末年,窦轨寄居在剑南德阳县,跟袁天罡住在一起。窦轨当时的境遇困苦不堪,于是,让袁天罡给他看看面相,预卜一下未来的命运。袁天罡说:"你前额到发际骨骼隆起,一直连到脑后的玉枕处,你的下巴浑圆肥大。今后十年之内,你一定会富贵的,成为朝廷的贤臣良将。你的右侧下巴隆起,而且明洁光亮,应当以梁、益二州为分界线,树立显赫的功名。"窦轨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不敢忘你的大德。"十年后,窦轨响应并追随李渊起兵反隋,后被封为益州行台扑射。窦轨到任后,对袁天罡的准确预言十分佩服,于是再次宴请袁天罡,对他说:"从前你我在德阳县相见,怎么能忘啊!"说完,深施一礼,又请袁天罡为自己相面。袁天罡望了他许久,说:"你的面相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然而眼睛色红连着瞳仁,说话浮躁,面色赤红,做了武将怕是要多杀人的啊,但愿你要时刻警戒自己。"不久,窦轨跟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出击吐谷浑,但是他不仅没有警惕,反而大开杀戒,对部下也很严苛,稍不满意便处斩,甚至连自己的外甥都没放过。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召窦轨进京。他有点心虚,便又找来袁天罡测算。让他欣慰的是,袁天罡带来了好消息,说他右侧下巴发亮,看来会蒙圣恩,还会回到益州任职。不知是否因为这一利好消息的驱动,本来心虚的他反而骄傲了,到了京城不仅仪容不整,而且大大咧咧地和唐高祖坐着说话,高祖一怒之下将他下狱。不过,正如袁天罡所言,不久他就被放了出来,还被授予益州大都督的位子。

    唐太宗贞观六年任期届满来到京城长安。太宗召见袁天罡。对他说:"巴蜀古时候有个严君平擅长占卜,我有你,你自己看怎么样?"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生不逢时,我遇到了圣明的皇上,我应该胜过他。"

    袁天罡初到洛阳时,在清化坊安顿下来,无论是朝庭中的高官显贵,还是民间的各等人士都

    袁天罡

    袁天罡

    往他那里跑,家中常常聚满了人。当时,杜淹、王珪、韦挺三个人来见袁天罡,请他给看相。袁天罡对杜淹说:"这位官人,鼻子的左侧饱满分明,脸盘宽阔。"对王珪说:"这位官人从鼻翼经嘴角的两条纵理纹清晰,而且天庭与地阁直临。十年之内,一定能荣任五品的显要官职。"对韦挺说:"这位官人脸像大兽的脸。文角清晰,一定会得到贵人的提携。刚开始时任武官。"又对杜淹说:"二十年以后,恐怕三位贤士要同时被责罚贬黜,但是是暂时的,很快又会被召回恢复官职的。"不久,杜淹升迁侍御史。唐高祖武德年间,又任天策府兵曹文字馆学士。王珪任隐太子中允。韦挺在隋朝末年由隐太子李世民引荐做了率更。武德六年三人都被发配,流放到隽州。杜淹三人经过益州时,见了袁天罡哭泣着说:"袁公从前在洛阳说的话全都像神明的预示啊!今天的情况如此,再给我们看一看相吧。"袁天罡说:"各位的骨法,大大胜过以往不久就会回来的,最终必定能享受荣华富贵的。"到了武德九年六月,三人都被召回京城。回来时,又经过益州,三人造访了袁天罡。袁天罡说:"杜公到京城,就能得到三品要职。年寿我就不知道了。王、韦二公,在这以后应该到得三品官,又都能长寿,但到了晚年在仕途上不能有太大的发展了。韦公可能更明显一些。"杜淹到了京城,就被授予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杜淹非常高兴,回去后做了一首诗来赞颂袁天罡:“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系风终不得,脱屣欲安如。且珍绔素美,当与薜萝疏。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伊尹、吕尚那样的名相深深让人敬慕,赤松子、王子乔等传说中的得道仙人纯属子虚乌有。扑风捉影的事情终究不能成为现实,将一切看成象脱掉鞋子一样随便就会得到安宁。应当象珍惜洁白美丽的白绢一样珍重我们自己吧,让我们象疏离薜萝那样与恶运远离。君既然遇上杨得意这样的人且已相知相识,那么,你也一定能*腾飞而不会久久闲居。"王珪不久任侍中,出任同州刺史。韦挺担任了好几年蒙州刺史,并且病死在任上。这一切全都和袁天罡当年说的一样。

    唐太宗贞观年间,皇帝下诏书令袁天罡到九成宫,当时中书舍人岑文本让袁天罡给看相。袁天罡说:"舍人的脸面宽大,眼眉又长过眼睛,你的文才可在海内名声大振。但是你头有生骨,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从后面看完全没有得到三品官的命相,从前面看可以得到三品官。但是你四肢虚弱,骨与肉不相称,如果得到三品位,恐怕是折寿的征兆。"后来,岑文本升任中书令后,不久就死了。

    房玄龄与李审素一同来见袁天罡。李审素平日恃才傲物,不怎么把房玄龄放在眼里,房玄龄让他先相。袁天罡说:"五品看不出来。如果是六品以下比较重要的官职还有可能。"自视甚高的李审素自然不服气,不再问他自己的事,说:"看看房公能得个什么官?"袁天罡说:"这位官人大富大贵,你要想得到五品官职就求他吧。"李审素不信袁天罡的话。结果后来房玄龄出任宰相,而他死在了官职卑微的起居舍人位子上。唐高宗听说了袁天罡给房玄龄看相时说过的这些话后,让房玄龄赠封给袁天罡五品官职,房玄龄奏请圣上赠封他为谏议大夫。申国公高士廉对袁天罡说:"你今后还能得到什么官职?"袁天罡说:"我知道我的官运已经到头了,不会再有了。恐怕我四月要离世了。"果然,四月还没过完,袁天罡就去世了。

    蒲州刺史蒋严,幼年时袁天罡给他预测说:"这孩子该受多年的牢狱之苦,以后能大富大贵,跟随某人,官能做到刺史。八十三岁之年八月五日午时,俸禄就终止了。"后来,蒋严在征伐辽东时,被敌人擒获,在地牢中被囚禁了七年,平定高丽后方得归来。完全象袁天罡说的那样,官做到蒲州刺史。八十三岁时,他对家中人说:"袁公说我八十三岁禄绝,这是死啊!"于是置酒食与亲朋故友告别。这时,果然传来皇帝的圣旨:革职放遂,立既停发俸禄。以后又过了好几年,他才去世。

    李义府客居在四川,袁天罡看见他时,惊奇地说:"这小伙子贵极人臣,但寿命不长。"于是留他在家中住下,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说:"这孩子有七品的命相,希望你今后多照顾。"李义府答应了,又问袁天罡自己的寿命有多长?袁天罡回答说:"五十二岁往后,我就不知道了。"后来,李义府被安抚使李大亮、侍中刘洎等联名推荐。唐太宗召见了他,并出了一道试题,让李义府作一首《咏乌》诗。李义府当场写出一首《咏乌》诗:日里扬朝采,琴中伴夜啼。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唐太宗非常赏识他说:"我将全树借你,岂只一枝!从门下典仪起全越过去,你为监察御使。"后来李义府的官位,寿数全如袁天罡所说的那样。

    赞皇人李峤,年幼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他家兄弟五人全不到三十岁就都死去了,只有李峤

    袁天罡像

    袁天罡像

    自己长大成人。李峤的母亲,一天比一天提心儿子会夭亡,就到袁天罡那里去,让给李峤看看面相。袁天罡说:"小伙子神气清秀,可惜寿命不长,恐怕活不到三十岁。"李母听了后大为悲伤。李峤这时已经很有名气。家中人都希望他显贵发达,听了袁天罡的话,都不愿意相信。李母又请袁天罡。并且安排饭食招待他,让他再给儿子仔细察看。袁天罡说:"肯定是这样的。"李母请袁天罡到书斋和李峤在一张床上同睡。袁天罡上床就睡得很平稳,李峤依然不睡,到五更时分忽然睡去。这时,袁天罡正巧醒来,看李峤没有呼吸,用手试一下,鼻下已经断气。起初,袁天罡大吃一惊,察看了许久,发现李峤是用耳朵呼吸。袁天罡推醒李峤,告诉他说:"我找到了答案。"于是起身去向李母道贺,说:"看了好几次面相,全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所在。今天才看见,你儿子必定大贵长寿,原来他是像龟一样呼吸啊!但大贵长寿,却不能富。"后来,果然象袁天罡说的那样。武则天执政期间,李峤官拜宰相,但是家中仍然很贫困。这期间,高宗皇帝多次到过宰相府,看见李峤睡觉用的帐子是用象布一样的粗绸做的时,感叹地说:"一国的宰相用这样的帐子,有损我大国的体面。我赐你宫中御用的绣罗帐。!"李峤在皇上赐给的绣罗帐里面睡觉,一宿到天明也没有睡安稳,觉得身体好象生了病似的,极不自在。于是自己奏报皇上说:"臣年轻时,看相的人对我说过,不应该侈华,所以睡不安稳。"高宗叹息了许久,任由他用他的旧帐子。李峤身体短小,鼻子、嘴都没有厚相。按当时人的观念,不应当给他高官厚禄。他在润州期间,派他担任宣州山采银的官吏。这时胡乱传出李峤突然死亡的消息,全朝上下没有一个人不哀伤叹息的。冬官侍郎张询古,是李峤的堂舅,听到这一噩耗后特别忧伤,让许多亲戚去探访这个消息的真伪,正好遇到从南边来的使臣,说:"李峤是真的死了。"张询古痛哭流涕,朝中的许多官员都来安慰他。当时有一个人,自称擅长相骨法,特别学到了袁天罡的相术。许多朝中位居显贵的官员,都私下来问这个人关于李峤的事。这个人说:"早就知道李峤舍人奉禄稍薄的面相。"去问的人,都洗耳恭听。这个人又说:"李舍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从相貌上看,他的耳朵、眼睛、嘴和鼻子全都没有富贵相。不久前见他做了朝散大夫,就替他担心了。"去问的人异口同声地说:"是阿!"李峤竟然三次出任执掌中枢的要职,地位在众位朝臣之上。由此说来李峤的骨相难以预测,然而袁天罡却能预测出来。

    陕州刺史王当有个女儿,他将州县文武官员都召集到一块儿,让袁天罡给他女儿选位女婿。袁天罡说:"这地方没有你女儿的女婿。我只知道有位统帅府兵的姚某人,有一位贵公子。你可以将女儿嫁给他。选中他一定能借力的。"王当听信了袁天罡的话,把女儿嫁给了这位姚果毅的儿子,当时的人都觉得好笑。姚果毅的儿子就是姚元崇,当时二十三岁,喜欢打猎,没有读过书。姚元崇一次到表亲家饮酒,遇到一位相人对他说:"你以后能富贵。"说完就走了。姚元崇追上去问他,相人说:"你能大富大贵,能当宰相。"姚元崇回家后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劝他读书。于是姚元崇不再架鹰打猎了,一改过去的志向和行为,勤奋读书,以挽郎之职入朝做官,一直升到宰相。

    袁天罡有个儿子,继承父业,他给人相面,说的话也很灵验。袁客师官任廪牺令。唐高宗显庆年间,袁客师凭着他的相术与贾文通一起去侍奉皇帝。高宗用银盒装一只老鼠,让在场的几位相、卜术人猜里面是什么。这些术人都说是一只老鼠。袁客师也说:"是老鼠,然而放里面一只,拿出来是四只。那只老鼠放入盒中后,已生下三只小老鼠。"打开盒,里面果然是四只老鼠。袁客师曾与一位书生一同过江。上了船。看遍了船中人的气色,对同伴说:"不能着急!"于是二人相挽着下船上岸,偷偷地说:"我看见船上几十个人,全部都鼻子下有黑气,不久就要有大难。既然已经知道了,干吗还跟他们一起去呢?"过了一会儿,船没开,忽然看见一位男人神色高朗不凡,跛一只脚,挑着担子,赶着驴上船。袁客师看这个人上船,就对同伴说:"我们可以走了,贵人在里面,不用担忧了。"上船后,船就开走了。到了中流,风涛忽然大作,虽然危险惊惧,最后还是安全渡过了江。询问赶驴的男人。他就是娄师德。后来,娄师德担任了门下省纳言的官职。成为执掌朝政的三位宰相之一。

    4民间传说

    编辑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两个军师,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淳风。两人能掐会算,天下

    袁天罡左与李淳风右

    袁天罡左与李淳风右

    闻名。有一天,两人相约出去游玩,碰见一棵两扒杈树长在当道上,就坐在树下歇息。他们刚坐下,就照见远远过来一个人。袁天罡说:“咱俩算一算,看这人是从树哪一面走呀,看谁推算的准。”李淳风说:“行。”

    两人掐指一算,一个说是走左面,一个说是走右面,不想那人过来后,也不走左,也不走右,二话不说上了树,从两根扒杈中间钻了过去。

    袁天罡和李淳风十分惊异,急忙问那人:“你怎么不走路从树上走呢?”那人嘿嘿一笑说:“这叫大路朝天,不走两边!”

    脚后跟胜军师

    袁天罡和李淳风出来游玩,赶黑住进了一个老婆婆开的客店。刚吃罢饭,听见老婆婆吩咐说:“天要下雨呀,谁有什么放在院里头,赶紧拾掇拾掇。”两人算了算,没雨呀,就说:“这么晴哩天,俺们算没雨呀?”老婆婆说:“我说有就是有哩,你俩不拾掇,下湿了可不要埋怨。”正说哩,唿喇喇一个忽雷,大雨从天而降。两人大吃一惊,急忙问老婆婆,“大娘,你怎么有这么高哩才能哩!俺们怎么没算出来?”老婆婆说:“哎孩,我有甚才能哩,就是凭哩两脚后跟。左脚后跟一痒,就要刮风;右脚后跟一发痒,就要下雨。”两人说:“脚后跟这么准哩?”老婆婆说:“准哩。袁天罡、李淳风也不抵老娘哩脚后跟!”一下把两人说了个透心凉,再不敢自高自大了,回家死心塌地学了三年,才又出来做事情。

    袁天罡

    袁天罡

    仙女之子

    在民间传说里,老年人们常说,大概在唐朝时候啊,武当山有个李员外。他家很有钱,住的前厅后楼,使唤的伙计丫环,吃不愁,喝不愁,穿的戴的用的都不愁。李员外一生喜欢看画。厅堂的,客房的,内室卧室的,都挂着画。那时候,武当山有个很出名的画师,李员外每年都请这画师到府上,要画师用心用意给他画画。

    李员外府上请一个十几岁的茶童,名叫袁小。画师一到府上,就由袁小侍候。这袁小又聪明,又灵便,又会说,又惹人爱。他侍候画师周到细心,端茶,递水,盛饭,斟酒,铺床,叠被,打扇子,抹桌子,捶背搓腿,从头顶侍候到脚根,侍候得画师哈哈大笑。这样,一年一年,一来二去,画师非常喜欢袁小,喜欢得跟亲生儿子一样。这一年,画师又来给李员外画画。临走时,他对袁小说:“袁小呀,我年纪大了,画不了画了。我这一去,不会再来画画了。你侍候了我多年,我没啥东西谢你,只能送你这个。你带回房去,背过人眼,才能打开。”

    袁小接过东西,一摸,象是一个纸卷儿。他送画师走了,晚上回到伙计房里,才将纸卷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画。画上画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因为袁小是茶童,李员外照顾他,给了他一个单独的小屋子住,没人打扰他。袁小尊重画师,就将这张画挂在了墙上。夜里,袁小睡醒了,只听墙上画纸“哗啦啦”响了一阵,画上那个姑娘轻轻走下地来,来到床前,说:“袁小,我是天上的仙,我和你有缘份,专门下凡来侍候你。”说着,她脱衣上床,和袁小睡在了一起。

    袁小和仙女成亲了。这事,根本不敢叫李员外知道。过了几天,袁小在员外府外面找到一间烂草棚,和仙女在烂草棚里成了家。一年过后,仙女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天罡。有一天,李员外家晚上来了贵客,他亲自到烂草棚来喊袁小。一进屋,看见了仙女。他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女子,他决心要叫这个女子弄到自己身边。

    第二天,李员外找到袁小,说:“袁小呀,你在我家,我待你不错。我今天要和你打个商量,叫你那媳妇给我当个小妾。我多给你些钱,你再拿钱去娶个媳妇,再买些田地,盖些房子,就算有些家业了,这也不算亏待你。”

    袁小作为一个伙计,也不敢和李员外对抗,他只好叫仙女让给了李员外。袁小得了钱,不当茶童了,他用钱置了点小家业,拉抓住儿子袁天罡过日子。他为了对得起仙女,对天赌咒,不再娶女人。她又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淳风。李淳风出生不久,天上敲响了天鼓,仙女上天了。打这以后,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没有妈了。袁天罡上学了。学生娃们都瞧不起茶童的儿子,天天打他,天天骂他:“你这个没妈的娃子,打死你!”袁天罡天天从学堂哭回家,问袁小:“爹,我的妈呢?我为啥子没有妈?”袁小怕别人笑话自己的媳妇跟了员外,根本不敢提这个事。每回看着儿挨打哭着回来,心里很难受,却不敢叫实情说给儿子。这天,袁天罡在学里又挨打,又哭着往回走。路上,他遇着个白胡老头。这白胡老头是太白金星变的。老头问袁天罡:“学生娃,你哭啥呀?”袁天罡说:“我没有妈,天天受别人欺侮。”老头说:“你咋没有妈呢?你有妈。”袁天罡一下子拉住了白胡老头,给他跪下,说:“爷爷,请你给我说,我妈在哪里?”老头说:“明天中午,你到隔山水塘边,藏在芭茅林里。你看水塘里有七个姑娘在洗澡,等她们洗罢澡,要走时,最后那个穿红衣裳的女子,就是你妈。”第二天,袁天罡照着白胡老头的话做了。他待七个姑娘上岸要走时,一下子拉住了那个穿红衣裳的女子,喊:“妈妈!妈妈!”

