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一百七十一章

本章节来自于 我不是慕容冲 http://www.lishu123.com/13/13481/
    第一百七十一章

    魏军立国至今,从未有此不战而退的情况:西凉军虽占先机,但他们这一支精骑未必就突围不出去,何至于将这全盘计划就此中止?任臻看着四下高竖的苻氏王旗,心中一阵没由来的乱跳——苻坚。。。凉王苻坚。他不知怎的,就直接联想到了那个月夜下来去匆匆的高大男子。这个原本该是陌生的名字也突如其来地在他心头烙下了无可磨灭的痕迹。

    大——头。任臻在马上按住了自己忽然裂疼起来的额头,拓跋珪已经快马加鞭地赶了过来,并骑之际一拉他的缰绳,疾道:“快走!”

    任臻猛地醒神,扯回缰绳,望着在弥漫的征尘硝烟中忽然显得陌生的拓跋珪,不自觉地将心中的疑问脱口而出:“为何一见符军,战都未战就主动避退?!”

    这话劈头而来,像是在拓跋珪脸颊上无形地抽了一记——他戎马一生,百八十战,纵使敌我悬殊又何尝惧过何人?不止是任臻,周遭其余将领的看向他的眼神,也是惊疑、不解、不满兼而有之,让他第一次意识到了原来自己也会怯弱——而这一切全都源自于害怕失去。

    他要怎么解释苻坚一旦发现由他亲率的魏军,一定会死死咬住不放?

    拓跋珪咬了咬牙,忍气道:“奔袭柔然王庭既已事败,须在凉军合围之前尽早后撤,还能暂作惑敌,使敌军不至穷追不舍。”

    而后不容任臻细想,拓跋珪一连串的军事命令便已经下达,原来本着一股积极进取打击来寇之锐气的魏军尖兵精骑瞬间转向,潮水般地向来处回撤。

    “天王!魏军撤退了!”凉军骑兵各部尚未聚拢到位,便有旗兵奔回主阵禀告。苻坚抚辔远眺,果见敌军变阵,像一枚楔子朝凉军唯一一处未及合拢的薄弱破绽之处直插出去,疾风迅雷一般地望后撤退。

    这股骑兵人数并不算多,又没有大张旗鼓,也不知究竟是哪部人马。便有将领吃不准情形疑道:“拓跋珪的心性怎会不战而退,或许这只是前锋而非主力?”

    苻坚略一思索,摇头坚定道:“不,这就是拓跋珪的主力,他本人就在其中!——传令下去,,全军追击!”

    魏军骑兵虽然风驰电掣,但毕竟人少,在数倍凉军死咬尾追之下,根本不敢停下来休养调整,一路被撵地东躲西藏,极其被动。拓跋珪怎么也不能理解苻坚究竟是怎么洞察知悉的,好不容易奔回云中,与留驻在那的大部队会师,心中方才稍定——若是有了与苻坚势均力敌的骑兵,他焉会惧之!只是他这一路逃窜委实狼狈,跟着他在漠北兜了一个大圈子亡命狂奔还后无功而返的诸多将士们大多还没晃过神来,士气普遍低落,马上反攻显然不是时机。

    后有凉州追兵,前有柔然围城,两万多的魏军精骑被夹在当中,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马上杀个回马枪与一路尾追的凉军决战,二是打退柔然军队,进入云中城休整再战,固守待援。

    没人比他更了解骑兵军团大规模迁移的速度,拓跋珪不敢再多犹豫,在凉军杀到之前选择了第二条路,一鼓作气地撕破柔然防线冲进了云中城。

    社仑可汗似乎也没想到魏军刚刚整合就会突然发起总攻,猝不及防之下一击而溃,历时数月的云中之围终解,王师入城的那一刻,无数已经饿地面黄肌瘦再也无力守城的百姓军民涕泪纵横地夹道欢迎。

    然而拓跋珪马上便意识到了不妙:柔然围城数月,城中早已经弹尽粮绝,全都指望援军——可拓跋珪带来的是骑兵,身上能携带多少军粮?大头都还在后续的辎重部队与步兵战车军团那呢。想到此处,拓跋珪忽然浑身一凛——他忽然明白为何本来悍勇的柔然军会突然不堪一击,因为社仑的主力已经撤他分兵奔袭之际,绕道后方去阻击他的步兵军团去了!就算魏军的步兵车兵辎重人数众多,只要肯守,柔然军未必能予以歼灭,但靠重骑兵封锁一时却绝对不难——那么他的精锐亲兵、冲在最前的这两万人马就成了一支被断七寸的孤军,被赶入了云中城这个早就为他设好的甕中!

