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三百三十六章 京师保卫战(6)

本章节来自于 武装回明 http://www.lishu123.com/126/126447/
    张麟麒早就派出大批西厂番子,和这些州县守军的统领接了头,向他们说清楚了,虽然鞑子兵势大,你们不跑就是等死,不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吃着朝廷的俸禄却只想逃跑,已经犯了错,接下来就要将功赎罪了,一切都要按照镇国将军的要求去做。 -这样还可以弥补你们的过错!不然的话,以后就等着镇国将军的尚方宝剑砍你们的脑袋!

    于是乎这些本来就因为逃跑而心里惴惴不安的千总游击们,一听都是大喜过望。如果朝廷还是原来衰败的朝廷,那么他们跑了也就跑了,朝廷也不敢说什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可是现在出了一个如日中天的镇国将军,那当然就要想一想后事了。

    其实他们当初在逃跑的时候,也是想过的,不跑是立马死,跑了还能多活几天,虽然在镇国将军手下那些西厂番子的侦察中,他们绝没有逃脱的可能,因为那些人的鼻子比狗鼻子还灵!

    天幸高高在的镇国将军还能理解他们这些人的苦衷,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统统打死。还有机会,那就是好的,是绝处逢生了。如今镇国将军给了他们机会,那就要好好办事了。

    其实说起来这些人也是十分痛恨鞑子兵的,只是实在是因为相差太大这才逃跑的,你要求每个人都有明末孙承宗老先生的骨气那是不现实的。孙承宗为了抵抗鞑子,全家战死!

    而如今,既能给鞑子兵添堵,有没有生命危险,还能给自己减轻罪孽,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在皇太极进京的漫长的官道,出现了异常的一幕,原本官府是要修路的,如今却是无数的官军,拿起榔头铁锹,开始破坏路。甚至于这其中还有很多老百姓自发地加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大道理老百姓们是不懂得。可是他们懂得最浅显的道理,鞑子都是坏蛋,都是狗,娘养的。既然现在他们急着赶路,咱们就要和他对着干!

    更不要说张麟麒在针对那些溃散的士卒的同时,也派出了大批的西厂番子动员老百姓,承诺凡是去破坏路基的,一天管三顿饭,晚收工时还每人发给一百文铜钱。

    所以这些老百姓干的更欢了!因为张麟麒深知,人民战争的厉害!当然,也有很多老百姓只吃饭,不拿钱的。用他们的话说,吃饱饭是为了挖起路来更有力气,钱就不能拿了,拿了就没人品了!

    所以说,这才有了皇太极暴跳如雷的一幕,你想想就知道了,后世红军过草原苦不苦,到处是陷阱,到处是泥潭。如今皇太极的大军碰到的差不多也是这个情况!

    “修路修路——”皇太极发了一阵火之后,也知道无济于事,于是马下令命令修路。不然的话,现在只是先头部队就这么难走,等会大部队达到,还不知道要多困难呢!

    “是——”鳌拜领命下去了。只是鳌拜虽然领命下去,心中却在叫苦。为什么,要论起大清国的勇士,杀人放火个个不含糊,可要是叫他们开桥铺路,那可就是要了他们的老命了!

    不过如今是皇太极亲自下的命令,在困难也得执行,于是鳌拜没奈何之下,拉了一个牛录的八旗勇士,又是临时找来了一些锄头之类的农具,让他们修路。要说这些鞑子的服从性还真是好,不愧是这个时代放眼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军队,要他们原本握刀拿剑的手去握锄头,也都是毫无怨言。

    可是没有怨言是一回事,有没有效率是另外一回事,虽然这三百名鞑子拼命的干,可是工作成果依旧惨不忍睹,一来是实在是没有干过这种事情,不懂得章法,二来他们在后面修路,还有的人在前面破坏路。速度跟不啊!

    看着原本风驰电掣一般的大军如今的速度像乌龟爬似的,皇太极知道这不是办法,又是命令鳌拜加派了十个牛录的八旗勇士一起修路,又是再派出了最精锐的一千白甲兵在前面开道,

    争取吓跑那些变成破坏分子的明军,保住交通畅通。

    要说皇太极这二招还真有点效果,派出白甲兵开道,那些正在挖的不亦乐乎的吗,明军和老百姓都吓跑了,毕竟镇**不在,猴子称大王嘛!而加派了十个牛录的鞑子兵修路,道路修复的速度果然加快了很多,部队通过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了。只是皇太极撩起车帘看着那些挥汗如雨拼命干的八旗勇士们,心里却是很不是滋味,哎,如此高强度的劳动,这些八旗勇士们算是丧失战斗力了,就算是以后京师,那也是只有干看着的份了。

    整整三千精锐啊……不过皇太极也知道,有得必有失,这不,虽然少了三千战斗力,不过大军行进的速度硬是加快了许多,不说像刚才那样纵马疾驰,可是骑马慢跑还是可以做到的,这就算是不错了。像刚才最严重的时候简直就像是在官道散步!

