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三十四章 才子佳人(四)

本章节来自于 莽汉 http://www.lishu123.com/128/128741/
    大堂内,蔡邕笑得很开心。

    那声音充满了轻松,畅快,清朗。

    蔡琰坐在旁边望着那笑得眉毛胡须抖动的蔡邕,眼睛微微一红。

    多少年了,没有见过爹爹笑得如此轻松,畅快了。

    自她记事起,她就和爹爹在外流亡。

    从洛阳到朔方,一路上危机重重,杀气翻涌。

    塞北之苦,朔方之寒,令她今生今世,难以忘怀。

    本以为到了朔方,就可以安定下来,可好景不长,又遭宵小陷害,他一家人又背井离塞,逃亡江南之地。

    江南虽好,但她们父女也是如履薄冰,寸步难行。

    这些年在外流亡,她看着爹爹日益苍老,眉宇间淡淡的惆怅越聚越多。

    久而久之,她这心里也升起了一股无力哀怨难以言明的苦恼。

    以至于,今日弹奏之时,不经意间,琴音之中流露了出来。

    现在看到爹爹笑得那般欢快,蔡琰脸上一喜,美目望向拱手行礼的刘恕,透着浓浓的感激。

    若非此人,爹爹这惆怅的心绪又如何能松动?

    “先生之才,世所皆知!为国为民,劳苦功高,然朝廷小人作祟,阉宦横行,使先生忠言不得谏,大才不得用,忠心不可表,此朝廷之失也!”

    刘恕看到蔡邕一大把年纪了,笑得欢快,胡子眉毛抖动,心中同情不已,感慨颇深。

    小老头子,一生颠破流离,抑郁不得志,才华难以展现,晚年了,还遭人妒贤嫉能,惨死狱中。

    这也是一个耿直可爱的老头子啊!

    刘恕这一番话说完,蔡邕动容了。

    “老朽半生漂泊,没想到在这老君观里能得小友如此称赞,此生无憾矣!“

    整个人从坐榻上站了起来,整理了下微皱的衣服,然后正正经经,弯着身子,拱手对着刘恕一礼。

    ”请受我一礼!”

    这一礼,不为别,只为你知我蔡邕!

    卫宁也就是卫仲道站在一旁,早已惊呆了。

    蔡邕是什么身份,他卫仲道如何不知?

    诚于那小子所说,飞白之名,何人不知?

    不但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更是傲骨铮铮,浩气凛然。

    他能够跟随在身边,完全是中平元年,其父上洛阳拜访,他以弟子之礼执事身旁,聆听教诲。

    此次更是受叔父之托,邀请蔡邕前往河东做客。

    这样一个闻名天下,多才多艺之人,岂是一个狂妄小子所知?

    更令意想不到的是,眼前那狂妄的小子,还能这般不要脸皮,溜须拍马起来,让人瞠目结舌。

    一想到这里,卫仲道这心里一紧,一丝警惕之意油然而生。

    “先生……”

    看着刘恕一脸平静的样子,卫仲道心中就气不过,狂妄无知,出身低下之人怎能当得起伯喈先生如此大礼,忍不住开口想提醒蔡邕,这小子不怀好意。

    蔡邕平复下了心中激动的心情,在这老君观里能遇到这样一位少年知己,也是三生有幸,但这心里也有一丝丝好奇。

    眼前的刘恕年龄不大,但好像对他之名知之甚深。

    “敢问小友高姓大名?”

    “小子刘恕,字伯庸!”

    刘恕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此去洛阳,归宗认祖,肯定会困难重重,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得到朝中那些老臣的认可,然后上达天听,得天子召见。

    而卢植,蔡邕就是他下得一步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蔡邕轻轻点了点头,赞赏道:“小友这名字,颇符夫子之言!”

    “先生,盛赞了!名字乃家翁所取,希望小子快乐安康,如己如心,方不负恕,庸二字!”

    得蔡邕称赞,刘恕这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毕竟老头儿声名在外。

    “刘恕小友,不知从何得知邕之名呢?”

    蔡邕在得知刘恕的名字后,终于将心中的好奇问了出来。

    “先生……”

    刘恕见蔡邕发问也不觉得奇怪,毕竟这是人之常情。

    你我非亲非故,从未相见,要么是居心不良,要么是道听途说。

    若是前者的话,那就……

    当下,刘恕将自小家人惨遭贼人陷害,得福伯拥护,流亡在外,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到大的事情说了一遍。

    “此翁乃忠义之士耶!”

    蔡邕听完唏嘘不已,心生感叹。

    “此前,贼人来村子里收缴钱粮,村中之人,同心协力,虽将贼人击退了,但……”

    刘恕接着将前段时间赵家村发生的一切向蔡邕口述了起来。

    若是说到精彩之处,令蔡邕拊掌称赞,凶险之时,令蔡邕额头虚汗直流。

    “黑山之事结束,小子应子干先生之邀,前往洛阳,聆听教诲!

