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免费提供小说阴阳算师最新章节全文阅读,喜欢本书的话请按Ctrl+D收藏本站!
“天生的先知?”
认识师父以后,我就像变成了一个顽童,懵懂无知,要慢慢地重新去认识这个世界----对于一个刚刚接受完十二年制式教育的学生来说,这个世界上实在还有太多东西是他在书本中还没有了解到的。
不过我的长处在于看书比较多,而且是从小就喜欢,不论什么类别,只要是白纸黑字,我也不管它是小说诗歌经传散文,都会拿来读一读,不喜欢的读一遍就扔到一旁,喜欢看的往往要读上两三遍。师父也很赞赏我这一点,他说阅读是一个好习惯,很多人觉得看书无用,其实不然,读书是个长久功夫,时间长了,积累的多了,一个人的思想谈吐气质都会受到影响。师父教给我的东西,虽然有很多我之前听都没听说过,但往往能联系到一些接触过的熟悉到的东西上,往往能触类旁通,用师父的话说,资质还不错。
对于先知,我还真了解一些。我曾经粗略地阅读过一些西方的经典,像《圣经》《神曲》《伊利亚特》什么的,还零零散散地读过不少西方的神话传说和志怪故事。先知,用咱们传统的话说就是知识渊博的圣人智者预言家。他们往往学贯古今,精通深奥的教义,并且能言善辩,善于演讲,特别能够打动听者使之信服,所以他们往往受大众敬仰,几乎被信徒供奉起来,就像半个神仙一样。听到师父说我是个天生的先知,我是又惊又喜,我真的这么牛掰?
看着我一脸嘚瑟的表情,师父给了我一个脑瓜崩。
“得意什么,我说的先知和你想的先知不一样。你理解的先知,大概是那些预言人类未来,预言世界末日的预言者。我说的先知,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
“动词?那是说,我能预先感觉到一些事情的发生么?”
“嗯”,师父点点头,“简单来说,可以这么理解。要具体的解释,就涉及到所谓的‘第六感’。这第六感很难说清楚,它涉及到很复杂的一种逻辑关系。有的心理学家把它归因于潜意识,比如在课堂上,在老师提问问题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感觉老师会提问你,然后老师就真的提问你了。或者有时候你遇到一个人,或者发生了什么事,你会突然感觉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觉得当下的情境好像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甚至是之前梦到过。心理学家管这个现象叫做‘似曾相识效应’。说起来比较绕,大概就是这件事发生以后,你的潜意识里认为这个事情曾经发生过,并且产生了一种时间上的错觉,让你清晰地记起‘上次’经历这件事的种种感受,但在逻辑上,是先发生这件事,之后你才产生那种预先就知道它会发生的感觉的。所以心理学上,一些学者把‘预言’在某种意义上否定了。但其实这种理论有失偏颇,有些东西现代科学是在解释不清楚。这么说吧,你天生第六感很强烈,而且不是心理学上的什么‘似曾相识效应’的影响,逻辑关系上,你是先预感到事情发生,之后事情才发生的。”
听了师父的解释,我才算明白。佛洛依德提出过一个特别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或者说心理活动潜意识,就像大海里的冰山一样,你能看到的海面上的那一部分,其实只是整个冰山的一角而已,更大的更重要的部分,在海底下,很神秘,难于直接看到。
我问师父:“那么,刚才我是预感到我会抓准那么多的硬币,所以我就真的抓了那么多,我不是因为想抓多少就住了多少,而是预先感觉到了这件事的发生,然后它就真的发生了,是不是这样?”
师父赞许地笑了笑:“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我敢说,你小子肯定不止一次的想过你考高分当状元的情景对不对?”
“嘿嘿”,我不好意思的笑笑,“还真是,连高中开学的时候我怎么去给新生们做演讲都想象过。”
说真的,高一开学典礼那会儿,我看着优秀毕业生代表在主席台上意气风发地讲话,就强烈地感觉到,将来我也要站到那个地方,也要嘚嘚瑟瑟地给学弟学妹们去扯点儿什么。那时候还以为只是简单的意淫,现在才知道原来自己提前两年就预感到了三年后的成功。
“那师父,接下来您是不是要教我怎么样把这个潜能激发出来,把它运用好?”
