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遗忘的军团2
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月十日 外蒙古 曼达尔戈壁
那么溥仪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座戈壁小城的城门前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在和穆力图一起仔细的研究了这座小城的布防以后溥仪和穆力图得出了近乎相同的结论,那就是紧紧拼接自己剩下的这五百士兵是无论如何也拿不下这座小城的,且不说别的,但就是这座小城城头碉堡中探出头来的那几十挺马克沁机枪就足够自己这些人头疼的了,再加上城头隐约可见的几门前装小口径火炮就更加让二人感到恐怖了,这个时候即便是齐装满员的五百人的队伍也是不敢贸然前进的,何况这还是五百残兵呢?
可是看着城前那小溪中的潺潺流水,溥仪实在是不忍让这些眼睛里几乎已经要燃烧起来的士兵在一次失望了。经过和穆力图的研究他们认为这座小城内驻扎的很有可能是一支曾经受过清廷很大的恩惠的蒙古部落,于是溥仪希望可以凭借自己大清国皇帝的身份赌一把,毕竟从进入草原的那一天开始就不断有忠于皇室的部落跑来请降。
无论如何作为臣子的穆力图都应该极力的阻止自己的主子亲自去冒险,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开不了口,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皇上还有着五百残兵的处境,在要是没有水的话,包括自己和皇上在内没有一个人能够活着走出这片戈壁的,他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调集里一百名还算有点“人样”的士兵将残缺不全的天子仪仗摆出来,希望可以借此陪皇上赌上一把。
当溥仪的这支队伍刚一出现在小城的观察范围内的时候,整座小城就像一个开动的战争机器一样迅速的进入了风雨状态,看着城上一门门火炮被掀开了炮衣,一挺挺机枪被扯掉了油布,一个个制高点上迅速出现了黑洞洞的枪口,溥仪和穆力图两人在害怕的同时心中也不免有些钦佩,自从进入着蒙古大漠以来他们和大清皇家陆军还就真的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对手,最为一个军人,能够碰到这样可以和自己棋逢对手的敌人也不失为一种乐事。
于是乎在经历了短暂的紧张与心跳以后二人居然恢复了平静,他们开始仔细的审视眼前的这支部队,知道这个时候他们才很惊讶的发现这支部队的士兵除了一些还穿着前清陆军号服的军兵外几乎九成的人年就都在五十岁左右,其中居然还不乏有七八十岁的老者,这是这样一支显然已经普遍超出了服役年龄的军汉组成的部队居然能够给人这样的压迫感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更让溥仪感到不可思议的就是这群军汉看到自己身后的这面明黄色的天子龙旗时的那种眼神,那是一种炽烈与企盼,感动与怀疑交织在一起的眼神,虽然对方的枪口还在指向自己,可是身经百战的穆力图早已经发现了对方几乎所有的士兵都自觉地将手指从扳机上移开了,这无疑让溥仪与穆力图更加的难以置信,可是此时此刻他们依旧没有想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到了城门前,溥仪只是轻轻的挥了挥手便招来了一名巡成的地基军官,虽然从这名军官的顶子很容易辨认出他担任的职位是清军的游击将军一职,可是溥仪和穆力图只当是当初前清为了笼络草原人心胡乱封赏的官职呢,根本就没有在意,可是这并不表示对方没有在意,就在他将那一句“大清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希望可以探访贵城城主的时候,早已经安耐不住的那名军官撒开腿就像城内跑去。
不到一刻钟那名军官就在一次跑了出来了,这一次他的眼神比上次更加的恭敬,十分为难的说出了自己的将军想看一看大清国皇帝殿下的天子行玺。虽然溥仪也很奇怪对方为什么这么清楚皇帝在出巡的时候要带着天子行玺,已经没有选择的他干脆直接将自己的天子行玺和自己常用的那枚乾隆皇帝常用的田黄石三联章交到了那名军官手里让他尽管拿去,在溥仪看来,用这些身外之物如果能够换来这五百盒自己生死与共的士兵的生命实在值得不过的事情了。
一刻钟,两刻中,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时辰了,可是小城内依旧没有一点的声音,虽说心中很焦急也很害怕,可是此时此刻不管是穆力图还是溥仪都不敢轻易的对部队下达撤退的命令,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在对方这样严密的活力之下,自己的这一百多人是怎么也逃不出去的,他们能做的就只有等待最后的结果,毕竟在结果出来之前他们都还是有希望的。
……
其实就像我们前边所透露的那样,这支部队确实是一支前清的时候就已经部署在这里的清军精锐部队的最后的官兵,他们从清末开始在这片浩淼的大戈壁上已经整整的驻扎了三十年,三十年,整整三十年,虽然他们已经从五千人减少到了不足一千人,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到了退役的年纪,虽然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所效忠的朝廷已经不存在了,虽然他们没有得到朝廷的一份军饷和一粒军粮,更不要说一发子弹的弹药,虽然……可是他们,就是他们,就是这群老兵,他们依旧驻守在这座小城里,因为他们接到了皇帝驻守在这里等待大军的命令,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还在,因此他们选择了军人的最高天职——服从命令!