    红衣女子过细一看,是自己的大儿子,就说:“儿呀,我给你一本书,你好好读。一辈子不会受穷。”袁天罡刚接过书,红衣女子就不见了。红衣女子给袁天罡的书,是一本天书。按书中的文字推算,能知道许多还没发生的事。人们给它起了书名,叫《天罡时》。那时候,朝廷的正宫娘娘掉了金钗,找了好些天数,总找不着。就派大臣来问袁天罡。袁天罡说了一首诗:皇宫内外寻金钗,御花园里也没得。要想头上金钗现,又沾豆子又沾麦。正宫娘娘和文武大臣们一起解诗。宰相想了一天,说:“又沾豆子又沾麦,是不是酱豆呢?”正宫娘娘一想,是呀,酱豆是豆子和麦子做的。又一想,是的,前些天数,她到酱园去过一趟,还看了看酱豆的好坏。

    正宫娘娘又来到酱园。伸手拿起勺子,在酱豆盆里一搅,搅出了金钗。原来,她的金钗是真正掉在了酱豆盆里。这一下,袁天罡出名了,他一下子成唐朝的“神算子”。因为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一个妈生的,所以,李淳风也读了这本书。弟兄两个都有未卜先知的本领。[5]

    民间传说隋末唐初著名星命学家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亲哥俩。一说同母异父,一说是一母所

    袁天罡

    袁天罡

    生双胞胎,由袁、李两家抚养。传说都是画上的仙女所生。李淳风是地主出身,兄弟轮流当家。有一年轮到他当家,他让长工把所有的地都种上糜黍,遭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反对,他说:“我当家,我说算,好不好,秋后看。”

    恰遇这年,隋炀帝要下扬州看琼花,他坐在龙舟里,挑选童男、童女*拉纤,下面铺上糜黍合香油,我们知道糜黍在没碾成米之前是特别光滑的,再加上香油更滑了,这样龙船就可以向前走,但那些*的童男美女用力拉时,他就用刀子把纤绳割断,童男美女便跌倒在地,他在龙船上哈哈大笑。

    糜黍铺地,拿黍行舟,那得用多少糜黍啊!沿路贪官为了取悦隋炀帝,到处征收糜黍,没有的农民便用谷子来换,五斤谷子换一斤糜黍,李淳风因此发了大财,一家人也佩服他的先见之明。

    袁天罡、李淳风都精通《周易》八卦,能掐会算。有一次李淳风的夫人把金钗丢了,李淳风起卦一算是丢在豆子里了,就叫家人、丫环找遍了所有与豆子有关的地方,就连豆秸垛都翻了也没找到。他想,明明算就的在豆子里,邪了门啊,怎就找不到啊,我得问问我哥去。于是就买了两壶酒找袁天罡去了。还没到那呢,老远就看他哥用苇草笘房呢,一想今天是火日啊,犯忌啊,哎,我哥还不如我,连犯忌都不知道,这酒我不给他了。

    李淳风来到袁天罡跟前说:“哥,笘房呢?”

    哥答:“啊!”

    弟问:“哥你知道今天笘房犯忌吗?”

    哥答:“知道,今天是火日啊!可兄弟你是水命啊!”

    接着说:“火日笘房水命来,兄弟打酒土里埋,金钗掉在酱缸里,何必丫鬟翻豆柴。”

    然后说给李淳风听金钗就在酱缸里,你找去吧,可见袁天罡比李淳风技高一筹。

    袁、李兄弟二人非常要好,经常在一起研究天文地理和《周易》八卦。对天、地、人间种种事务进行推算。进而他们想对国家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做一预测,用谶言偈语加图像暗示。

    茫茫天数此中求,

    世道兴衰不自由。

    万万千千说不尽,

    不如推背去归休。

    于是李淳风就和袁天罡一起对弈去了,后来后世便把这部预测图本取名为《推背图》。[5]

    结缘药王

    传说药王孙思邈有一位高徒,名叫袁天罡。他是一位术数大师、著名的道学家。他与李淳风所著的《推背图》十分灵验。未卜先知,千年变局,判者神明,尽览于胸。他预言了襁褓中的武则天会当皇帝;他预言了千年后的抗日战争爆发。他们师徒的传奇故事也都广泛地进行着流传,并且闻名于中外,代代相传。

    据说袁天罡学得一身好武艺,辞别了师父智仁法师下山来到家里,整日跟着义父靠卖烧饼度日。寒来署往,一天,他挑着烧饼担在青羊宫附近叫卖,遇上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从他身边经过,说是要买一个烧饼,袁天罡放下担子,可是那老人上下左右端详起他来。袁天罡奇怪地问,“老人家,你不是要买烧饼吗?”老人说,“对呀,我是要买一个烧饼,”说着就拿起一个烧饼来吃。袁天罡看这老者这么不客气,禁不住说,“老人家,五文钱一个呀。”老人在身上只摸出了一文钱,说“我只有一文钱了。”袁天罡心想,这老儿想占便宜,用一文钱买我五文钱的烧饼,唉!算了吧,何必与他计较,于是说,“你拿去吃好了,那一文钱我也不要了。”老头一听,说道:“还有这么好的事呀,白吃不要钱,干脆你再送给我一个吧。”说完,又伸手拿了一个。袁天罡心里不觉有几分恼怒,老头怎么这样得寸进尺,真有点欺负人。真想打他一拳,可转而一想,对这种人还是躲得远点为妙,说不定你还没挨着他他就赖上你,想到这他挑起烧饼挑子就走。

    老头见袁天罡走了就喊道:“卖饼的小伙子,你等等,”袁天罡回头说,“什么事呀?你是不是还没吃饱哇?”老头笑道,“我刚才是和你闹着玩的。”说着他掏出十文钱来递给他说,“给。”

    相传,孙思邈自思年记大了,自己的医术和相人绝技不能没有传人,这十多年来,他一直在物色徒弟,但一直未能如愿。到成都后,看到这个卖烙饼的青年人起了爱慕之心。他说:“小伙子,我看你相貌堂堂,天庭饱满,五岳拱朝,学堂宫全,气度甚宽,想与你交个友。”袁天罡一听,心中一惊,暗道:这老头有点来历,敢是江湖高人?他忙放下担子行礼道:“多蒙老前辈看重,晚辈十分感激,只是不知老前辈为何叫我?”老头道:“老朽姓孙名思邈,以医病相人为业,我游历江湖数十年,相过的人有数千之多,小伙子你的相算得上是贵相,你叫什么名字?”袁天罡道:“想不到你就是孙老前辈,江湖上久传你的大名,晚生只恨无缘相见,晚生姓袁,名天罡。”

    孙思邈道:“原来你就是赵昭之子,当年我在赵府还见过你呢,那时候你才六岁,大概记我不得了吧,一晃十来年,你已经是大人了,我都认不出来了。”袁天罡道:“看来我与老前辈是早已获认识了。”两人相视笑了起来。“晚辈想拜老先生为师,学那医人相人之术,请老先生收纳。”袁天罡说。“你义父赵昭也曾是天下名士,你在他那里学习多年,想必也得了一些真传。”“义父原本要教我相人之术,怎奈在我十岁时,他被贼人杀死了,所以晚辈于此道一无所知。”袁天罡道。

    孙思邈说:“我看你骨法不凡,天资甚高,于歧黄、命理之术不难参透,只是不知你能否吃苦,随我浪迹江湖。”袁天罡一听此言,知道孙思邈有收徒之心,忙叩首道:“师父在上,受徒弟一拜,我愿随师父游天下。”

    药王孙思邈,七岁就学,日诵千言,精通老庄百家之说,其医术高超,名扬四海。北周时,孙思貌以天下多变,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时,被征为国子博士。后来,他不愿在京城,感觉不自在,便称疾不起,借而辞职离京,一路行医游历天下。他到成都已有月余,在成都城周围乡村给人治病。

    从此,袁天罡每日随孙思邈学习。开始学的医术,孙思邈教他望、闻、切、问、配

    结缘药王

    结缘药王

    方用药、推拿针灸。袁天罡学得很认真。孙思邈亦带他在江湖上行走。一天,袁天罡问:“师父,你说医家治病有其道吗?”孙思貌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替代,天运转起来,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霜雪,张而为虹霓,此天地之常数。人有四肢五赃,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此人之为常数。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樵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天地亦同此理,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簿蚀,孛慧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袁天罡听得入了神,半响才说道:“师父高论,使徒儿悟出了许多道理。”一天,孙思邈对袁天罡说:“你医术已经学了不少,从今日起,我教你学相人之法。”说完,孙思貌打开一个匣子,拿出一本书来,对袁天罡说“你从今日起,每日读这本书,务须背熟。”袁天罡一看,《许负相书》四字映入眼帘,他问:“这许负是何人?”“她是汉朝的一位女大相士,当年汉文帝的母亲尚未生文帝,许负相了她之后说:“你将会生天子。”后来她的儿子果然当了皇帝。汉朝名将周亚夫尚未封侯时,许负为之看相,说他三年以后将封侯,八年以后将为将相,持掌朝廷大权,贵极人臣,但九年以后会饿死。“

    周亚夫不信,笑着说:“我父亲是位侯爷,但爵位已传给了我兄长,我哪会有封侯的份?就算我兄长死了,也是他的儿子世袭。再说,既然我将封侯、拜相,又怎么会饿死呢?”许负指着他的口道:‘你的嘴边有两条纵纹入口,这就是饿死之兆。”后来果然如许负所言,袁天罡听得入了迷,孙思邈停了一会,道:“你能细心研读此书,烂熟如胸,就能明了观人察色,知人吉凶的本领。”此后,袁天罡每日研读《许负相书》,半个月后,他已经能将全书背得滚瓜烂熟了。[5]

    天罡断龙脉

    据说在阆中古城东南郊,有一奇异的山脉绕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条游龙,故名“蟠龙山”。在其“龙颈”处有明显被人工挖凿的痕迹,据当地老百姓说:这是被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断龙脉”时“锯”断的。

    据说唐贞观初年,太宗接到报告称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之气,恐有人夺朝篡位。袁天罡遂奉命测王气到了西南,途经广元时,被利州路都督武士艧“拦截”,求其为家人看相。只有一岁的武则天被保姆扮作男孩抱出。袁天罡端详片刻,惊呼:“龙眼凤颈,若为女,当为天下主”。后袁天罡在阆中见大小蟠龙山如两条蛟龙盘绕其后,凤凰山高举凤头,左右张开两翅,若揽若抱,形成龙凤之势,于是便命人将大小蟠龙山结合部砍断以破龙脉,当时石脉凿破,短岩上“水流如血”,以此确保阆中“方圆百里之内不出天子”,而近代领导人邓小平的祖居地——原广安县,离阆中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百里之外。时至今日,在阆中依然留有“锯山垭”遗迹。

    袁天罡断了谁家的“龙脉”呢?

    这还要从乾陵选址开始说起。民间一说是长孙无忌和李淳风称梁山为万年吉壤,袁天罡则说“帝葬不宜,选陵于此,恐为女人所控,三代后江山有危。”面对截然相反的说法,李治一时也拿不定注意。武则天却认为梁山风水格局正好暗预她的命象,于是力劝李治听舅舅长孙无忌的话,袁天罡得知长叹“代唐者,必武昭仪”。另外一说是武则天当政时,差李淳风与袁天罡选皇陵。二人同选梁山一穴,遂建陵于此。

    其实,不管是“意见不合”还是“同选一穴”,目的只有一个。袁天罡和李淳风是好友也是“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袁天罡形象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袁天罡形象

    同门”,意见怎会不合?!既然知道选墓梁山会“武代李唐”,为什么袁天罡还要明确指出?在梁山的诸多不宜中,“恐为女人所控”才是正中武则天下怀的一条,让她认定梁山就是“兴武代李”的“风水宝地”。但是,如这梁山乾陵真是“利于”武氏,为何武则天67岁才当上皇帝,而且仅做了15年,大唐江山重又归于李氏之手,而武氏诸王等许多外戚都被铲除。

    在以“明察善断、手段强硬”而著称的武则天面前,袁天罡和李淳风用“狸猫换太子”之计让武则天、中宗至睿宗用了长达57年之久修筑乾陵,高宗李治活着时就被自己皇后“夺权”,死后也不得安宁,先葬洛阳,后回长安乾陵,23年后,又被“掘陵开墓”。而武则天是到死都对梁山念念不忘,甚至在临终留下遗训:“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顺圣皇后。”愿放弃皇帝称号也要葬入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王中唯一葬于同一陵园的两朝帝王。看来,乾陵这“风水宝地”也不过如此。

    袁天罡破蟠龙山的“龙脉”后,被阆中的风水地脉所吸引,于是决定在阆中安度晚年,后李淳风访友也追随而至。袁李二人虽然交往甚密,但在选择自己将来阴宅之地上却互相保密,到了各自动工修建之时,才发现他们各自私下选择的阴宅位置,竟然同在一个“九龙捧圣”的风水之地。据说,袁天罡择墓至阆中天宫乡,看中其风水,随埋了枚铜钱作记。后李淳风也相中了这块地,并留下一枚金针作记。后两人相会时提起风水一事,都称“已选中”,两人出土记号时却发现,铜钱眼中正好插有一金针。于是两人相视而笑,在择地之处一起修建了保存至今的阆中“天宫院”。此后两人一直隐居在风景秀丽的阆中,修真养性、著书立传,致死都没有离开。天宫乡五里台山上和观稼山半山腰,袁天罡和李淳风两墓还在遥遥相对,安静的比邻相守。[5]

    作推背图

    唐代出了两位纬学奇士。一位是在唐初任中央政府司天监的李淳风,一位是隐士奇人袁天罡,亦为初唐高道。这两位均是正史有传的博学名士,其神秘的预言能力和准确性令世人瞠目。

    除了无数次地具体预测国事外,李袁二人给后世留下了一部极其神秘难解的纬学奇书——《推背图》。因为这部奇书预言了自天地形成以来的万年国运兴衰治乱,所以历代为世人瞩目,争相揭密。《宋史·艺文志》正式将此书列入正史,可见当时对这部奇书的重视。

    据说李袁二人晚年进入仙界,作名士游于山水林泉间。一日二人相遇无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来之事。一人推前事自天地形成以来一人推后事唐以后中国大事推一事画一幅秘象。写几句谶言偈语以记。一个专门画图,一个专门写歌,对在一起,分毫不差。如此数天,天帝怕天机泄露过多,即派陈博老祖据说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陈呼二人:“你们测什么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进是退?”说着一步跨开,目视二位名家。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相视而笑,飘然而去。

    这卷书被山人所得,不解,逐流传于世。因最后一象有语云“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所以后人名其为《推背图》。

    两人合著的《推背图》,按照历史顺序预言了“太平天国”、“清兵入关”、“日本侵华”等历史事件,被誉为东方千古预言奇书。《推背图》中前四十三象图均已被历史证实,其神秘性与准确性令人惊叹而百思莫明。未揭密的十七幅图象、谶言依然是玄机难测。因为它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而今天我们从网上看到的推背图,是明代金圣叹评批作注的版本,原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6]

    袁天罡在唐代以相术风水称一代术数大师,生前各种神奇的预测无不准确,在正史新旧唐书

    《推背图》印本

    《推背图》印本

    中都予以列传记载,各种野史笔记小说中记载他的传奇故事更多,民间便把他视作半人半仙,认为袁天罡乃神仙转世,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所以能通天彻地,神机妙算。袁天罡还有关于术数类著作传世,到宋朝时已很流行的卦书《九天玄女六壬课》,据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存目》考证就是袁天罡所撰。他既预知自己阳数生死,对身后之事当然也是预作安排,选择少陵原畔为葬身之地,肯定早已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今天,虽然说不讲迷信,但对于东方神秘文化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至少对少陵原的开发而言,袁天罡墓园是值得十分重视的旅游文化资源,墓主的神秘传奇色彩无疑在纷至沓来的旅游者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新、旧《唐书》关于袁天罡的记叙当中,用到了诸如“兰台成就,学堂宽博”、“三亭成就,天地相临”、“面似大兽”、“伏犀贯玉枕,辅角右起”、“右辅泽而动”、“肉不称骨”等相法的术语。这些在后世的相法典籍中经常可以看到,也说明了袁天罡在相术上的地位。

