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特种兵穿越回民国做元帅:脊梁 第一百二十九节 戴高乐将军来了

本章节来自于 特种兵穿越回民国做元帅:脊梁最新章节 http://www.lishu123.com/117/117340/
    第一百二十九节 戴高乐将军来了!——终极武器

    民国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德国 阿尔卑斯山麓 戈林别墅

    戈林万万没有想到对方会突然提及这样巨大数目冬装生意,刚刚在元首的大本营研究过“巴巴罗萨”计划的戈林下意识的想到了冰天雪地的俄国大地,情急之下不免有些失态

    ,但是迅速的戈林便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对不住,卫先生,最近实在是压力太大了,如果有冒犯的地方还请您多多见谅!”

    “尊敬的元帅阁下,对于您和您身后的第三帝国我还是非常的钦佩的,在您的国家的帮助下我们的国家才能组建起大量的德械师,如果没有这些战斗力强大的德械师的话我的

    国家很难在日本人的第一波进攻中支撑下来,因此如果有机会我是十分愿意和你们德国人做生意的!”卫平当然不会明白对方为什么会因为冬装的问题如此的失态,但是此时的卫

    平几乎已经可以确定当初自己的将军命令自己大量的生产抗高寒的军装别有一番新意了。

    “卫先生,对于您对于德意志帝国的这份感情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因此我决定将我军缴获的大约两百架波兰飞机无偿的赠送给您旗下的中天贸易公司,虽然这批飞机已经有些

    落后了,但是相信他们对于您和您所在的国家一定会有帮助的,至于卫先生的军装生意我看可以先订购您的一部分军装,不知道卫先生的意思如何?”戈林虽然贪心但是也是讲义

    气的人,他绝对不会让那些看得起自己的人的,另外戈林的心中也暗暗的觉得卫平这个人会对自己有帮助,这个时候对他好一些将来一定会有大的用处的,当然戈林不会想到在不

    久后的对苏作战中正是由于卫平的那些齐备的防寒装备帮助德意志的军队在冰天雪地的苏联勉强的稳定了岌岌可危的战线,当然这都是后话我们这里不表。

    “尊敬的元帅阁下,真的十分的感谢您的慷慨,相信您的慷慨一定会受到回报的!”卫平此时当然也是不会有预见的,可是恰恰因为卫平的这句话在德意志帝国和戈林本人都

    处在危机中的时候挽救了戈林也挽救了德意志帝国。

    “卫先生,我听说你的公司上次一次性的就向我们国内的军工企业下了一千万帝国马克的精密部件(主要是导弹、原子弹的精密构件的配件。)的加工合同,我想知道卫先生

    是在为谁的军队工作?”在这个世界上有的时候是没有秘密的,卫平和张秋虽然将国内订购的精密元件分散在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几百家工厂里加工可是还是不能逃脱一些大国高层

    的眼睛,只不过这些部件在这些情报机关的眼睛中只不过是一些精密的过分的原件罢了,并不涉及什么‘机密’所以也没有人愿意招惹这间势力强大的公司。

    “尊敬的元帅先生,我真是佩服您的耳朵,看来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在您的监控之下啊!”虽说卫平的心里有些害怕可是他还是十分平静的奉承了几句。

    “卫先生,其实你也不必害怕,我只是好奇的问一下,你们在我们空军订货的工厂中加工的部分陀螺仪的机密度甚至比我们的空军使用的产品都要高,我只是好奇在贵国的工

    业基础下是否能够使用上这种高级的陀螺仪?”戈林可不是白给的,在多年的政治斗争的熏陶下戈林虽说对于军人的品质已经下降了许多但是在观察人方面可是十分的进步了许多

    ,甚至连卫平些许的情绪波动也是无法逃出戈林的眼睛的。

    “尊敬的元帅,您说的话并不十分的确切,中国不能制造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已经是历史了,向您透露一个内幕消息,在现在的中国军队中至少已经装备了四百到五百架的自

    产飞机,这些飞机已经构成了中国空军的中坚力量!”说这些的时候卫平的神情显得十分的得意,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能够批量生产飞机还是十分的自豪的,另外一点

    就是卫平知道自己的军队可以生产和装备自产飞机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的,对于戈林这样的高层军官来说唯一缺少的就是确认罢了,于是卫平体戈林确认了这件事情。

    在此之前个戈林也曾经得到关于中国政府和军队已经开始大批量的装备自产的高性能战机的情报,但是对于中国的印象始终无法改变的元帅似乎还是更愿意相信中国的军队只

    能制造步枪和配套的子弹,因此在得到卫平的确认后戈林还是很震惊的,“卫先生,说句心里话,就我个人看来贵国是没有能力制造飞机这样复杂的装备的,但是显然是我错了,

    在这里再向您道歉的同时我也祝贺您的国家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航空工业!”

    “尊敬的元帅阁下,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是有着历史的,从当年李鸿章大人和贵国的首相俾斯麦先生会见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两个民族注定会成为朋友!”

