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宇大陆西部矗立着四座大山,分别是阳山祁山天山昆山,四座大山一座比一座高。其中阳山位于四座大山的最东边,呈南北走向。阳山是胡人和汉人聚集区的分界线,以西为西域,以东为中原。千百年来,巍巍大山阳山始终隔短不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在近千年的联系中,中原和西胡形成了著名的西域走廊。
西阳山是阳山东部的一条支脉,呈南北走向,阳山与支脉西阳山之间形成了三百里的大平原,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这里形成了西部重镇西阳镇。
西阳镇是有着近三万人的西部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此西阳镇先辈修筑了雄伟的城池。说到城池不得不提西阳镇周围的阳山西阳山以及通天河,北面和南面的阳山以及西面东面的西阳山把整个盆地围起来,而西阳镇北靠阳山,是近千高的天然悬崖,东西南三面是近三十米宽的护城河,西阳镇的先辈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把通天河的河水引入,形成了工程浩大的护城河。因此,西阳镇有西部第一雄关美称。
通天河是什么呢?通天河是是北方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昆山,流经祁山山麓,横穿阳山,自西向东流淌,一直流到东海。西域走廊就一直沿着通天河河谷地一路向西,一直通到苦海。阳山南北绵延两千里,东西绵延三千里,层峦巍峨起伏,山中森林郁郁
葱葱,通天古树不计其数。据说在三百年前,有一位武林高手深入阳山
,在阳山中见到近千米高的参天古树,古树足足有百米余粗,因在古树旁遇到了实力滔天的凶兽,回来没多久便因伤势太重而死。在他临死之前他告诉徒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且不可妄自尊大,阳山中存在着莫大的凶险。那位武林前辈当年在中原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少有人比肩,徒弟们怀疑师傅不仅在阳山中遇到了实力滔天的凶兽还遇到了更可怕的人类。
西阳镇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据说三百年前胡人东进占据了中原大片领土,皇上派杨问李三位将军出征,杨文李三位将军在现在的西阳镇首战告捷,接着屡战屡胜,最后势如破竹,一路深入让胡人元气大伤。杨文李三位将军因此在朝中地位大增,然而皇上听信小人谣言,以图谋造反罪被流放到西阳镇驻守边疆,将功赎罪。杨文李三位将军带领五千余名家眷仆从历时两年时间修筑呈了规模宏大的西阳镇城墙,三百年来后背子孙从未停止过西阳镇城墙的修筑加固,使其变成了现在雄伟壮阔的西阳镇。
三百年来,杨文李三位将军及其后代子孙率领西阳镇人在这蛮荒之地披荆斩棘,对抗野兽饥饿寒冷,西拒蛮胡,东与朝廷阴险小人之辈抗争,兴文武,重耕织,讲仁德,明罚励,使西阳镇成为西部第一要塞。
西阳镇城外以西约两公里的地方有一处铁矿,这处铁矿的主人是杨家,据说杨家祖先最早是一位铁匠,靠打铁为生。铁矿目前有二百余人,负责开采铁矿石以及炼制粗铁。此外杨家在城内还有一家铁匠铺,主要精炼铁为西阳镇百姓打造农耕器具,譬如镰刀䦆头铧;为城卫队打造利器,譬如枪大刀弓弩锁链甲。