    著名预言家都有未卜先知之力,预言法“以钱代蓍”早在西汉时代公元前77年-前37年京房所创,到唐宋时代已是盛行,如唐朝的袁天罡,明朝的刘伯温先生他们都精通此法,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著有《古三世书》,能查前、今、后三世命历。袁天罡则著作唐代的新《三世相法》。并在六爻中有很大的贡献。

    袁天罡经常与其徒弟们在观星楼观星象,每观星象袁天罡深明真是玄机也。[5]

    白日飞升

    传说袁天罡在凌云山得道后白日飞升。凌云山一带地灵人杰,据史书记载,华夏文明的人祖伏羲女娲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修行中的大成就者至今传颂民间,唐代道士胡备元、张真等就是在此白日飞升,而关于袁天罡在这里得道并白日飞升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2]

    袁天罡白日飞升

    袁天罡白日飞升

    寻觅贵妃

    传说袁天罡得道成仙后被唐明皇思念贵妃的情意所感动,于是化身为一道士进京师见了唐明皇,并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贵妃,八面御风,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找寻,却都毫无结果。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当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贵妃。袁天罡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侍女去通报。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帐中惊醒。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逐次地打开屏风放下珠帘,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太真回忆前尘往事,感伤的托付袁天罡把钿盒金钗带去给君王做纪念。并悲伤的说:“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7][3]

    唐明皇与袁天罡

    唐明皇与袁天罡

    5古典小说和诗歌

    编辑

    这王媪初时坐店卖缒,神相袁天罡一见大惊,叹道:“此媪面如满月,唇若红莲,声响神

    寻觅太真

    寻觅太真

    清,山根不断,乃大贵之相!他日定为一品夫人,如何屈居此地?”偶在中郎将常何面前,谈及此事。常何深信袁天罡之语,分付苍头,只以买缒食旁为名,每日到他店中闲话,说发王媪嫁人,欲娶为妻。王媪只是干笑,全不统一。正是:姻缘本是前生定,不是姻缘莫强求。至晚酒散,常何不敢屈留马周在书馆住宿。欲备轿马,送到令亲王媪家去。马周道:“王媪原非亲戚,不过借宿其家而己。”常何大惊,问道:“御史公有宅眷否?”马周道:“惭愧,实因家贫未娶。”常何道:“袁天歪先生曾相王媪有一品夫人之贵,只怕是令亲,或有妨碍;既然萍水相逢,便是天缘。御史公若不嫌弃,下官即当作伐。”《喻世明言·第五卷节选》[8]

    相传袁天罡与李淳风在武术上也有一定造诣,二人与李渊关系深厚,二人共同教授西府赵王李元霸武功,成就了李元霸隋唐“第一杰”的地位。《唐史演义》

    传袁天罡子客师,传习父业,相术亦多奇中。尝与友渡江,登舟后,偏视舟中诸人,鼻下皆有黑气,拟挈友返岸,忽见一伟丈夫神色高朗,负担前来,便即登船,因私语同伴道:“贵人在此,我辈可无忧了。”及舟至中流,风涛迭起,终得达岸。客师问伟丈夫姓名,答称“娄师德”三字。这时候的娄师德,尚未贵显,客师已目为贵人,照此看来,人生安危,关系命相,亦未可知。《唐史演义》[9]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长恨歌》[7][3]

    6其人其墓

    编辑

    唐朝有位国师叫袁天罡,是李世民的“易学顾问”,擅长星相、占卜和堪舆之术,是《称骨算命术》的发明者,也是《推背图》的作者之一,传说他对选墓也深有造诣。

    长安县东南有座杜公祠,是纪念诗人杜甫的祠堂。祠堂座落在一个黄土坡上。而黄土坡上面就是一片平整的田地。在这片高高的田地里,相距不远,有两位唐朝名人之墓,一位是当朝太史令李淳风,另一位便是当朝国师袁天罡。两墓形状都像两个凸起的大馒头一般,相距数百米,李墓在南,已被盗掘,而袁墓在北,依然完好无损。两人均通堪舆神术,技艺相差无几,但墓之境遇却为何大相径庭?

    这还得从他们为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选墓说起。

    史书记载了乾陵的选址故事,当年唐高宗在洛阳病逝后,陈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为了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恨”的遗愿,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

    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

    乾陵梁山地形

    乾陵梁山地形3张

    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这才下山回朝复命去了。另一个风水师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少妇五官齐全,一对*坚挺对称,连*、肚脐都也具备。更让他神奇的是:这少妇双腿稍稍分开,中间还有一淙清泉在终日流淌不息!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抓紧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武则天听他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梁山后,找到这块地方扒开浮土,惊得半天没站起来,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

    既然是一块风水宝地,那还等什么,武则天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好唐高宗,后来武则天追随丈夫葬于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应合了阴阳二仪,天地配合得最绝妙的完美结合。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武后赞叹二人神功,李袁二人则谦让不已。武后厚赏两位,便把陵墓建在此地,后来与皇帝李治同眠,并为自己立下一块无字碑,任后人评说,这就是乾陵。

    关于此段故事,也有另一版本,内容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说袁天罡的发针扎在了李淳风的铜钱孔里。

    李袁二人后来也陆续为自己选了墓地,说来也巧,竟也选在同一地点:长安东南杜公祠的黄土崖上,仅相距数百米而已。后来李淳风临终之际,袁天罡前往探望。李言:“我自愧不如你啊!我死后数百年,墓将被盗,而你之墓,则可久保无患矣。”袁问其因,李答:“果报所致也!”再问,李又答:“我当太史,积怨甚重,必累及身后。而你为国师,一向消灾解难,积功累德,故可保无患矣!”

    今果如李淳风所言。李墓门户洞开,游人亦也可下至墓室“参观”。地下墓穴中空空如也,所有遗物早已荡然无存;而袁墓则一冢黄土,青草萋萋,完好无损。

    倘或究其原因,但听守墓者言:袁墓所处之地,历代均为兵营,无人敢于盗掘。既便解放以后,破旧立新之时,这儿也是军事重地,闲人免进,况且坟头还安装一个雷达。后来军队撤走,地方政府又在坟头安上一个报警器,也属国家保护设施,因此无人敢动这里一根毫毛,于是此墓便这样幸存下来。

    不知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这个故事也有几个版本,其相同之处都说李袁之墓都建在相距不远的一个风水宝地,而不同之处则说李袁之墓位于阆中的天宫乡天宫院。[4]

    袁天罡墓

    袁天罡墓

    7影视形象

    编辑

    1984年电视剧《武则天》冯宝宝版徐二牛饰袁天罡[10]

    2003年电视剧《至尊红颜》李立群饰袁天罡[11]

    2004年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邵万林饰袁天罡[12]

    2007年电视剧《天机算》鲁振顺饰袁天罡[13]

    2012年电影《袁天罡之夺命天敌》雷镇语饰演袁天罡[14]

    2013年电视剧《梦回唐朝》张世饰袁天罡[15]

    袁天罡,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风鉴,累验不爽,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井临邛令。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久佚。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袁天罡:“名如皓月罩千秋,声似春雷震古今。”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袁天罡

    外文名yuantiangang

    别名袁天纲

    国籍隋唐

    民族汉族

    出生地益州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

    信仰道学、易理

    主要成就《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

    代表作品《推背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袁天罡称骨歌》等

    纪念建筑四川省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

    职务盐官令、火井令、军师、国师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研究方向天文、数学、历法、相术、阴阳学

    归纳古代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

    目录

    1生平事迹

    2史籍记载

    3野史逸闻

    4民间传说

    ?脚后跟胜军师

    ?仙女之子

    ?结缘药王

    ?天罡断龙脉

    ?作推背图

    ?白日飞升

    ?寻觅贵妃

    5古典小说和诗歌

    6其人其墓

    7影视形象

    1生平事迹

    编辑

    袁天罡在洛阳曾给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相面,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

    袁天罡纪念地天宫院

    袁天罡纪念地天宫院6张

    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并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届时大家还会见面。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果然在这里又遇到了袁天罡。袁天罡再次相面预测“公等终且贵”,最后都要官至三品,三人前程及结局后来验证都不出其所料。到唐太宗贞观初年,袁天罡以相术预测已是名扬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召见袁天罡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并问他:“古有君平汉朝严君平,术数大师,今朕得卿,何如?”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在九成宫让他为贞观重臣张行成、马周等人看相,所预测后事无不准确。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天相家袁天罡和李淳风编写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1]

    2史籍记载

    编辑

    《旧唐书·方技》记载袁天罡最著名的相术传奇事迹是为女皇武则天看相。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

    阆中古城天宫院袁天罡、李淳风像

    阆中古城天宫院袁天罡、李淳风像5张

    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法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2]”历史进程已被他提前言中。

    传说中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的关系有多种版本:袁天罡是李淳风的师父,他们都是隋末知识渊博的高道。袁天罡曾经筑舍居于阆州蟠龙山前,李淳风因久慕其名,故带着金条自远而来,拜于门下。另一种传说则说袁天罡与李淳风乃是同窗好友,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并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卧、一个写一个画,为后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预测天书《推背图》。但正史并没有记载二人的关系,应当并无特殊关系。

    在民间传说中,袁天罡的神奇故事就更多了,流传最广泛的传说就是女皇武则天曾让李淳风与袁天罡两人为他去踏勘选择陵园龙穴。先是李淳风跑了九九八十一天,找到九嵕山龙穴吉壤,埋下一个铜钱;又让袁出去寻找,用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找到了这个地方,便从头上拔一根银钗插下去。武则天让人验证二人所选龙穴吉壤是否一致,结果挖开一看,袁天罡的银钗正好插在铜钱的方孔中。在民间认为袁天罡乃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

    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他的看相故事,新旧《唐书》皆有传,据《新唐书·方技》载,袁天罡初仕隋末,为盐官令,官政空暇,以相术为雅谈。他曾与杜淹、王珪、韦挺交游,并一一给他们看相。他说杜淹“兰台、学堂全且博,将以文章显”兰台,又名金匮、一名仙库,指左鼻胞。即鼻翼,学堂,指耳门前的部位,主聪明才智,说王硅“法令成,天地相临,不十年官五品”法令,鼻翼两旁至口边的纵纹,说韦挺“面如虎。当以武处官”。这三人看来都可位居高官,但天罡警告说:“然三君久皆得谴,吾且见之。”果然,后来杜淹为学士,王珪为太子中允,韦挺为左卫率。唐高祖武德年间,这三人都因犯罪,被流放到嵩山,又见到袁天罡。天罡安慰他们说:“你们最终还会有富贵的日子。杜淹官至三品,但长寿就不敢说了,王、韦二位也是官至三品,只是居官比杜淹迟些,寿命却比杜淹要长,但晚景凄凉。”天罡的预言,后来都一一应验了。

    天罡又给窦轨看过相,说窦“君伏犀贯玉枕,辅角完起,十年且显,主功其在梁、益间邪”伏犀贯玉枕,又谓伏犀插脑,指鼻上伏犀骨隆起直贯发际,窦后来果然为益州行台仆射;但天罡又说他“赤胍干睦,方语而浮赤入大宅,公为将必多杀,愿白戒”。没多久,窦轨就以杀人获罪免官。天罡又对他说:“公毋忧。右辅泽而动,不久必还。”右辅,指右额果然,窦轨不久又复了官,当上了都督。

    然而,最被相士称道的是,天罡曾给武则天看过相。贞观初,受唐太宗召见,太宗对其技艺大加赞赏,谓胜于汉代严君平,天罡巧于应对:“彼不逢时,臣固胜之。”太宗喜其逢迎,厚赏有加,不在话下了。武则天还在襁褓之中时,天罡见到其母杨氏,马上说她“法生贵子”,杨氏召二子元庆、元爽,请天罡看相,天罡说:“官三品,保家主也。”又见武后之姊韩国夫人,天罡说:“此女贵而不利夫。”此女后嫁给贺兰越石,果然早寡。武则天乃杨氏所生第二女,尚在襁褓中,由保姆抱出,其服饰似男儿,天罡仔细观察她的耳目,惊呼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杨氏大为惊喜,从此善待天罡,及武后权熏天下,对天罡更是尊宠。

    此外,天罡还受太宗之命,分别给岑文本、张行成、马周看相,说岑“学堂莹荑,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首生骨未成,自前而视,法三品。肉不称骨,非寿兆也。”马君“伏犀贯脑,背若有负,贵验也。近古君臣相遇,未有及公者。然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寿不长也。”张“晚得官,终位宰相。”据《新唐书·列传》,这三人的官职、成就、寿天均如天罡所言,如岑文本,“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舭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日:’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帝日:’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后来随太宗伐辽东,由于办事敏捷有成,“至粮漕最日、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以至劳累过度,“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到了幽州,竟暴病而死,年五十一。天罡相术的精湛于此可见一斑。

    天罡善知他人的寿天穷通,也知道自己的生命轨迹。武德初年,高士廉曾经问过他:“您最后会当上什么样的官?”天罡说:“我于今年夏天四月,气数就已尽了。”果然,天罡如期而逝,当时他正任火井令。[1]

    通过上述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袁天罡的相术水平可谓精深莫测,其所观必是准确有据,不以虚言,如说马周寿不长,那是因为马“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的缘故。这种大师级水平,自是江湖术士无以望其项背的。

    袁天罡在居官、看相之暇,还将其对相术的见解、看相经验著录于书,使后人得以窥其精要。

    袁天罡像

    袁天罡像2张

    他的相术著作,据《新唐书·艺文三》载,有《相书》七卷,《要诀》三卷;《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一卷,为宋元时术士托名袁天罡撰;据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载,除了《相书》、《要诀》二种,袁氏相书还有《人伦龟鉴赋》一卷、《气神经》五卷,《骨法》五卷三种。可见,其著述相当丰富。袁天罡之子袁客师,秉其家学,亦精于相术。传说他曾与人渡江,船刚离岸,他就大喊,要船工把船摆回岸边,同行的人好生奇怪,纷纷询问缘故,客师说:“船上的人鼻孔之气都是墨色,千万不可渡江,否则有覆舟之险。”正说着,有一个跛脚背负的男人径直上了船,客师马上说:“贵人来了,我们可以渡江了。“果然,船到江中,狂风骤起,渡船颠簸摇摆,险情迭起,但最终还是抵达彼岸。同行人莫不惊叹袁客师的功力。袁天罡父子在相术史上独领风骚,名震相坛,以至不少相士竞攀龙附凤,或托名而作书,或借“袁天罡真传”而为幌子,最后以至鱼目混珠、浑水摸鱼。袁氏父子灵魂有知,不知道会不会相视而笑?

    武则天信道教,但却在政治上支持佛教。而其一出生就被道家术士袁天罡预言“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2]无疑在礼教盛行的当时,为幼年的武则天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武则天在十四岁到六十岁这一段时间,耳闻目睹了太宗、高宗的重道,并深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特别是在高宗时期和其子死后,武则天是重道的。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篡权的野心昭然若揭。但是,武则天非老君子孙,又不可能将天水李氏祖先玄元皇帝尊为武氏祖先,自知与维护李唐政权的道教有冲突,肯定得不到道教的支持,出于篡权的政治需要,便疏远了道教,华夏诸教中只有儒家与五胡后的释教的底蕴可以与道家相衡,而武则天寻遍儒家典籍也找不女人称帝的依据,所以她可以选择的思想体系也只剩下佛教。武则天称帝前后,积极利用、支持佛教。佛教徒伪造《大云经》和利用《宝雨经》为她上台制造神话舆论,为其登基提供理论依据,立下大功。作为回报,武则天大力扶植佛教,佛教受到特殊尊崇,社会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声势日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她的顾虑的正确,有的道士参与反武则天的叛乱,还有人伪造玄元皇帝“显圣",遣邬元崇传言“武后不可革命"。因此武则天在永昌元年689年不得已废黜了玄元皇帝尊号,仍称老君。天授二年,下令佛教地位升于道教之上。长寿二年,停举子学习《老子》,这对道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事实上,武则天针对的目标并不是道教,而是李唐皇朝,她贬抑道教的目的是否定李唐皇室。如果不是道教和唐皇朝有着特殊的关系,不是有人借助道教阻止她登基,她就不会采取贬抑道教的措施了。武则天采取的贬抑道教的措施,都是与唐朝所采取的一系列尊崇道教的措施针锋相对的。综观她的一生,政治角色从她出生到皇后到皇帝的演变,与道教的关系紧密相连。

    她之所以采取佛先道后等抑道措施,完全是出于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是临时性措施。及至武则天的统治地位稳固后,她对佛道二教的政策便逐逝予以相应地调整。如武则天于天授二年691夏四月“另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这就推翻了李唐道先佛后的一贯政策,但也禁止佛道互相毁谤,认为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是一宗。“规定:“自今僧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最后终于采取道释并重,不分上下的政策。武则天并非一味偏袒佛教,在根本问题立场上是站在道教一边。比如对《老子化胡经》的问题。万岁通天元年696东都福寺僧惠澄乞除毁《老子化胡经》,武则天令朝臣详议。当时朝中有四位大臣认为化胡是实,为经不虚:“道释同体异名,老君变化不测,即使史籍无据,但释教不异老君。”于是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六月十五日敕旨:“老君化胡,典诰攸著,岂容僧辈,妄请削除。故知偏辞,难以凭据,当依对定,佥议惟允明知化胡是真,作佛非谬,道能方便设教,佛本因道而生。”居然认定“佛本因道而生”,可见她对道的信奉非浅。