    “卫先生,你说的非常的正确,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两个民族我们拥有对于世界的统治权是理所当然的,不是吗?”

    “不!不!不!我的元帅阁下,我们的国家可不需要统治世界,我们的愿望就是可以维护我们国家的主权和独立,统治世界的事情还是交给伟大的日耳曼民族吧!”

    “卫先生,您这是谦虚啊!”

    “不!尊敬的元帅阁下,我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罢了,不是吗?”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

    同日已经先期飞抵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将军被法皇拿破仑六世授予陆军元帅军衔并正式出任法兰西第三帝国的国防部长,可是这位法兰西第三帝国的国防部长在就职以后很快的

    就发现自己的这个国防部长的位置其实是很尴尬的,在广大的法国殖民地上虽然还分布着几十万的军队但是这些军队其实是十分的分散的,仅仅够维持殖民地的疆界罢了,至于战

    斗力戴高乐元帅就更加的不敢恭维了,因为戴高乐元帅十分清楚在此之前几乎全部的殖民地部队的精锐已经被抽调回了本土,也就是说此时的戴高乐元帅手中可以调动的机动力量

    就仅仅有还在海上的柒万法军和法皇带来的一支实力不菲的海军舰队,当然这支舰队在没有了法国本土的造船工业的支持的情况下也是打沉一艘就少一艘,显然仅仅这点力量对于

    做梦都幻想着反攻本土的法皇和戴高乐元帅是不够的,更不要说意大利的那个胖子对于帝国在北非的殖民地也是垂涎三尺。于是如何增加手中的兵力便成了摆在法兰西第三帝国君

    臣面前的第一要务,征兵时可以的,但是从殖民地征调的土著士兵对于法兰西帝国的忠诚究竟有多高呢?想来想去君臣二人便不约而同的想起了被武太行解除了武装的两万法军和

    将近五万的法国侨民,于是在就职后当天晚上戴高乐元帅便坐上飞机颠簸着向着那片对于戴高乐元帅十分的陌生的古老的国土。

    ——

    六月二十六日 陕西省 系舟山区 系舟山兵工厂

    武太行绝对不是一个唯武器论者,但是对于先进武器装备的执著武太行却不输于任何的一位军人,在初步的解决了部队轻武器装备的自产化以后武太行的目光便落到了重武器

    装备的生产和装备上来了,在从太原等地得到了大量的炼钢设备并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炮钢生产能力以后武太行便将军队装备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了重武器上边来了,由于武太行随身

    携带的图纸中对于以钢代铜生产的炮弹和配套的火炮有着完备的生产参数,于是武太行索性开始生产新式的105毫米拖曳榴弹炮和155毫米拖曳式榴弹炮,在兵工厂的生产技术人员

    夜以继日的工作下终于在半年之内便实现了这两种火炮的量产,这就是民—29式105毫米榴弹炮和民—29式155毫米榴弹炮,至今天为止系舟山兵工厂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保证

    每天为部队提供至少两门民—29式105毫米榴弹炮和一门民—29式155毫米榴弹炮另外还可以生产超过三百枚配套的钢质炮弹,这就意味着武太行的部队中装备着的上千们几乎横跨

    了一个世纪的各种武器在未来的不长的时间内将会被逐渐的淘汰,至此武太行的新编第七十八军除了对于汽车、装甲车、坦克这样的高技术含量的技术兵器无法生产外几乎已经可

    以自己生产所有的武器装备了。

    “雨田,这段时间真的是辛苦你了!”看到刘雨田在短短的半年之内显得更加的衰老武太行不免有些不忍心的道。

    “军长,你这是什么话,不论是在公还是在私我都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情而已有什么辛苦的,要不是军长和咱们身后的研究机构(其实就是武太行从21世纪带来的缩微胶卷。

    )提供了几乎全部的成熟图纸就是我和这里的工人技师在努力也是没有用的不是吗?”刘雨田说的可不是假话,一种先进的武器的生产和装备部队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的,但是

    由于武太行的出现这个周期已经被大大的缩短了。

    “雨田,等把咱们新组建的二十个守备师装备完成后就不要讲那么多的资源放在轻武器的生产上了,在适当的时候我看可以把咱们轻武器的生产缩减一半,我认为每天生产一

    个乙种团(1000人)的装备就够用的,咱们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重武器的生产上,在1940年年底以前我希望可以初步的完成咱们现有的五十万主力部队的换装,你看怎么样?”

    “军长,如果说真的缩减了那么多的轻武器的产量后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但是咱们已经答应为山西的兄弟部队和友军部队提供一批装备了,如果咱们在这个时候转移产力是

    不是会影响咱们支援他们的计划呢?”

    “雨田,这个你不必担心,卫平昨天刚刚和德国人做了一笔大买卖,一次性的从德国人的手中购买了五十万人的装备,其中会有三十万人的装备输送到国内的,相信有了这批

    武器你一定会打得开了吧?”