三百年来杨家不断改进铸造工艺,在整个轩宇大陆独树一帜,兵器远销苦海渊海,成为整个西阳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天河水流过西阳镇盆地,把整个山川一分为二,其中通天河以北叫做北川,以南称为南川,目前在南川的通天河沿岸分布着近百亩桑田,有许多桑农在采摘桑叶,有几个名船夫正在装运桑叶,很快五条近十米长的船头码好了一袋袋桑叶,船夫很快划着船向北岸驶去,到了北岸,早有负责接应的马车停在码头边,然后一袋袋桑叶被转移到了马车上,几名马夫吆喝声皮鞭同时响起,很快马车进入了西阳城,向东驶去,在城内最东头丝绸店铺门前停了下来,马夫扛着一袋袋桑叶进了店铺,店铺内还有一扇后门,出了后面,是一片广阔的院落,院子中搭满了木架,木架上搭满了箢箕,箢箕中铺满了桑叶,桑叶上爬满了各色的小虫子。而这家纺铺的主人正是西阳镇的文家,文家纺铺规模并不大,主要做一些粗糙的布匹及做一些简单的衣服供西阳镇人居用;也纺织一些上好的丝绸,做一些华丽的衣服外卖赚取银两。衣服的款式色泽都都是上乘,深得朝中公主君主的青睐。
西阳镇街道成十字状分布,街道的南头也就是靠近城门的位置有一处学堂。学堂中的院子很大,院子中有四十多名小孩正在舞枪弄棒,两名长相冷俊的大人正在指导孩子的动作;院子的东面有一处讲堂,讲堂很大,里面正坐着五十多名小孩盘膝坐在铺着草垫的地上,正津津有味的听着先生讲西阳镇二百年前的故事:两百年前,莫玉部落首领墨脱耶率领三万大军西进,准备一举夺得这物草丰美的西阳镇,西阳镇李闯将军向朝廷求援,朝廷派昏庸无能的张赫将军带领四万余人前来支援,两军对峙,张赫慑于墨脱耶的残暴霸道不敢出城迎敌,龟缩在西阳城被围困两个月之久,李闯将军乘着夜色带领西阳镇五千名精兵夜袭莫玉后方粮草库后全身而退,致莫玉粮草全被焚烧,第二天墨脱耶率领大军退去,第三天正在退去途中休息的莫玉大军遭到了西阳镇精兵的突袭,奔波劳累再加上饥饿致莫于大军军心涣散,四处奔逃,西阳镇精兵乘胜追击,歼敌近半,创造了西阳镇整个战争史上的奇迹。而这家学堂正是李家祖先开设的,开设的目的是为了青阳镇百姓铭记历史,了解人文地理,强身健体,戍卫边疆。
西阳城内街道呈十字状分布,街道东头是文家的纺铺,西头是杨家额的铁铺,南头是李家的学堂,那北头是什么呢?街道北头尽头有一处府邸,进了府门是一处硕大的院落,院落正中央是一尊高三米直径两米三角三耳的青铜香炉,青铜香炉后面是一处房子,房子很大,在房子的正门上面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祖宗祠堂四个大字,进入祠堂,里面供奉着大大小小的灵位几十个,这些都是为了西阳镇英勇牺牲的先烈们的灵位。此时此处很安静,这硕大的院子只有两位不起眼的老人负责卫生和香火。
在街道大中央,有一处没有院落的府邸,这可不是谁的府邸,而是掌管青阳镇的杨文李三家开会的地方,每逢有重大事情需要商议时,都会在这里举行。
沿着街道往南走,就出了城门,城门外面是宽近三十米的护城河,一座吊桥横跨在城门前的护城河上,沿着吊桥前面的大路一直往前走,就是万亩良田,种植着各种农作物,此时,田野中正有三三两两的人在农田中忙碌。回过头,高四十米的西阳城印入眼帘,如果从空中看,呈U型分布。
李家的府邸在学堂旁边,整洁古朴但并不奢华,李家上上下下加上仆人总共有近百人,李家祖训规定:凡是李家男子不得娶妻多余三人,因此直到现在李家人丁也不旺盛。李家家主目前是李双邱老爷子,老爷子有两个儿一女:李文杰李文白和李文娜,其中李文娜正是文家家主文山的结发妻子;李文杰有三儿:李靖李珣和李元;李文白有两个儿子:李洁和李白。剩下的都是家丁或者仆从。
文家家主是文山,而文老爷子身有顽疾早已退隐。文山兄弟姊妹七人,还有两位叔叔及门下堂兄数人,因此文家是三家里面最人丁兴旺的,光文家人就有二百多人,再加上仆从二百多人,全府上下就有五百人。
三百年前,被贬迁到西阳镇的杨文李三家先祖结拜为三兄弟,其中李家先祖为大,杨家先祖为小。从那时开始,杨家家主始终以李家马首是瞻。而现在以杨毅老爷子为家主的杨家人丁也并不兴旺,家丁仆从总共才二百余人。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