    拓跋珪猛地跳了起身,一把搡开还没弄清状况而慷慨而谈的麾下将领,迎着已然转凉的夜风奔上了城搂,他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命令燃起所有的火把,凭栏远眺,顿时怔在了原地。

    城楼上所有刚松下一口气的军将们亦全都惊呼出声!

    但见城下原野上出现了无数的黑影,正有如涨潮一般无声无息地漫了过来,冰冷的铠甲与锋利的刀戟即便在夜色中亦能反射出森寒凶光——围城的柔然西凉军队,扯地连天,一眼望不到尽头,与山影树障连成了乌压压的一片。

    在离城只有二三里处,他们整齐划一地停下了脚步,列阵排兵,沉闷的脚步声踏在每一个魏军士兵的心头都能引起一阵最深的颤栗——他们被包围了?在他们皇帝亲自领导之下被这一群化外蛮夷神不知鬼不觉地包围了?

    最后一面大纛在拓跋珪眼前高高矗立,顶端挑着的是一个巨大的“符”字——拓跋珪充血的双眼猛地一瞪,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迸出两个字来:苻坚!

    苻坚!

    一切都是你所为!

    他怎么就昏头昏脑地上了他的当!也不想想柔然西凉的军队破盛乐不足十日,为何围云中却耗费了整整数月?并非坚城难破,而是苻坚早就设好了一个大局,利用、操纵他的心理,一步步地引他自己踏入绝地,硬是在他已有防备的基础上重蹈了白登之围的覆辙!

    拓跋珪的暴跳如雷与追悔莫及,城外阵中的苻坚自然不会得知。他堪称平静地仰头望向灯火通明的云中城楼:一直以来,参与北线作战的都不是凉军的所有人马,一直隐藏埋伏在云中草原而不曾显山露水的还有数万,等的就是拓跋珪进退失据,事急失误的这一刻。

    他与杨定都筹备多年,这次跟他出关的是凉州所有的精锐骑兵,堪称倾国而来,无可回首,这才一雪前朝战败,救人不利反被魏军追着打的耻辱,而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但是这一步绝非他一人之功,没有姚嵩身入敌境运筹帷幄造成魏国半壁江山板荡;没有慕容永挥师入函谷,牵制了北魏大多数兵力,他就完不成这一出十面埋伏。至此,他与那两个人计划整整三年的大事才算完成了一半,到了这份上,他更是不焦不躁不急不馁,他沉声下令收到信号还没集结到此的凉军以树枝缚在马尾处,一路拖曳奔驰而来,激起的飞扬的尘土,给云中城内的魏军造成围城的军队越来越多、络绎不绝的假象,在气势上心理上再一次压垮他的自信。

    若是平日,拓跋珪的判断力还能准确客观,然而困坐愁城的此刻,他只会更加“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觉得自己此遭是绝无突围的侥幸了。

    淝水之战是苻坚一生的转折,却也使他从对手身上学到了什么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谢玄当初那出神入化的心理战术,方才是东晋胜他前秦百万雄兵的关键。

    这一场失败他记住了,不悔不恨,却也绝不再犯。

    西凉与柔然的联军从四面八方将云中城围地水泄不通,却也没再组织大规模的攻城冲锋,只是在城外坚壁清野遥相对峙,这一切更令缺粮少衣的魏军感到恐慌:敌军分明是想和他们耗下去,打持久战啊——现在入秋还能勉强寻些粗粮树皮果腹,可一旦入冬下雪封山,又不知多少人会冻饿而死。而他们毕竟是朝廷军队不能真把百姓逼死了,但再长此以往,民变必生!

    唯一表面上还算冷静的只有统帅拓跋珪,尽管他已经数个日夜未曾合眼了,但是纵观一生,拓跋珪无论何等逆境,都从来学不会认输和低头!他隐约猜得出城外的苻坚按兵不动冷眼旁观,打的是什么主意——可他偏不甘心!偏不认命!