    “军长,说句心里话,我真是佩服你,德国人在最近的一年中对于咱们的帮助似乎比他们给与日本人的还要多啊!”

    “这算什么,卫平这次还给咱们的空军弄了两百架的飞机虽说都是老式的但总比没有强,这几天飞机就会直接转场延安的,到时候我还打算赠送国民政府一百架呢!”

    “军长,你要知道,那可是至少加至一千万银元的东西啊,你怎么就这么不心疼呢?”

    “心疼?有什么值得心疼的,咱们的兵工厂不是已经开始批量的生产单缸柴油机了吗?相信在明年年底之前咱们就可以制造出质量过关的航空发动机,到了那个时候咱们的空

    军还不是有多少飞行员就有多少飞机啊!”

    “军长,咱们现在虽然可以生产单缸柴油发动机了,可是咱们生产的四缸发动机却由于质量的原因寿命很低,这种形势下您还这样的有信心?”

    “雨田,你放心吧,咱们的发动机之所以寿命低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咱们在加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场的精度不够,最近咱们在美国人手中得到了一批本来打算卖给日本人的

    工业母机和精密机床(为了遏制战争罗斯福总统在二战爆发以前便开始了在经济上对于日本的制裁,此时的日本几乎无法从美国人手中买到任何的精密设备了!),只要有了这些

    咱们就可以生产出合格的发动机的,至于航空发动机相信也不是什么难事的!”作为一名学习发动机制造出深的将军武太行对于这种简单的活塞发动机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题

    还是可以了解的,加上每天从欧洲空运来的上千名犹太科学家、技师、熟练工人的陆续加入武太行对于自己的发动机生产计划根本就没有一点的担心,此时的武太行早就开始考虑

    如何利用自己携带的全套的歼十二战斗机(传说中的空中李向阳!)的图纸尽快地生产出一种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来。

    “军长,听说晋察冀的部队正在策划和晋西北的八路军部队一道对大同实施反扑,咱们是不是也要参加他们的这次行动啊?”

    “雨田,你什么时候对军事感兴趣了?”

    “不是的,军长,这半年多以来咱们的部队一直都在忙着训练和演习,连一场像样一点儿的大仗都没有打过,我总感觉咱们要打一场大仗了,可是猜不透军长您究竟想要往哪

    里打呢?”

    对于自己的部队究竟该往哪里打的问题武太行其实也想过许多次,在日军全力的准备对苏联的大局进攻的时候武太行真的不想过渡的刺激日本人,但是武太行可不想自己手下

    的几十万部队在未来的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就这么呆着,自己的部队究竟该指向哪里呢?“雨田,这个问题我还要想想,等参谋长从青海回来了再说吧!”

    “军长,老实说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根本就不需要和马家的武装商量,他们若是真的这么不开眼的话咱们大可以干脆灭了他们,为什么还要折钱折武器的交好他们几个呢?”刘

    雨田是到过西北的人,对于西北三马的残暴他是十分有发言权的,因此对于武太行实用重金贿赂马步芳的举措是十分的不支持的,在他看来对于这种人就应该让江海涛带着重兵打

    回去。

    对于刘雨田的抱怨武太行是认同的,但是对于民族关系复杂的西北武太行确实没有底,要知道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西北的民族问题依旧是困扰着中国政府的大问题,

    武太行可不敢在抗战的大背景下搞什么动作,虽然青海的马步芳在三马中的名声是最差的,“雨田,你说的事情我心里有数,但是你要相信我的话,现在还不是时候,只要是时候

    到了我一定解决掉这三个祸害!”

    “军长,我实在是搞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武器非要跑到青海去试验的!是不是咱们的海军又出什么新鲜东西非要在青海湖试验呢?”

    “不是的,雨田,这次的东西可不是一般的东西,这么跟你说吧,只要是我们的国家掌握了这种武器我们的战争就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你明白吗?”

    “军长,到底是什么东西啊,说得真邪乎!”

    “雨田,你还记得那个季治中博士吗?”

    “记得,当然记得了——军、军、军长,不会是、不会是咱们的部队已经造出那个东西了吧?”此时的刘雨田突然想到了数月前的一幕,心头不免的激动起来。

    “对!就是原子弹,第一批四枚原子弹已经完成了组装,随时都可以投入实战,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需要为我们的武器进行一次‘小小’的试验和‘展示’!”武太行深知核武

    器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它的实战效果而是在于这种武器巨大的威慑力,因此对于世界的一次“展示”便成为核武器问世的必须环节。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太子的小说特种兵穿越回民国做元帅:脊梁最新章节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特种兵穿越回民国做元帅:脊梁最新章节最新章节特种兵穿越回民国做元帅:脊梁最新章节全文阅读特种兵穿越回民国做元帅:脊梁最新章节5200特种兵穿越回民国做元帅:脊梁最新章节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太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