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唐朝那些事儿 十第二百四十五章【联姻】

本章节来自于 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http://www.lishu123.com/109/109465/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

    姓名:松赞干布

    别名:弃宗弄赞、器宗弄赞、弃苏农赞

    出生地:今西藏琼结

    生卒年份:617—6年

    职业:吐蕃赞普(国王)

    主要成就:统一吐蕃,正式建立吐蕃王朝;迎娶文成公主

    吐蕃是古代羌族的一支,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吐蕃人不习惯住在房屋和城池中,而喜欢住毡帐。他们的君主叫“赞普”(意为伟丈夫),赞普的妻子叫“末蒙”。

    设有大宰相(大论)、副宰相(小论)各1人,还设有其他一些官职,但职权分工不是很明确。当时的吐蕃没有文字,还处于结绳记事的状态。属于游牧民族,和突厥一样居无定所,哪里有水草那里就是家。

    他们信奉巫术,也崇尚佛教。国内实行严刑峻法,轻微的罪行就可能被剜眼、削鼻,或用皮鞭抽打。吐蕃贵族喜怒无常,经常会把囚犯关押在数丈深的地牢里,两三年才会放出来。

    君臣之间比较平等,以朋友相称,经常五六个人同生共死。赞普和大臣每年要有一次小盟誓,用羊、犬、猴做祭品,3年再来一次大盟% 誓,用人、马、牛等做祭品。如果赞普去世,就会用活人殉葬,亲信大臣会自杀殉葬,他生前所用过的衣服、珍玩、马、弓箭等都随葬。

    总之,当时的吐蕃文明程度比较低,应该处于我们所说的奴隶社会。社会经济落后。很多习俗粗鄙、野蛮,尤其是下层人民生活境遇悲惨。

    吐蕃人崇尚武力。平时弓剑不离身。重视壮丁、轻视老弱病残,母亲要向儿子下拜。儿子要对父亲恭敬。他们制作的盔甲极其精良,甲衣能把全身裹住,只露两只眼睛,这样强弓、利刃都不能把他怎么样。部队行军打仗都不带军粮,每次都以作战劫掠所得做供养补给。

    他们军令严肃、军法严酷,每次打仗时都是年轻人冲锋在前,年老的殿后。前队的人都死完了,后队才跟进。人人以战死为荣,鄙视病死、老死。

    如果一家人连续几代人都战死沙场。会被大家视为“革命烈士”般荣耀无比;要是打败了,就会被在头上挂一条狐狸尾巴羞辱,表示这个人像狐狸一样胆小怯懦。吐蕃军队极其彪悍、坚韧,在唐朝人看来一点不比突厥人好惹,他们尚武的传统和春秋战国时的秦国人差不多。

    所以,在其与唐朝的多次战争中,唐军很少占到便宜。李世民要和这样的民族交往,确实需要改变改变策略了。不能见谁都开打,有时候温和的策略更能发挥神奇的功效。

    7世纪唐朝开国时,吐蕃也开始强盛。一个伟大的高原政权不断崛起。并且疾风骤雨般地扩张,成为大唐继突厥后最强劲的对手。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与英雄人物,他是吐蕃王朝第31代赞普,但也是吐蕃王朝真正意义上的缔造者。《

    新唐书》等汉文史书中。为他拟定了弃宗弄赞、器宗弄赞、弃苏农赞等音译的名字。“松赞干布”是后人为他加上的尊号,含义为“深沉莫测”。

    他3岁时,其父朗日松(也称囊日论赞)率兵就统一了西藏高原。由一个山南地方的小邦首领一跃成为吐蕃各部的君主。朗日松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他对独生子的培养和教育极为关怀。

    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年时代的松赞干布就已显现出非凡的才能。松赞干布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训练,逐渐成为精通骑射、角力、击剑。武艺出众而又爱好民歌、善于吟诗的、文武全才的王子。

    13岁时他父亲被仇人毒害后,他便接手吐蕃。即位后,他一面缉查凶手,一面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重新统一西藏,并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他又先后降服周围的苏毗、多弥、白兰、党项、羊同等部,势力日益强盛。

    之后的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技术发展农牧业,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繁荣之势。为改变落后面貌,他还派人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

    吐蕃政权长期以来和中原王朝没什么联系,只在其独立而落后的小圈子里缓慢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对中原文明也心生仰慕。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听说突厥和吐谷浑等都有大唐的和亲公主,羡慕不已。

    于是,他开始派遣使者带着国书和许多金银财宝来长安朝贡,尝试加强交往,并希望得到大唐皇帝赐婚。

    其实,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其一,松赞干布道听途说的消息并不太准确,突厥可汗娶的是隋朝的义成公主;而吐谷浑可汗曾经向唐朝请婚,但李世民最终并没有同意。

