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部《封神演义》中,开篇很长一段都是铺垫,各位看官直到本书第十五回,才终于看到了本书第一男猪脚老神棍姜子牙。当其时也,姜子牙还是以一个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无知老年形象出场。而到了卷末第一百回的时候,姜子牙已经成长为成熟稳重、心机深沉的姜太公。整部《封神演义》也可以说是姜子牙的成长史。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姜子牙人生经历中三个重大转变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看姜子牙出场时的表现。
第十五回中,元始天尊招来了徒儿姜子牙,决定要给他个好差事。姜子牙啊,上山修道整四十年,但是一身道术始终没啥大进展,高不成低不就,想想这个徒弟没啥别的本事,人缘还不错,而且平时也低调,最关键的是够听话,让他干啥就干啥——封神这件事不容有误,就让他去干吧。
可是谁知道姜子牙年已七十有二,心理年龄却幼稚的可怜,完全没搞清楚状况,对于领导交给任务的重要性一点没概念,也没意识到这是个在领导面前立功的大好机会,面对领导殷殷期许居然当面拒绝,令元始天尊在大庭广众之下很没有面子。大领导的贴身秘书南极仙翁看不下去,关键时刻拉了自己小兄弟一把,向元始天尊求了情,“你虽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时,自有上山之日”。大领导也顺势表示:“虽然你去,还有上山之日。”
按说这就是大领导打的保票,姜子牙只要仔细听取领导指示,按照领导的部署和要求,认认真真去做就行了,遇到麻烦事搞不定了有整个昆仑山做后援团,结束任务就可以回山继续修道,飞升成仙那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事实上元始天尊对姜子牙接下去的行动已经有了一个很具体很完备的指示,那就是在姜子牙临走时给他的八句钤偈。
有云:
二十年来窘迫联,耐心守分且安然。
磻溪石上垂竿钓,自有高明访子贤。
辅佐圣君为相父,九三拜将握兵权。
诸侯会合逢戊甲,九八封神又四年。
看看,领导的指示多清楚——徒儿啊,你的窘迫状况是连绵不绝滴,所以你只有耐心守分且安然,就在磻溪那里安静地隐居好了,自有高明人士会来访你。到时候你就辅佐圣君当个相父,九十三岁就能登台拜将执掌兵权,戊甲之日会合诸侯,九十八岁就能大功告成去封神啦。
这首偈语说得很好,因为基本上都是对的——“二十年来窘迫联”这句话是一点也不错。七十二岁的姜子牙下山后一直没太平日子过,先娶了扫帚星老婆,然后做什么生意赔什么,好不容易开了算命馆赚了点钱又遇到玉石琵琶精来踢馆,碰到比干赏识自己却又被妲己报复不得不弃官外逃,到了西岐先孤苦伶仃地在磻溪上钓了十二年的小鱼,当了丞相后就开始忙里忙外,每天不是出去砍人就是在西岐等着被人砍上门来,七死三灾一茬又一茬,今天被开天珠砸,明天被金鞭痛打,后天总算没人来打仗,居然还中了生化武器满城遭瘟疫。——这种日子只能说“窘迫”连连了。最后终于幡然醒悟在磻溪安安静静隐居到了八十岁才遇到了姬昌出山为相第二十四回中姬昌乘舆姜子牙乘马进城,在大周十三年之时金台拜将第六十七回中周公旦所读祝文,当时姜子牙已经九十三岁啦,随即出兵进五关,征伐四年多之后造反成功,姜子牙在九十八岁时主持封神,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
这么重要的工作行程安排,无知老年姜子牙居然完全没有听进去。估计当时他正沉浸在自艾自怜的情绪中不可自拔吧。
姜子牙郁闷地告别了南极仙翁,并没有按照师尊的安排去磻溪隐居,而是自把自为地去了朝歌投奔结义兄长;你投奔义兄也就罢了,居然听义兄之言破戒饮酒;你喝了酒也就罢了,居然还破色戒结婚;你结婚也就罢了,居然还跑去阶级敌人纣王手下当官。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真的很不理解姜子牙为啥要这么拧着干,难道是无知老年聊发少年狂?抑或是更年期的叛逆心理在作怪?不知道元始天尊师父在接到手下线报的时候有没有气得胡须乱翘,大骂不是敌人太狡猾而是我军太无能。
无知老年姜子牙在混了一段官场经历后被纣王追杀,回到宋家庄被一代奇女子马氏一脚踹开,只身来到临潼关,当时守关总兵张凤严守朝廷法度,不放企图逃避徭役的朝歌民众出关。无知老年姜子牙被百姓们围住,一句“姜老爷”就说得他飘飘然,立刻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表示“待我去见张总兵,替你们说个人情,放你们出关”。
无知老年姜子牙会见老兵油子张凤这一段颇为经典。张凤先是听报朝廷的下大夫来访,想到“下大夫姜尚来拜?他是文官,我乃武官;他近朝廷,我居关隘,百事有烦他。”于是“急命左右请进”。——对方是天子近臣,京官一枚啊,哪个得罪得起?如果能巴结好了还能对自己大有用处啊。
此时姜子牙依然自我感觉良好,穿着道服潇潇洒洒地踱了进来。张凤一看来的人身穿道服,而不是身穿官服,马上就变了脸色,从站着迎接变成了坐下提问:“来者何人?”——是啊,不是说朝廷官员嘛,穿套瑜伽服算什么?
