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了与程昱错过的失望心情,云一路不停歇,向东疾行赶路,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这一路的第一个目的地,青州高密。在高密县外,云让侍卫在城外等着,只带典张赵三人拜访郑玄。
郑玄品德高洁,为天下敬仰,黄巾大起义时黄巾军甚至因为郑玄而放弃攻打高密。也是因为郑玄的缘故,高密城十分的繁荣。一行人走进高密城,一股浓浓的文教气息就扑面而来。到处都是高冠儒服的士子,就连贩夫走卒言语举止之间也彬彬有礼。几人本来是骑马,但受这城市氛围的感染,也主动下马走路。云对左右说,“一地有贤人,一地皆得教化,都说舜居住之地能够形成城郭,我过去还不相信,但如今见到了郑康成在高密的声势,才知道这是真的啊。”当然,这也有外界战乱,人们想要依附于郑玄的名声而求安宁的缘故。
郑玄弟子上千,每次讲经都是声势浩大,正巧,云到了城中不就,就见到人们奔走相告,言说郑师讲经,不管干什么的,都抛下手中的事物去听讲,云走过几条街,竟然都空了。
因为听讲的人太多,郑玄讲经的地方放在了野外,郑玄盘坐高台之上,细眉长眼,神采奕奕,须发黑白掺杂,双目混沌若深渊,一派宗师风范。听经的人足有几千人,难免有些声响,几千人的声响放在一起,让这里有若闹市,但郑玄恍若未闻,直接开口讲经,他未见用力,却仿若在每个人耳边讲经一般,所有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显然修为不错。郑玄一开口讲经,全场很全就肃静下来,无一人发声,全神贯注的听郑玄讲经。
云这边,赵云张飞两人自幼读书,都有着不错的素养,听得津津有味。典韦出身寒门,字都不认识多少,就更别提经学,昏昏欲睡。云也对经学没有兴趣,他索性闭目养神。在郑玄讲经之所,就算对经学不感兴趣的人,也会注意听或者装作注意听,云这个样子也算独一份了。
郑玄讲解的是《春秋》,当代有一位经学大家名叫何休,何休写了《公羊春秋解诂》一书,表述自己对于春秋三传的看法。何休认为春秋三传,只有公羊无懈可击,而而郑玄针对他的观点写了三篇文章,认为三传各有优劣,何休感慨道:“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而且当代的大名士,荀氏八龙中的六龙先生荀爽隐居汉滨时曾经想要为《春秋》作注,但写到了一半,看到了郑玄对春秋的注解,自叹不如,放弃了为春秋作注的想法。足可见郑玄的学问。
一场经讲完,郑玄已在弟子的簇拥下离开,听经的人还久久不愿离去。
云找过赵云,令他去向郑玄通报自己想要拜访。
赵云出去不一会,就带着一名青年回来,这名青年一见到云就恭敬的行礼。
和他谈过之后才知道,这名青年是郑玄的儿子郑益恩。云这是私下拜访郑玄,郑玄为长者,云为贵人,郑玄主动迎接郑玄有些不妥,派遣自己的儿子,不显得趋炎附势,也不显得失礼。
云好像听过郑益恩的名字,却想不起来了。
:“益恩可曾出仕?”
