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这可使不得啊!”还未等李鸿章开口,交通大臣盛宣怀倒是先跳了起来“这不就推翻了您之前所定下的对日方针了吗!”
盛宣怀字杏荪,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人,清末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中国电报事业的开创者,在当时为清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1884年清法战争或是甲申政变,清政府的反应,实赖电报灵捷颇多。由于政绩突出,1889年彭玉麟年老请辞之后,便被提拔进入内阁担任交通大臣一职。
“所以说计划跟不上变化啊,现在形势变了,策略自然也要改变。”张彦边喝粥边说道“朝鲜那边已经来了消息,今年9月日本将会在汉城制造事端,并借口对朝鲜出兵,以目前的形势分析,日本对此是势在必得,即便这次行动失败了也将会有后续的动作,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阻止他们,开战是在所难免。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对方的此次行动,已经被我们的谍报组织所掌握,所以朕想借着这个有利条件主动和日本打一场,以绝后患。”
?“可这样的话今年的计划就被打乱了啊!”看着皇帝一脸无所谓的样子,盛宣怀却着急起来“而且现在都到了四月份,皇上您这样突然提出来,恐怕太过于仓促了吧?”
?“所以我才把你们这几个内阁大臣都叫过来,为的就是解决开战前期的准备!”张彦将手中的碗放了下来,对身边一位高大的金发男子说道“柯海军队动员要多少时间”。
“根据我们以前所做的预案,大致判断如下:如果只是现役部队的话,只需要一个月便能向朝鲜调动10万军队,但如果是20万以上的部队,考虑到铁路、公路对补给物资的负载量,至少要三个月,海军则可随时整装待发。”男子站起身来一板一眼地说道,此人就是过去新军的德国教官——赫尔穆特?科尔。1884年的清法战争之后,科尔便决定留在大清,成了一名大清的公民,并在张彦的撮合下娶了位格格为妻,现在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至于他柯海的名字则是张彦帮他取的,而出于自己的恶趣味,张彦还给他弄了个“镇恶”的字。
?“嗯……很好,比预期的要乐观。”张彦点了点头“既然说道铁路和公路,杏荪你是交通大臣,我们通向朝鲜的……”
“皇上请恕老臣无礼......有件事老臣不得不问”眼看着张彦在那“指手画脚”,一副板上钉钉,铁定是要开打的样子,干站了半天的李鸿章忍不住说道“皇上仓促间做出这样的决定可是有万全的把握?”
“没有!”
“可有七成之胜率?”
“也没有”张彦摇了摇头,缓缓说道“至多不过五成的把握,这还是在我们占了情报优势的基础上判断,毕竟日本在海上的优势实在太大。”
“那皇上为何还如此决断。”见得张彦如此回答,李鸿章越发急切道“皇上可知大清这十年来取得的成果是何等的不易,现在日本海军强于我们,朝鲜之交通又多依仗海运,两国一旦开战,日本舰船必定封锁我们,而通向朝鲜的铁路又未修通,紧靠公路只怕难以保证补给。正所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补给都难以保证,这场仗又怎么打呢?我看皇上不如多等一年,我们不但可以慢慢谋划,那铁路也该修得差不多了,这样打起来不是更有把
握吗?”李鸿章其实是完全反对对日开战,能说出退后一年,已经是给了张彦面子。
“这个......”李鸿章所说也正是张彦以前所担心的,现在被他这么一说反倒将张彦辩得哑口无言。张彦之所以如此急于开战,除了昨夜解开了心结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对历史预知能力的下降。长期以来张彦一直靠着自己后世穿越而来的优势稳坐钓鱼台,从清法战争到大清十年发展,一向如此。可最近几年,过多干预历史让他这种“预见未来”的能力日渐弱化,现在许多事件上已经不能单单依靠原有的历史知识来判断,而对于近在眼前的清日战争,他唯一知道的
1884光绪中兴最新章节第五十七章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