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黑儿这样的空巢家庭,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得以圆满解决,算是幸运的,与黑儿比较起来,我的另一个同学,就是前面所说的偷了校门外刘麻子商店的浪哥,可就惨多了。
那天,当一阵刺耳的警笛在校门外响起的时候,正值下课,操场上、教室的走廊上、校门外一下子聚集了许多围观的学生和周围的村民、租房带学生的家长及摩的司机,不一会,我班浪哥参与的消息得到了证实,因为我们看见带着手铐的浪哥被警察带走了。浪哥从政教处被警察带出来的时候,低着头,凌乱的长发遮住了大半边脸,他不敢看同学们,被铐住的双手缩在胸前,肩膀缩得很拢,细心的同学看见,浪哥在微微的颤抖,眼眶潮湿,嘴唇咬得很紧,脸色苍白。
他也许是吓怕了,尽管他有胆子跟着河阳镇上的那几个小杂皮去偷刘麻子的商店,盗走5000元现金和价值2000元的烟、酒等物品,但是,他毕竟不是那种久经沙场的惯偷,他才16岁出头,要再过9个月才满17岁,没有见过这阵势,也还没有真正知晓法律的威力,所以,此时他的恐惧是可想而知的。
同学们也被这阵势吓傻了,看见浪哥被警察带出来,一个个纷纷往后退,本来很拥挤的人群自动让开了一条路,班上的同学都不说话,眼睁睁的看着浪哥,心里挺不好受,那些心软的女生开始抽泣.
因为浪哥毕竟与大家共同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平时大家彼此间又相处得不错,见了这情形,大家心里都难受。
说来奇怪,平时同学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看见里面的坏人,大家都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上去揍他几拳,踹他几脚.
可是,面对眼前法律意义上的坏人,我们的同学——浪哥的时候,大家竟然恨不起来,不但恨不起来,反而有一种等同身受的感觉.
这是不是我们年少无知法律意识淡薄对坏人没有刻骨仇恨?
这是不是我们的情感判断出了问题而不能正确明辨是非?
或者是因为他和我们绝大多数同学一样,
都是一个父母在千里之外打工的空巢儿?
一个被贫穷和落后抢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父母的关爱,
一个被金钱与发家致富的欲望夺去了家庭温暖的留守少年?
谁能告诉我答案?
你能吗?
你能吗?
请告诉我,
请告诉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泪眼向天。
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只见校门外又起了一阵骚动,人群自动让开一条路,一声“我的浪儿啊”的伤心呼喊传来.一个满头白发,一脸皱纹,背驼得很厉害的老农走了进来.
他挽着一只裤腿,脚上满是黄泥,看得出,他是从庄稼地里出来的。原来他是一大早接到学校通知之后闻讯赶来的浪哥的爷爷.
浪哥的奶奶死得早,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出门打工,家里就只有他和爷爷两个,爷孙俩相依为命,共同支撑起一个空巢之家.
浪哥的父母进的厂效益不是太好,寄回的钱很少,爷爷70多岁了,还种着庄稼,家里的钱不宽裕,浪哥读书要书学费、生活费,父母寄来的钱不够,爷爷就在农闲的打草鞋、织斗笠、搓牛绳,然后拿到场上去卖,把卖得的钱给了浪哥,让他打零用。
爷爷常说,孩子在外没有零用钱可不行啊,看见别人吃点什么也想吃点,万一有个头痛脑热也得花点,孩子不能大手大脚,但也不能过于卡紧了。
这钱啊,该用的时候还得用,过于把钱卡紧了,孩子就会在外面习贱德性,搞不好就会小偷小摸,害了他一辈子。浪哥经常在寝室里念叨他爷爷如何好,如何用这些道理教育他,可是,为什么他会一时糊涂,干下这国法难容之事?
爷爷迈着老迈的步子朝戴着手铐的浪哥走去,双手颤抖……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