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学识背后的苦涩
谈笑有巨贾,往来无白丁。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李家的小公主李婉的生日Party盛大奢华,让这个十八岁的姑娘心满意足。虽然Party散去后,她立即和满姐商量如何将那些用不着的生日礼物折现,不改从小到大的财迷本色。
与满妹一样的财迷,让来参加Party的乔桥忍俊不禁,更让已经为人母的杨芬华故态复萌,鄙薄李家明的教育失败。
“你这错了,在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更好的工具之前,用钱衡量人的成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照你这么讲,最有钱的人最伟大?”
与老友斗嘴,也是一种消遣,李家明反驳道:“你这是偷换概念,我是讲一种选择,并没有讲是唯一的选择。拿满妹来讲,她读的是MBA,不日日想着钱,那不证明她受的教育是失败的?只有象你这样的人,才必须日日想着做科研,那才是你们的安身立命之外!”
说人家偷换概念,李家明也一样,明明人家说的是婉婉,他偏偏转换成满妹。不过,两人互掐也不是一次两次,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可李家明这话落在他四哥李家德耳朵里又有不同的意义。虽然因为读博士时的成绩,当了加州理工的副教授,但学术这几年一直没什么突破,时不我待啊。
等佣人们收拾好了,女人们又凑在一起打麻将时,给怀了第二胎的乔桥削苹果的李家德商量道:“家明,我想在活体细胞引入新型氨基酸,用人工的方法扩充生物体的遗传密码,但项目经费一直申请不下来,你能不能先借我1000万?”
脑子里还在想如何跟杨至远掰次腕子的李家明愕然,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后,不禁心里狂喜。祖宗保佑,半神的四哥终于要成神了!
旁边的杨芬华也震撼地看着学长,这还只是一个停留在想象的想法,很多知名教授都找不到方法,他找到了实现的途径了?
心智远他们成熟的李家明,一看杨芬华的表情,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对的,四哥肯定是有了可靠的想法,否则不会轻易向自己开口借钱。可这事得慎重,四哥可不是凡人,得让他觉得他不欠自己的,急速思考完的李家明小心冀冀道:“四哥,我一直想进入新的领域,要不我先给你投1000万,搞个生化实验室?你看啊,搞研究是你们的强项,搞商业运作差了许多,不如我们合伙干。”
“这些基础研究,没有商业价值的!”
或许吧,但李家明想让四哥尝试带领一个团队,靠团队的力量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哥,这你不懂了,没有无用的技术,只有没想到的应用。我一直宣扬技术驱动一切,只要是技术,我都有兴趣投资。我昨日还让满妹给一个学长,投资了一个什么柔性机械的研发项目,其实我听都没听懂。”
基础研究不过是实验室的事,想应用可是大风险,搞不好便是数亿的投入,还不见得有收益,李家德连忙提醒道:“家明,生物工程可不是那么好碰的。”
李家明压根没想碰,但只要四哥能象辈子样辉煌,再多的钱他也愿意砸。自己再有钱,还不是个首富的帽子?学术方面更是江郎才尽了,如果屋里能出个世界级的科学家,那是再多的钱也换不来的!
为了更大的家族荣光,李家明闭着眼睛去跳那小火坑,也闭着眼睛说瞎话:“四哥,这些事你别操心,你看过我吃亏吗?生物工程绝对是前程无量,我正准备等公司的手机项目了正轨,抽身出来做生物工程。”
见堂弟如此有信心,李家德也信了八分,毕竟这小子是公认的商业天才。
“真的?”
“还煮的呢,四哥,生意的事你不懂。谁占了先机、谁先取得技术突破,谁能成一个领域的霸主,我们的iPod和iPhone不是这样?”
血缘的关系,让李家德没多想,答应了加入还没影的新公司,李家明也兴奋地跳进一个小火坑,很可能是要烧掉数亿美元也一事无成的小火坑。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李家德那么幸运,能有个看破了财富又拥有无数财富的堂弟。
妖女一样的杨芬华看到了机会,一星期后专程来给了正在办公室改作业的李家明一份商业计划书。看完这份报告后,李家明不禁吓了一跳,倒不是报告里幼稚的商业计划,而是里面关于博士后的一些数据。他虽然当着系主任,但那是最富的商学院的系主任,而且日常事务都是助手处理,哪会为那些琐事分心?
李家明在学校里的名声极大,尤其是在亚裔学生、教职工几乎是一个可以与帝可以媲美的神话。看完报告的李家明从办公室里出来,随手抓了个面熟的非裔女孩,请她骑车载着杨芬华,去博士后的重灾区生物学院。
或许是由于家教的原因,也或许是由于辈子人生缺憾的缘故,李家明很敬重学识。因此,这辈子有机会从事学术研究,他宁愿累得象条狗,也想当教授、当系主任。可闷头干事业、做学问的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他眼里的读书人,在美国这样的商业社会里,其实是一群可怜虫,被完全掩盖在少数人的功成名之下。
李家明第一个找到的博士后,是四哥和自己的学弟孙淦,他是个很开朗的人,但聊起这种事来依然是苦笑不已。
“学长,我有2000美金一个月的薪水,来自老板的研究经费,省省也差不多够用,但这2000美金也并不好拿。
我的老板还算好,虽然有点古板,却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对我们这些博士后很不错,有时候还请我们去他家吃个饭。如果老板是华人、助理教授,又是个女人,那日子则可能是非常难受的。老板在职位想再一个台阶,势必要在学术出成果,这种压力转嫁到了手下的博士后身。
我们一起玩的圈子里,有个女生,科大毕业,她的老板是个难搞的女人。每天到校的时间、课题进度都要过问,节假日几乎从不让休息。如果有一点差错,会遭到破口大骂,“滚蛋”是她最常用的词。
有一回,那个女生又被呵斥“滚蛋”,不堪心理压力,找到我们哭诉。一个在国内受尽赞扬的好学生,在国外却要经受这样的责骂,父母又不在身边,有了委屈也不知道跟谁说。我们只能安慰她,让她试着找找有没有其他老板愿意接受她。”
“2000?我们那以前才1500!”
杨芬华惊呼一声,换来孙淦无语以对,这是硅谷的心帕拉阿图市,租个小公寓都1200美元/月,都快赶纽约的房租了!如果斯坦福的博士后拿加州理工的1500,那得去餐馆里刷盘子才不会被饿死。
见十五分钟的会客时间过了,孙淦连忙又跑回实验室请假,回来再感叹道:“学长,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大学或公司的一个空缺,可能引来数十甚至百求职者,其不乏富有经验的跳槽者。新博士若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那是通常所说的,“毕业即失业”。美国每年都有领食物救济的博士,若不愿沦落到吃救济的地步,得降低标准找份工作。但因求职者的博士头衔,用人单位通常都不愿雇佣,因为一是得付高薪,二是知道留不住。找不到正式工作,唯一最好的出路,是当我们这种Post/doctor(博士后)。”
学士四年、硕士两年、博士至少五年,十一年的寒窗成了拿2000/月,且被老板压榨的博士后,李家明心里不禁泛起一片苦涩。这些家伙在国内,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众人仰视的对象,到了异国他乡成了每月算着钱花的穷书生。
/html/book/35/35741/iml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