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结果实在雷人,让苏云忍不住打了个冷颤,想起福王那胖乎乎的身材,那圆滚滚的肚子,口里喊着:“陆郎”的画面……
呕!
这画面着实有着一种秋风扫落叶的既视感,画面太美,不敢直视啊!
把这个古怪想法推出脑外,又撑着脑袋想了半晌,想到头疼欲裂,还是没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 新奇中文.xiniqi.
罢了,还是别想了,陆安卿为何会助福王谋反对她来说也不是那么重要,自己的事都搞不好呢,哪有心思来管别人的闲事?
再说苏家一家老小都被宣颢睿强行驱赶到京城居住后,苏家上下便陷入一种惶惶不安,不可言说的恐惧中。
他们根本没法见到苏云,而宣颢睿也不会让他们见面,又身处在京城这陌生环境中,朝廷一系列的动荡都让他们感到恐惧与迷茫。
苏老爹的头发仿佛就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白了一大半,连最爱做的木匠活计也不做了,整日提着个烟杆子,坐在新家的门槛上抽着烟,眉头紧锁,人,越发地沉默。
宋英娘也是整日愁眉苦脸地,想起自己的小女儿身陷囹圄,眼泪就掉个不停。
什么狗屁的太子妃!她闺女是一品夫人,是陆实的妻子,这伪帝封的太子妃算得了什么?
现在宋英娘就希望朝廷的大军能立刻杀入京城,好把她闺女解救出来。
只是想到自家闺女的事,宋英娘又会感到一阵害怕与担忧。
若是天子杀回来了,三娘又该如何面对陆实?
陆实会原谅她么?
想起这一系列头疼的事,宋英娘有时甚至会想,若是这伪帝把这龙椅坐稳了似乎也不错。起码自己的三娘不用面对丈夫的指责了……
宋英娘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自然只想自己的孩子们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长大,在这种两难之境,会生出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
日子便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让世人感到不解的事,朝廷与幽州双方都没有了任何动静,好像大梁还是那个大梁一般,都没有要打的意思。
时间很快地到了政和二年,看似平静的大梁不知从何时起,士林中便传出了一股流言:朝廷与庆国达成了某些不可见人的协议,准备两军会盟攻打幽州。
此消息一出,整个士林震动。
本就对福王谋逆不满的士林这下沸腾了。
他们或许可以暂时忍受福王谋逆这事,在朝廷教训了几个愣头青后,或许可以暂时镇压住他们。但若是要出卖国家利益与野蛮人达成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便是他们所不能忍受地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像这流言一般,从一个小小的火星子掉落到干草堆上,很快地便火势大起,憋了很久的士林立刻抱成了团,有预谋地开始了各种反抗。
各地士子像疯了一样,开始围攻各地官府。
这在大梁国的历史上是很少见地,因国朝优待文人,所以这群读书人平日还是比较安份地。像这样过激的行为很少见,除非在当地为官的官员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引得当地士人极大不满,会招来这样的祸事。
一般这种情况,朝廷也会先去查当地官员,所以这些读书人也很清楚地知道,只要太祖的那块石碑一天不倒,便是他们最大的护身符,倒霉的只会是官员而不会是他们。
这个时代知识只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而这一小部分人与普通民众不同,他们是受过圣贤书洗礼地,一旦要集结闹事,无论在哪个朝代来说,都是让人头疼的事。
因为他们不但掌握了知识,捏着道理,还因是文曲星下凡的种种传说,能在极短时间内忽悠大批不明情况的百姓,继而将声势再一部扩大,若在此时朝廷还不做出动作地话,那这天下很有可能就乱了。
就像这回梁国与庆国暗中会盟攻打幽州的事,不出10天,整个大梁都骚动了起来。
不少学子走上了街头,高举汉武帝的画像,嘴里喊着:“犯我汉者,虽远必诛!”等口号,不明真相的群众看着这一群一群的文曲星走上街头,深感情况危机,即使是普通小民,哪怕不识文断字,可却也有最朴实的民族认同感。
朝廷怎么可以和庆国勾连到一起呢?!
谁当皇帝他们不管,可那庆国杀了多少梁国人?
当年两国交战,族中小辈子侄战死在战场的可不在少数,如今居然要跟庆国勾连到一块去,那他们的亲人就是白死了吗?
在一帮读书人的忽悠下,很快地一些百姓也加入了“游行”队伍中,各地衙门被攻击,吓得当地官府只好紧闭大门,这些读书人打是打不得地,只能回避了。
一封封奏报被传到朝廷,摆在了昔日的福王今日天子的宣弘毅跟前,那案牍上满满地都是各地士人闹事围攻官府的奏报,一股风雨欲来的味道已充斥在整个大梁。
宣弘毅黑着一张脸,也就几月时间,他已是瘦了一大圈,不在那个位置上不知道,一旦坐到这位置上,才知道处理一个国家的事竟是这样的费神。
他本就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按照太祖留下的规矩,受到的教育自然也只是一般皇子的教育,而非国君接班人的教育。虽说天资聪颖,可真正坐到这位置上,又处国事艰难之时,这其中要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与庆国达成会盟是去年的事了,这事只有极少人知道,只是不知这事是怎么被传出去的。现在天下沸腾,自己得想法子把这事压下去再说。
想起士林的动态,宣弘毅眼中闪过一丝杀机。
这群读书人是日子太好过了,哼!不好好地读圣贤书,竟集结出来闹事,看来朝廷是太优待他们了!
看样子是得好好地震慑一下他们了,否则任由他们闹下去,这天下就乱了。
想到这里,宣弘毅便道:“去把陆安卿请来!”
“是,陛下!”
未过多久,陆安卿便入得宫来,一番行礼问安后,便问道:“陛下,可是为了士子闹事一事?”
“爱卿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
宣弘毅先是一番夸奖,然后便道:“哼!这群读书人不好好读书,整日闹事,爱卿,依你看此事该如何处理呀?”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