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长安城重新被唐军夺取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睢阳城进入了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刻。梨树文学网
黄河两岸尽落敌手,睢阳城的交通断绝,在叛军的饥饿疗法的压迫下,城中守军出现了大批的死亡,到了八月,拥有数千军队的睢阳守军仅剩下600多士兵。虽然连日血战,战斗中有很多的牺牲,但多数士兵没有倒在战场上,都是因为饥饿而死的,仍然生存的将士的情况也是很不乐观,大都伤病乏力。
人一旦饥饿的难于忍受,就会变成狼,甚至比狼还要残忍,这一点和正义无关,只和人性有关,英勇的睢阳军民也是如此。在饥饿的折磨下,城内的将士们吃光了一切能吃的东西,剩下的只有人了。张巡杀其爱妾,煮熟了犒赏将士。
那么多的将士,一个人哪够吃啊,于是,许远也把自己的奴僮杀了给将士们吃了。
看看,多残忍,由此可以断定,张巡和许远不是人,而是魔鬼。如果真的要这样认为,那么只能说少见多怪了。不客气的说,中国古代具有“吃人的传统”,在五胡乱华时期,慕容鲜卑俘获了邺城的宫女,称之为“两脚羊”。同样,英雄冉闵被杀以后,邺城军民英勇抵抗,城内在饥饿难忍之际,也是宰杀妇女充饥。
吃人的传统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屡见不鲜,唐末的“伟大”的义军领袖黄巢,更是一个吃人高手;李闯王也是十分的擅长。
这不是为张巡辩解,毫无疑问,吃人是最丑恶的行为,但中国古人却不一定这么看。就是伟大的岳元帅,也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壮语。
紧急声明,我才疏学浅,没有听说岳元帅吃人的记载,甚至传说也没有听说。
吃人的传统不是中国古人独享。但凡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也没有躲过了这道门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说多了,我们有时不能用现在的观点评价古人的行为,还是言归正传吧。
饥饿在城中蔓延,城中的麻雀老鼠,以及铠甲和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吃了。但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城中的军民仍在坚守,尽管叛军开出了诱人的价码。
在这样的时刻。任何士气都会消磨殆尽,而我们难于理解的事,睢阳城军民的士气依然高涨。这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只能归功于张巡。不得不承认,张巡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更是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在睢阳即将陷落的时期,他展现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站在城头演讲,对接近城墙的叛军将领晓以忠义。劝其反正。
一个处在死亡漩涡的睢阳,只要脑袋没进水,没有任何人有勇气进去。但是,在那个凄风苦雨的时节,一个诡异的情况发生了,在张巡的激励之下,叛军大将李怀忠等许多人毅然反正。斩杀了叛军监军,投向了正义的怀抱,率军进入睢阳,帮助睢阳军民抵抗叛军的进攻。
这样的事不可思议,不管是任何人都会怀疑这里的问题,然而。张巡不。张巡热烈欢迎李怀忠等人,没有一丝怀疑。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因为张巡坦荡无私和大无畏精神,感动了任何生命。李怀忠等人誓死效忠,死心塌地的帮助张巡守城。
这样的互相信任震烁古今,现在没有,以后也是绝没有可能见到了。不得不击节赞叹,张巡。真伟人也!
睢阳围而不破,叛将张朝宗终于耐不住性子,率军猛攻宁陵。
因为李怀忠等人的加盟,唐军的实力有所恢复,能够出城作战,南霁云雷万春领兵救援宁陵。唐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当场斩杀贼将20人,歼敌万余人。
又一次遭到了失败,尹子奇气急了,放弃了宁陵,回军进攻睢阳。
叛军将睢阳团团围困,打算彻底饿死城中军民。
在这样的时刻,张巡明白,长期被围下去,城市的陷落是早晚的,这一点没有异议,最要紧的就是自救。于是,张巡想出了一条计策:擒敌先擒王,射死叛军主将尹子奇,叛军群龙无首,必将会退兵。
张巡的想法不错,但问题又出来了,尹子奇不同于爱露脸嘚瑟的令狐潮,将士们都不认识这厮,想干掉他还是个问题。
张巡一拍脑袋,又想起了一个损招,命令用蒿草削作箭头,射向叛军。
被射中的叛军士兵,“咔嚓”一声中了箭,以为玩完了,没想到没什么事儿,立刻开心一百。他不明白这里的猫腻,就去报告了尹子奇。
尹子奇看到了草箭,也觉得奇怪,不是守军的箭头用光了吧?