    3野史逸闻

    编辑

    袁天罡父亲袁玑,任梁州司仓,叔父袁守诚,著名术士,在《西游记》中曾问卦赌雨算死泾河龙王,祖父袁嵩,周朝时先后担任犍为地区浦阳、蒲江二郡的郡守和车骑将军。曾祖袁达,梁朝时做过江、黄二州的刺使,周朝时连续担任过天水、怀仁二郡的郡守。袁天罡父母早逝,是在孤独与贫穷中度过他的少年时代。他喜欢作学问和学习技艺,精通相术。隋开皇年间科举取士,他参加并中了明经科。“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不奇怪。奇怪的是,朝廷负责选拔干部的官员犯难了:这位进士所学庞杂,该让他干什么?最后想当然地拍板,既然是经科,那就去卖盐吧。于是,袁天罡成了大隋盐官令。唐高祖武德年间担任过火井临邛令,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设置火井县,唐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袁天罡出任首任县令,后天宝年间,火井县改名临邛县。[3]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任军师、国师。[4][3]

    隋炀帝大业末年,窦轨寄居在剑南德阳县,跟袁天罡住在一起。窦轨当时的境遇困苦不堪,于是,让袁天罡给他看看面相,预卜一下未来的命运。袁天罡说:"你前额到发际骨骼隆起,一直连到脑后的玉枕处,你的下巴浑圆肥大。今后十年之内,你一定会富贵的,成为朝廷的贤臣良将。你的右侧下巴隆起,而且明洁光亮,应当以梁、益二州为分界线,树立显赫的功名。"窦轨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不敢忘你的大德。"十年后,窦轨响应并追随李渊起兵反隋,后被封为益州行台扑射。窦轨到任后,对袁天罡的准确预言十分佩服,于是再次宴请袁天罡,对他说:"从前你我在德阳县相见,怎么能忘啊!"说完,深施一礼,又请袁天罡为自己相面。袁天罡望了他许久,说:"你的面相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然而眼睛色红连着瞳仁,说话浮躁,面色赤红,做了武将怕是要多杀人的啊,但愿你要时刻警戒自己。"不久,窦轨跟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出击吐谷浑,但是他不仅没有警惕,反而大开杀戒,对部下也很严苛,稍不满意便处斩,甚至连自己的外甥都没放过。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召窦轨进京。他有点心虚,便又找来袁天罡测算。让他欣慰的是,袁天罡带来了好消息,说他右侧下巴发亮,看来会蒙圣恩,还会回到益州任职。不知是否因为这一利好消息的驱动,本来心虚的他反而骄傲了,到了京城不仅仪容不整,而且大大咧咧地和唐高祖坐着说话,高祖一怒之下将他下狱。不过,正如袁天罡所言,不久他就被放了出来,还被授予益州大都督的位子。

    唐太宗贞观六年任期届满来到京城长安。太宗召见袁天罡。对他说:"巴蜀古时候有个严君平擅长占卜,我有你,你自己看怎么样?"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生不逢时,我遇到了圣明的皇上,我应该胜过他。"

    袁天罡初到洛阳时,在清化坊安顿下来,无论是朝庭中的高官显贵,还是民间的各等人士都

    袁天罡

    袁天罡

    往他那里跑,家中常常聚满了人。当时,杜淹、王珪、韦挺三个人来见袁天罡,请他给看相。袁天罡对杜淹说:"这位官人,鼻子的左侧饱满分明,脸盘宽阔。"对王珪说:"这位官人从鼻翼经嘴角的两条纵理纹清晰,而且天庭与地阁直临。十年之内,一定能荣任五品的显要官职。"对韦挺说:"这位官人脸像大兽的脸。文角清晰,一定会得到贵人的提携。刚开始时任武官。"又对杜淹说:"二十年以后,恐怕三位贤士要同时被责罚贬黜,但是是暂时的,很快又会被召回恢复官职的。"不久,杜淹升迁侍御史。唐高祖武德年间,又任天策府兵曹文字馆学士。王珪任隐太子中允。韦挺在隋朝末年由隐太子李世民引荐做了率更。武德六年三人都被发配,流放到隽州。杜淹三人经过益州时,见了袁天罡哭泣着说:"袁公从前在洛阳说的话全都像神明的预示啊!今天的情况如此,再给我们看一看相吧。"袁天罡说:"各位的骨法,大大胜过以往不久就会回来的,最终必定能享受荣华富贵的。"到了武德九年六月,三人都被召回京城。回来时,又经过益州,三人造访了袁天罡。袁天罡说:"杜公到京城,就能得到三品要职。年寿我就不知道了。王、韦二公,在这以后应该到得三品官,又都能长寿,但到了晚年在仕途上不能有太大的发展了。韦公可能更明显一些。"杜淹到了京城,就被授予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杜淹非常高兴,回去后做了一首诗来赞颂袁天罡:“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系风终不得,脱屣欲安如。且珍绔素美,当与薜萝疏。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伊尹、吕尚那样的名相深深让人敬慕,赤松子、王子乔等传说中的得道仙人纯属子虚乌有。扑风捉影的事情终究不能成为现实,将一切看成象脱掉鞋子一样随便就会得到安宁。应当象珍惜洁白美丽的白绢一样珍重我们自己吧,让我们象疏离薜萝那样与恶运远离。君既然遇上杨得意这样的人且已相知相识,那么,你也一定能*腾飞而不会久久闲居。"王珪不久任侍中,出任同州刺史。韦挺担任了好几年蒙州刺史,并且病死在任上。这一切全都和袁天罡当年说的一样。

    唐太宗贞观年间,皇帝下诏书令袁天罡到九成宫,当时中书舍人岑文本让袁天罡给看相。袁天罡说:"舍人的脸面宽大,眼眉又长过眼睛,你的文才可在海内名声大振。但是你头有生骨,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从后面看完全没有得到三品官的命相,从前面看可以得到三品官。但是你四肢虚弱,骨与肉不相称,如果得到三品位,恐怕是折寿的征兆。"后来,岑文本升任中书令后,不久就死了。

    房玄龄与李审素一同来见袁天罡。李审素平日恃才傲物,不怎么把房玄龄放在眼里,房玄龄让他先相。袁天罡说:"五品看不出来。如果是六品以下比较重要的官职还有可能。"自视甚高的李审素自然不服气,不再问他自己的事,说:"看看房公能得个什么官?"袁天罡说:"这位官人大富大贵,你要想得到五品官职就求他吧。"李审素不信袁天罡的话。结果后来房玄龄出任宰相,而他死在了官职卑微的起居舍人位子上。唐高宗听说了袁天罡给房玄龄看相时说过的这些话后,让房玄龄赠封给袁天罡五品官职,房玄龄奏请圣上赠封他为谏议大夫。申国公高士廉对袁天罡说:"你今后还能得到什么官职?"袁天罡说:"我知道我的官运已经到头了,不会再有了。恐怕我四月要离世了。"果然,四月还没过完,袁天罡就去世了。

    蒲州刺史蒋严,幼年时袁天罡给他预测说:"这孩子该受多年的牢狱之苦,以后能大富大贵,跟随某人,官能做到刺史。八十三岁之年八月五日午时,俸禄就终止了。"后来,蒋严在征伐辽东时,被敌人擒获,在地牢中被囚禁了七年,平定高丽后方得归来。完全象袁天罡说的那样,官做到蒲州刺史。八十三岁时,他对家中人说:"袁公说我八十三岁禄绝,这是死啊!"于是置酒食与亲朋故友告别。这时,果然传来皇帝的圣旨:革职放遂,立既停发俸禄。以后又过了好几年,他才去世。

    李义府客居在四川,袁天罡看见他时,惊奇地说:"这小伙子贵极人臣,但寿命不长。"于是留他在家中住下,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说:"这孩子有七品的命相,希望你今后多照顾。"李义府答应了,又问袁天罡自己的寿命有多长?袁天罡回答说:"五十二岁往后,我就不知道了。"后来,李义府被安抚使李大亮、侍中刘洎等联名推荐。唐太宗召见了他,并出了一道试题,让李义府作一首《咏乌》诗。李义府当场写出一首《咏乌》诗:日里扬朝采,琴中伴夜啼。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唐太宗非常赏识他说:"我将全树借你,岂只一枝!从门下典仪起全越过去,你为监察御使。"后来李义府的官位,寿数全如袁天罡所说的那样。

    赞皇人李峤,年幼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他家兄弟五人全不到三十岁就都死去了,只有李峤

    袁天罡像

    袁天罡像

    自己长大成人。李峤的母亲,一天比一天提心儿子会夭亡,就到袁天罡那里去,让给李峤看看面相。袁天罡说:"小伙子神气清秀,可惜寿命不长,恐怕活不到三十岁。"李母听了后大为悲伤。李峤这时已经很有名气。家中人都希望他显贵发达,听了袁天罡的话,都不愿意相信。李母又请袁天罡。并且安排饭食招待他,让他再给儿子仔细察看。袁天罡说:"肯定是这样的。"李母请袁天罡到书斋和李峤在一张床上同睡。袁天罡上床就睡得很平稳,李峤依然不睡,到五更时分忽然睡去。这时,袁天罡正巧醒来,看李峤没有呼吸,用手试一下,鼻下已经断气。起初,袁天罡大吃一惊,察看了许久,发现李峤是用耳朵呼吸。袁天罡推醒李峤,告诉他说:"我找到了答案。"于是起身去向李母道贺,说:"看了好几次面相,全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所在。今天才看见,你儿子必定大贵长寿,原来他是像龟一样呼吸啊!但大贵长寿,却不能富。"后来,果然象袁天罡说的那样。武则天执政期间,李峤官拜宰相,但是家中仍然很贫困。这期间,高宗皇帝多次到过宰相府,看见李峤睡觉用的帐子是用象布一样的粗绸做的时,感叹地说:"一国的宰相用这样的帐子,有损我大国的体面。我赐你宫中御用的绣罗帐。!"李峤在皇上赐给的绣罗帐里面睡觉,一宿到天明也没有睡安稳,觉得身体好象生了病似的,极不自在。于是自己奏报皇上说:"臣年轻时,看相的人对我说过,不应该侈华,所以睡不安稳。"高宗叹息了许久,任由他用他的旧帐子。李峤身体短小,鼻子、嘴都没有厚相。按当时人的观念,不应当给他高官厚禄。他在润州期间,派他担任宣州山采银的官吏。这时胡乱传出李峤突然死亡的消息,全朝上下没有一个人不哀伤叹息的。冬官侍郎张询古,是李峤的堂舅,听到这一噩耗后特别忧伤,让许多亲戚去探访这个消息的真伪,正好遇到从南边来的使臣,说:"李峤是真的死了。"张询古痛哭流涕,朝中的许多官员都来安慰他。当时有一个人,自称擅长相骨法,特别学到了袁天罡的相术。许多朝中位居显贵的官员,都私下来问这个人关于李峤的事。这个人说:"早就知道李峤舍人奉禄稍薄的面相。"去问的人,都洗耳恭听。这个人又说:"李舍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从相貌上看,他的耳朵、眼睛、嘴和鼻子全都没有富贵相。不久前见他做了朝散大夫,就替他担心了。"去问的人异口同声地说:"是阿!"李峤竟然三次出任执掌中枢的要职,地位在众位朝臣之上。由此说来李峤的骨相难以预测,然而袁天罡却能预测出来。

    陕州刺史王当有个女儿,他将州县文武官员都召集到一块儿,让袁天罡给他女儿选位女婿。袁天罡说:"这地方没有你女儿的女婿。我只知道有位统帅府兵的姚某人,有一位贵公子。你可以将女儿嫁给他。选中他一定能借力的。"王当听信了袁天罡的话,把女儿嫁给了这位姚果毅的儿子,当时的人都觉得好笑。姚果毅的儿子就是姚元崇,当时二十三岁,喜欢打猎,没有读过书。姚元崇一次到表亲家饮酒,遇到一位相人对他说:"你以后能富贵。"说完就走了。姚元崇追上去问他,相人说:"你能大富大贵,能当宰相。"姚元崇回家后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劝他读书。于是姚元崇不再架鹰打猎了,一改过去的志向和行为,勤奋读书,以挽郎之职入朝做官,一直升到宰相。

    袁天罡有个儿子,继承父业,他给人相面,说的话也很灵验。袁客师官任廪牺令。唐高宗显庆年间,袁客师凭着他的相术与贾文通一起去侍奉皇帝。高宗用银盒装一只老鼠,让在场的几位相、卜术人猜里面是什么。这些术人都说是一只老鼠。袁客师也说:"是老鼠,然而放里面一只,拿出来是四只。那只老鼠放入盒中后,已生下三只小老鼠。"打开盒,里面果然是四只老鼠。袁客师曾与一位书生一同过江。上了船。看遍了船中人的气色,对同伴说:"不能着急!"于是二人相挽着下船上岸,偷偷地说:"我看见船上几十个人,全部都鼻子下有黑气,不久就要有大难。既然已经知道了,干吗还跟他们一起去呢?"过了一会儿,船没开,忽然看见一位男人神色高朗不凡,跛一只脚,挑着担子,赶着驴上船。袁客师看这个人上船,就对同伴说:"我们可以走了,贵人在里面,不用担忧了。"上船后,船就开走了。到了中流,风涛忽然大作,虽然危险惊惧,最后还是安全渡过了江。询问赶驴的男人。他就是娄师德。后来,娄师德担任了门下省纳言的官职。成为执掌朝政的三位宰相之一。

    4民间传说

    编辑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两个军师,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淳风。两人能掐会算,天下

    袁天罡左与李淳风右

    袁天罡左与李淳风右

    闻名。有一天,两人相约出去游玩,碰见一棵两扒杈树长在当道上,就坐在树下歇息。他们刚坐下,就照见远远过来一个人。袁天罡说:“咱俩算一算,看这人是从树哪一面走呀,看谁推算的准。”李淳风说:“行。”

    两人掐指一算,一个说是走左面,一个说是走右面,不想那人过来后,也不走左,也不走右,二话不说上了树,从两根扒杈中间钻了过去。

    袁天罡和李淳风十分惊异,急忙问那人:“你怎么不走路从树上走呢?”那人嘿嘿一笑说:“这叫大路朝天,不走两边!”

    脚后跟胜军师

    袁天罡和李淳风出来游玩,赶黑住进了一个老婆婆开的客店。刚吃罢饭,听见老婆婆吩咐说:“天要下雨呀,谁有什么放在院里头,赶紧拾掇拾掇。”两人算了算,没雨呀,就说:“这么晴哩天,俺们算没雨呀?”老婆婆说:“我说有就是有哩,你俩不拾掇,下湿了可不要埋怨。”正说哩,唿喇喇一个忽雷,大雨从天而降。两人大吃一惊,急忙问老婆婆,“大娘,你怎么有这么高哩才能哩!俺们怎么没算出来?”老婆婆说:“哎孩,我有甚才能哩,就是凭哩两脚后跟。左脚后跟一痒,就要刮风;右脚后跟一发痒,就要下雨。”两人说:“脚后跟这么准哩?”老婆婆说:“准哩。袁天罡、李淳风也不抵老娘哩脚后跟!”一下把两人说了个透心凉,再不敢自高自大了,回家死心塌地学了三年,才又出来做事情。

    袁天罡

    袁天罡

    仙女之子

    在民间传说里,老年人们常说,大概在唐朝时候啊,武当山有个李员外。他家很有钱,住的前厅后楼,使唤的伙计丫环,吃不愁,喝不愁,穿的戴的用的都不愁。李员外一生喜欢看画。厅堂的,客房的,内室卧室的,都挂着画。那时候,武当山有个很出名的画师,李员外每年都请这画师到府上,要画师用心用意给他画画。

    李员外府上请一个十几岁的茶童,名叫袁小。画师一到府上,就由袁小侍候。这袁小又聪明,又灵便,又会说,又惹人爱。他侍候画师周到细心,端茶,递水,盛饭,斟酒,铺床,叠被,打扇子,抹桌子,捶背搓腿,从头顶侍候到脚根,侍候得画师哈哈大笑。这样,一年一年,一来二去,画师非常喜欢袁小,喜欢得跟亲生儿子一样。这一年,画师又来给李员外画画。临走时,他对袁小说:“袁小呀,我年纪大了,画不了画了。我这一去,不会再来画画了。你侍候了我多年,我没啥东西谢你,只能送你这个。你带回房去,背过人眼,才能打开。”

    袁小接过东西,一摸,象是一个纸卷儿。他送画师走了,晚上回到伙计房里,才将纸卷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画。画上画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因为袁小是茶童,李员外照顾他,给了他一个单独的小屋子住,没人打扰他。袁小尊重画师,就将这张画挂在了墙上。夜里,袁小睡醒了,只听墙上画纸“哗啦啦”响了一阵,画上那个姑娘轻轻走下地来,来到床前,说:“袁小,我是天上的仙,我和你有缘份,专门下凡来侍候你。”说着,她脱衣上床,和袁小睡在了一起。

    袁小和仙女成亲了。这事,根本不敢叫李员外知道。过了几天,袁小在员外府外面找到一间烂草棚,和仙女在烂草棚里成了家。一年过后,仙女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天罡。有一天,李员外家晚上来了贵客,他亲自到烂草棚来喊袁小。一进屋,看见了仙女。他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女子,他决心要叫这个女子弄到自己身边。

    第二天,李员外找到袁小,说:“袁小呀,你在我家,我待你不错。我今天要和你打个商量,叫你那媳妇给我当个小妾。我多给你些钱,你再拿钱去娶个媳妇,再买些田地,盖些房子,就算有些家业了,这也不算亏待你。”

    袁小作为一个伙计,也不敢和李员外对抗,他只好叫仙女让给了李员外。袁小得了钱,不当茶童了,他用钱置了点小家业,拉抓住儿子袁天罡过日子。他为了对得起仙女,对天赌咒,不再娶女人。她又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淳风。李淳风出生不久,天上敲响了天鼓,仙女上天了。打这以后,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没有妈了。袁天罡上学了。学生娃们都瞧不起茶童的儿子,天天打他,天天骂他:“你这个没妈的娃子,打死你!”袁天罡天天从学堂哭回家,问袁小:“爹,我的妈呢?我为啥子没有妈?”袁小怕别人笑话自己的媳妇跟了员外,根本不敢提这个事。每回看着儿挨打哭着回来,心里很难受,却不敢叫实情说给儿子。这天,袁天罡在学里又挨打,又哭着往回走。路上,他遇着个白胡老头。这白胡老头是太白金星变的。老头问袁天罡:“学生娃,你哭啥呀?”袁天罡说:“我没有妈,天天受别人欺侮。”老头说:“你咋没有妈呢?你有妈。”袁天罡一下子拉住了白胡老头,给他跪下,说:“爷爷,请你给我说,我妈在哪里?”老头说:“明天中午,你到隔山水塘边,藏在芭茅林里。你看水塘里有七个姑娘在洗澡,等她们洗罢澡,要走时,最后那个穿红衣裳的女子,就是你妈。”第二天,袁天罡照着白胡老头的话做了。他待七个姑娘上岸要走时,一下子拉住了那个穿红衣裳的女子,喊:“妈妈!妈妈!”

