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节 胜利大反攻(3)——瞒天过海续1
民国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镇江外围 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指挥部
其实第三战区的大队人马在抛弃根据地全力南下以后早已经抵达了长江一线,可是由于日军部队占据绝对优势的海军部队对长江的严密封锁根本就无法给与南岸战火纷飞的上海战场足够的支持,但是作为国民党"五虎将"和"八大金刚"中佼佼者顾祝同将军自然不是那种甘于就这样隔岸观火的人,由于日军兵力的大量集中造成了长江以南各个日军据点的兵力空虚,我军部队便正好借着这样一个契机对江南地区的日军部队进行横扫,加上新四军徐海东等部的全力协助这些天以来我国的军队在长江以南大有风扫残云之势,这不,才几天的时间第三战区的部队便将部队推进到了日军在长江以南的重镇——镇江。
“上官(云相)兄,我军的炮兵部队什么时候才能够到!”顾祝同将军看到自己的部队在镇江城下的几次冲击都被日军守备部队击溃不禁追问身旁的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将军。
“顾长官,估计还要到明后天,我们用来拖曳火炮的汽车早已经没有了汽油,前一段时间开始我们就开始依赖缴获的汽油了,可是问题是日本人的汽油也不多了。”上官云相心中暗骂:有什么事情就知道问我,也不想想离开驻地驰援上海以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咱们的部队不都是依赖缴获和中共地下党的物资补给啊,难不成我能把水变成汽油?
“为什么不使用畜力呢?难道没有了汽车我们的仗就不打了?才用上几天的汽车啊,想当年咱们(顾祝同和上官云相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同学。)跟随国父南征北战的时候还不是全靠着牛马!”顾祝同道。
“都说了是当年了,当年你我才多大?现在呢?都快五十的人了,畜力?哪里还有畜力啊!日军部队为了阻止我军部队南下在沿途同样对我军部队实施了坚壁清野,别说是牛马了,就连驴子都被日军掠走或是直接屠杀了,我们的部队目前能够不间断的得到粮食补给已经不容易了,哪里还有畜力啊!”上官云相也不是很生顾祝同的气,毕竟两人是多年的朋友和老同学,那种友谊与默契是十分坚固的。
“那我们的炮兵部队和辎重现在靠什么运输?”顾祝同将军转过身来好奇的问道。
“中共中央东南局的人为了配和我军部队的行动在这附近发动了近十万的老百姓为我军部队保障后勤,我们的各种物资都是靠着独轮车和扁担运输的。”
“十几万老百姓,妈呀,这一天得吃多少粮食啊!”
“顾长官,这个咱们就不必担心了,这些老百姓都自己带着粮食和工具呢,根本就不用咱们的部队操心,中共的地下党的人把他们组织的十分严密,前几天中共淮南军区送来了一批大约五万个军帽发给了他们,这些老百姓简直高兴的不得了!”
“上官兄,你我围剿中共多年可是一直就没有能够将中共连根拔起,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请长官训示!”
“上官兄,其实你也很清楚,我们的军队和政府确的就是民心,民心啊,为什么这个东西总是站在中共一边呢?”
“长官,其实这个不难理解,我们的党和军队的成分过于复杂,从一开始就混入了大量的投机分子,这些人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党的政策的实施,加上委员长有时候过于看重权谋,不说别的,就说咱们抗战前搞的那个减租的计划(史实,国民政府早在抗战前便计划在农村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并为此作了详细的计划并下发各地区实行,可是由于地方势力的抵制最后变成了一纸空文。)不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吗?可是中共就不同了,中共丛建党之初就对成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加上历次的肃反、整风更是将队伍大大的纯洁了,只有这样的党才值得人民的支持啊!长官,你可能没有看到,我在民工的营地就看到不少民工就着咸盐粒吃着糠皮、树叶、河泥和少量的陈面做成的窝窝头,可是他们给咱们的队伍送来的确是没有一点沙子的大米和白面,甚至连家里的种子和下蛋鸡都给咱们送来了,我们的部队何时受过这样的待遇啊!”
“民心啊,这就是民心,委座和中共的合作让我们的军队和政府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我们两党能够继续这样合作下去的话对于四万万国人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顾长官,你不必担心,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两党的合作已经十分的深入了,党政军、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合作都十分的密切,委座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和中共翻脸的。”
“上官兄,依我看,将来的中国大势恐怕不在委座而在延安的那位啊。”
“长官,您的意思是?”
“委座似乎已经做出了超然的决定了。”
“这个,不会吧,顾长官……”
“上官兄,言尽于此吧,你我作为国家的军人对于政治还是不要太执著为好,你说呢?”
“是!长官教训的是!”