姜子牙一点没发觉张凤的微妙变化,还欣欣然的告诉张凤:“吾乃下大夫姜尚是也”。——看看,都已经不当官了,还忍不住用大夫的名义四处显摆,这说明姜子牙当时是一个多莫肤浅的人。
总兵张凤心想我知道你自称是下大夫,“大夫为何道服而来?”姜子牙就开始blablabla地白话了一通,什么自己不肯“欺君误国,害民伤财,因此直谏”,什么本想一死报君恩,结果“天数未尽,蒙恩赦宥,放归故乡”,又表示请求将军“赐众民出关”,最后免费奉送高帽一顶:“将军真天高海阔之恩,实上天好生之德!”
结果老兵油子张凤根本不吃这一套,心想我吃饱了撑得,居然费神听这个江湖术士来叨叨,严词训斥一番后直接命令左右把姜子牙推了出去。这还得算张凤在官场里打混得久了,行事留有三分余地——谁知道这个前任下大夫在朝中有没有朋党,解送回朝歌说不定就被人救了,万一过个几年又回朝中任职,老张我不就悲催了么。
无知老年姜子牙很无地自容,他根本没有想到张凤这么狠心地戳穿了自己不堪一击的华丽说辞,这么不给自己这个前任下大夫面子。自己对着民众,大话已经说出去了,事情却没有办成,真真是发自内心地“满面羞愧”啊。这时的姜子牙,已经远离了下大夫这个官衔,远离了一直无私给自己帮助的义兄义嫂,远离了一直给自己忠告的前妻马氏,远离了发掘自己、让自己借住府上的亚相比干。姜子牙就这样孑然一身地站立在一片匍匐于地、嚎啕痛哭的灾民中间,第一次感觉自己之前的行为是那么的不知所谓,什么官衔,什么巧言,那都是虚的,要做出一番事业,不能靠别人的给予,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真正实力。
此时姜子牙终于想起了自己的一身道术,想起了元始天尊师父对自己的教诲,他运用土遁之术救出万民,挟老扶幼来到西岐,自己前往磻溪隐迹。有诗为证:
弃却朝歌远市尘,法施土遁救民生。
闲居渭水垂竿待,只等风云际会缘。
武吉灾殃为引道,飞熊仁兆主求贤。
八十才逢明圣主,方立周朝八百年。
姜子牙在磻溪隐居期间,经过反省后,终于开悟,不再随性地做那些毫无目的性、毫无益处的事情,而是一门心思地修心养性,静等姬昌前来访贤。为了达到目的,姜子牙充分运用了自己的特长——五行道术,帮助武吉厌星,逃避了先天数的追杀,成功地引来了求贤若渴的姬昌。
在磻溪静坐了七八年的姜子牙,已经不再是那个朝歌城中的无知老年啦。在整个姬昌求贤的过程中,姜子牙的表现非常滴沉稳,硬是挑逗着姬昌一口咬钩紧紧不放。
他先是教了好多渔人樵夫唱山歌,愣把几首饱含怀才不遇、不满今上的反动民谣传播成了当地的流行歌曲,引发姬昌求问:这个歌曲是谁教你们的啊,哦,是磻溪那个钓叟教的啊,啧啧,这个词写得真好啊,写这篇东西的人肯定值得见见。——这个就是大造舆论,给姬昌来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然后再安排武吉路遇姬昌——你不是自负先天数万试万灵嘛,让你看看我的手段。果然姬昌一见大惊,当下询问缘故,才得知磻溪有个老叟姜子牙能用法术对抗先天数的推算,一下子兴趣就起来了,跟着武吉前去寻访。结果姜子牙并没有打算马上让姬昌见他。于是武吉赶进林来,不见师父,心下着慌——方才还在林中,一转眼不见了。又到居所,童子回报老师不在。这是为啥呀?要继续保持在姬昌面前的神秘感,调足姬昌的胃口,更重要的是我是个牛人,不能轻易出山,要摆摆自己的身价。
姬昌瞎转了一大圈,连姜子牙的影子都没见着,心里很郁闷,于是下了道命令:“百官俱不必各归府第,都在殿廷宿斋三日,同去迎请大贤。”斋宿三天后,姬昌“沐浴整衣,极其精诚,端坐鸾舆,扛抬聘礼,摆列军马成行,前往磻溪,来迎子牙;封武吉为武德将军。笙簧满道,竟出西岐,不知惊动多少人民,扶老携幼,来看迎贤。”
看看,全体文武百官跟着吃了三天素,随后大批军队摆出仪仗,聘礼在前,乐队在后,还封了武吉个杂号将军的头衔——这是先开个底价——轰动了全西岐的人们,就为了来看姜子牙。
这样子的阵仗,面子是绝对够了,越是如此,将来姬昌给予自己的发挥空间就越大。姜子牙心如明镜,已然将这些事情翻来覆去想得一清二楚。果然,姜子牙一出山就获封右丞相,“治国有方,安民有法,件件有条,行行有款”,随后就“起造相府”。起造相府,这是什么概念,在朝歌纣王辛辛苦苦,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才从百官手中收回了相权,建立了王权;在西岐姬昌拱手就把相权给了姜子牙——姜子牙开设相府,就为下一步开府议事做好了准备。而在姬昌逝世、姬发接位后,相权就完全替代了王权,西岐的议事大厅也从姬发的金銮殿移到了姜子牙的相府银安殿。