    红衣女子过细一看,是自己的大儿子,就说:“儿呀,我给你一本书,你好好读。一辈子不会受穷。”袁天罡刚接过书,红衣女子就不见了。红衣女子给袁天罡的书,是一本天书。按书中的文字推算,能知道许多还没发生的事。人们给它起了书名,叫《天罡时》。那时候,朝廷的正宫娘娘掉了金钗,找了好些天数,总找不着。就派大臣来问袁天罡。袁天罡说了一首诗:皇宫内外寻金钗,御花园里也没得。要想头上金钗现,又沾豆子又沾麦。正宫娘娘和文武大臣们一起解诗。宰相想了一天,说:“又沾豆子又沾麦,是不是酱豆呢?”正宫娘娘一想,是呀,酱豆是豆子和麦子做的。又一想,是的,前些天数,她到酱园去过一趟,还看了看酱豆的好坏。

    正宫娘娘又来到酱园。伸手拿起勺子,在酱豆盆里一搅,搅出了金钗。原来,她的金钗是真正掉在了酱豆盆里。这一下,袁天罡出名了,他一下子成唐朝的“神算子”。因为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一个妈生的,所以,李淳风也读了这本书。弟兄两个都有未卜先知的本领。[5]

    民间传说隋末唐初著名星命学家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亲哥俩。一说同母异父,一说是一母所

    袁天罡

    袁天罡

    生双胞胎,由袁、李两家抚养。传说都是画上的仙女所生。李淳风是地主出身,兄弟轮流当家。有一年轮到他当家,他让长工把所有的地都种上糜黍,遭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反对,他说:“我当家,我说算,好不好,秋后看。”

    恰遇这年,隋炀帝要下扬州看琼花,他坐在龙舟里,挑选童男、童女*拉纤,下面铺上糜黍合香油,我们知道糜黍在没碾成米之前是特别光滑的,再加上香油更滑了,这样龙船就可以向前走,但那些*的童男美女用力拉时,他就用刀子把纤绳割断,童男美女便跌倒在地,他在龙船上哈哈大笑。

    糜黍铺地,拿黍行舟,那得用多少糜黍啊!沿路贪官为了取悦隋炀帝,到处征收糜黍,没有的农民便用谷子来换,五斤谷子换一斤糜黍,李淳风因此发了大财,一家人也佩服他的先见之明。

    袁天罡、李淳风都精通《周易》八卦,能掐会算。有一次李淳风的夫人把金钗丢了,李淳风起卦一算是丢在豆子里了,就叫家人、丫环找遍了所有与豆子有关的地方,就连豆秸垛都翻了也没找到。他想,明明算就的在豆子里,邪了门啊,怎就找不到啊,我得问问我哥去。于是就买了两壶酒找袁天罡去了。还没到那呢,老远就看他哥用苇草笘房呢,一想今天是火日啊,犯忌啊,哎,我哥还不如我,连犯忌都不知道,这酒我不给他了。

    李淳风来到袁天罡跟前说:“哥,笘房呢?”

    哥答:“啊!”

    弟问:“哥你知道今天笘房犯忌吗?”

    哥答:“知道,今天是火日啊!可兄弟你是水命啊!”

    接着说:“火日笘房水命来,兄弟打酒土里埋,金钗掉在酱缸里,何必丫鬟翻豆柴。”

    然后说给李淳风听金钗就在酱缸里,你找去吧,可见袁天罡比李淳风技高一筹。

    袁、李兄弟二人非常要好,经常在一起研究天文地理和《周易》八卦。对天、地、人间种种事务进行推算。进而他们想对国家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做一预测,用谶言偈语加图像暗示。

    茫茫天数此中求,

    世道兴衰不自由。

    万万千千说不尽,

    不如推背去归休。

    于是李淳风就和袁天罡一起对弈去了,后来后世便把这部预测图本取名为《推背图》。[5]

    结缘药王

    传说药王孙思邈有一位高徒,名叫袁天罡。他是一位术数大师、著名的道学家。他与李淳风所著的《推背图》十分灵验。未卜先知,千年变局,判者神明,尽览于胸。他预言了襁褓中的武则天会当皇帝;他预言了千年后的抗日战争爆发。他们师徒的传奇故事也都广泛地进行着流传,并且闻名于中外,代代相传。

    据说袁天罡学得一身好武艺,辞别了师父智仁法师下山来到家里,整日跟着义父靠卖烧饼度日。寒来署往,一天,他挑着烧饼担在青羊宫附近叫卖,遇上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从他身边经过,说是要买一个烧饼,袁天罡放下担子,可是那老人上下左右端详起他来。袁天罡奇怪地问,“老人家,你不是要买烧饼吗?”老人说,“对呀,我是要买一个烧饼,”说着就拿起一个烧饼来吃。袁天罡看这老者这么不客气,禁不住说,“老人家,五文钱一个呀。”老人在身上只摸出了一文钱,说“我只有一文钱了。”袁天罡心想,这老儿想占便宜,用一文钱买我五文钱的烧饼,唉!算了吧,何必与他计较,于是说,“你拿去吃好了,那一文钱我也不要了。”老头一听,说道:“还有这么好的事呀,白吃不要钱,干脆你再送给我一个吧。”说完,又伸手拿了一个。袁天罡心里不觉有几分恼怒,老头怎么这样得寸进尺,真有点欺负人。真想打他一拳,可转而一想,对这种人还是躲得远点为妙,说不定你还没挨着他他就赖上你,想到这他挑起烧饼挑子就走。

    老头见袁天罡走了就喊道:“卖饼的小伙子,你等等,”袁天罡回头说,“什么事呀?你是不是还没吃饱哇?”老头笑道,“我刚才是和你闹着玩的。”说着他掏出十文钱来递给他说,“给。”

    相传,孙思邈自思年记大了,自己的医术和相人绝技不能没有传人,这十多年来,他一直在物色徒弟,但一直未能如愿。到成都后,看到这个卖烙饼的青年人起了爱慕之心。他说:“小伙子,我看你相貌堂堂,天庭饱满,五岳拱朝,学堂宫全,气度甚宽,想与你交个友。”袁天罡一听,心中一惊,暗道:这老头有点来历,敢是江湖高人?他忙放下担子行礼道:“多蒙老前辈看重,晚辈十分感激,只是不知老前辈为何叫我?”老头道:“老朽姓孙名思邈,以医病相人为业,我游历江湖数十年,相过的人有数千之多,小伙子你的相算得上是贵相,你叫什么名字?”袁天罡道:“想不到你就是孙老前辈,江湖上久传你的大名,晚生只恨无缘相见,晚生姓袁,名天罡。”

    孙思邈道:“原来你就是赵昭之子,当年我在赵府还见过你呢,那时候你才六岁,大概记我不得了吧,一晃十来年,你已经是大人了,我都认不出来了。”袁天罡道:“看来我与老前辈是早已获认识了。”两人相视笑了起来。“晚辈想拜老先生为师,学那医人相人之术,请老先生收纳。”袁天罡说。“你义父赵昭也曾是天下名士,你在他那里学习多年,想必也得了一些真传。”“义父原本要教我相人之术,怎奈在我十岁时,他被贼人杀死了,所以晚辈于此道一无所知。”袁天罡道。

    孙思邈说:“我看你骨法不凡,天资甚高,于歧黄、命理之术不难参透,只是不知你能否吃苦,随我浪迹江湖。”袁天罡一听此言,知道孙思邈有收徒之心,忙叩首道:“师父在上,受徒弟一拜,我愿随师父游天下。”

    药王孙思邈,七岁就学,日诵千言,精通老庄百家之说,其医术高超,名扬四海。北周时,孙思貌以天下多变,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时,被征为国子博士。后来,他不愿在京城,感觉不自在,便称疾不起,借而辞职离京,一路行医游历天下。他到成都已有月余,在成都城周围乡村给人治病。

    从此,袁天罡每日随孙思邈学习。开始学的医术,孙思邈教他望、闻、切、问、配

    结缘药王

    结缘药王

    方用药、推拿针灸。袁天罡学得很认真。孙思邈亦带他在江湖上行走。一天,袁天罡问:“师父,你说医家治病有其道吗?”孙思貌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替代,天运转起来,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霜雪,张而为虹霓,此天地之常数。人有四肢五赃,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此人之为常数。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樵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天地亦同此理,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簿蚀,孛慧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袁天罡听得入了神,半响才说道:“师父高论,使徒儿悟出了许多道理。”一天,孙思邈对袁天罡说:“你医术已经学了不少,从今日起,我教你学相人之法。”说完,孙思貌打开一个匣子,拿出一本书来,对袁天罡说“你从今日起,每日读这本书,务须背熟。”袁天罡一看,《许负相书》四字映入眼帘,他问:“这许负是何人?”“她是汉朝的一位女大相士,当年汉文帝的母亲尚未生文帝,许负相了她之后说:“你将会生天子。”后来她的儿子果然当了皇帝。汉朝名将周亚夫尚未封侯时,许负为之看相,说他三年以后将封侯,八年以后将为将相,持掌朝廷大权,贵极人臣,但九年以后会饿死。“

    周亚夫不信,笑着说:“我父亲是位侯爷,但爵位已传给了我兄长,我哪会有封侯的份?就算我兄长死了,也是他的儿子世袭。再说,既然我将封侯、拜相,又怎么会饿死呢?”许负指着他的口道:‘你的嘴边有两条纵纹入口,这就是饿死之兆。”后来果然如许负所言,袁天罡听得入了迷,孙思邈停了一会,道:“你能细心研读此书,烂熟如胸,就能明了观人察色,知人吉凶的本领。”此后,袁天罡每日研读《许负相书》,半个月后,他已经能将全书背得滚瓜烂熟了。[5]

    天罡断龙脉

    据说在阆中古城东南郊,有一奇异的山脉绕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条游龙,故名“蟠龙山”。在其“龙颈”处有明显被人工挖凿的痕迹,据当地老百姓说:这是被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断龙脉”时“锯”断的。

    据说唐贞观初年,太宗接到报告称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之气,恐有人夺朝篡位。袁天罡遂奉命测王气到了西南,途经广元时,被利州路都督武士艧“拦截”,求其为家人看相。只有一岁的武则天被保姆扮作男孩抱出。袁天罡端详片刻,惊呼:“龙眼凤颈,若为女,当为天下主”。后袁天罡在阆中见大小蟠龙山如两条蛟龙盘绕其后,凤凰山高举凤头,左右张开两翅,若揽若抱,形成龙凤之势,于是便命人将大小蟠龙山结合部砍断以破龙脉,当时石脉凿破,短岩上“水流如血”,以此确保阆中“方圆百里之内不出天子”,而近代领导人邓小平的祖居地——原广安县,离阆中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百里之外。时至今日,在阆中依然留有“锯山垭”遗迹。

    袁天罡断了谁家的“龙脉”呢?

    这还要从乾陵选址开始说起。民间一说是长孙无忌和李淳风称梁山为万年吉壤,袁天罡则说“帝葬不宜,选陵于此,恐为女人所控,三代后江山有危。”面对截然相反的说法,李治一时也拿不定注意。武则天却认为梁山风水格局正好暗预她的命象,于是力劝李治听舅舅长孙无忌的话,袁天罡得知长叹“代唐者,必武昭仪”。另外一说是武则天当政时,差李淳风与袁天罡选皇陵。二人同选梁山一穴,遂建陵于此。

    其实,不管是“意见不合”还是“同选一穴”,目的只有一个。袁天罡和李淳风是好友也是“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袁天罡形象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袁天罡形象

    同门”,意见怎会不合?!既然知道选墓梁山会“武代李唐”,为什么袁天罡还要明确指出?在梁山的诸多不宜中,“恐为女人所控”才是正中武则天下怀的一条,让她认定梁山就是“兴武代李”的“风水宝地”。但是,如这梁山乾陵真是“利于”武氏,为何武则天67岁才当上皇帝,而且仅做了15年,大唐江山重又归于李氏之手,而武氏诸王等许多外戚都被铲除。

    在以“明察善断、手段强硬”而著称的武则天面前,袁天罡和李淳风用“狸猫换太子”之计让武则天、中宗至睿宗用了长达57年之久修筑乾陵,高宗李治活着时就被自己皇后“夺权”,死后也不得安宁,先葬洛阳,后回长安乾陵,23年后,又被“掘陵开墓”。而武则天是到死都对梁山念念不忘,甚至在临终留下遗训:“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顺圣皇后。”愿放弃皇帝称号也要葬入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王中唯一葬于同一陵园的两朝帝王。看来,乾陵这“风水宝地”也不过如此。

    袁天罡破蟠龙山的“龙脉”后,被阆中的风水地脉所吸引,于是决定在阆中安度晚年,后李淳风访友也追随而至。袁李二人虽然交往甚密,但在选择自己将来阴宅之地上却互相保密,到了各自动工修建之时,才发现他们各自私下选择的阴宅位置,竟然同在一个“九龙捧圣”的风水之地。据说,袁天罡择墓至阆中天宫乡,看中其风水,随埋了枚铜钱作记。后李淳风也相中了这块地,并留下一枚金针作记。后两人相会时提起风水一事,都称“已选中”,两人出土记号时却发现,铜钱眼中正好插有一金针。于是两人相视而笑,在择地之处一起修建了保存至今的阆中“天宫院”。此后两人一直隐居在风景秀丽的阆中,修真养性、著书立传,致死都没有离开。天宫乡五里台山上和观稼山半山腰,袁天罡和李淳风两墓还在遥遥相对,安静的比邻相守。[5]

    作推背图

    唐代出了两位纬学奇士。一位是在唐初任中央政府司天监的李淳风,一位是隐士奇人袁天罡,亦为初唐高道。这两位均是正史有传的博学名士,其神秘的预言能力和准确性令世人瞠目。

    除了无数次地具体预测国事外,李袁二人给后世留下了一部极其神秘难解的纬学奇书——《推背图》。因为这部奇书预言了自天地形成以来的万年国运兴衰治乱,所以历代为世人瞩目,争相揭密。《宋史·艺文志》正式将此书列入正史,可见当时对这部奇书的重视。

    据说李袁二人晚年进入仙界,作名士游于山水林泉间。一日二人相遇无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来之事。一人推前事自天地形成以来一人推后事唐以后中国大事推一事画一幅秘象。写几句谶言偈语以记。一个专门画图,一个专门写歌,对在一起,分毫不差。如此数天,天帝怕天机泄露过多,即派陈博老祖据说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陈呼二人:“你们测什么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进是退?”说着一步跨开,目视二位名家。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相视而笑,飘然而去。

    这卷书被山人所得,不解,逐流传于世。因最后一象有语云“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所以后人名其为《推背图》。

    两人合著的《推背图》,按照历史顺序预言了“太平天国”、“清兵入关”、“日本侵华”等历史事件,被誉为东方千古预言奇书。《推背图》中前四十三象图均已被历史证实,其神秘性与准确性令人惊叹而百思莫明。未揭密的十七幅图象、谶言依然是玄机难测。因为它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而今天我们从网上看到的推背图,是明代金圣叹评批作注的版本,原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6]