想到这个天生的先知先觉的能力经师父点拨之后我大概就能动动脑子就知道那儿有个谁将要发生什么事了,我就一阵的激动。
“接下来,我要你砍掉这个先天的优势,而且是连根除掉,连马上就要打喷嚏都预感不到。”
“what?”
这下给我诧异的连英语都出来了。这么逆天的能力,为什么要去除掉呢?去除掉了,我不就和常人一样了么?那再学什么东西,不就什么优势都没有了么?
师父看出来我的不解,解释说:“我之所以挑上你做徒弟,就是看出来你天生就有这个先知先觉的优势。但现在我要你把这个优势去除掉,是因为我教给你的全部东西,精髓都在一个‘算’字上,所有的知识技巧,都要通过你的后天努力去掌握,一遍一遍地反复推敲练习,最后融会贯通。但如果你的先知先觉一直起作用,你后天的努力就会受到干扰,你的优势非但不会起作用,反而会使你的修行事倍功半,有些时候,天才是和实干相抵触的。今天开始,我就要帮你去除掉你天资中和后天的努力相矛盾的一部分,但记住,与其说是去除,不如说是尺度很大的打磨修剪,会有一天,你将发现师父其实并不是砍掉了你天生的一双强大翅膀,而是将它们隐藏起来变成透明的,在最重要的生死攸关的时刻,它会爆发出你意想不到的力量。”
隐形的翅膀都出来了......
“好,我听师父的。”
说实话,后来为了斩掉我这点儿天资,师父没少给我下工夫,我更是吃了不少苦头。比肉体上吃物理痛苦更难受的是大脑承受精神痛苦。自从师父点明我以后,我抓起硬币来是想抓几个抓几个,当然,我还没唯心到我以为自己可以用意识支配物质----我只是每次都能准确预感到将要抓起多少枚硬币。
有时候我故意想一个很大的数字,然后故意只抓一两枚硬币上来,这样看似我的“预言”似乎是失效了,每每这个时候,师父都毫不留情地给我脑袋上来一个爆栗:“你这么自欺欺人可不算!”
我心说好嘞,不自欺欺人,再这么干都要被您弹成释迦摩尼了。
师父要求我静下心来,自己揣摩,什么时候自然而然地想一个数字,之后又自然而然的抓错,就算大功告成了。说来简单,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就带出来的本能,靠后天努力去改变,就比如人遇到一些事情会伤心难过,你偏偏要他遇到难过的事反而自然而然地感觉很开心,这得有多难?总而言之,我的精神世界算是经历了残酷地拷打,几乎一度精神崩溃要变成精神病,最后才达到了师父的要求,这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锤炼,就像重塑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十四枚”,我心里想。
我随便伸手一抓,十五枚。
这个是时候我的心里很平淡,甚至没有感觉到成功的喜悦或者丧失了天生的优势的惋惜,只是感觉意识上前所未有的清醒,就像一潭水一样,没有什么干扰,就静静的在那里,没有游鱼没有波澜。
师父说:“成功了?不再试着抓一次了?”
我说不试了,我要是还想试,就不算成功了。
师傅接着问我:“那你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不?”
我笑笑,回答师父:“接下来,还要练抓硬币。”
“怎么练?”