    他派遣好些身手了得的侯官趁夜突围而出,一部分前往平城勒令贺兰讷等人加派援军出塞,勤王救驾;另一部分前往辽东,拜见如今后燕之主慕容熙,送上自己亲笔书就的求援信函,邀他出兵夹击柔然军队的东后翼,只待撕破一道口子魏军便可突围破出,事成之后,许以冀州赤城诸郡之地。

    后燕龙城皇宫

    慕容熙揉了揉眉心,好不容易才从醺然未醒的状态里恢复了几丝神志,又将密函来来回回扫了好几遍才算明白过来——一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北魏道武皇帝拓跋珪居然被困云中,向他求援?

    这一认知非同小可,他像是三伏天兜头淋下一盆冷水,打了个激灵跳起身来,在华丽的寝宫内急促地踱了几回步,已是按捺不住眼角眉梢的得意喜悦之色,他一扬袍袖,命道:“朕要派兵出辽东,解魏国之围!”

    内侍总管吓了大跳——这皇帝陛下这么些年来嘴里何曾吐出过一字半语与朝政相关的旨意,谁知今朝一开口就是这么大的阵仗——后燕自退出中原以来,一直在强大的北魏与高句丽之间的夹缝中寻求生存,奉行的是闭关锁国休养生息的政策,从不随意起衅,甚至连灭国之恨都只能暂且放下,主动和亲拓跋氏,就是为了得到一段暂时的和平。他迟疑地看了皇帝一眼,躬身禀道:“皇上,这事儿是不是得和冯大将军商量一下再做定夺?”

    慕容熙啪地一声拍案道:“朕是皇帝还是冯跋是皇帝?这大燕谁说的算!?”

    内侍总管慌忙跪下告罪,慕容熙随后一想,这些年里军国大事他皆是交给冯跋主理,现在真要他来亲自发号施令,一时还难以上手,便又语气微软:“再说,现在朕不是正要召大将军入宫商讨此事嘛!”

    内侍领命而去,身为侍中大将军的武邑公冯跋却不在宫中,朝房里也空荡荡的几乎没剩几个大臣。盖因冯跋此刻正在府中为其子冯翼办生辰,不仅满朝文武都赶去捧场相贺,继室高氏,并其兄高云等高句丽贵族也都在场,偌大气派的冯府之中冠盖云集,倒是比皇宫还要热闹。

    一时宫中来人,在他耳边低语数句,冯跋本来含笑的嘴角立即凝注,从酒席上沉沉站起身来。其弟冯弘素性颇为轻佻,见状便持杯调笑了一句:“咱们皇上突然又有了不得忍不住的事儿要求助哥哥了?”

    冯跋瞪了亲弟一眼,转头嘱咐稍显稳重的妻兄高云照看府里,自己则匆匆登车入宫面圣。

    慕容熙早已等的不耐烦了,一见他便劈头道:“北魏和柔然在云中开战你可知道?”

    冯跋点了点头,慕容熙又道:“现在拓跋珪大军被困,向我求援,朕决定出兵援魏。”

    冯跋目光闪动,终道:“为何出兵?”

    “拓跋珪许诺割冀州之地,这不就意味着我们能重返中原了?”慕容熙两眼一翻:“何况还是你当初的主意,让与魏和亲,既是姻亲之国。援他有何不可?”

    “就算倾国去救,拓跋珪事后也会翻脸不认人。至于和亲——乱世之中父子兄弟尚且相残,何况因利而合的姻亲?再者魏与柔然大战,争的是漠北草原的霸权,与我国无干,何必引火上身?”冯跋缓缓地道:“我不同意。”

    慕容熙楞了一下,似没想到冯跋会如此坚定而不留余地地顶了回来,当即有些羞恼道:“大将军,朕才是皇帝!”

    冯跋毫不退让:“那就更应该以国为重!南燕的慕容德和慕容超叔侄先也依附北魏,自恃安然,寻衅东晋,惹的刘裕大举北伐,现在国都广固被围,南燕风雨飘摇名存实亡——魏国在最强盛的时候尚且不能保全他们,何况现在他还自顾不暇!我们国小兵弱,暂居辽东本就为了避开战祸休养生息,若是主动出击、妄起兵事就等同自寻死路!”

    慕容熙还没遇过冯跋这样当头当面的驳斥他,立时道:“是你说现在我国弱小,才须与魏交好,现在拓跋珪有难,我们施恩予他将来肯定大有好处——朕也是为了燕国着想!”