    袁天罡在唐代以相术风水称一代术数大师,生前各种神奇的预测无不准确,在正史新旧唐书

    《推背图》印本

    《推背图》印本

    中都予以列传记载,各种野史笔记小说中记载他的传奇故事更多,民间便把他视作半人半仙,认为袁天罡乃神仙转世,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所以能通天彻地,神机妙算。袁天罡还有关于术数类著作传世,到宋朝时已很流行的卦书《九天玄女六壬课》,据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存目》考证就是袁天罡所撰。他既预知自己阳数生死,对身后之事当然也是预作安排,选择少陵原畔为葬身之地,肯定早已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今天,虽然说不讲迷信,但对于东方神秘文化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至少对少陵原的开发而言,袁天罡墓园是值得十分重视的旅游文化资源,墓主的神秘传奇色彩无疑在纷至沓来的旅游者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新、旧《唐书》关于袁天罡的记叙当中,用到了诸如“兰台成就,学堂宽博”、“三亭成就,天地相临”、“面似大兽”、“伏犀贯玉枕,辅角右起”、“右辅泽而动”、“肉不称骨”等相法的术语。这些在后世的相法典籍中经常可以看到,也说明了袁天罡在相术上的地位。

    著名预言家都有未卜先知之力,预言法“以钱代蓍”早在西汉时代公元前77年-前37年京房所创,到唐宋时代已是盛行,如唐朝的袁天罡,明朝的刘伯温先生他们都精通此法,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著有《古三世书》,能查前、今、后三世命历。袁天罡则著作唐代的新《三世相法》。并在六爻中有很大的贡献。

    袁天罡经常与其徒弟们在观星楼观星象,每观星象袁天罡深明真是玄机也。[5]

    白日飞升

    传说袁天罡在凌云山得道后白日飞升。凌云山一带地灵人杰,据史书记载,华夏文明的人祖伏羲女娲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修行中的大成就者至今传颂民间,唐代道士胡备元、张真等就是在此白日飞升,而关于袁天罡在这里得道并白日飞升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2]

    袁天罡白日飞升

    袁天罡白日飞升

    寻觅贵妃

    传说袁天罡得道成仙后被唐明皇思念贵妃的情意所感动,于是化身为一道士进京师见了唐明皇,并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贵妃,八面御风,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找寻,却都毫无结果。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当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贵妃。袁天罡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侍女去通报。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帐中惊醒。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逐次地打开屏风放下珠帘,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太真回忆前尘往事,感伤的托付袁天罡把钿盒金钗带去给君王做纪念。并悲伤的说:“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7][3]

    唐明皇与袁天罡

    唐明皇与袁天罡

    5古典小说和诗歌

    编辑

    这王媪初时坐店卖缒,神相袁天罡一见大惊,叹道:“此媪面如满月,唇若红莲,声响神

    寻觅太真

    寻觅太真

    清,山根不断,乃大贵之相!他日定为一品夫人,如何屈居此地?”偶在中郎将常何面前,谈及此事。常何深信袁天罡之语,分付苍头,只以买缒食旁为名,每日到他店中闲话,说发王媪嫁人,欲娶为妻。王媪只是干笑,全不统一。正是:姻缘本是前生定,不是姻缘莫强求。至晚酒散,常何不敢屈留马周在书馆住宿。欲备轿马,送到令亲王媪家去。马周道:“王媪原非亲戚,不过借宿其家而己。”常何大惊,问道:“御史公有宅眷否?”马周道:“惭愧,实因家贫未娶。”常何道:“袁天歪先生曾相王媪有一品夫人之贵,只怕是令亲,或有妨碍;既然萍水相逢,便是天缘。御史公若不嫌弃,下官即当作伐。”《喻世明言·第五卷节选》[8]

    相传袁天罡与李淳风在武术上也有一定造诣,二人与李渊关系深厚,二人共同教授西府赵王李元霸武功,成就了李元霸隋唐“第一杰”的地位。《唐史演义》

    传袁天罡子客师,传习父业,相术亦多奇中。尝与友渡江,登舟后,偏视舟中诸人,鼻下皆有黑气,拟挈友返岸,忽见一伟丈夫神色高朗,负担前来,便即登船,因私语同伴道:“贵人在此,我辈可无忧了。”及舟至中流,风涛迭起,终得达岸。客师问伟丈夫姓名,答称“娄师德”三字。这时候的娄师德,尚未贵显,客师已目为贵人,照此看来,人生安危,关系命相,亦未可知。《唐史演义》[9]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长恨歌》[7][3]

    6其人其墓

    编辑

    唐朝有位国师叫袁天罡,是李世民的“易学顾问”,擅长星相、占卜和堪舆之术,是《称骨算命术》的发明者,也是《推背图》的作者之一,传说他对选墓也深有造诣。

    长安县东南有座杜公祠,是纪念诗人杜甫的祠堂。祠堂座落在一个黄土坡上。而黄土坡上面就是一片平整的田地。在这片高高的田地里,相距不远,有两位唐朝名人之墓,一位是当朝太史令李淳风,另一位便是当朝国师袁天罡。两墓形状都像两个凸起的大馒头一般,相距数百米,李墓在南,已被盗掘,而袁墓在北,依然完好无损。两人均通堪舆神术,技艺相差无几,但墓之境遇却为何大相径庭?

    这还得从他们为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选墓说起。

    史书记载了乾陵的选址故事,当年唐高宗在洛阳病逝后,陈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为了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恨”的遗愿,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

    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

    乾陵梁山地形

    乾陵梁山地形3张

    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这才下山回朝复命去了。另一个风水师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少妇五官齐全,一对*坚挺对称,连*、肚脐都也具备。更让他神奇的是:这少妇双腿稍稍分开,中间还有一淙清泉在终日流淌不息!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抓紧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武则天听他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梁山后,找到这块地方扒开浮土,惊得半天没站起来,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

    既然是一块风水宝地,那还等什么,武则天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好唐高宗,后来武则天追随丈夫葬于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应合了阴阳二仪,天地配合得最绝妙的完美结合。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武后赞叹二人神功,李袁二人则谦让不已。武后厚赏两位,便把陵墓建在此地,后来与皇帝李治同眠,并为自己立下一块无字碑,任后人评说,这就是乾陵。

    关于此段故事,也有另一版本,内容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说袁天罡的发针扎在了李淳风的铜钱孔里。

    李袁二人后来也陆续为自己选了墓地,说来也巧,竟也选在同一地点:长安东南杜公祠的黄土崖上,仅相距数百米而已。后来李淳风临终之际,袁天罡前往探望。李言:“我自愧不如你啊!我死后数百年,墓将被盗,而你之墓,则可久保无患矣。”袁问其因,李答:“果报所致也!”再问,李又答:“我当太史,积怨甚重,必累及身后。而你为国师,一向消灾解难,积功累德,故可保无患矣!”

    今果如李淳风所言。李墓门户洞开,游人亦也可下至墓室“参观”。地下墓穴中空空如也,所有遗物早已荡然无存;而袁墓则一冢黄土,青草萋萋,完好无损。

    倘或究其原因,但听守墓者言:袁墓所处之地,历代均为兵营,无人敢于盗掘。既便解放以后,破旧立新之时,这儿也是军事重地,闲人免进,况且坟头还安装一个雷达。后来军队撤走,地方政府又在坟头安上一个报警器,也属国家保护设施,因此无人敢动这里一根毫毛,于是此墓便这样幸存下来。

    不知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这个故事也有几个版本,其相同之处都说李袁之墓都建在相距不远的一个风水宝地,而不同之处则说李袁之墓位于阆中的天宫乡天宫院。[4]

    袁天罡墓

    袁天罡墓

    7影视形象

    编辑

    1984年电视剧《武则天》冯宝宝版徐二牛饰袁天罡[10]

    2003年电视剧《至尊红颜》李立群饰袁天罡[11]

    2004年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邵万林饰袁天罡[12]

    2007年电视剧《天机算》鲁振顺饰袁天罡[13]

    2012年电影《袁天罡之夺命天敌》雷镇语饰演袁天罡[14]

    2013年电视剧《梦回唐朝》张世饰袁天罡[15]

    袁天罡,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风鉴,累验不爽,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井临邛令。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久佚。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袁天罡:“名如皓月罩千秋,声似春雷震古今。”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袁天罡

    外文名yuantiangang

    别名袁天纲

    国籍隋唐

    民族汉族

    出生地益州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

    信仰道学、易理

    主要成就《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

    代表作品《推背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袁天罡称骨歌》等

    纪念建筑四川省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

    职务盐官令、火井令、军师、国师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研究方向天文、数学、历法、相术、阴阳学

    归纳古代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

    目录

    1生平事迹

    2史籍记载

    3野史逸闻

    4民间传说

    ?脚后跟胜军师

    ?仙女之子

    ?结缘药王

    ?天罡断龙脉

    ?作推背图

    ?白日飞升

    ?寻觅贵妃

    5古典小说和诗歌

    6其人其墓

    7影视形象

    1生平事迹

    编辑

    袁天罡在洛阳曾给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相面,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

    袁天罡纪念地天宫院

    袁天罡纪念地天宫院6张

    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并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届时大家还会见面。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果然在这里又遇到了袁天罡。袁天罡再次相面预测“公等终且贵”,最后都要官至三品,三人前程及结局后来验证都不出其所料。到唐太宗贞观初年,袁天罡以相术预测已是名扬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召见袁天罡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并问他:“古有君平汉朝严君平,术数大师,今朕得卿,何如?”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在九成宫让他为贞观重臣张行成、马周等人看相,所预测后事无不准确。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天相家袁天罡和李淳风编写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1]

    2史籍记载

    编辑

    《旧唐书·方技》记载袁天罡最著名的相术传奇事迹是为女皇武则天看相。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

    阆中古城天宫院袁天罡、李淳风像

    阆中古城天宫院袁天罡、李淳风像5张

    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法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2]”历史进程已被他提前言中。

    传说中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的关系有多种版本:袁天罡是李淳风的师父,他们都是隋末知识渊博的高道。袁天罡曾经筑舍居于阆州蟠龙山前,李淳风因久慕其名,故带着金条自远而来,拜于门下。另一种传说则说袁天罡与李淳风乃是同窗好友,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并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卧、一个写一个画,为后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预测天书《推背图》。但正史并没有记载二人的关系,应当并无特殊关系。

    在民间传说中,袁天罡的神奇故事就更多了,流传最广泛的传说就是女皇武则天曾让李淳风与袁天罡两人为他去踏勘选择陵园龙穴。先是李淳风跑了九九八十一天,找到九嵕山龙穴吉壤,埋下一个铜钱;又让袁出去寻找,用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找到了这个地方,便从头上拔一根银钗插下去。武则天让人验证二人所选龙穴吉壤是否一致,结果挖开一看,袁天罡的银钗正好插在铜钱的方孔中。在民间认为袁天罡乃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

    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他的看相故事,新旧《唐书》皆有传,据《新唐书·方技》载,袁天罡初仕隋末,为盐官令,官政空暇,以相术为雅谈。他曾与杜淹、王珪、韦挺交游,并一一给他们看相。他说杜淹“兰台、学堂全且博,将以文章显”兰台,又名金匮、一名仙库,指左鼻胞。即鼻翼,学堂,指耳门前的部位,主聪明才智,说王硅“法令成,天地相临,不十年官五品”法令,鼻翼两旁至口边的纵纹,说韦挺“面如虎。当以武处官”。这三人看来都可位居高官,但天罡警告说:“然三君久皆得谴,吾且见之。”果然,后来杜淹为学士,王珪为太子中允,韦挺为左卫率。唐高祖武德年间,这三人都因犯罪,被流放到嵩山,又见到袁天罡。天罡安慰他们说:“你们最终还会有富贵的日子。杜淹官至三品,但长寿就不敢说了,王、韦二位也是官至三品,只是居官比杜淹迟些,寿命却比杜淹要长,但晚景凄凉。”天罡的预言,后来都一一应验了。

    天罡又给窦轨看过相,说窦“君伏犀贯玉枕,辅角完起,十年且显,主功其在梁、益间邪”伏犀贯玉枕,又谓伏犀插脑,指鼻上伏犀骨隆起直贯发际,窦后来果然为益州行台仆射;但天罡又说他“赤胍干睦,方语而浮赤入大宅,公为将必多杀,愿白戒”。没多久,窦轨就以杀人获罪免官。天罡又对他说:“公毋忧。右辅泽而动,不久必还。”右辅,指右额果然,窦轨不久又复了官,当上了都督。

    然而,最被相士称道的是,天罡曾给武则天看过相。贞观初,受唐太宗召见,太宗对其技艺大加赞赏,谓胜于汉代严君平,天罡巧于应对:“彼不逢时,臣固胜之。”太宗喜其逢迎,厚赏有加,不在话下了。武则天还在襁褓之中时,天罡见到其母杨氏,马上说她“法生贵子”,杨氏召二子元庆、元爽,请天罡看相,天罡说:“官三品,保家主也。”又见武后之姊韩国夫人,天罡说:“此女贵而不利夫。”此女后嫁给贺兰越石,果然早寡。武则天乃杨氏所生第二女,尚在襁褓中,由保姆抱出,其服饰似男儿,天罡仔细观察她的耳目,惊呼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杨氏大为惊喜,从此善待天罡,及武后权熏天下,对天罡更是尊宠。

    此外,天罡还受太宗之命,分别给岑文本、张行成、马周看相,说岑“学堂莹荑,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首生骨未成,自前而视,法三品。肉不称骨,非寿兆也。”马君“伏犀贯脑,背若有负,贵验也。近古君臣相遇,未有及公者。然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寿不长也。”张“晚得官,终位宰相。”据《新唐书·列传》,这三人的官职、成就、寿天均如天罡所言,如岑文本,“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舭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日:’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帝日:’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后来随太宗伐辽东,由于办事敏捷有成,“至粮漕最日、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以至劳累过度,“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到了幽州,竟暴病而死,年五十一。天罡相术的精湛于此可见一斑。

    天罡善知他人的寿天穷通,也知道自己的生命轨迹。武德初年,高士廉曾经问过他:“您最后会当上什么样的官?”天罡说:“我于今年夏天四月,气数就已尽了。”果然,天罡如期而逝,当时他正任火井令。[1]

    通过上述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袁天罡的相术水平可谓精深莫测,其所观必是准确有据,不以虚言,如说马周寿不长,那是因为马“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的缘故。这种大师级水平,自是江湖术士无以望其项背的。

    袁天罡在居官、看相之暇,还将其对相术的见解、看相经验著录于书,使后人得以窥其精要。

    袁天罡像

    袁天罡像2张

    他的相术著作,据《新唐书·艺文三》载,有《相书》七卷,《要诀》三卷;《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一卷,为宋元时术士托名袁天罡撰;据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载,除了《相书》、《要诀》二种,袁氏相书还有《人伦龟鉴赋》一卷、《气神经》五卷,《骨法》五卷三种。可见,其著述相当丰富。袁天罡之子袁客师,秉其家学,亦精于相术。传说他曾与人渡江,船刚离岸,他就大喊,要船工把船摆回岸边,同行的人好生奇怪,纷纷询问缘故,客师说:“船上的人鼻孔之气都是墨色,千万不可渡江,否则有覆舟之险。”正说着,有一个跛脚背负的男人径直上了船,客师马上说:“贵人来了,我们可以渡江了。“果然,船到江中,狂风骤起,渡船颠簸摇摆,险情迭起,但最终还是抵达彼岸。同行人莫不惊叹袁客师的功力。袁天罡父子在相术史上独领风骚,名震相坛,以至不少相士竞攀龙附凤,或托名而作书,或借“袁天罡真传”而为幌子,最后以至鱼目混珠、浑水摸鱼。袁氏父子灵魂有知,不知道会不会相视而笑?