    至于先生之名,实乃是小子从子干先生那得知一二。”

    等到刘恕说完,蔡邕眼里充满了慈祥,感叹道:“怪不得,原来是子干老儿所言!”

    轰隆隆!

    此时,外面天色昏沉,春雨不断,连绵不绝,隐隐间还杂夹着一两声雷鸣声。

    “看来这雨是不会停了,今夜说不得要在这老君观住一宿了!”

    蔡邕望着外面电闪雷鸣,劈哩啪啦落着雨滴,对着屋内众人道。

    “区区一宿,实难聆听先生教诲!”

    刘恕望了外面下得淅沥的雨水,听着蔡邕的话语,一脸的惋惜。

    时间,也就在两人闲谈中慢慢流了出去。

    夜深了。

    老君观里的刘恕,蔡邕一行人,抵不住赶路的疲倦,喝了点小酒,驱除寒气,和衣而睡了。

    大堂里,那燃烧着的火堆忽闪忽闪,那温热的暖气四散飘溢,令这寒冷的夜少了一分寒意,多了一分温热。

    蔡邕放下手中的书卷,从坐榻上站了起来,迈步往外面走去。

    这人到老了,越来越难以入眠。

    “先生?”

    健硕的青年男子睁开眼望着准备踏门而出的蔡邕,从门角处走了出来,喊道。

    “公明啊,老夫出去走走了,看看这夜色下的洛阳,不用担心!”

    蔡邕摆了摆手,示意健硕青年继续休息,不用担心他的安危。

    “可这深更半夜……”

    “放心好了,老夫不会踏出这老君观的大门的!”

    “先生,您小心了!”

    健硕青年见蔡邕坚持,也就没在阻拦,说了这句,抱拳退到阴暗的角落里去了。

    “先生!”

    蔡邕正准备踏脚走出去,却没想到身后传来一道急促的声音,紧跟着脚步声响起,就看到刘恕那道消瘦单薄的身影从火光中踏步而来。

    “伯庸,醒了?”

    蔡邕看清楚来人之后,点了点头,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正好睡不着,陪老夫走走!”

    刘恕忙点头,对着黑暗中门墙下的那道身影投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趋步跟上蔡邕的脚步。

    黑暗中,那道身影的名头可不轻。

    后世《辞海》里就有这么一句说他的:“长驱直入徐公明。”

    从蔡邕那得知这年轻护卫的姓名后,刘恕可吃惊不小。

    徐晃徐公明,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

    在老曹的心里可是能媲美周亚夫的人物。

    一生,征战无数,智勇双全。

    可以说他的智勇在五子良将之中当首屈一指。

    正史《三国志》里就六处记载,他智勇双全之事。

    初时,他在杨奉麾下,就曾出计,说服杨奉护送天子还都洛阳,这也就是简化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韩暹董承争斗,又出计说服杨奉投靠领军前来救驾的曹操。

    可以说,作为武将,他从一开始就展现了深谋远虑。

    投靠曹操之后,又在官渡之战爆发之际,长驱直入,斩杀袁绍麾下猛将韩勇,并烧毁袁军辎重,令官渡之战曹军大获全胜。

    随后攻取易阳,不战而屈人之兵,进言曹操,为曹操能够很快翦除邺城羽翼,攻克邺城,夺得冀州,立下汗马功劳。

    之后,在讨伐毛城的时候,又设伏兵掩击,破三屯营,大败袁军。

    这在五子良将中就连以巧变著称的张颌都没有设伏兵取胜的战绩,可以说,从侧面反应了徐晃智勇双全的一面。

    余后三次,一次是曹操兵临潼关,遇到西凉锦马超阻击,不得西进,徐晃献计领军破贼,另一次是刘备想断绝外内,偷取汉中,徐晃明了地势,及时扼守咽喉,识破敌军的奸计,才将汉中保全,曹操因此称赞他善之善者也,赐他假节。

    这最后一次,也就是徐晃的代表站樊城之战,依靠智谋,灵活运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取得樊城之战的胜利。

    而且徐晃在打战上有一套,在做人品性上更是难得。

    一生俭朴,严于律己,知遇之恩,生死相报,不求私誉,终不结党,临死之前,遗言嘱咐,敛以时服。

    这样一位难能可贵的战将又怎能不令人惊叹!

    虽然知道黑暗中那道身影是一头大牛,但刘恕并没有上去攀谈。

    他知道,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并不适合招揽如此人物。

    就算他现在远远没有历史上那般厉害,但也非等闲。

    就以武力来看,现在的徐晃比他要高很多,但又比赵云要低,堪堪二流巅峰。

    若是刘恕开口招揽的话,定会招来徐晃的不满。

    所以,刘恕不急,他投之以桃,在徐晃面前留下好的印象,潜隐默化之下,为以后身份得以正名,在来招揽埋下一步暗子。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心海月明的小说莽汉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莽汉最新章节莽汉全文阅读莽汉5200莽汉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心海月明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