    “拓跋珪狼子野心,卧榻之旁绝不容他人酣睡,被柔然灭了,北魏必生内乱,对我国反而有利。”冯跋不由冷嘲道,“何况,皇上是为了咱们大燕国,还是为了他拓跋珪?只怕再费气力,您也如昨日黄花,在他心目中还比不上他用来装点门面的慕容皇后!”

    话音刚落,便是一声耳光脆响,慕容熙扬袖竖指,咆哮怒道:“冯跋!你不过是朕脚下一个奴才一条狗,朕能抬举你也能废了你!”

    冯跋终于噤声,转过脸来定定地看着他,眼中的目光是前所未有的陌生。末了他终于跪下,冷静的声音波澜不动:“只要臣还是大将军,就一兵一卒都不会派出龙城——陛下有能耐就请另谋良将统兵。臣在府中等待陛下圣裁!”说罢起身,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慕容熙气地嘴唇都在发抖:“站住!冯跋你放肆!给我拦住他!”

    慕容熙平日在宫里素作威福,无人不怕,但是此刻闻言全都忽剌剌跪了一地,却没一个真敢遵旨去拦冯跋的。

    冯弘嗤笑一声,将圣旨卷巴卷巴随手一掷,颇有些愤然地对兄长道:“皇上真要下手处置咱们了啊?先是撤了我的职,命我居府思过,如今居然还撤换大将军一职,让高云继任,难道他以为高云会听他的调遣?”

    冯跋面沉如水,阗黑一片的眼中看不清情绪——这一连串的政治打击来的太快,他实也没有想到慕容熙一怒之下会为了远在天边生死不明的拓跋珪想要与他决裂——近十年的扶持依旧比不上数载前的露水姻缘。该说慕容熙这人太痴还是太傻,傻到自以为是,还认不清如今情势!

    冯弘目光闪动:“主上昏虐,兼忌吾兄弟,如今还首无路,还不如及时而起,立公侯之业!”

    冯跋这一次没有驳斥这悖逆之言,只瞥了弟弟一眼,起身离座道:“他要做,就让他做去。明日我就主动请辞,谢罪离京——”

    冯弘一愣,以为自家哥哥又犯哪门子糊涂情痴了,刚欲开口,冯跋却是冷冷一笑:“这么多年浑浑噩噩不能视朝,且让他看看如今殿上京中,还有谁会听其号令。”

    这些年来辽东一直是靠着冯跋在支撑,亲信党羽早已遍布朝廷,就是原来后燕亲慕容氏的老臣们多也对逼死慕容宝遗孀丁太后的慕容熙早有不满,又兼慕容熙多年避在后宫醉生梦死地不理事,如今他要一意孤行地起兵出塞援助曾经的灭国仇人,只会更惹人怨恨而寸步难行。而冯弘这时才恍然大悟——冯跋离京,坐视事态升级,待满朝文武对慕容熙的怨怒不满累积到一个临界点而行将爆发之时,他才好“从众之请”“众望所归”地亲自率领驻扎京畿的冯氏兵马回京“兵谏”。

    公元403年秋,后燕征北大将军冯跋趁燕国为故太后丁氏生祭行祀礼之际,忽然起事,兵不血刃地迅速包围了后燕宗庙,历数燕主慕容熙执政以来十大罪状,当场执拿,废为庶人,并将慕容熙身边所有的近侍、亲随与宫中嬖宠悉数擒杀,数天之内就使后燕江山易主,政权更替,并迅速稳定了局势。为了试探隔邻的高句丽的反应,冯跋先去帝号,推立高句丽贵族高云为燕王,改元正始,未己,废之而自立,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平,仍称国号为燕,后世称之为“北燕”。

    北燕政变的消息传来,使拓跋珪狠狠地砸碎了一几案的东西,他倒是真是小看了冯跋的心性,当初丝毫没放在眼里的一介武夫,原来也有问鼎之志!如今漠北的情势是柔然西凉联军互为犄角向背,凉军组织铜墙铁壁包围云中城;柔然军则负责阻击先前魏军还在半途的后部步兵车兵军团向云中靠近。步兵与骑兵若与人数相当,便很难从正面战场闯过这重重封锁来解云中之围,所以拓跋珪才想联和北燕,奇兵外援,从敌军意想不到之处一举反击,可现在计划失败,他现在唯一的筹码就是本国来援了。

