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三百二十一节 叛军内讧

本章节来自于 刀尖上的大唐 http://www.lishu123.com/120/120420/
    

    安庆绪杀了安禄山,随即称帝,似乎实现了平稳接班。梨树文学网 www.vodt但是,这只是一个虚假的现象,因为他登上帝位的手段过于肮脏,很多安禄山的旧将都不服气,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史思明。

    对于新皇帝登基,史思明没有按照惯例上表庆贺,因为他很瞧不起安庆绪的为人。不仅如此,史思明公开站在安庆绪的对面,高调招降纳叛,只要是对安庆绪不满的,他一概给与庇护。

    古人是非常重视孝道的,有一句话很说明问题,“父叫子亡子不的不亡”,这句话是没有前提的,也就是说,不管老爹说的对错,儿子都要承受。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将领们鄙视安庆绪的为人,很多将领都逃了,要么投降唐军,要么依附史思明。

    洛阳失守以后,叛将李归仁指挥的精锐的拽落河突厥同罗部落军队6州契丹胡人军队总计3万人,没有跟随安庆绪前往邺郡相州,而是一溜烟跑回了范阳。

    —路上,这些败兵贯彻“贼不走空”的精神,沿路抢劫,抢他们看得到拿得住的一切,很快就满载而归,心满意足地进入范阳境内。

    这些人以为,只要进入了范阳,有辽阔的大漠和东北大平原作依托,大唐朝廷鞭长莫及,他们就安全了。然而,他们想偏了,忘了范阳现在是史思明的地盘。

    对于这些没娘的孩子,史思明早有准备,为了自己的实力,一定要招降这些败兵。当然,史思明不会去做思想工作,而是派出了大军“迎接”。

    面对史思明的大军,精锐的拽落河和六州契丹胡人部队选择了投降,唯独原来阿布思统领的同罗部落军队不同意投降。

    史思明早就作了两手准备,一手握着胡萝卜,一手握着大棒,既然同罗部落军队给脸不要脸。那么,就是大棒伺候。

    同罗部落的军队没有料到史思明这么狠,一击之下溃不成军,多数人战死,只有少数人逃回了老家。但是,他们捡了一条命,抢劫得来的财产都没了。

    史思明招降纳叛。军队的实力迅速扩大。

    回过头来继续安庆绪的故事,将领们逃得四面八方。就是不到洛阳,因此,弄得安庆绪很没面子。

    对于叛逃到唐朝的将领,安庆绪没有办法,毕竟是敌对阵营。对于史思明,他的气可就大了,不管怎么说,也是一家人,背后捅刀子太狠。这么做太过分了。

    安庆绪生气的结果很简单,就是要找机会干掉史思明。但是,他没有找到机会。

    与此同时,唐军却在快速推进,迅速扫荡着叛军的残余势力。安庆绪无可奈何,率残兵前往邺郡的相州(今河南安阳)。

    安庆绪在相州站稳了脚步之后,马上发出诏令。四处征兵,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叛将先后投奔,他又得到大约6万的叛军。只有史思明既不派兵,也不派使者慰问。

    安庆绪新仇旧恨一起算,于是派了忠诚的宰相阿史那承庆亲王安守忠大将李立节3人,带了5千骑兵赶到范阳。以征兵为名,实则欲察看情况,准备偷袭。

    史思明是白了毛的老狐狸,听说几人同时前来,而且带着这么多的打手,马上明白了这是阴谋。

    史思明心里冷笑,在老子的地盘算计老子。这不是找死么!

    史思明在城内埋伏了一支精兵,然后率领数万大军出城,亲自迎接使者。

    史思明在城外见到使者后,立即下马行礼,握手叙旧,十分的殷勤,让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史思明的大军环饲左右,阿史那承庆等人根本不敢下手,只好故作亲热的打着哈哈。

    史思明盛情邀请使者进城,阿史那承庆等人无法推脱,随其进了范阳城。

    史思明将阿史那承庆等人迎进了大堂,这里早就准备了酒宴。

    在音乐的伴奏下,盛大的宴会开始了。

    有了胡娘肚皮舞的热度,阿史那承庆等人很快就喝高了。等到酒喝得差不多了,史思明狠狠地摔碎了手中的玉杯。

    随着玉杯的清脆炸响,伏兵一涌而出,掷出一只酒杯,将喝得高了的阿史那承庆3个倒霉蛋捆成了大闸蟹。

    随后,史思明派兵出城,将安庆绪的骑兵缴械,给了些钱财遣散了。

    史思明公开和安庆绪翻脸,害怕安庆绪跟他拼命,这就需要有另一个大树为他遮风挡雨,能给他希望的,唯有大唐朝廷。

    史思明向大唐朝廷奉上归降书,痛哭流涕的检讨,希望朝廷不计前嫌,允许他回到人民的一边。只要朝廷给予改邪归正的机会,自己愿意率领管辖范围内的13个郡以及13万兵力向朝廷投降。