张巡的目光追逐着中箭的叛军,马上判断出那个一脸疑惑的老家伙就是尹子奇,即命南霁云开弓放箭。
南霁云的神箭,天下闻名,瞄上谁谁倒霉。
尹子奇正得意间,不料南霁云一箭射出,狼牙箭挟雷带电,****而至,尹子奇想躲来不及了,正中左眼。
幸亏是距离太远,狼牙箭长距离飞行,力道不足了,犹是如此,这一箭也插进眼眶。
眼睛是人体最柔软的地方,小小的沙粒都扛不住,何况是一支铁头利箭,尹子奇顿觉两眼一黑,一头扎下马去。
主将重伤,叛军顿时炸营了,将士们不相统属,乱作一团。
张巡抓住战机,命令打开城门,亲率唐军将士趁势出城掩杀。
尹子奇翻身落马,不能指挥战斗,叛军阵营大乱,亲兵抱住尹子奇上马,狼狈的向远处逃亡。
这一次,唐军再一次取得了胜利,击垮了叛军的围困。然而,打了胜仗的唐军依然处境艰难,因为,叛军将睢阳周围数百里的村落抢劫一空,唐军无法获得任何给养和人员补充。
正在唐军刚刚能喘息的时候,尹子奇获得了补充,再一次率军包围了睢阳。
虽然张巡的军队连战皆捷,从来没有吃过败仗。但是,战争的规律冷酷无情,睢阳孤军奋战,而叛军却有增无减,这就注定睢阳沦陷的命运。
张巡作为一个传奇般的统帅,自然明白孤掌难鸣的道理,为守住睢阳。派大将南霁云到周围的地方搬救兵。
这时候,朝廷的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接替李巨任河南节度使。并屯兵在临淮;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三个人手中都有数以万计的精兵,如果有所行动,足以对叛军造成压力,减轻睢阳的压力。然而,这三个人打了同一个主意,皆对睢阳战况拥兵观望,不施援手。
南霁云率领30名精锐骑兵出城,手提一根大槊。用硬弓开路,以牺牲两名将士的代价,杀开叛军层层阻碍,突破敌阵,顺利的到达了彭城。
屯兵彭城的唐军将领是御使大夫许叔冀,睢阳是彭城的门户,因为有了张巡的抵抗。彭城才能安然无恙。彭城和睢阳,就是这种唇亡齿寒的关系,睢阳陷落,最可能倒霉的就是彭城,从这方面看,许叔冀没有任何理由坐视睢阳沦陷。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听到了南霁云的请求,许叔冀居然送南霁云几千匹布,而拒绝出兵
南霁云性格火爆,怒不可遏,一脚踢翻了座椅,上马提枪。大骂许叔冀,将他的祖宗八辈一个不落的问候个遍,并要与之决战。
彭城将士都同情睢阳军民的遭遇,因此,谁也不出头,许叔冀吓得一身冷汗,不敢回应。
南霁云没有请到援兵,自然不甘心,率精骑辗转至临淮(今江苏盱眙北),向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救。
张巡是河南节度使的战将,又是副节度使,他和贺兰进明是上下级关系。作为领导,贺兰进明应该鼎力维护睢阳,然而,这厮竟然说道:“今日睢阳不知存亡,兵去何益!”
南霁云吃了一惊,拍着胸口保证道:“睢阳如果失陷,霁云请以死谢大夫。而且睢阳丢失,马上就轮到临淮了,这两地唇亡齿寒,就像皮和毛不能分开,您怎么能不救!”
贺兰进明作为一方统帅,岂能不明白这样浅显的道理。他之所以如此冷血的原因很简单,张巡是自己的部下,但名声比自己还响亮,这是他不能忍受的,张巡的死,或许正符合他的利益,起码对他没有损失。至于叛军在解决了睢阳之后,是不是进攻临淮,谁也不知道,万一叛军真的来了,大不了就是逃了。
贺兰进明藏着个人肮脏的念头,当然,贺兰进明不出兵,还有一个原因,现在,战争形势不明,任何地方军阀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实力和地盘。如果一旦贸然出兵,军队很可能遭受损失,假如许叔冀偷袭临淮,自己将人财两空。
贺兰进明就是抱着如此龌龊的想法,打定了主意不出兵救援,任凭睢阳自生自灭。而且,南霁云的勇猛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于是不但不发兵,反而想将南霁云留为己用。
基于这个目的,贺兰进明强行留下南霁云,并设歌舞宴会款待。
喝了一杯酒,贺兰进明挑明了说,让南霁云不要回到睢阳,跟着自己混世界。
听到贺兰进明无耻的要求,南霁云极为痛苦,含着泪说道:“昨出睢阳时,将士们整整一个多月没有饭吃了。现在,大夫兵不出,而广设声乐,从道义说,霁云不忍独享,真要吃了,也咽不下去。既然无法完成求救兵的任务,霁云留下一个指头来表示信守诺言,回睢阳死战,报答中丞的信任。”
南霁云说完,拔出佩刀,利刃一挥而下,一节手指落在几案之上。
南霁云如此暴烈,是个人都会感动,席间众人大都被南霁云感动而泣。但是贺兰进明仍不语,我们只能假定这厮不是人了。
南霁云长叹一声,拂袖上马而去;将出城时,抽箭射向佛寺浮图,那箭射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喊道:“苍天有眼,我回去击败敌人,必灭贺兰!这一箭就是我的誓言!”
沿途百姓目睹与此,个个流泪不止。
出城后,南霁云又赶到了真源求救,李贲兵力不多,没有更大的能力,就挑选了100匹战马送给了他。
八月初三的夜晚,南霁云到达宁陵求救。
宁陵城使廉垣深深佩服张巡的壮烈,根本就没做过多考虑,下令集中所有军队,共计步骑兵3000,放弃了宁陵城,全力支持睢阳抗战。
南霁云和廉垣率领步骑兵3000人,连夜离开了宁陵,隐蔽进军,趁着大雾的掩护,突入叛军的重围圈。
叛军营垒重重,壕沟一道接着一道,援兵人数太少,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援军杀破层层阻碍,终于到了睢阳城下,叛军被彻底的激怒了,四面合围,援军又陷进了苦战之中。
因为大雾,守军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直到在拼杀中分辨出南霁云的吼叫,张巡才知道是南霁云回来了。
张巡泪流满面,大声向将士们喊道:“此霁云等声也。”
守军将士大声欢呼,打开了城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