    而彼时的平城,自然也已经收到了前线战报与拓跋珪的旨意,负责监国的太子拓拔嗣还不到八岁,纵使少年老成聪明果敢,朝堂上的话事权也还是泰半掌握在有兵权的鲜卑亲贵手中——而今因卫王之乱,八部大多崩析,名存实亡,平城只剩一个贺兰讷发号施令。

    此刻他便对小太子摇了摇头,一脸沉痛地道:“陛下被困云中,老臣岂不焦心?然北征军已被切断首尾,后军已经日夜猛攻、死伤枕籍,终不能破其封锁,若再增兵恐也是徒增伤亡。”

    当即另有一臣顶了回来:“那依大人之言,难道要坐视不理,抗旨不遵?!”

    贺兰讷一眼扫了过去,见不过是个汉人文官,也没放在心上,轻飘飘地道:“那自然不敢。实在不行就只能调南线作战的贺兰隽回援北上了——我贺兰部举族尽忠,自不必说;只恐怕一旦前线撤兵,奚斤将军会独力难支,还在拉锯的豫北晋南战势会陡然恶化,一旦慕容永的西燕军长驱直入,这个责任是不是诸君来负!”

    拓拔嗣似被这一席话吓住,颇有些六神无主,只得暂令退朝,容后再议。

    晁汝身为谏议大夫,方才一言不发,此刻也只是以袖掩唇,一面咳嗽一面慢吞吞地混在人群中往外走,在经过贺兰讷身边之时,才抬目示意,交换了一个只有二人能懂的眼神。

    刚才那一番言论自然也是出自晁汝授意:反正平城是无兵可发,要派援军解云中之围就必须调回南线军队,看看若有万一,谁敢负责。

    一旦这太子进退无据不知所措,那便更好了——现有一个清河王拓跋绍可供替代呢,只要拓跋珪永远回不了平城,这大片江山还不是迟早便宜了他贺兰氏!

    待殿上诸人退散,拓拔嗣忽然冲走在最后的崔宏喊了一句:“太傅留步。”崔宏缓缓转身,拓拔嗣便步下御阶,拉住他的衣袖,仰起脸来,眼含泪光:“太傅救我漠褐!”

    鲜卑代人称其母为阿牧敦,称其父为漠褐,拓拔嗣自小不敢亲近拓跋珪,是以从来只敬称为父皇,此刻难得的真情流露叫崔浩也心中一软,叹了口气,蹲□道:“太子殿下放心,赵国公也不会袖手不理,皇上吉人天相,定会否极泰来。”

    拓拔嗣却一摇头,固执道:“我已幼年丧母,如今万不能再没了父亲,否则我必成釜中之鱼、砧上之肉,任人摆布了!求太傅救救漠褐!”

    他年纪虽轻,却也看出了情势险恶,贺兰讷怕是已起二心,想要观望事态乃至落井下石,直接扶持他的弟弟拓跋绍上位,自己好在幕后操纵,成为无冕之王。

    崔宏神色为难地迟疑片刻,也悄声道:“赵国公没有胆子明着造反,只要皇上及时回朝,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拓拔嗣吸了吸鼻子,皱眉道:“怎么才能让父皇脱险回朝?”

    崔宏左右望望,见四下无人,方才低声将自己私下与儿子崔浩相商之言和盘托出:“让柔然与西凉军队网开一面,放皇上出城。”顿了顿,他终于道:“也就是议和。”

    所谓议和,便是求和——拓跋珪年近而立,征战南北乃至开国立宗以来都还从未遭遇如此屈辱,他怎会甘心?怎会愿意?拓拔嗣一想到暴跳如雷的拓跋珪,果然面露犹豫。

    崔宏道:“或可派一心腹之人前往云中报信,让皇上了解此时朝局政势,再由殿下出面暗中与社仑议和。”

    这算是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拓跋珪的面子,拓拔嗣知道自己不能再优柔难决,便一点头,又道:“谁可为使,前往云中?”贺兰讷必定已经暗中控制了平城,满朝文武谁也不能擅离京城,一时去何处找寻那有胆识有智谋又不在贺兰讷监控之中的人?

