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沿途遇袭

本章节来自于 抗日之血色烽火 http://www.lishu123.com/11/11772/
    一路凯歌还,对于副师长刘念文与参谋长钱斌、第一旅旅长沈满仓和第二旅旅长张灵甫在内的团以上军官全部被授予了不同等级的宝鼎勋章,尤其林定远获得了一枚二等大授带宝鼎勋章,荣耀万分,不过在归程的途中林定远在专列的车厢中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林定远的专列是在全师主力开拔三天之后才出发的,副师长刘念文跟随第一梯队出发,沈满仓跟随第二梯队出发,张灵甫跟随第三梯队出发,可以说新编第一师机构实在太过庞大,所以不分成几个梯队是根本无法出发的,即便如此,也让铁路部门哭爹叫娘,无奈新编第一师是南京方面的掌中宝贝,一切资源优先。

    突然,火车猛的一个急刹车,铁轨与车轮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林定远正准备询问什么,就听到了一阵密集的枪声,林定远感慨卧倒之余询问同样有些不解加惊慌的参谋长钱斌道:“现在是什么地界?”

    钱斌向了一下道:“大概快到十堰了,我们这是一准遇到了土匪了!”

    林定远顿时有些头大如斗,自己的二十节列车前后各一节车头,中间十五节上全部是一节车皮两辆的游骑兵坦克,就等于固定的炮塔,而除了专列车厢之外,还有一个营的部队随车行动,土匪的脑袋让门板挤到疯了吗?

    一阵阵密集的枪声中,林定远发觉子弹似乎并不是射向列车的?列车被拦截,一直在附近盘旋的布谷鸟一号轻型侦察飞机又绕了回来,没等其地空侦察提供火力支援,飞机似乎就被击中了,冒着黑烟离开了?

    林定远顿时惊讶得目瞪口袋,这是土匪吗?还不如说是当年闹义和团前清的新军更为贴切,瞄准射击是步兵进入火器时代的基本要领,可是这个要领,中国人掌握起来,很是费了些功夫,引进洋枪洋炮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一直都相当热心而且不惜余力,好看的小说:。

    但是,让人震惊的是,历史上包括那些职业的士兵,对于洋枪洋炮的使用,却一直都不见得高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个英**官来访问中国,在他的眼里,淮军士兵放枪的姿势很有些奇怪,他们朝前放枪,可眼睛却看着另一边!装子弹的时候,姿势更是危险,径直用探条捣实火药,自己的身体正对着枪口。

    当洋枪已经从前装变成更现代的后膛枪,而且中**队也大体上跟上了技术进步的步伐,用后膛枪武装了起来。可是中国士兵们的枪法,却进步得有限。义和团运动中,攻打外国使馆的主力,其实是董福祥的正规军,装备可以说是非常不错,其士兵手持奥地利后膛枪,而且身上横披斜戴,挂满了子弹。

    可是据一位当时在使馆的外国记者回忆,在战斗进行期间,天空中经常弹飞如雨,却很少能伤到人。由此看来,一万多名董军加上数万义和团,几个月打不下一

    座使馆,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了。

    庚子年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水师的表现让国人痛心疾首,在林定远看来其实毕竟北洋水师还打了一个多少像点样的仗,而陆军则每仗败北,从平壤一直退到山海关,经营多年的旅顺海军基地守不了半个月,丢弃的武器像山一样。

    威海的海军基地周围,门户洞开,随便日本人在哪里登陆,当时日本军人对中国士兵的评价是,每仗大家争先恐后地放枪,一发接一发,等到子弹打完了,也就是中**队该撤退的时候了,当年放枪不瞄准的毛病,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士兵的武器和军服基本上跟德国普鲁士军人一样了,建制也是国际上流行的军师旅团营连排了,可不瞄准拼命放枪的喜好却依然故我,张勋复辟,段祺瑞马厂誓师,说是要再造共和。

    讨逆军里有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曹锟的第三师、李长泰的第八师,都是北洋军的劲旅,对手张勋只有五千辫子兵,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北京政府顾问莫里循目睹了这场战争,莫里循从前住过的房子附近

    抗日之血色烽火最新章节第一百四十五章 沿途遇袭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骠骑的小说抗日之血色烽火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抗日之血色烽火最新章节抗日之血色烽火全文阅读抗日之血色烽火5200抗日之血色烽火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骠骑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