    武则天信道教,但却在政治上支持佛教。而其一出生就被道家术士袁天罡预言“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2]无疑在礼教盛行的当时,为幼年的武则天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武则天在十四岁到六十岁这一段时间,耳闻目睹了太宗、高宗的重道,并深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特别是在高宗时期和其子死后,武则天是重道的。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篡权的野心昭然若揭。但是,武则天非老君子孙,又不可能将天水李氏祖先玄元皇帝尊为武氏祖先,自知与维护李唐政权的道教有冲突,肯定得不到道教的支持,出于篡权的政治需要,便疏远了道教,华夏诸教中只有儒家与五胡后的释教的底蕴可以与道家相衡,而武则天寻遍儒家典籍也找不女人称帝的依据,所以她可以选择的思想体系也只剩下佛教。武则天称帝前后,积极利用、支持佛教。佛教徒伪造《大云经》和利用《宝雨经》为她上台制造神话舆论,为其登基提供理论依据,立下大功。作为回报,武则天大力扶植佛教,佛教受到特殊尊崇,社会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声势日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她的顾虑的正确,有的道士参与反武则天的叛乱,还有人伪造玄元皇帝“显圣",遣邬元崇传言“武后不可革命"。因此武则天在永昌元年689年不得已废黜了玄元皇帝尊号,仍称老君。天授二年,下令佛教地位升于道教之上。长寿二年,停举子学习《老子》,这对道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事实上,武则天针对的目标并不是道教,而是李唐皇朝,她贬抑道教的目的是否定李唐皇室。如果不是道教和唐皇朝有着特殊的关系,不是有人借助道教阻止她登基,她就不会采取贬抑道教的措施了。武则天采取的贬抑道教的措施,都是与唐朝所采取的一系列尊崇道教的措施针锋相对的。综观她的一生,政治角色从她出生到皇后到皇帝的演变,与道教的关系紧密相连。

    她之所以采取佛先道后等抑道措施,完全是出于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是临时性措施。及至武则天的统治地位稳固后,她对佛道二教的政策便逐逝予以相应地调整。如武则天于天授二年691夏四月“另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这就推翻了李唐道先佛后的一贯政策,但也禁止佛道互相毁谤,认为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是一宗。“规定:“自今僧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最后终于采取道释并重,不分上下的政策。武则天并非一味偏袒佛教,在根本问题立场上是站在道教一边。比如对《老子化胡经》的问题。万岁通天元年696东都福寺僧惠澄乞除毁《老子化胡经》,武则天令朝臣详议。当时朝中有四位大臣认为化胡是实,为经不虚:“道释同体异名,老君变化不测,即使史籍无据,但释教不异老君。”于是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六月十五日敕旨:“老君化胡,典诰攸著,岂容僧辈,妄请削除。故知偏辞,难以凭据,当依对定,佥议惟允明知化胡是真,作佛非谬,道能方便设教,佛本因道而生。”居然认定“佛本因道而生”,可见她对道的信奉非浅。

    3野史逸闻

    编辑

    袁天罡父亲袁玑,任梁州司仓,叔父袁守诚,著名术士,在《西游记》中曾问卦赌雨算死泾河龙王,祖父袁嵩,周朝时先后担任犍为地区浦阳、蒲江二郡的郡守和车骑将军。曾祖袁达,梁朝时做过江、黄二州的刺使,周朝时连续担任过天水、怀仁二郡的郡守。袁天罡父母早逝,是在孤独与贫穷中度过他的少年时代。他喜欢作学问和学习技艺,精通相术。隋开皇年间科举取士,他参加并中了明经科。“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不奇怪。奇怪的是,朝廷负责选拔干部的官员犯难了:这位进士所学庞杂,该让他干什么?最后想当然地拍板,既然是经科,那就去卖盐吧。于是,袁天罡成了大隋盐官令。唐高祖武德年间担任过火井临邛令,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设置火井县,唐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袁天罡出任首任县令,后天宝年间,火井县改名临邛县。[3]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任军师、国师。[4][3]

    隋炀帝大业末年,窦轨寄居在剑南德阳县,跟袁天罡住在一起。窦轨当时的境遇困苦不堪,于是,让袁天罡给他看看面相,预卜一下未来的命运。袁天罡说:"你前额到发际骨骼隆起,一直连到脑后的玉枕处,你的下巴浑圆肥大。今后十年之内,你一定会富贵的,成为朝廷的贤臣良将。你的右侧下巴隆起,而且明洁光亮,应当以梁、益二州为分界线,树立显赫的功名。"窦轨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不敢忘你的大德。"十年后,窦轨响应并追随李渊起兵反隋,后被封为益州行台扑射。窦轨到任后,对袁天罡的准确预言十分佩服,于是再次宴请袁天罡,对他说:"从前你我在德阳县相见,怎么能忘啊!"说完,深施一礼,又请袁天罡为自己相面。袁天罡望了他许久,说:"你的面相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然而眼睛色红连着瞳仁,说话浮躁,面色赤红,做了武将怕是要多杀人的啊,但愿你要时刻警戒自己。"不久,窦轨跟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出击吐谷浑,但是他不仅没有警惕,反而大开杀戒,对部下也很严苛,稍不满意便处斩,甚至连自己的外甥都没放过。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召窦轨进京。他有点心虚,便又找来袁天罡测算。让他欣慰的是,袁天罡带来了好消息,说他右侧下巴发亮,看来会蒙圣恩,还会回到益州任职。不知是否因为这一利好消息的驱动,本来心虚的他反而骄傲了,到了京城不仅仪容不整,而且大大咧咧地和唐高祖坐着说话,高祖一怒之下将他下狱。不过,正如袁天罡所言,不久他就被放了出来,还被授予益州大都督的位子。

    唐太宗贞观六年任期届满来到京城长安。太宗召见袁天罡。对他说:"巴蜀古时候有个严君平擅长占卜,我有你,你自己看怎么样?"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生不逢时,我遇到了圣明的皇上,我应该胜过他。"

    袁天罡初到洛阳时,在清化坊安顿下来,无论是朝庭中的高官显贵,还是民间的各等人士都

    袁天罡

    袁天罡

    往他那里跑,家中常常聚满了人。当时,杜淹、王珪、韦挺三个人来见袁天罡,请他给看相。袁天罡对杜淹说:"这位官人,鼻子的左侧饱满分明,脸盘宽阔。"对王珪说:"这位官人从鼻翼经嘴角的两条纵理纹清晰,而且天庭与地阁直临。十年之内,一定能荣任五品的显要官职。"对韦挺说:"这位官人脸像大兽的脸。文角清晰,一定会得到贵人的提携。刚开始时任武官。"又对杜淹说:"二十年以后,恐怕三位贤士要同时被责罚贬黜,但是是暂时的,很快又会被召回恢复官职的。"不久,杜淹升迁侍御史。唐高祖武德年间,又任天策府兵曹文字馆学士。王珪任隐太子中允。韦挺在隋朝末年由隐太子李世民引荐做了率更。武德六年三人都被发配,流放到隽州。杜淹三人经过益州时,见了袁天罡哭泣着说:"袁公从前在洛阳说的话全都像神明的预示啊!今天的情况如此,再给我们看一看相吧。"袁天罡说:"各位的骨法,大大胜过以往不久就会回来的,最终必定能享受荣华富贵的。"到了武德九年六月,三人都被召回京城。回来时,又经过益州,三人造访了袁天罡。袁天罡说:"杜公到京城,就能得到三品要职。年寿我就不知道了。王、韦二公,在这以后应该到得三品官,又都能长寿,但到了晚年在仕途上不能有太大的发展了。韦公可能更明显一些。"杜淹到了京城,就被授予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杜淹非常高兴,回去后做了一首诗来赞颂袁天罡:“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系风终不得,脱屣欲安如。且珍绔素美,当与薜萝疏。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伊尹、吕尚那样的名相深深让人敬慕,赤松子、王子乔等传说中的得道仙人纯属子虚乌有。扑风捉影的事情终究不能成为现实,将一切看成象脱掉鞋子一样随便就会得到安宁。应当象珍惜洁白美丽的白绢一样珍重我们自己吧,让我们象疏离薜萝那样与恶运远离。君既然遇上杨得意这样的人且已相知相识,那么,你也一定能*腾飞而不会久久闲居。"王珪不久任侍中,出任同州刺史。韦挺担任了好几年蒙州刺史,并且病死在任上。这一切全都和袁天罡当年说的一样。

    唐太宗贞观年间,皇帝下诏书令袁天罡到九成宫,当时中书舍人岑文本让袁天罡给看相。袁天罡说:"舍人的脸面宽大,眼眉又长过眼睛,你的文才可在海内名声大振。但是你头有生骨,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从后面看完全没有得到三品官的命相,从前面看可以得到三品官。但是你四肢虚弱,骨与肉不相称,如果得到三品位,恐怕是折寿的征兆。"后来,岑文本升任中书令后,不久就死了。

    房玄龄与李审素一同来见袁天罡。李审素平日恃才傲物,不怎么把房玄龄放在眼里,房玄龄让他先相。袁天罡说:"五品看不出来。如果是六品以下比较重要的官职还有可能。"自视甚高的李审素自然不服气,不再问他自己的事,说:"看看房公能得个什么官?"袁天罡说:"这位官人大富大贵,你要想得到五品官职就求他吧。"李审素不信袁天罡的话。结果后来房玄龄出任宰相,而他死在了官职卑微的起居舍人位子上。唐高宗听说了袁天罡给房玄龄看相时说过的这些话后,让房玄龄赠封给袁天罡五品官职,房玄龄奏请圣上赠封他为谏议大夫。申国公高士廉对袁天罡说:"你今后还能得到什么官职?"袁天罡说:"我知道我的官运已经到头了,不会再有了。恐怕我四月要离世了。"果然,四月还没过完,袁天罡就去世了。

    蒲州刺史蒋严,幼年时袁天罡给他预测说:"这孩子该受多年的牢狱之苦,以后能大富大贵,跟随某人,官能做到刺史。八十三岁之年八月五日午时,俸禄就终止了。"后来,蒋严在征伐辽东时,被敌人擒获,在地牢中被囚禁了七年,平定高丽后方得归来。完全象袁天罡说的那样,官做到蒲州刺史。八十三岁时,他对家中人说:"袁公说我八十三岁禄绝,这是死啊!"于是置酒食与亲朋故友告别。这时,果然传来皇帝的圣旨:革职放遂,立既停发俸禄。以后又过了好几年,他才去世。

    李义府客居在四川,袁天罡看见他时,惊奇地说:"这小伙子贵极人臣,但寿命不长。"于是留他在家中住下,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说:"这孩子有七品的命相,希望你今后多照顾。"李义府答应了,又问袁天罡自己的寿命有多长?袁天罡回答说:"五十二岁往后,我就不知道了。"后来,李义府被安抚使李大亮、侍中刘洎等联名推荐。唐太宗召见了他,并出了一道试题,让李义府作一首《咏乌》诗。李义府当场写出一首《咏乌》诗:日里扬朝采,琴中伴夜啼。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唐太宗非常赏识他说:"我将全树借你,岂只一枝!从门下典仪起全越过去,你为监察御使。"后来李义府的官位,寿数全如袁天罡所说的那样。

    赞皇人李峤,年幼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他家兄弟五人全不到三十岁就都死去了,只有李峤

    袁天罡像

    袁天罡像

    自己长大成人。李峤的母亲,一天比一天提心儿子会夭亡,就到袁天罡那里去,让给李峤看看面相。袁天罡说:"小伙子神气清秀,可惜寿命不长,恐怕活不到三十岁。"李母听了后大为悲伤。李峤这时已经很有名气。家中人都希望他显贵发达,听了袁天罡的话,都不愿意相信。李母又请袁天罡。并且安排饭食招待他,让他再给儿子仔细察看。袁天罡说:"肯定是这样的。"李母请袁天罡到书斋和李峤在一张床上同睡。袁天罡上床就睡得很平稳,李峤依然不睡,到五更时分忽然睡去。这时,袁天罡正巧醒来,看李峤没有呼吸,用手试一下,鼻下已经断气。起初,袁天罡大吃一惊,察看了许久,发现李峤是用耳朵呼吸。袁天罡推醒李峤,告诉他说:"我找到了答案。"于是起身去向李母道贺,说:"看了好几次面相,全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所在。今天才看见,你儿子必定大贵长寿,原来他是像龟一样呼吸啊!但大贵长寿,却不能富。"后来,果然象袁天罡说的那样。武则天执政期间,李峤官拜宰相,但是家中仍然很贫困。这期间,高宗皇帝多次到过宰相府,看见李峤睡觉用的帐子是用象布一样的粗绸做的时,感叹地说:"一国的宰相用这样的帐子,有损我大国的体面。我赐你宫中御用的绣罗帐。!"李峤在皇上赐给的绣罗帐里面睡觉,一宿到天明也没有睡安稳,觉得身体好象生了病似的,极不自在。于是自己奏报皇上说:"臣年轻时,看相的人对我说过,不应该侈华,所以睡不安稳。"高宗叹息了许久,任由他用他的旧帐子。李峤身体短小,鼻子、嘴都没有厚相。按当时人的观念,不应当给他高官厚禄。他在润州期间,派他担任宣州山采银的官吏。这时胡乱传出李峤突然死亡的消息,全朝上下没有一个人不哀伤叹息的。冬官侍郎张询古,是李峤的堂舅,听到这一噩耗后特别忧伤,让许多亲戚去探访这个消息的真伪,正好遇到从南边来的使臣,说:"李峤是真的死了。"张询古痛哭流涕,朝中的许多官员都来安慰他。当时有一个人,自称擅长相骨法,特别学到了袁天罡的相术。许多朝中位居显贵的官员,都私下来问这个人关于李峤的事。这个人说:"早就知道李峤舍人奉禄稍薄的面相。"去问的人,都洗耳恭听。这个人又说:"李舍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从相貌上看,他的耳朵、眼睛、嘴和鼻子全都没有富贵相。不久前见他做了朝散大夫,就替他担心了。"去问的人异口同声地说:"是阿!"李峤竟然三次出任执掌中枢的要职,地位在众位朝臣之上。由此说来李峤的骨相难以预测,然而袁天罡却能预测出来。

    陕州刺史王当有个女儿,他将州县文武官员都召集到一块儿,让袁天罡给他女儿选位女婿。袁天罡说:"这地方没有你女儿的女婿。我只知道有位统帅府兵的姚某人,有一位贵公子。你可以将女儿嫁给他。选中他一定能借力的。"王当听信了袁天罡的话,把女儿嫁给了这位姚果毅的儿子,当时的人都觉得好笑。姚果毅的儿子就是姚元崇,当时二十三岁,喜欢打猎,没有读过书。姚元崇一次到表亲家饮酒,遇到一位相人对他说:"你以后能富贵。"说完就走了。姚元崇追上去问他,相人说:"你能大富大贵,能当宰相。"姚元崇回家后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劝他读书。于是姚元崇不再架鹰打猎了,一改过去的志向和行为,勤奋读书,以挽郎之职入朝做官,一直升到宰相。

    袁天罡有个儿子,继承父业,他给人相面,说的话也很灵验。袁客师官任廪牺令。唐高宗显庆年间,袁客师凭着他的相术与贾文通一起去侍奉皇帝。高宗用银盒装一只老鼠,让在场的几位相、卜术人猜里面是什么。这些术人都说是一只老鼠。袁客师也说:"是老鼠,然而放里面一只,拿出来是四只。那只老鼠放入盒中后,已生下三只小老鼠。"打开盒,里面果然是四只老鼠。袁客师曾与一位书生一同过江。上了船。看遍了船中人的气色,对同伴说:"不能着急!"于是二人相挽着下船上岸,偷偷地说:"我看见船上几十个人,全部都鼻子下有黑气,不久就要有大难。既然已经知道了,干吗还跟他们一起去呢?"过了一会儿,船没开,忽然看见一位男人神色高朗不凡,跛一只脚,挑着担子,赶着驴上船。袁客师看这个人上船,就对同伴说:"我们可以走了,贵人在里面,不用担忧了。"上船后,船就开走了。到了中流,风涛忽然大作,虽然危险惊惧,最后还是安全渡过了江。询问赶驴的男人。他就是娄师德。后来,娄师德担任了门下省纳言的官职。成为执掌朝政的三位宰相之一。

    4民间传说

    编辑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两个军师,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淳风。两人能掐会算,天下

    袁天罡左与李淳风右

    袁天罡左与李淳风右

    闻名。有一天,两人相约出去游玩,碰见一棵两扒杈树长在当道上,就坐在树下歇息。他们刚坐下,就照见远远过来一个人。袁天罡说:“咱俩算一算,看这人是从树哪一面走呀,看谁推算的准。”李淳风说:“行。”

    两人掐指一算,一个说是走左面,一个说是走右面,不想那人过来后,也不走左,也不走右,二话不说上了树,从两根扒杈中间钻了过去。

    袁天罡和李淳风十分惊异,急忙问那人:“你怎么不走路从树上走呢?”那人嘿嘿一笑说:“这叫大路朝天,不走两边!”