    崔宏想到了被解职在家,长吁短叹有志难抒的崔浩,便躬身展袖答道:“臣子愿往。”

    当夜,原本娇生惯养的世家子弟崔浩在乔装打扮一番之后,怀揣密旨,星夜出城,前往云中。

    拓跋珪面色铁青地看着眼前的书函,沉默半晌忽然抬手一拍,整个案几登时被震裂,碎做几块地四散开来:“这是谁的主意——未经奏报,私自议和!”

    众亲信将领都吓地跪了一地,不敢抬头,唯有为首居中的崔浩并不惧怕,而是跪在那儿静静地等着拓跋珪示下。

    拓跋珪闭了闭眼,适才入目的条条款款却挥之不去——

    魏国需奉上牛羊各五千头,岁币万钱。

    就此割让云中诸郡,从此退回塞内。

    对柔然和亲换质,称臣纳贡。

    拓跋珪缓缓地睁开双眸,眼中充血的杀意已经逼退少许,他面沉如水地望着远方的虚无,缓缓地出声道:“这些贪得无厌的条件必是社仑的要求,去告诉他,前两条,朕允了。但最后那条,绝无可能。”

    崔浩赶忙答应——自古能让交战双方都勉强同意的议和,皆没有一口答应的,一方漫天要价另一方坐地还钱,从来都是来来往往讨价还价的另一场较量,通常还要磨上好几个回合,拓跋珪只答应前两项,也属常情。他坚信以拓跋珪的高瞻远瞩,只要能让他逃过此劫难,绝境翻身,那么迟早有一天他会亲自报仇雪恨!

    拓跋珪心知现在情势是如何地岌岌可危,在包围圈外目前还有魏国数万兵马赶来勤王,然而在塞外草原即将进入严寒冬季而他们久久不能突进立功的情况之下,若是贺兰讷在平城又对他们一一招揽,这些非本部的亲兵又有几人会对他这北魏皇帝死忠到底?只靠一个尚且年幼的拓拔嗣不仅镇不住那些蠢蠢欲动的魑魅魍魉,只怕自己的人身安全都难自保,届时魏国也难免后继无人、江山易主的惨剧。

    事不宜迟,外援既已无望,他就必须得尽快脱困,回到平城,方能先保住他的中原基业,再图来日种种!

    崔浩临危受命,身入敌营,周旋再三,双方拉锯几番,总算有了些许眉目,拓跋珪并几个心腹将领也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苻坚围城以来并没攻城,魏军并无多余伤亡,但偶有出城猎食的皆被阻击,退回城内,拓跋珪自然知道苻坚的意图:天寒地冻,城中存粮早已不足供给,拓跋珪不得不下令从百姓处强行征粮,搜刮所得也不过再拖延三五时日,这时候围城越久、士兵越多,口粮与御寒衣物就越不够分,苻坚这是在故意制造城内的恐慌气氛,所以此事越拖越不利于魏军。如今只要有机会能够脱困,就是暂时受些屈辱委屈又有何妨?

    大丈夫能屈能伸,遑论j□j之辱。可他内心深处所恐惧的是,社仑贪念易解,但至今还未曾表态的苻坚却难善了!

    果然崔浩最后一次出使归来,面见拓跋珪之际却是欲言又止,最后才敢嗫嚅着道:“凉王苻坚提出,若要议和,旁的皆可商量,然需骠骑将军任臻。。。亲赴凉营为质。”

    话音刚落,众人心中皆是一惊,稍有知觉的都知皇上唯待任臻与众不同,怎么舍得?

    半晌过后,拓跋珪方磨着牙,森然道:“他拿他议和的条件?不交人——便不撤军?”

    崔浩不答,事情走到这一地步,因果对错已不再重要,拓跋珪只能壮士断腕以全质——对于一个英主豪杰而言,有什么能比兼并天下、千秋万代更重要?

    门外无人觑见的阴影处,任臻背靠着冰冷的廊柱,缓缓地闭上了眼,却掩不住心如擂鼓而呼之欲出:凉王苻坚。。。为何要以他为质?

    拓跋珪为了自己的江山霸业,从来至亲可杀,如今,又会不会同意这城下之盟?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楚云暮的小说我不是慕容冲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我不是慕容冲最新章节我不是慕容冲全文阅读我不是慕容冲5200我不是慕容冲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楚云暮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