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四百六十九章 天才金融家(上)

本章节来自于 富豪 http://www.lishu123.com/123/123315/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it攻读数学,20岁进入芝加哥大学修读商业管理金融和数量分析。

    22岁,孔逸夫便被华尔街看中,进入在波士顿银行担任金融分析师。

    凭借着独到的建模技巧和敏锐的眼光,不到三年,“中国孔”就成了华尔街的明星分析员。

    1985年秋天,25岁的孔逸夫跳槽到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对冲基金――科尔基金任基金主管。主要负责国内的股市投资和美元利率市场的投资。

    86年全年,孔逸夫负责投资的基金部分,获得了60%的超高收益,成为了当年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中业绩最好的一个。

    87年是孔逸夫腾飞的年份。

    之前几年。美国一直处于低速增长时期,生产型投资需求不足,剩余资本大量涌入证券市场,导致金融投资猖獗,债务空前膨胀。

    孔逸夫分析得出。当时美国股市已经到了虚假繁荣的顶峰,而且政府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过高,为了吸引外资弥补国内资金不足,将会保持较高的利率水平,这将大大的影响股市形势,再加上接连不断的战争新闻使投资者人心惶惶,孔逸夫大胆断定,眼前这“泡沫经济”将要到被刺破的时候了。

    果然,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崩盘,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508点。跌落了22.6%,创下历史记录,美国股市连续暴跌一周,宣告了“泡沫经济”的彻底破灭。而此时孔逸夫早已撤离了股票市场转攻股指期货,在当年创出了惊人的逆向业绩!

    那年是孔逸夫第一次和金融大鳄索罗斯交锋,当时索罗斯在华尔街评论上鼓吹美国股市会坚挺,日本股市将会崩盘,而结果正好相反:美国股市崩盘了,日本股市却坚挺。

    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当年损失了32%的净值,与他唱反调的孔逸夫reads;。却让科尔基金赢利了70%,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数字!因为当年几乎所有的对冲基金都亏损了。

    科尔基金连续两年的不寻常表现,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慕名而来,87年年初。只支配着4亿美金的科尔基金,到了88年,已经成为了一个资本超过30亿美金的大型对冲基金,而27岁的孔逸夫,也变成了科尔基金的二号人物,被盛赞为华尔街的奇才!

    之后孔逸夫率领的科尔基金一路风调雨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们建模判断出日本泡沫经济即将破裂,大力沽空日本股市,又狠狠的捞了一笔。

    到91年时,科尔基金已经超过了朱利安.罗伯逊旗下的老虎基金和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成为了业界成绩最好且最具侵略性的宏观对冲基金。

    假如一个人达到的高度,远远超过了他应该在的高度,这个人的心态往往会发生变化,不是变的胆怯,就是变的盲目,孔逸夫是后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欧洲,东西德统一后的德国,经济强劲增长,德国马克坚挺,而英国处于经济不景气时期,英镑相对疲软。

    为了支持英镑,英国银行利率持续高企,但这样将伤害英国的利益,所以英国希望德国降低马克的利率以缓解英镑的压力。可是由于德国经济过热,德国希望以高利率政策来为经济降温,不愿降低利率。

    索罗斯通过他在欧洲的人脉关系,得知德国不会做任何损害本国经济利益的事,也就是说会拒绝降息的要求。他预感到德国人准备撤退,马克不再支持英镑,英镑很可能退出汇率机制实行自由浮动,将很可能会大幅贬值,于是在92年初,他操作旗下量子基金以5%的保证金方式大笔借贷英镑,购买马克。

    他的策略是:当英镑汇率未跌之前用英镑买马克,当英镑汇率暴跌后卖出一部分马克即可还掉当初借贷的英镑,剩下的就是净赚。

    而孔逸夫与索罗斯的操作是完全相反的,孔逸夫当时过于自信的判断,英国政府会对英镑负责,不会让英镑贬值,于是大力购入英镑,以期靠利率差获得收益。连续几次战胜索罗斯这样的大鳄,让才过而立之年的孔逸夫有些盲目自大了。他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魄力远不如他在股票市场上的那么大,造诣也远没有索罗斯那么高深。未完待续。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套磁的小说富豪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富豪最新章节富豪全文阅读富豪5200富豪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套磁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