    其二,在向唐朝派出使者的同时,松赞干布也派人与泥婆罗(今尼泊尔)通好,并且于639年成功与泥婆罗尺尊公主联姻,这要比文成公主入藏早整整两年。看来,松赞干布绝对是个敬业的精明君主,决不是非大唐公主不娶的情种。当然,两年的时间间隔,也恰恰反映出唐朝的强大和李世民对这个“蛮荒之地”极其君主的慎重考查。

    吐蕃使臣来后,见识了大唐的富饶和强大,又领略了李世民大帝的圣德贤明、独特风采,非常满足。

    但是,李世民对这个强大而落后的邻居却没什么好感。也不急着与之密切交往。所以不太重视,只派了掌管传旨、册封、宾客等事务的部长级官员(行人)冯德遐拿着诏书前来安抚。对松赞干布的求婚并未当即答应。

    使者的使命没有完成,就开始扯谎。推脱责任。他回去后谎称:“本来到大唐后,大唐皇帝对我们非常优待、十分看重,承诺说会把公主嫁给您。

    但正在此时,恰好吐谷浑王也来朝贡,挑拨我们和大唐的关系。所以,大唐皇帝又反悔了,对我们很冷淡,不愿意公主远嫁吐蕃了。”

    这令松赞干布相当生气,他决心要给吐谷浑点颜色瞧瞧。于是。吐蕃派兵攻打吐谷浑,结果吐谷浑抵挡不住,退向青海湖以北。吐蕃大军俘获了吐谷浑大量的人畜,又占据其大片土地,实力更加强大。尝到胜利甜头的松赞干布,将势力再向东扩张,很快就击破党项羌、白兰羌。

    然后,他亲率万大军,直抵唐朝的西部边境松州(州治在今四川松潘)。但又以一个准女婿的姿态驻兵在此间。不再骚扰唐朝,而是静待使者的佳音。

    他派出使者向唐朝进贡黄金、布帛,自称前来松州乃是为了迎取唐朝公主,绝无冒犯唐朝与之为敌的企图。松赞干布对部将们说:“如果大唐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进兵攻打。”

    为了和唐朝联姻,不惜以武力相威胁。并且在军事斗争胜利后,仅仅实现和亲就心满意足地鸣金收兵。这样的事情简直为古今中外所罕见。可谓空前绝后、感天动地,着实让后人叹为观止。一个执着地有些憨憨的古代吐蕃君主形象。一下子在我们满前丰满了起来,高大了起来。

    李世民看到吐蕃实力确实不容轻视。有交好的必要。这样打来打去很不划算,况且吐蕃也没威胁到大唐的核心利益,犯不着为一桩没什么大不了的婚事而生灵涂炭呀!当然,李世民还感到这个异族青年君主,也只是急切仰慕大唐文化和大唐公主而已。

    你看人家兴师动众、劳师远征,其实并什么恶意。所以,他在综合考量后最终也乐得做个人情。《孙子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刀兵能省则省,不如就做一回月老吧。

    女一号:文成公主

    姓名:李雪雁?

    吐蕃名:甲木萨汉公主

    出生地:任城(今山东济宁)人

    生父:李道宗

    生卒年份:约63—68年

    主要成就:远嫁西藏,传播文明、促进汉藏友谊

    和亲,是中原王朝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的最高明的措施,属于“温柔的一刀”。很多少数民族领袖在战场上很是强硬,一遇到这种场景就只能“缴械了”。这一招是西汉时刘敬(也称娄敬)给刘邦出的天才妙计,此后经常在危机时发挥过神奇功效。

    和亲这种事是双赢的,只是对和亲公主的个人命运不公。生在帝王家,也没得选择,个人的幸福经常要让位于国家利益,“为国献身”了。这些可怜的公主们,实际上都是政治婚姻的无辜牺牲品。

    可怜了这些娇弱美貌的汉家女子,原本锦衣玉食又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下子却要到那大漠草原经受风吹日晒,吃半生不熟的牛羊肉,和粗野的异族汉子共度余生。并且,很多民族婚俗古老粗俗,和亲公主的可汗或单于丈夫死了,可能就要嫁给新继位的领袖。

    要是时新领袖死了,可能还要在嫁给新新领袖……而这些新领导人,可能正是旧领袖的兄弟、叔侄或前妻的儿子等等。隋朝的义成公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先后给突厥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作过可敦(王妃)。

    这对于饱读诗书,习惯于儒家“三纲五常”的公主们来说,简直难以接受。但是,入乡随俗,你不同意又能怎么样呢?谁让这是天高皇帝远呢,谁让你摊上了这苦命的差事呢?所以说,和亲公主都是伟大的。

    当然,皇帝们也不都傻,他们往往不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嫁得那么远,就会临时找宫女或王公贵族中的贤淑女子“突击提拔”为公主充数。

    据统计。整个唐代共派出19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外邦和亲。这里面,竟然只有3位是货真价实的、皇帝的亲生儿女做公主。其余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子临时顶替的。

    那些目不识丁的酋长们,并不能分辨真假。无论如何都心满意足了。因为,在他们想来,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这么温柔智慧、富有涵养的美女公主,还获得了丰厚的嫁妆。