:“未曾,不过益恩侥幸得孔北海垂青,举为本郡孝廉。”
是了,云想起这家伙了。云记得日后青州黄巾有一次较大的动乱,闹到孔融都被围困,就是这一次刘备捞到了不少的政治资本,同时东莱太史慈也崭露头角。而孔融被围困时,郑益恩为报答孔融的检举之恩,招募百十个乡勇前去救孔融,结果挂了。
想到这,云有心告诫郑益恩几句,但又不好开口,毕竟要说的是未来之事,自己与郑益恩也不过刚相识,实在没法说。只能可惜这是各人的命,将此事放下。
郑玄与云在室内相谈,相谈甚欢,郑玄也答应了为他介绍自己的弟子到并州去,不过可惜,郑玄拒绝了到晋阳书院教学的请求。
此时郑玄学生中有较为有名的,就是云手下崔林的兄长,日后世家顶梁柱崔琰。崔琰和崔林年少时一个言语迟钝,一个学习不好,都为宗族所轻,只有这两人相互看重。崔琰后来发奋读书,又苦练击剑,现在在郑玄门下读书。云这里有崔林书信一份,要招募他不难。此外还有刘大耳朵前期的主要谋士孙乾,曹魏名臣国渊等人。
这两人都是能治国之才,但对云来说他们投不投奔自己其实云并不在意,云在意的是郑玄承诺的,选一批郑玄的弟子入并州为官。这些人才是云拜访郑玄的目的,一个有志于天下的割据政权,只有最高层的顶尖人才是不行的,中间的大量中层人才才是政权的基石,只有有着丰富的中层人才储备,才能保证政权的平稳。不然,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诸葛亮活活被累死,然后魏数万人马就灭了蜀国就是证明。
云并州军如崔林,郭淮,贾逵等顶尖人才不缺,但因为是武人起家,并州军的中层人才不是很宽裕,所以云才如此渴求。
郑玄明白云的意思,当即让郑益恩将弟子们召集过来,济济一堂,这些还只是能得郑玄亲自教导的弟子,如果是再弟子就更多了。
与这些人略交谈招揽后,云颇为欣喜,崔琰,孙乾,国渊三人皆愿意为云效力,其他弟子也有二十人愿意投奔。云当席许诺崔琰为从事中郎,孙乾国渊二人愿意治理地方,便暂不许军职,待到日后回并州在说,其余弟子皆为令史或掾属。而再传弟子郑玄也选了其中优秀的数百人像云推荐。
青州一行云心满意足,招揽的人才又分出五十名士兵,以典韦为首,护送这批人回并州。汉代士子文武皆能,其实到不需要护送,比如崔琰便是击剑的大高手,只是云担心几百人太过引入注目,才令典韦保护。又让崔琰一路以兵法约束这批人。
离开青州,去下一站前,云吩咐一路随行的卞喜说道:“你在青州为我办两件事,第一,准备厚礼,去拜访东莱太史慈的母亲,太史慈如今人在辽东,我想要招揽此人却不可得,但此人对母亲十分孝顺,你去拜访太史慈之母,将我求贤之心让她知道。第二,你曾经为青州黄巾,我知道青州黄巾尚未消散,你去拜访青州黄巾各个渠帅,与他们交好,设法掌控其中一些,我日后有大用。”
这两个任务第一个倒没什么,倒是第二个,意思是把
卞喜远放到青州了。如果是以前,卞喜肯定会背叛,云也肯定不会信任卞喜。只是如今卞喜在云手下四五年了,颇有感情,而且卞喜也在并州有了妻儿,不敢背叛。
安排了青州事,云无心他顾,横穿兖州,如豫州,前去颍川。
颍川的士子才是云求贤计划的重头戏,因为颍川士子的特殊性。颍川战国时位于韩赵之交,当时是法家发源兴盛之地,此后法家思想一直在颍川流传。颍川士子也深受法家思想影响,很多人的思想都是纯法家或者法儒混杂。并且也有了很多精修律法的世家,如阳翟郭家,世代传习《小杜律》,云手下夏侯兰就曾在郭家学习律法。颍川士子外儒内法,这就是这个集团在曹魏政权前期独占鳌头的缘故,这也是云如此迫切的希望能招揽颍川人的缘故。
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思想,被人称为外儒内法。而大一统思想的本质就是集权,天下之权集于中央,中央之权集于天子。云也迫切的需要在并州集权,只有完全把握了并州的权利,云才能够向外扩张,发展自己的势力。当初为了尽早的上位,云像世家示好,把大量的权利作为交换世家辅助自己的代价交给了并州的世家。这在帮助云迅速握有并州是有力的,但却不利于云向外扩张。
云无奈发现自己就像刘表一样,成了守户之犬,防御有余而扩张无力。原因就在与世家掌控了太多了权利,一州的首脑成了他们的利益代言人。世家掌控既得利益就行了,你向外扩张,花费巨大他们还捞不到好处,甚至还会出现新的竞争者,他们怎么愿意让你扩张。没办法,云出身武人,这个时代,武人只能依附于士人。而能掀桌不玩,和士人翻脸动刀子的,只有威武的董相国了。
所以云想要往外打,首先就要压制自己手下的并州派系,但云发现,自己手下的治政人才几乎都是并州系,武将也有大半是并州系,若是压制并州系,那并州军立马玩完。直接压制不行了,那就引进别的势力呗,崇尚法家集权的颍川人就是云选定的目标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