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第271章筹建三江专卖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类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官方的和自发的人才市场开始形成。
陈卫红与詹荣富一起,带着厂里的两名副厂长,在人才市场招聘了十名业务员,一些熟人和亲戚朋友推荐了一些人,两人从中选择六人,一支十六人的业务员队伍组建起来。
随后,陈卫红与詹荣富一起,对业务员进行培训,指导他们熟悉产品,分批次安排在詹荣富的门市和厂里进行实践。其间,陈卫红邀请朱艳红带着两名业务员过来,进行了经验交流。
二十天的集训之后,陈卫红与詹荣富各自带着几名业务员,分赴滇南省的东西两个片区,进行市场拓展。
根据陈卫红的提议,詹荣富安排了一名比较机灵的服装厂业务骨干到陈卫红组,作为陈卫红的助手。
当年十二月底,陈卫红这个组在两个地区发展了代理商,建立起专卖店,还协助代理商在几个县城建立了荣生服装专卖店或专柜,同时帮助原来在詹荣富处进货的两个代理商建立专卖店。
詹荣富在滇南省经商多年,熟人较多,对各地市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发展了四家代理商,并帮助原来在他那里进货的代理商进行了店面和销售网络的升级。
滇南省销售网络形成的同时,荣生服装在西南省的销量稳步增长。
马群佐那边,已经与布料厂签订了生产合同,布料已陆续运抵厂里,开始试生产样品。不过,离正式产品出厂,还有一段时间。
另一个矛盾出来了,荣生服装厂的产能不大,工人不分白天黑夜,三班倒连续生产,仍然供不应求,一些代理商不能及时拿到所需的产品,开始出现抱怨,有的甚至放话,再进不了货,转向去做其他品牌。
陈卫红赶紧联系朱艳红,让她尽可能去做好安抚工作,并与詹荣富商量,先尽量满足西南省的需要,暂缓在滇南省的品牌推广宣传活动,将滇南省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时间,推延到马群佐那边春装产品出来之后。
陈卫红返回西南省,去几个意见较大的代理商处转了转,代表服装厂和三友商行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做了一些情绪上的沟通和安抚工作,再返回双江。
这两个多月,陈卫红与杨莉只是偶尔通一下电话。当陈卫红出现在西南石油矿区职工医院财务室门口时,正在上班的杨莉欣喜地叫了一声 “卫红”之后,竟然怔在那里,眼圈也有些发红起来。
“对不起,杨莉。”陈卫红满心内疚,爱怜地看着杨莉。
如果不是财务室有其他人在,陈卫红真想好好地抱抱她。
“你……先回去吧,我一会儿下班就回来。”杨莉看看财务室的其他人,回过神来之后,把钥匙递给陈卫红。
陈卫红将一个塑料袋交给杨莉:“带了一点糖果回来,大家尝尝。”
“吃喜糖喽!”几名同事开起了杨莉的玩笑。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陈卫红与杨莉虽然还没有结婚,但两人都已经把对方视为自己的另一半,又正值青春激情的年龄,自然十分的思念着对方。
陈卫红刚进行杨莉家不久,杨莉也进入了房门。
“这么早就下班了啊?”陈卫红欣喜地迎上去,把杨莉拥在怀里。
“不是,我是悄悄地溜出来的。卫红,你瘦了,也黑了,辛苦了。”杨莉把头贴到陈卫红胸前,手指在陈卫红脸颊上抚摸着。
“我没事,你一人在家,也辛苦了。”
“这次回来,不出去了吧?”杨莉看着陈卫红,眼神里充满着期望。
“嗯,年前不出去了。”
“好啊,那年后呢?”
“年后,到时再说吧。”
“我不想你出去,卫红,我……”杨莉有些羞涩地看着陈卫红。
“我也想有个家,等你这一年的试用期满了之后,我们就把手续办了,好吗?”