从磻溪结束隐居,正式任相职的老神棍姜子牙,已经再非无知老年。此时的他,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如何借助世间的一切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帮助自己实现那个惊世大任务——封神计划。
老神棍姜子牙当上西岐丞相后,一时志得意满,“治国有方,安民有法,件件有条,行行有款”。
“一日闻边报,言纣王荒淫酒色,宠任奸佞,又反了东海平灵王,闻太师前去征剿。又见报,崇侯虎蛊
惑圣聪,广兴土木,陷害大臣,荼毒万姓,潜通费、尤,内外交结,把持朝政,朋比为奸,肆行不道,
钳制谏官。”
这两条边报很重要,因为老神棍姜子牙立刻意识到讨伐崇侯虎的机会来了。
何解?其因有四。
其一,老戏骨姬昌在朝歌面君之时,老早就试探得出崇侯虎是纣王的死忠,一心一意听从纣王吩咐,因此定下的大计就是先伐崇城,连接东南,结盟天下,共讨朝歌。但是远征崇城,必须要顾忌到朝歌的反应。先前姜子牙上任之初,闻太师已渐平北海,即将返回,姜子牙不敢造次;现在闻太师又去了东海讨伐平灵王,朝歌空虚,纣王专心致志地研究酒色,不会派大兵来助崇侯虎,更不用顾虑会发生朝歌攻打西岐、围魏救赵之类的事情。此时不攻崇城,剪除纣王羽翼,更待何时。
其二,崇侯虎自己又不争气,“蛊惑圣聪,广兴土木,陷害大臣,荼毒万姓,潜通费、尤,内外交结,把持朝政,朋比为奸,肆行不道,钳制谏官”,导致民怨沸腾,此时姜子牙去攻打崇侯虎还能博得救万民、清君侧的美名。
其三,姬昌与崇黑虎早有默契,崇侯虎的弟弟给你当内鬼,这仗姜子牙还有什么好顾虑的。
其四,归根结底,姜子牙隐居磻溪,出相西岐,为的就是找机会大杀四方,斩将封神。这么好的出兵机会,又可以封神一大堆将领,何乐不为。
于是姜子牙第二天就上早朝启奏姬昌,要去讨伐崇侯虎。老戏骨姬昌心中大呼给力,面子上自然维护形象要拒绝一番:“孤与崇侯虎一样爵位,岂有擅自征伐之理”。老神棍姜子牙马上帮助主上消除顾虑:“主公受天子白旄黄钺,得专征伐,原为禁暴除奸……。大王今发仁慈之心,救民于水火。倘天子改恶从善,而效法尧、舜之主,大王此功,万年不朽矣!”
看看,老神棍多会说话。姬昌听得美滋滋地,“其心甚悦”,马上决定进攻崇侯虎,来博这个万年不朽的功劳,随后又怕姜子牙会放过崇侯虎,心想斩草除根这种事情还是自己亲往比较保险,于是不顾自己九十七岁的高龄,亲自督军前往崇城。
当时的崇城属于不设防状态,因为根本没有想到会有军队来攻打。崇侯虎在朝歌陪王伴驾,只有世子崇应彪在崇城主事,与西岐一接战,马上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崇应彪当时就很纳闷,“我与你各守疆土,秋毫无犯”,西岐“反兴此无名之师”;在第二十九回中,崇黑虎问世子讨伐缘故,崇应彪也回答道:“不知何故,攻打崇城”。就连崇侯虎本人,在朝歌接报后也只是认为姬昌在“欺凌大臣”,没有往更深层次去想。
这只能说崇侯虎父子政治上太过幼稚,眼界不高。当时的殷商天下已经不是纣王刚接手时的太平盛世。北海袁福通反了,东海平灵王反了,弄得闻太师像个救火队员一样东奔西走,到处平叛;东鲁姜文焕反了,天天和窦融大战游魂关;南楚鄂顺反了,日日和邓九公大战三山关;纣王在朝歌大兴土木,鱼肉百姓,朝歌百姓纷纷西逃五关,到西岐去安家乐业。就此种种,天下乱象已现。
在帝乙老皇的太平年代,崇侯虎紧跟圣明天子步伐,老大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这是正确的。但是到了纣王这个天子在位,崇侯虎还来死忠这一套,就显得不怎么高明了。纣王压根儿没拿崇侯虎当自己人,一开始还要杀四大诸侯来巩固王权,崇侯虎是从刑场上被费仲捞回来的,结果从此就死心塌地地帮着纣王做事,实在没啥胆色和眼力见儿。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