“要练到,我要抓几枚就抓几枚,您让我抓几枚,我也能抓几枚。”
师父说:“好!你的精神力量达到为师的要求了!一个人若连自己的思想都控制不了,谈什么演绎天下古今?准备好,正式地传授要开始了。”
我把天生的大脑上的优势抛去,要练后天的手上的功夫了。所以,武装自己的,将是实学技巧法则规矩,我将掌握一门技能----和天才无关。
练完了抓硬币,师父又让我练习抛硬币,从一枚开始,要练到随意控制扔出的是背面还是反面,然后练习扔两枚,然后三枚四枚,就这样一枚一枚的增加,但增加到二十枚以后,师父就不再让我一枚一枚地增加了,而是每次都随意地抓上一把,不管是多少枚,都要准确地控制好,多少枚正面,多少枚反面,要分毫不差。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二十枚以内,联系的是手感,二十枚,联系的是一个“公式”----一个触感上的公式,你要把最细微的触感最微弱的力量最不易察觉的发力点都掌握到,掌握了这个公式,只要你手里能抓得起来多少硬币,你抛起来也都是得心应手。
然后,还要练习撒硬币,所谓撒硬币,就是说你手里的硬币,撒出去以后,每一枚硬币要在什么位置,所有的硬币构成一个什么样的几何关系,也是功夫活。从三枚开始练习,先练习撒成最简单的直线,然后练习撒成三角形,甚至撒成一摞,也是这样一点点增加硬币的数量和几何关系的复杂程度,加到二十枚的时候,再一次总结力量触感发力点手法上的“公式”,直到练到得心应手为止。
诸如此类的练习,不遑多说。师父甚至教我把硬币练成了一种暗器。
初中的时候读了不少武侠小说,对那些暗器高手崇拜的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第一个是小李飞刀李寻欢,经典中的经典;第二是红线金丸边瘦桐,这个人物相对比较小众;印象中还有一本《我独行》的小说,作者是云中岳,书中主人公使得一手好的金钱镖。而且他的金钱镖是特地找来的含铅量大的劣钱,打倒人身体里会爆裂开来,阴损得很。
师傅给我展示这手绝活的时候,我惊讶的是目瞪口呆,同时也崇拜的五体投地。当时他随便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捻住一枚硬币,像打响指似的把手随便往出一甩,那枚硬币居然嗤然有声的破空而出直接打到了院子里的一棵树上!我到树前检查后,发现这枚硬币生生嵌到树里能有三分之二,我鼓捣了半天也没拔出来。
师父很平淡地跟我说:“几十年的功夫了。”
我先练准度。师父从二十米开外摆一个破碗,让我随便怎么扔,把这只硬币扔到那个碗里就成,我扔了得有百十来次,成功了寥寥几次----之前的练习不必发太大的力,重技巧,对于这项练习没有太大借鉴意义。师父便给我演示了他那个像打响指一样的特殊手法,说本来想让我自己琢磨出来适合自己的手法,可是时间不多了,先把他的技法教给我,我以后在研究更适合自己的。还别说,掌握了师父的手法后,我硬币打出去的力度很准度都提高了不少,后来已经能做到打碎二十米外的啤酒瓶这个程度,我也尝试过把硬币达到树上,但是最多割破些树皮,根本做不到像师父那样让硬币嵌到树干上。
也的确像师父说的那样,时间不多了。每天练习扔硬币,听师父给我讲推理演算人事物的法门,不知不觉就就要到九月份了。
暑假有限,我也快开始大学生活,我说要开学后请假再跟师父学上一段时间,或者双休日的时候再找师父学习,师父却坚持说不行。他说我要教给你的东西就这些,以后多加练习,反复推敲,你自己还会体悟出很多新的东西来,也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我离开你以后,也会离开北京。
我问师父要到哪里去,师父也不肯说。虽然相处的时间不能算酒,但两个月来朝夕相处,师父耳提面命,教了我许许多多的道理,临别我心里一阵的难受,不知道这一别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师父。师父还是坚持不肯告诉我关于他的身份的事,只是临别的时候送给了我一枚特殊的硬币----硬币看起来古色古香,是一种不刺眼的金黄色,上手硬度很高,应该是某种合金,一面是一个线条和点构成的古怪图形,像是某种阵法,翻过来另一面是一个小篆的“卜字”。
“师父姓卜?”
“嗯。”
这就是我知道的关于师父身份的唯一一点信息。
“以后,如果看到别的人手里还有这样的硬币,记着,那是你的师兄师姐,你是我的关门弟子。”
“我还有师兄师姐?!”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