    因为皇太极也是大局观非常清晰的一个人,他知道,其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一点,那就是无论如何要在镇**之前赶到明国的首都!并且让它变成大清国勇士的战利品,从而摧毁镇**抵抗的信心和亿万汉人的抵抗之心,这是最重要的,

    只是,在走了一阵之后,皇太极却是觉得有点不对,鼻子痒痒的。只想打喷嚏!难道是初入中原,水土不服吗?皇太极心中想道,可是还没等他搞明白怎么回事呢,却是忽然听见周围就像是放鞭炮似的响起了一片打喷嚏,咳嗽的声音。

    “鳌拜,怎么回事?”皇太极连忙厉声喝道。他心中隐隐有不好的预感,因为汉人一向是打仗不行,阴谋诡计是多多的。

    很快的,鳌拜一挑帘子进来了,只是鳌拜此刻的尊容也不敢恭维,只见鳌拜,二只眼睛红的就像是成熟的红葡萄,眼角旁还有刚刚擦干的眼泪的痕迹。而在鳌拜看见皇太极之后,“启禀吾皇……”鳌拜刚刚开口说了几个字呢,已经是忍不住一连天的咳嗽了。

    “怎么了——”

    皇太极大声问道。眼睛里已经是满是怒火!看来又是汉人们的卑鄙伎俩了,要知道鳌拜可是大清国第一勇士,那体格可是棒棒的,棒子都打不死!可如今这幅猫眼的模样,显然是中招了!

    “启禀吾皇——”

    鳌拜在咳嗽了半天之后,总算是能说话了,断断续续的道:“汉人在前面放起了大堆大推的烟雾,比狼烟还厉害。只要闻到之后都快呛死人了!”

    “哦。我来看看——”皇太极脸色阴沉的下了黄金马车,果然就看见前方的官道,已经是烟雾弥漫,就像是早晨的大雾一般。而且这烟雾中还有一股辛辣之极的味道,等到皇太极吸入一口后,也是忍不住一阵的咳嗽。

    尽管皇太极想在部下面前保住威严的形象。可是不行,就算是皇太极把脸都憋红了,还是忍不住连连咳嗽。

    等到咳完之后,皇太极已经是长叹了一口气:“哎,汉人太狡诈了——这是用辣椒在烧火啊!”

    “辣椒?什么辣椒?”鳌拜茫然不解的道。

    “哎,就是那个尖尖的,红红的东西啊!”皇太极叹了一口气道。作为大清国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又是十分关心老对手张麟麒的一举一动,所以皇太极对于辣椒并不陌生,甚至于他自己也吃的,所以现在才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中,辣椒就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并没有有人想到过去吃。

    就像是当初中世纪的时候,法国国王在宫廷中种植西红柿,只是作为观赏植物而不是为了西红柿的美味。也就是张麟麒等人来了之后,发现了这个现象,都是讶然失笑,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没说的,张麟麒马开始以身示范,大吃特吃,毕竟镇国将军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看见镇国将军都是吃得这么欢,老百姓们这才放心了,开始慢慢进入老百姓的生活中。而且很快就以其独特的辛辣味,在明朝推广开来。

    最先推广于江浙两广等地,后又流布于西南等地区。至于在北方,那更是‘重灾区’因为吃着能够驱寒啊!并且有了蕃椒黔椒辣子等名称。所以说,如今此地的老百姓看见鞑子兵要过去。

    也不知道是谁想起了拿烟火熏兔子洞的事情,既然拿烟熏兔子都受不了,拿那些辣椒点把火用来熏鞑子兵一定也很不错,反正辣椒很好生长,家里有的是。于是乎老百姓们一合计,都觉得这个法子不错,于是乎家家户户开始点起火,烧起辣椒,

    于是一场明朝版的‘毒气战’正式登场了。而埋伏在不远处的老百姓们等到听见了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之后,都是笑得前仰后合。而且还有很多人掉地的声音。为什么,

    这种史无前例的‘毒气战’,人受不了,马也受不了啊!于是乎骑在马的骚鞑子们悲催了,平常训练有素的战马此刻都是状若疯狂,拼命地跳动,奔跑,于是被摔下马来也就不奇怪了。

    “皇,那现在该怎么办?”鳌拜一边咳嗽一边苦着脸道。

    “找些水来打湿毛巾,然后捂住嘴巴即可。”皇太极马道。还别说,皇太极的这个办法还真是目前形势下的好办法,确实能抵挡‘毒气弹’的攻势,因为这也是皇太极从生活中得到的经验。

    白山黑水那里有的地方也是有瘴气什么的,可是有时候必须要经过,怎么办呢?就是用这个办法。虽然不能完全防毒,可也就是感到一阵头昏眼花罢了,其他就没什么了。

    “是——”鳌拜大声答应一声,然后快速的下去了。可是鳌拜去得快,回来的也快。“启禀吾皇,毛巾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水源。”鳌拜苦着脸道。这里靠近大泉山,北方又是缺水的地方,所以鳌拜在官道附近找了一圈,硬是没有找到一点水。

    至于老百姓家中的水井,鳌拜倒是发现了几口,可是鳌拜不敢用,这些汉人都是狡猾狡猾的,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在井里也弄什么玄虚?

    感谢edt捧场《武装回明》100纵横币。这是老朋了。感谢yzg555捧场《武装回明》100纵横币。这是新朋,写的快乐之一,就是可以结识很多新老朋。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点错鸳鸯谱的小说武装回明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武装回明最新章节武装回明全文阅读武装回明5200武装回明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点错鸳鸯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