    脚后跟胜军师

    袁天罡和李淳风出来游玩,赶黑住进了一个老婆婆开的客店。刚吃罢饭,听见老婆婆吩咐说:“天要下雨呀,谁有什么放在院里头,赶紧拾掇拾掇。”两人算了算,没雨呀,就说:“这么晴哩天,俺们算没雨呀?”老婆婆说:“我说有就是有哩,你俩不拾掇,下湿了可不要埋怨。”正说哩,唿喇喇一个忽雷,大雨从天而降。两人大吃一惊,急忙问老婆婆,“大娘,你怎么有这么高哩才能哩!俺们怎么没算出来?”老婆婆说:“哎孩,我有甚才能哩,就是凭哩两脚后跟。左脚后跟一痒,就要刮风;右脚后跟一发痒,就要下雨。”两人说:“脚后跟这么准哩?”老婆婆说:“准哩。袁天罡、李淳风也不抵老娘哩脚后跟!”一下把两人说了个透心凉,再不敢自高自大了,回家死心塌地学了三年,才又出来做事情。

    袁天罡

    袁天罡

    仙女之子

    在民间传说里,老年人们常说,大概在唐朝时候啊,武当山有个李员外。他家很有钱,住的前厅后楼,使唤的伙计丫环,吃不愁,喝不愁,穿的戴的用的都不愁。李员外一生喜欢看画。厅堂的,客房的,内室卧室的,都挂着画。那时候,武当山有个很出名的画师,李员外每年都请这画师到府上,要画师用心用意给他画画。

    李员外府上请一个十几岁的茶童,名叫袁小。画师一到府上,就由袁小侍候。这袁小又聪明,又灵便,又会说,又惹人爱。他侍候画师周到细心,端茶,递水,盛饭,斟酒,铺床,叠被,打扇子,抹桌子,捶背搓腿,从头顶侍候到脚根,侍候得画师哈哈大笑。这样,一年一年,一来二去,画师非常喜欢袁小,喜欢得跟亲生儿子一样。这一年,画师又来给李员外画画。临走时,他对袁小说:“袁小呀,我年纪大了,画不了画了。我这一去,不会再来画画了。你侍候了我多年,我没啥东西谢你,只能送你这个。你带回房去,背过人眼,才能打开。”

    袁小接过东西,一摸,象是一个纸卷儿。他送画师走了,晚上回到伙计房里,才将纸卷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画。画上画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因为袁小是茶童,李员外照顾他,给了他一个单独的小屋子住,没人打扰他。袁小尊重画师,就将这张画挂在了墙上。夜里,袁小睡醒了,只听墙上画纸“哗啦啦”响了一阵,画上那个姑娘轻轻走下地来,来到床前,说:“袁小,我是天上的仙,我和你有缘份,专门下凡来侍候你。”说着,她脱衣上床,和袁小睡在了一起。

    袁小和仙女成亲了。这事,根本不敢叫李员外知道。过了几天,袁小在员外府外面找到一间烂草棚,和仙女在烂草棚里成了家。一年过后,仙女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天罡。有一天,李员外家晚上来了贵客,他亲自到烂草棚来喊袁小。一进屋,看见了仙女。他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女子,他决心要叫这个女子弄到自己身边。

    第二天,李员外找到袁小,说:“袁小呀,你在我家,我待你不错。我今天要和你打个商量,叫你那媳妇给我当个小妾。我多给你些钱,你再拿钱去娶个媳妇,再买些田地,盖些房子,就算有些家业了,这也不算亏待你。”

    袁小作为一个伙计,也不敢和李员外对抗,他只好叫仙女让给了李员外。袁小得了钱,不当茶童了,他用钱置了点小家业,拉抓住儿子袁天罡过日子。他为了对得起仙女,对天赌咒,不再娶女人。她又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淳风。李淳风出生不久,天上敲响了天鼓,仙女上天了。打这以后,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没有妈了。袁天罡上学了。学生娃们都瞧不起茶童的儿子,天天打他,天天骂他:“你这个没妈的娃子,打死你!”袁天罡天天从学堂哭回家,问袁小:“爹,我的妈呢?我为啥子没有妈?”袁小怕别人笑话自己的媳妇跟了员外,根本不敢提这个事。每回看着儿挨打哭着回来,心里很难受,却不敢叫实情说给儿子。这天,袁天罡在学里又挨打,又哭着往回走。路上,他遇着个白胡老头。这白胡老头是太白金星变的。老头问袁天罡:“学生娃,你哭啥呀?”袁天罡说:“我没有妈,天天受别人欺侮。”老头说:“你咋没有妈呢?你有妈。”袁天罡一下子拉住了白胡老头,给他跪下,说:“爷爷,请你给我说,我妈在哪里?”老头说:“明天中午,你到隔山水塘边,藏在芭茅林里。你看水塘里有七个姑娘在洗澡,等她们洗罢澡,要走时,最后那个穿红衣裳的女子,就是你妈。”第二天,袁天罡照着白胡老头的话做了。他待七个姑娘上岸要走时,一下子拉住了那个穿红衣裳的女子,喊:“妈妈!妈妈!”

    红衣女子过细一看,是自己的大儿子,就说:“儿呀,我给你一本书,你好好读。一辈子不会受穷。”袁天罡刚接过书,红衣女子就不见了。红衣女子给袁天罡的书,是一本天书。按书中的文字推算,能知道许多还没发生的事。人们给它起了书名,叫《天罡时》。那时候,朝廷的正宫娘娘掉了金钗,找了好些天数,总找不着。就派大臣来问袁天罡。袁天罡说了一首诗:皇宫内外寻金钗,御花园里也没得。要想头上金钗现,又沾豆子又沾麦。正宫娘娘和文武大臣们一起解诗。宰相想了一天,说:“又沾豆子又沾麦,是不是酱豆呢?”正宫娘娘一想,是呀,酱豆是豆子和麦子做的。又一想,是的,前些天数,她到酱园去过一趟,还看了看酱豆的好坏。

    正宫娘娘又来到酱园。伸手拿起勺子,在酱豆盆里一搅,搅出了金钗。原来,她的金钗是真正掉在了酱豆盆里。这一下,袁天罡出名了,他一下子成唐朝的“神算子”。因为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一个妈生的,所以,李淳风也读了这本书。弟兄两个都有未卜先知的本领。[5]

    民间传说隋末唐初著名星命学家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亲哥俩。一说同母异父,一说是一母所

    袁天罡

    袁天罡

    生双胞胎,由袁、李两家抚养。传说都是画上的仙女所生。李淳风是地主出身,兄弟轮流当家。有一年轮到他当家,他让长工把所有的地都种上糜黍,遭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反对,他说:“我当家,我说算,好不好,秋后看。”

    恰遇这年,隋炀帝要下扬州看琼花,他坐在龙舟里,挑选童男、童女*拉纤,下面铺上糜黍合香油,我们知道糜黍在没碾成米之前是特别光滑的,再加上香油更滑了,这样龙船就可以向前走,但那些*的童男美女用力拉时,他就用刀子把纤绳割断,童男美女便跌倒在地,他在龙船上哈哈大笑。

    糜黍铺地,拿黍行舟,那得用多少糜黍啊!沿路贪官为了取悦隋炀帝,到处征收糜黍,没有的农民便用谷子来换,五斤谷子换一斤糜黍,李淳风因此发了大财,一家人也佩服他的先见之明。

    袁天罡、李淳风都精通《周易》八卦,能掐会算。有一次李淳风的夫人把金钗丢了,李淳风起卦一算是丢在豆子里了,就叫家人、丫环找遍了所有与豆子有关的地方,就连豆秸垛都翻了也没找到。他想,明明算就的在豆子里,邪了门啊,怎就找不到啊,我得问问我哥去。于是就买了两壶酒找袁天罡去了。还没到那呢,老远就看他哥用苇草笘房呢,一想今天是火日啊,犯忌啊,哎,我哥还不如我,连犯忌都不知道,这酒我不给他了。

    李淳风来到袁天罡跟前说:“哥,笘房呢?”

    哥答:“啊!”

    弟问:“哥你知道今天笘房犯忌吗?”

    哥答:“知道,今天是火日啊!可兄弟你是水命啊!”

    接着说:“火日笘房水命来,兄弟打酒土里埋,金钗掉在酱缸里,何必丫鬟翻豆柴。”

    然后说给李淳风听金钗就在酱缸里,你找去吧,可见袁天罡比李淳风技高一筹。

    袁、李兄弟二人非常要好,经常在一起研究天文地理和《周易》八卦。对天、地、人间种种事务进行推算。进而他们想对国家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做一预测,用谶言偈语加图像暗示。

    茫茫天数此中求,

    世道兴衰不自由。

    万万千千说不尽,

    不如推背去归休。

    于是李淳风就和袁天罡一起对弈去了,后来后世便把这部预测图本取名为《推背图》。[5]

    结缘药王

    传说药王孙思邈有一位高徒,名叫袁天罡。他是一位术数大师、著名的道学家。他与李淳风所著的《推背图》十分灵验。未卜先知,千年变局,判者神明,尽览于胸。他预言了襁褓中的武则天会当皇帝;他预言了千年后的抗日战争爆发。他们师徒的传奇故事也都广泛地进行着流传,并且闻名于中外,代代相传。

    据说袁天罡学得一身好武艺,辞别了师父智仁法师下山来到家里,整日跟着义父靠卖烧饼度日。寒来署往,一天,他挑着烧饼担在青羊宫附近叫卖,遇上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从他身边经过,说是要买一个烧饼,袁天罡放下担子,可是那老人上下左右端详起他来。袁天罡奇怪地问,“老人家,你不是要买烧饼吗?”老人说,“对呀,我是要买一个烧饼,”说着就拿起一个烧饼来吃。袁天罡看这老者这么不客气,禁不住说,“老人家,五文钱一个呀。”老人在身上只摸出了一文钱,说“我只有一文钱了。”袁天罡心想,这老儿想占便宜,用一文钱买我五文钱的烧饼,唉!算了吧,何必与他计较,于是说,“你拿去吃好了,那一文钱我也不要了。”老头一听,说道:“还有这么好的事呀,白吃不要钱,干脆你再送给我一个吧。”说完,又伸手拿了一个。袁天罡心里不觉有几分恼怒,老头怎么这样得寸进尺,真有点欺负人。真想打他一拳,可转而一想,对这种人还是躲得远点为妙,说不定你还没挨着他他就赖上你,想到这他挑起烧饼挑子就走。

    老头见袁天罡走了就喊道:“卖饼的小伙子,你等等,”袁天罡回头说,“什么事呀?你是不是还没吃饱哇?”老头笑道,“我刚才是和你闹着玩的。”说着他掏出十文钱来递给他说,“给。”

    相传,孙思邈自思年记大了,自己的医术和相人绝技不能没有传人,这十多年来,他一直在物色徒弟,但一直未能如愿。到成都后,看到这个卖烙饼的青年人起了爱慕之心。他说:“小伙子,我看你相貌堂堂,天庭饱满,五岳拱朝,学堂宫全,气度甚宽,想与你交个友。”袁天罡一听,心中一惊,暗道:这老头有点来历,敢是江湖高人?他忙放下担子行礼道:“多蒙老前辈看重,晚辈十分感激,只是不知老前辈为何叫我?”老头道:“老朽姓孙名思邈,以医病相人为业,我游历江湖数十年,相过的人有数千之多,小伙子你的相算得上是贵相,你叫什么名字?”袁天罡道:“想不到你就是孙老前辈,江湖上久传你的大名,晚生只恨无缘相见,晚生姓袁,名天罡。”

    孙思邈道:“原来你就是赵昭之子,当年我在赵府还见过你呢,那时候你才六岁,大概记我不得了吧,一晃十来年,你已经是大人了,我都认不出来了。”袁天罡道:“看来我与老前辈是早已获认识了。”两人相视笑了起来。“晚辈想拜老先生为师,学那医人相人之术,请老先生收纳。”袁天罡说。“你义父赵昭也曾是天下名士,你在他那里学习多年,想必也得了一些真传。”“义父原本要教我相人之术,怎奈在我十岁时,他被贼人杀死了,所以晚辈于此道一无所知。”袁天罡道。

    孙思邈说:“我看你骨法不凡,天资甚高,于歧黄、命理之术不难参透,只是不知你能否吃苦,随我浪迹江湖。”袁天罡一听此言,知道孙思邈有收徒之心,忙叩首道:“师父在上,受徒弟一拜,我愿随师父游天下。”

    药王孙思邈,七岁就学,日诵千言,精通老庄百家之说,其医术高超,名扬四海。北周时,孙思貌以天下多变,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时,被征为国子博士。后来,他不愿在京城,感觉不自在,便称疾不起,借而辞职离京,一路行医游历天下。他到成都已有月余,在成都城周围乡村给人治病。

    从此,袁天罡每日随孙思邈学习。开始学的医术,孙思邈教他望、闻、切、问、配

    结缘药王

    结缘药王

    方用药、推拿针灸。袁天罡学得很认真。孙思邈亦带他在江湖上行走。一天,袁天罡问:“师父,你说医家治病有其道吗?”孙思貌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替代,天运转起来,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霜雪,张而为虹霓,此天地之常数。人有四肢五赃,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此人之为常数。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樵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天地亦同此理,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簿蚀,孛慧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袁天罡听得入了神,半响才说道:“师父高论,使徒儿悟出了许多道理。”一天,孙思邈对袁天罡说:“你医术已经学了不少,从今日起,我教你学相人之法。”说完,孙思貌打开一个匣子,拿出一本书来,对袁天罡说“你从今日起,每日读这本书,务须背熟。”袁天罡一看,《许负相书》四字映入眼帘,他问:“这许负是何人?”“她是汉朝的一位女大相士,当年汉文帝的母亲尚未生文帝,许负相了她之后说:“你将会生天子。”后来她的儿子果然当了皇帝。汉朝名将周亚夫尚未封侯时,许负为之看相,说他三年以后将封侯,八年以后将为将相,持掌朝廷大权,贵极人臣,但九年以后会饿死。“

    周亚夫不信,笑着说:“我父亲是位侯爷,但爵位已传给了我兄长,我哪会有封侯的份?就算我兄长死了,也是他的儿子世袭。再说,既然我将封侯、拜相,又怎么会饿死呢?”许负指着他的口道:‘你的嘴边有两条纵纹入口,这就是饿死之兆。”后来果然如许负所言,袁天罡听得入了迷,孙思邈停了一会,道:“你能细心研读此书,烂熟如胸,就能明了观人察色,知人吉凶的本领。”此后,袁天罡每日研读《许负相书》,半个月后,他已经能将全书背得滚瓜烂熟了。[5]

    天罡断龙脉

    据说在阆中古城东南郊,有一奇异的山脉绕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条游龙,故名“蟠龙山”。在其“龙颈”处有明显被人工挖凿的痕迹,据当地老百姓说:这是被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断龙脉”时“锯”断的。

    据说唐贞观初年,太宗接到报告称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之气,恐有人夺朝篡位。袁天罡遂奉命测王气到了西南,途经广元时,被利州路都督武士艧“拦截”,求其为家人看相。只有一岁的武则天被保姆扮作男孩抱出。袁天罡端详片刻,惊呼:“龙眼凤颈,若为女,当为天下主”。后袁天罡在阆中见大小蟠龙山如两条蛟龙盘绕其后,凤凰山高举凤头,左右张开两翅,若揽若抱,形成龙凤之势,于是便命人将大小蟠龙山结合部砍断以破龙脉,当时石脉凿破,短岩上“水流如血”,以此确保阆中“方圆百里之内不出天子”,而近代领导人邓小平的祖居地——原广安县,离阆中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百里之外。时至今日,在阆中依然留有“锯山垭”遗迹。

    袁天罡断了谁家的“龙脉”呢?

    这还要从乾陵选址开始说起。民间一说是长孙无忌和李淳风称梁山为万年吉壤,袁天罡则说“帝葬不宜,选陵于此,恐为女人所控,三代后江山有危。”面对截然相反的说法,李治一时也拿不定注意。武则天却认为梁山风水格局正好暗预她的命象,于是力劝李治听舅舅长孙无忌的话,袁天罡得知长叹“代唐者,必武昭仪”。另外一说是武则天当政时,差李淳风与袁天罡选皇陵。二人同选梁山一穴,遂建陵于此。

    其实,不管是“意见不合”还是“同选一穴”,目的只有一个。袁天罡和李淳风是好友也是“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袁天罡形象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袁天罡形象

    同门”,意见怎会不合?!既然知道选墓梁山会“武代李唐”,为什么袁天罡还要明确指出?在梁山的诸多不宜中,“恐为女人所控”才是正中武则天下怀的一条,让她认定梁山就是“兴武代李”的“风水宝地”。但是,如这梁山乾陵真是“利于”武氏,为何武则天67岁才当上皇帝,而且仅做了15年,大唐江山重又归于李氏之手,而武氏诸王等许多外戚都被铲除。

    在以“明察善断、手段强硬”而著称的武则天面前,袁天罡和李淳风用“狸猫换太子”之计让武则天、中宗至睿宗用了长达57年之久修筑乾陵,高宗李治活着时就被自己皇后“夺权”,死后也不得安宁,先葬洛阳,后回长安乾陵,23年后,又被“掘陵开墓”。而武则天是到死都对梁山念念不忘,甚至在临终留下遗训:“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顺圣皇后。”愿放弃皇帝称号也要葬入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王中唯一葬于同一陵园的两朝帝王。看来,乾陵这“风水宝地”也不过如此。

    袁天罡破蟠龙山的“龙脉”后,被阆中的风水地脉所吸引,于是决定在阆中安度晚年,后李淳风访友也追随而至。袁李二人虽然交往甚密,但在选择自己将来阴宅之地上却互相保密,到了各自

    此章节为防盗版章节,对审核编辑造成不变还望谅解,如果有读者朋友不小心点入,作者会全额退钱。

    此章节为防盗版章节,对审核编辑造成不变还望谅解,如果有读者朋友不小心点入,作者会全额退钱。

    此章节为防盗版章节,对审核编辑造成不变还望谅解,如果有读者朋友不小心点入,作者会全额退钱。

    此章节为防盗版章节,对审核编辑造成不变还望谅解,如果有读者朋友不小心点入,作者会全额退钱。

    此章节为防盗版章节,对审核编辑造成不变还望谅解,如果有读者朋友不小心点入,作者会全额退钱。

    此章节为防盗版章节,对审核编辑造成不变还望谅解,如果有读者朋友不小心点入,作者会全额退钱。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我是牛山云的小说鬼道之峦山秘法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鬼道之峦山秘法最新章节鬼道之峦山秘法全文阅读鬼道之峦山秘法5200鬼道之峦山秘法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我是牛山云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