“嗯,我好想你天天陪着我。”
看着杨莉柔情的眼神和娇嫩的面庞,陈卫红的内心涌起一阵爱怜和愧疚。
“根据发展趋势,我有个想法,想把三友商行的总部迁到双江,找一个较大的门店,在里面设置荣生服装专卖店,化纤布料专卖店,如果场地足够的话,把电器也经营起来。龙城这边设置一个店长,让他来承担管理,你们觉得如何?”第二天,陈卫红把唐大姐和邢勇约在一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也赞成把三友商行开到双江,只是地点不太好找。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这事,在批发市场那一带,没有合适的门店。偶尔有一两家要转让的,都显得太小。那些比较宽敞的,位置又不当道。”唐大姐说道。
“我们多留意一下,找到合适的门店就行动,在没有找到之前,先按目前这个样子做。”
随后,三人根据陈卫红提出的提议,对商行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磋商,基本同意陈卫红提出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构,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的商行规范化管理方案,并就荣生服装代理商的利益分配、相关宣传费用的开支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委托陈卫红执笔形成文案。
要建立一个这么庞大的管理方案,陈卫红觉得有些吃力。想到供销社有服装厂和门店,还有层层批发与零售商,应该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方案,决定找杨梅帮忙,向他们学习学习。
“杨梅,又来麻烦你了。”陈卫红到潭定找到杨梅,将一套荣生女装递了过去,介绍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陈卫红,真没想到,短短两年的时间,你的公司就发展得这么大。你说吧,具体想了解些什么,我知道的就告诉你,不知道的帮你找人打听打听。我这里找得到的管理制度和方案,你可以抄去。”听完陈卫红的介绍,已经升任百货组组长的杨梅,豪爽地说道。
在杨梅的帮助下,陈卫红用了三天的时间,分别与供销社的主办会计、采购员、分管财务和销售的副经理进行了交流,对财务、实物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行了咨询,还要来了他们的一些方案进行摘抄。
这几天,陈卫红白天在潭定与供销社的人交流,晚上回到乡下老家,结合着了解的情况和书上的介绍,拟订三友商行的管理制度。
供销社已经开始着手下岗分流的前期动员,陈卫红让杨梅帮助自己留意一下,物色库管、店面管理方面的人员。
第三天晚上,陈卫红邀请杨梅和供销社对他提供帮助的几人一起吃饭。
饭后,送杨梅回家的路上,杨梅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看这个样子,过不了两年,我也将下岗。干脆,我来帮你吧。”
“杨梅同学,你是洗我的脑壳、幽默我吧?”
“真的,我们单位好多同事都在想办法找退路了,我也想找一条路。”杨梅已经与辛宇确定了恋爱关系,商定了于今年春节结婚,但两地分居也是一件麻烦事情。
辛宇的父亲在潭定是个人物,在龙城供销社系统也还说得起一些话,但在双江,却就没有什么份量了。供销社目前面临的局面,更让辛宇的父亲影响力下降,无力把杨梅调到双江。
杨梅正为未来而焦虑,正巧遇到陈卫红向她求助,不由得心里一动。
“杨梅,我把你的话当真。如果你真的肯来我们商行,那你就给我们负责管理三友商行双江专卖店,工资待遇嘛,你目前是多少?”
“现在的境况越来越差,物价在上涨,我们的实际收入却在降低,目前每个月只有五六十块钱了。”
“如果你真的肯来,给你基本工资一百元,另外根据销售情况按比例提成。”陈卫红说出了一个数字。
“那就说定了哦,我这边也开始着手准备。”
“暂时别忙?”
“怎么了?”
“我们的门市还没有找好。”
“你们想要什么样的门市?”
陈卫红把要求进行了介绍。
“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的决定,供销系统将增强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改官办为民办,改吃‘大锅饭’为按劳分配,可以在城市设立推销机构或同城市各种经济成份的经营单位联营,积极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改革劳动、人事、工资制度。供销系统这边,我和我爸爸妈妈都还认识一些人,我委托他们打听一下,看供销社或糖酒公司、土产公司等,是否有门店要出租或联营。”杨梅已经升为组长,是供销社的中层干部,对相关政策有些了解,把情况向陈卫红进行介绍。
“好,有了结果马上告诉我。”陈卫红告别杨梅,骑上自行车返回家中。
过了两天,陈卫红接到杨梅打来的传呼,赶到潭定。
“我妈妈的表妹在双江市糖酒公司,据她说,她们那里有一个门市,面积大约在一百平米左右,目前还没有人来承包。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需要的话,可以以我姨妈的名义承包下来。”
“承包期限多久?”
“第一期可以签订六年,期满后若要续租,可以优先考虑。不过,听我姨妈说,他们公司有一个规定,就是租凭门店时,要负责安置一些职工。
“这些职工能够用吗?”
“应该可以吧,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你有兴趣的话,我们一起去看看。”
“好啊,你何时有空?”
“你想何时去?”
