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四十六章

本章节来自于 1884光绪中兴 http://www.lishu123.com/12/12808/
    1893年某日,天色微亮,长白山脉北麓延吉城内的火车站人头攒动,此时离头一班火车发车还足足有两个小时,但月台上已是站满了等候的旅客。从衣着服饰上看,其中除了个边几个朝鲜族人外,绝大部分都是大清国的汉人与满人,他们都是前往延吉对岸的朝鲜做生意的商客与淘金的冒险者。

    清朝自康熙年间,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开始禁止汉人进入关外,导致东北地区长期以来人烟稀少、土地荒废,所谓柳条边这一禁止汉人移居东北地区的标志就是在此时候出现。但到了道光年间,随着沙俄开始屯兵殖民于黑龙江北岸,地广人稀而又土地肥沃的东北地区成为了其眼中的肥肉。为了应对沙俄对大清东北部的蚕食,1884年末大清光绪皇帝便下令解除了长期以来的禁令,开始鼓励民众移民东北,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到了1888年,清政府又修通了几条从北京至东北的铁路,更是拉开了民众移居关外的热潮。以东北丰富的矿藏资源、肥沃的黑土地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到1893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将近结束时,东北已是拥有纵横多条铁路干线,人口百万的富饶之处,更重要的是遏制了沙俄对东北的窥伺。而延吉这条通往朝鲜的铁路正是横纵铁路中的一条,目前还未完全竣工,依照清政府的规划,这条铁路将一直延伸到汉城,并和正在修建的京广铁路联通,成为一条南北贯穿中国的铁路干线。

    现在已是开春,但大清的东北地区依然寒冷异常,加上清晨阳光还未照透云层,气温至多也就零度左右,火车站内的旅客即便穿着厚重的棉衣,依旧难抵刺骨的寒风,众人只好缩着脖子围在一起,一边跺着脚一边聊着天,以此来熬过这剩下的两小时。

    “诶!不好意思,麻烦让让!”一位卖货郎模样的男人,挤进了人群中,引来身边一阵不满的嘟囔声,卖货郎一边笑嘻嘻地陪着不是,一边将背上巨大的麻袋放了下来。“谢谢啊!呼……还是人多的地方暖和啊,刚刚一路走来差点冻死我!”卖货郎对着边上一高个子男子说道,刚刚正是他为卖货郎让了些位置。

    “啊,是啊”高个男子礼貌性地一笑。

    “就是啊,咱们东北这就算到了初春也很冷啊!”眼见高个男子接了口,卖货郎自来熟地聊了起来“我叫张和平,是去朝鲜做买卖的。”张和平拍了拍他那鼓鼓囊囊的麻袋“卖些国内的小物件,再换点高丽参、鹿茸什么的回来。”

    “嗯……我叫金允泽”高个男子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没再说什么,却将手中的皮箱换到了另一面。

    张和平瞄了眼对方的箱子,笑着说道“诶,老哥,我看你这打扮不像商人,倒像是个学校的教书先生,你这去朝鲜做什么啊?”

    “我是个医生,这次去汉城准备开间诊所。”

    “诶!是个医生啊,那可真了不得!”张和平满脸佩服地感叹着,随即又有些迷惑地问道“可为什么坐火车去汉城呢?现在铁路还没修完,要去汉城的话中间还要走很长的路啊?不如做轮船来的方便。”

    “没办法”金允泽眼神似乎有些闪烁“去仁川的船票太紧俏了,根本买不到,为了赶时间我只能走陆路了!”

    “的确是啊”张和平点了点头“从去年开始,我们和日本的关系就变得紧张起来,今年日本战舰撞击客船的事件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连带着轮船的班次都减少了,票价更是猛涨啊!”

    “不过话说回来”张和平接着说道“你什么一定要去朝鲜啊?大老远的还不安全,还不如呆在大清呢?”

    “因为我是朝鲜人啊!”金允泽抬起头望着远处的天际线轻声说道“我是在大清学的医,为的就是将来可以救治国人,学成之后自然要回去!”

    “这个……其实我觉得留在大清也一样啦,反正大清和朝鲜都是一家,无所谓留在哪的,反倒是大清的话条件更好

    神魔绝最新章节<

    1884光绪中兴最新章节第四十六章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宅司吾的小说1884光绪中兴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1884光绪中兴最新章节1884光绪中兴全文阅读1884光绪中兴52001884光绪中兴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宅司吾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