    简直一本万利!好了,那就暂时放老丈人一马吧。而他们的儿子长大后接班,也轻易不会给姥爷和舅舅找麻烦,西汉著名的昭君出塞即是明证。

    虽然此后汉朝与匈奴保持了多年的和平,但是王昭君的内心实际非常凄苦。她曾写过一首《怨词》,以表达思念亲人故土的复杂情感。我想这首四言诗。应当是所有和亲公主心境的真实写照:

    秋木凄凄,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

    既得开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残。

    志念抑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心有回徨。

    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且悠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在中国古代。以公主或宗室之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一般出于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情形:一是国力衰弱,以和亲委曲求全。以结好蕃邦;二是国力强盛,以和亲安抚边远部族。意为赐婚。

    女性的美貌和柔媚,往往比武器利刃更为给力。可以波澜不惊之势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可以化解种种仇恨的端倪。李世民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是那种以亲戚关系来笼络感化疆外野民、宣展大国之威仪的最为令人赞颂的典范。

    松赞干布这次求婚派出了最聪明能干的宰相禄东赞(史书上也称其为“薛禄东赞”“筑禄东赞”等)率领求婚使团,带着沉甸甸的财宝聘礼和满满当当的智慧一路向长安进发。

    谁料,此时天竺(今印度)、大食(阿拉伯帝国)等国也派了使者向大唐求婚,他们都希望能迎回贤惠的大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此,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起见,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

    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结果吐蕃代表队胜出。禄东赞赢得了荣誉,也为他的民族赢得了一位千载难逢、母仪天下的好王妃。

    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总之,好事多磨,大唐皇帝、禄东赞、文成公主都没有让松赞干布失望。唐朝大画家阎立本躬逢其盛,用他的神品《步辇图》记录了吐蕃使者朝见李世民并求婚的场面。

    当然,松赞干布并不知道他所要迎娶的文成公主并不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而只是一位宗室郡主。但是,从他们的婚后生活以及历史的发展来看,文成公主的美貌与贤德和松赞干布还是很般配的。这对吐蕃而言,已经是一段天赐的美好姻缘了。

    文成公主原名李雪雁,其父为教育部长(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比其小1岁,早年追随李世民征战,功勋卓著。64年,李世民一道不可违抗的圣旨,将她召入宫中封为文成公主,以等待远嫁吐蕃。

    只得说明的是“公主”本来就是个封号,并不是皇帝所有的女儿都能被封为公主。因此,文成公主是公主,只不过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罢了。

    第二年,李世民派他的亲父李道宗作为专使,专程护送她出嫁。我们真不知道,数千里迢迢,离中原越来越远,这对父女当时的心境如何?

    文成公主带着大批卫队、侍女、工匠、艺人和大量绸缎、典籍、医书、粮食种子等嫁妆,从长安迤逦西行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出关中、经甘肃、到青海,过日月山抵达黄河源头。为了保障公主一路顺风,李世民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桥、造船制筏、建筑佛堂、开辟通道。

    松赞干布则亲自率领满朝官员和大队人马迎亲于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并在此举行欢迎仪式。他说:“我的父亲和祖辈都没有和上国通婚的,我能娶大唐公主,深感荣幸。”

    然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伴而行,历经半年多才到达逻些(今西藏拉萨)完婚。有意思的是,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和今天修筑的青藏铁路线路基本是吻合的。

    应该说文成公主的心态、教养、能力,都是古代女子中国罕见的。原本抱着“为国家牺牲个人幸福”理念的她,在吐蕃生活了近4年,并一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史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大唐的陪嫁十分丰厚。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

    她曾协助设计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工艺陆续传到吐蕃,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8年后(649年),松赞干布被唐高宗李治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进封为賨(cóg)王。

    并下令把他的石像列于李世民的昭陵,这是一种崇高的荣誉。1年后,松赞干布病逝,唐朝派遣使节前往吐蕃吊唁。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还一直居住在西藏。

    她热爱藏族同胞,也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李治时代的68年,文成公主逝世,吐蕃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朝派遣使节前往吐蕃吊祭。魂兮归来,大唐的女儿,你的使命圆满完成了!你快回家吧……

    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不仅播撒下了汉藏友好的种子,也留下了众多的胜迹与美好的传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不仅揭开了唐蕃古道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第一页,而且作为唐朝与吐蕃之间的重大事件而载入史册。据不完全统计,从634年到846年的多年间,唐蕃之间的使臣往来共191次。其中,唐使入蕃66次,蕃使入唐1次。吐蕃成为和唐朝关系最为密切的民族政权之一。

    其实,不只是吐蕃,李世民时代的唐朝和很多民族都相得益彰、相安无事、相敬如宾呢。而他也得到了边疆各族君臣的最高尊崇和崇拜。(未完待续……)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朝月清风的小说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最新章节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全文阅读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5200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朝月清风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