“我吗?当然是越快越好。”陈卫红是个急性子,说干就干。
“今天有些晚了,现在也不好调班。明天吧,我先把班调一下,给单位请个假。”
杨梅的表姨叫张玉兰,四十五六岁模样,是市糖酒公司的一名门市员。她带着陈卫红和杨莉来到杨梅所说的门市:“就是这家门市。根据公司的要求,要在这家门市安排五名四十五岁以上的老年职工,负责他们的工资,还要为他们交纳养老金。另外,房租是……”
这个门市占地大约一百二十平米,虽然在大街上,却略显偏僻,过往的人不多,店里更是冷清。
据张玉兰介绍,有几名职工动过心思要承包这个门市,对于租金之类的都没有异议,但对于要负责安置五名中老年职工这个条件,却感到难以承受。
“我们这些人,年纪大了,成了被人嫌弃的包袱,没人要了。”张玉兰的神情充满着失落。
“张阿姨千万别这样说,老人是家里的一宝,在单位也是这样。再说,你并不老啊。”陈卫红真诚地安慰着张玉兰。
“怎么样,看中了吗?”张玉兰问道。
“我与商行的另外两位股东再商量一下,尽快答复你。张阿姨,你这边也留心一下,有什么动静就立即通知我。”陈卫红将自己的传呼号写给张玉兰。
告别张玉兰之后,陈卫红随即把唐大姐和邢勇约过来,对这个门市进行调研和论证,并托人打听了这一带的城市发展规划布局,以及糖酒公司的改制政策。
三天之后,陈卫红再次约上杨梅,来到张玉兰家。
“张阿姨,又来麻烦你了。”陈卫红递上了一个装着糖果的口袋。
“陈同学,来就是嘛,怎么这么客气?”张玉兰客气地招呼着陈卫红与杨梅。
“姨妈,你可以出面,把这个门面承包下来吗?”坐下之后,杨梅开门见山地说道。
“当然可以啊,只是,我们这种人习惯了一辈子干老实活,不懂经营管理,不敢去承包,况且也没有这么多的本钱投入进去,最关键的,是怕经营不走,付不起几名职工的工资。”张玉兰说道。
陈卫红向杨梅递了个眼色,杨梅心领神会:“姨妈,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再过三两年,我们也将下岗,想早一点给自己找条路。你看这样行不,你帮我把这个门市租下来,我与我这同学一起经营。你们几位老人家,可以到店里来上班。”
“你准备承包下来做什么?你有本钱吗?你爸爸妈妈知道这事吗?他们支持你不?你要知道,不管你生意是亏还是赚,每个月都必须付这五名老职工的工资和福利,还要为他们交纳养老基金。”张玉兰充满着担心,一口气问了几个问题。
“我没有本钱,但我这同学有,他是龙城县三友商行的老板,在省城和周边几个城市都开了公司,生意做得可大了。”杨梅指了指陈卫红,把三友商行和代理经营荣生服装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如果不是亲耳听说,我还真是难以相信,陈老板这么年轻,事业就做得这么大。好,我一会儿就去找领导提出申请,再尽量多争取一些优惠政策。不过,经营管理,就得靠你们了。”通过反复追问,把陈卫红的实力了解清楚之后,张玉兰放下心来。
“就拜托张阿姨了。以后,你愿意来上上班也行,不想来上班就在家闲着,你的工资我也照发。”投桃报李,陈卫红开出了条件。
“有人收留我们这样的人,我就放心了。我们这样的人,干活惯了,耍起反而不舒服。”
“好,这个店以后由杨梅管理,你多帮着她一些。”陈卫红心中决定,如果张玉兰要来上班,就暗中多发一份工资给她。
“杨梅,改制还没有改拢你们那里,你就要急着出来啊?”
“早晚都有那一天,晚出来不如早出来。姨妈,就拜托你了。”
很快,张玉兰通过杨梅传来消息,公司基本同意由她承包这个门市,只是出于保险起见,要求张玉兰上交一份经营方案,交验经营本金,并签订相关责任书。
张玉兰让陈卫红与杨梅一起过去商量。
对于经营方案,陈卫红早已成竹在胸,不过,在上交的方案中,只写出了一部分,完成之后交给张玉兰。公司的这些责任书,与先前所说的差不多,只是以合同的形式,把责任进行了明确。
至于承包期限,通过张玉兰的努力,经过反复谈判,公司同意延长两年,到最年轻的一名职工达到退休年龄为止。
门店的移交时间,定于次年三月一日。
有人分析过,每一个人的后面至少有二十四个人。得到一个人的信任,将会得到他身后二十四人的帮助;伤害一个人,将会引起他身后二十四人的不满。陈卫红因为得到杨梅的信任,进而得到张玉兰的信任,获得了糖酒公司门市内部承包的信息,进而将这个门市租赁下来,解决了一年来一直想解决的难题。
“人脉就是钱脉。”晚上,陈卫红在本子上大大地写下六个字。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