这支孤军的主将名叫铁林,正黄旗宗室,曾经担任御前带刀侍卫,以胆大心细且由忠于皇室的缘故于宣统三年夏天被当时的总理王大臣载沣任命为平远军前营都统率领五千禁军押送一批军用物资到这座戈壁中的兵城建立中途基地,为即将出发的平远大军作前锋,因为在此时大清的谍报机关已经得到部分蒙古亲王勾结帝俄准备谋逆的情报了。可是偏偏天不遂人愿,在他们出发后不久就爆发了武昌起义,清廷不得不将出兵蒙古的事情暂时搁置下来,本来载沣还希望这支部队就那么留在蒙古自己平息了叛乱以后接着出兵漠北,但是武昌起义居然一发而不可收拾,直至最后居然真的颠覆了满清朝廷。
朝廷都没有了谁还有心思去关心这支孤悬漠北的孤军呢?加上与袁世凯交接的时候兵部官员故意的毁掉了大量的兵部秘档,就更不会有人记得这支军队了。
当然了,他们孤悬漠北也还是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条件共同作用的,其实在最初的几年他们也曾经从截获的商队那里得到了朝廷覆灭的消息,也试图派人到京城请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都石沉大海了,到了后来铁林也就不再派人到京城请旨了,其实在北京政变和满洲国成立的时候他都曾经想过要到皇帝那里帮忙,可是大清国的铁律摆在那里,统兵大将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擅离职守就等于是叛变,无奈那只能等待,但是他一直都坚信一点,那就是皇帝和朝廷不会抛弃他,等到皇帝长大了他还有帮助皇帝打天下呢!
于是乎在这几十年里他就和自己的士兵通过装扮成马匪四处打劫商队和牧民不断的建设者这座绿洲,虽然现今的这最绿洲小城中的居民和士兵已经不下一万人,而且已经可以靠着雨季放牧和种植一些简单的庄稼维生了,可是铁林和他手中的士兵毕竟都是血肉之躯,在折磨被戈壁严酷的自然条件的挑战下他们也在一个一个的倒下,到了今天,真正跟着铁林从北京出来的那五千禁军剩下的已经不足一千人了,即便是补充了不少兵士与当地姆古女人生的孩子这支部队的规模也还没有达到两千人。
其实到了今天,除了铁林和这些老兵之外,城内的军民们大多数都是冲着在铁林的羽翼下可以不受老爷们的欺压哈盘剥才留下来的,他们中很多人甚至都忘记了这支部队究竟是怎么来的了,能够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可就在这时候,小城昔日的平静都因为溥仪一行的到来打破了,铁林是在皇帝身边当过差的,虽说当年的皇帝年纪并不大,可是他还是清楚地认识这两枚印章的,特别是着乾隆皇帝的三联章,一直以来都是总理王大臣在给一些重要的八旗将领下达命令的时候所必须要用的,可是今天,这两样象征着皇家最高权力的东西居然就摆在自己的眼前,他再也不会一城外的那些人的身份了,他立即给城内的这些军汉们下达了三十年来的第一道将令(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铁林一边都不亲自给部队下达大的命令,只是由副都统长喜不时地率领一些小队出去执行任务罢了。),他要全军拿出已经尘封在仓库中近三十年的用于给其他军队补给的号服和武器,准备好后一起列队迎接圣驾。
这些老兵虽然还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可是他们毕竟已经好多年没有这样激动了,毕竟他们已经好多年没有穿过这身号服了,毕竟……因此他们的行动显得多少有些迟缓,加上新兵拼凑起来的两千人的队伍直到一个时辰以后才准备好。
……
在等到了半个时辰的时候溥仪和穆力图听到了小城中的喧嚣,他们本以为双方不是要开战就是要见面了。可是谁曾想到这喧嚣一直持续了半个时辰,不过让他们各家摸不到头脑的就是城头上的士兵居然也都消失了,整座城市居然连一个放哨的士兵都没有。
就在一行人为应不应该趁这这个机会撤退的时候,已经久违了的城门终于打开了,紧接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拼凑起来的一支简陋得不能在简陋的军乐队开始奏起了并不在调上的《满江红》,一队队的穿着干净但是明显陈旧的军装的士兵列队从城中鱼贯而出,这些士兵身上穿的都是清末皇家禁卫军的军装和号服,而他们手中的武器也都是一水儿的皇家禁卫军的装备,这还不算什么,就连前清的时候军队行军的时候必备的各种旗帜和仪仗也都出来了,最让人难以置信的就是在最后中军出来的时候还用巨大的旗杆挂着一道圣旨。
溥仪和穆力图彻底的傻了,他们两个人此时都不约而同的用手指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上的肉以确定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就在他们迟疑的这期间,两千名士兵齐刷刷的跪在了二人面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说在这惊天动地的喊声面前溥仪和穆力图都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溥仪出于一个帝王的自觉保留了应有的尊严,他十分坦然地接受了这些人的朝拜。
铁林解下自己的佩刀和手枪交到身边的长喜手中径自走到了溥仪的马前单膝跪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御前四品带刀侍卫,领平远军前营都统长喜率所部官兵拜见万岁,我部应到应到五千三百一十三人,实到六千两百八十二人,请皇帝笔下检阅!”言罢铁林不由得回头向城门内的街上看了看。
直到这个时候溥仪才注意到不远处的城门中的长街上码放着成排的箱子,从部分露在外边的罐子上溥仪很容易的看出那些东西就是前清军中常备的军用骨灰坛子,虽然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写骨灰坛子,可是面对着这些东西溥仪的心中还是升起了莫名的激动,因为他已经可以坑定眼前的这为自己并不记得的这位将领和这支军队都一定是忠于大清的,都一定是重于朝廷的!想到这里溥仪的心中不免一阵激动,长时间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了下来,可就在这个时候,可能是因为他放松的缘故吧,溥仪那已经开始有些脱水的身体终于熬不住了倒了下来——
“皇上——”
“万岁爷——”
“万岁!您醒一醒——”
“水!快点拿水来——皇上已经三天没喝水了!”
“水!快拿水来——”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