“上官兄,不必这么拘谨,你我同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同学,后来又一起跟随国父为三民主义革命奋斗也算得上是战友,我们之间有必要这样吗,我刚才只是因为这镇江城的攻坚进行的不顺利才这么火大的。”
“长官,卑职愚钝,卑职实在是想不明白委座为什么要让我军的主力在新四军徐海东所部的配合下来攻打日军重兵布防的镇江,又令唐长官(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副长官兼第二十三集团军司令长官唐式遵。)在上海对岸收缴一切渡江器材随时准备渡江增援呢?”
“是啊,一天之内连续下达了十几个命令,甚至给我下达了宁可将第三集团军都拼光也要保证完成任务的命令,我怎么看这都不像是委座的命令,真是搞不懂了!”
“也对,按说上海保卫战达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了,武太行能够靠着一群乌合之众死守上海近四十天已经十个奇迹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让武太行的部队突围出来,干什么还要我们的部队冒着日本海军的威胁渡江增援呢?难道委座不知道上海城内的粮食只够吃十几天的了吗?”
“粮食,粮食,还是老祖宗说得对,不管什么时候粮食都是一个好东西,以武太行的能力和新四军叶挺建军手下的猛将们的实力若是粮食弹药充足我看他们能在上海守上半年,你还别说,不服武太行还真的不行啊!”顾祝同道。
“长官,你说他武太行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怎么就能成为一代军神了呢?而你我同样也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可是你我怎么就没有他那样的成就呢?”上官云相感叹道。
“时势造英雄,上官兄,在这样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的,关键就在于你是不是敢于和善于包我机会罢了,不过这也要看一个人的能力与胆色,若是你的话,你有胆量只身一人前往上海指挥那群被咱们看作是乌合之众的部队去和日军的几十万精锐部队还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军部队拼命吗?”
“长官,你就不要说笑了,我敢说不光是我,换做是任何一个国军部队的将领都不会去接这样一个必死的任务的,当年咱们在南京的时候不就是吗?已经被日军的进攻吓破了胆的军官谁也不愿意来守南京,最后还是唐生智看不下去了守的南京,可是唐生智还是给自己留了活路的,武太行就不一样了,除了让飞机将他的未婚妻送出来之外上海送出来的就只有重伤员了!”
“舍得!”
“舍得?长官这话怎么解释?”
“我听说武太行没有父母也没有至亲的人,他是由中共的毛先生收养并抚养***的,可以说除了延安的毛先生和他那个传说中的未婚妻在这个世界上他已经没有什么牵挂了,至于地位、金钱在他开来更是不值一提,所以说他没有什么牵挂,一旦他们的党有命令让他到上海他就一定会义无反顾的到上海的。”
“长官说的这些我都能理解,可是有一点我很不理解,那就是为什么武太行一手培养起来的几十万七十八军的精锐部队会在华北一动不动的呢?按理说他们救援上海的心情应该比我们迫切才是啊!”
“一动不动?他们不想动才怪,他们是不敢动,虽说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已经基本扭转了在中国战场上完全的被日军部队压制的态势,可是日军的实力还是在的,特别是现在,日军在东北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两百万,这些部队要干什么?他们的目标究竟是苏联还是我们呢?虽然从日军部队的动向看他们的目标八成是苏联,可是你就能够保证已经丧失理智的日军部队不会对南边进攻吗?万一这些关东军部队南下的话我们该怎么办?就汤恩伯手下的那些垃圾能够阻挡住日军吗?到时候还不时得靠武太行的这几十万虎狼之师?”
“这倒是,可是也苦了武太行了,我听送过来的伤兵说,上海城内疫病流行不说,甚至都出现了吃人的现象,在这样的局势下武太行还能够将青天白日旗立在那里已经是了不得了,我还听说上海战役中损失的部队和市民加在一起已经接近一百万人了,这些人的尸体堆起来也喝一座小山没有什么区别了,鲜血将黄浦江的江水都染成了红色的了,如果加上最近这一段时间日军部队屠杀老百姓的话我们的损失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为了支援上海的战斗给其他的地区造成的损失,估计真个七月到八月间全国因这场战役损失的人口应该绝对在两百万人以上,不说别的,单单是损失两百万条人命的包袱就不是一般人敢于承担的。”
“上官兄,我们不要光看到我们自己的损失,军统的情报显示最近的一段时间在上海的外围地区单单日军的损失保守的估计也要超过十五万人,如果算上伪军的部队的话损失应该在五十万人以上,这仅仅是战斗人员,也仅仅是在上海周边发生的事情,如果算上武太行
打击日本本土以来日本人的损失的话我们不用算也是赚到了的!“
“报告!”就在顾祝同河山官云相聊得开心的时候指挥部的外边传来参谋的声音。
“进来!什么事情?”
“报告两位长官,二公子到了!”参谋到生说道。
“二公子?什么二公子?”
“是二公子蒋纬guo到了!”
“什么!蒋纬guo?”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