    史思明是够分量的大人物,这样的人很容易找到买主。

    唐肃宗李亨得到报告后十分高兴,尽管他不相信史思明能和朝廷一条心,不过,只要史思明坐山观虎斗,就为朝廷彻底消灭安禄山的残渣余孽创造了条件。

    于是,李亨下达诏令,封史思明为归义王,继续兼任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他的7个儿子都被授予显赫官位。

    史思明受了册封之后,立刻有所表示,公开处斩了安守忠和李立节两人,以表明自己对朝廷的诚意。只有阿史那承庆与史思明从前就颇有交情,所以没有被杀。然后,史思明亲自赶赴河北地区,宣传朝廷宗旨。

    大唐朝廷和史思明的短暂婚姻结出了硕果,河北诸郡纷纷反正,只有邺郡相州等几个地区还完全属于安庆绪。

    史思明尽管非常卖命,不过,他很清楚,作为有过“前科”的人,大唐朝廷对自己的安抚只是权宜之计,一旦安庆绪被消灭,以后就轮到自己了。因此,他玩起了两面派手法,“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

    史思明的势力扩张引起了朝廷的警惕,在李光弼的策划下,唐肃宗李亨采取了行动。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月,朝廷任命乌承恩为副使,派到史思明军中作“策反”工作,想伺机杀掉这个居心叵测的反贼。

    乌承恩曾经是史思明的老上司,曾经被史思明俘获。史思明对他还不错,在史思明归顺朝廷之后。重新获得自由。

    乌承恩奉命进行“卧底”,李光弼也对乌知思严加嘱托,让他赶快行事。

    当年六月,乌承恩一行抵达范阳,宣完旨后,史思明特意安排乌承恩住进了自己的官邸。

    乌承恩的儿子其时正于史思明帐下任职。当天夜里,史思明很有人情味地吩咐他去看望一下父亲。

    父子二人很久不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当前的政事上。乌承恩四顾无人,激动而低沉的说道:“我这次来是带着任务的,就是要干掉这个反叛的胡贼。这事儿虽然危险,但富贵险中求,事成后我就是节度使!”

    乌承恩的儿子吃了一惊,还没等表态,房间的床底下就传出了两声冷笑——史思明安排的两个人已经在黑乎乎的床底下埋伏了大半夜了。

    这个情节很像狗血的间谍剧吧。不过,这可不是编的,而是历史的真实。

    这一下,阴谋败露了,史思明证明了自己的怀疑,于是下令搜查。

    史思明的亲兵在乌承恩的行李中搜出了很多机密:李光弼手书收买阿史那承庆的命令;杀死史思明之后。赏赐给阿史那承庆的免死铁券;一本小册子上面列满了史思明心腹党羽的名单。

    史思明掌握了重要的证据,亲自到监狱中提审乌承恩,将这些证据摔到地上,责问道:“我哪里对不住你,你要这么干?”

    乌承恩吓得胆裂心惊,满头白毛汗,不停磕头哭诉道:“我有罪!我该死!这事儿不关我事。都是李光弼那厮干的!”

    事到如今,乌承恩说什么都没用了,史思明拂袖而去。

    第二天一早,范阳阳光明媚,是一个杀人的好日子!

    史思明下令鸣钟,集合了所有部众官吏和范阳百姓,面向西南,痛哭流涕的喊道:“我的十三大军都降了朝廷,我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偏要往死里整!”

    史思明的戏份很足,顿时,范阳官民百姓都无比同情他的遭遇。

    史思明做了这么多的戏,就是为了博取同情,看到民心向自己的一方倾斜,心情一级棒。于是,下令行刑,命人乱棍打死乌承恩父子,尸体扔到大街上示众。

    乌承恩父子有伴,在路上不孤独,共有200多人受他的牵连,一起被杀。

    人杀了还不算完,史思明下令,将同来的太监李思敬押入大牢,先享受几天范阳式的不见天日再说。

    在这个时刻,史思明打算反了,但是,这件事事关重大,还要有伏笔才行,于是,他命令跟随自己30多年的幕僚耿仁智起草文书,向唐肃宗李亨上表鸣冤。

    史思明面授机宜,耿仁智在一旁记录:“陛下不为臣诛光弼,臣当自引兵,就太原诛之!”

    史思明妃常狠毒,以他现在拥有的实力,如果强烈表达诉求,一贯以懦弱著称的唐肃宗李亨,害怕史思明攻击太原,很可能会下旨处死李光弼,以此来平息史思明的愤怒,至于是不是真的能让史思明的军队止步,那不是他考虑的范围。如果真的如此,大唐朝廷真的就万劫不复了。

    别跟我说不可能,“清君侧”那个故事就是如出一辙,晁错怎么死的,相信大家不会陌生。

    耿仁智为这句话吃了一惊,不过,他深知史思明的为人,于是不动声色,记录以后,将请求朝廷诛杀李光弼的内容偷偷删了,换上了比较温和的语言,然后交给了使节。

    等到史思明发觉,表文已送出,在路上已经有些日子了。

    唐肃宗李亨赶紧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遣使宣慰道:“此非朝廷与光弼之意,皆承恩所为。杀之,甚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七月流火62的小说刀尖上的大唐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刀尖上的大唐5200刀尖上的大唐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七月流火62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