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成熟在端午前后,画崖的地势颇高,果子的成熟期往往要拖后两三月。不过现在已是八月中旬,梅林里也只剩下灰褐色的树桠,以及一地的萧萧落叶。
“长安城城南有个秋水湖,湖边不远处,有一片野生的杨梅树林。每到端午前后,我便要去林子里采摘下几筐杨梅,再让人拿到府上冷藏。你祖父生前最喜欢吃的水果就是杨梅,尤其是冰镇的白杨梅。”
“太姑婆说祖父是个很了不起的男人。”
“他当然很了不起,单单是他娶我这件事,这人世间又有几个男子可以做到。只是你长得一点都不像他,他眉浓鼻挺,个子也比你健硕高大许多。”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狂妄自大,高高在上,总觉得自己是一只属于草原的苍鹰,有俯视苍生的权力。他不信佛不信道不惧魔,他不信人言,也不畏人言。他只信他自己。我和他相遇在彭城,相知在巴蜀,相爱在秋水湖畔。这一生中,留在我生命里的,只有这么一个唯一的男人。”
“什么是爱?”
“这世上,最珍贵最不易得到的便是一颗对你毫无保留的心,包括依赖信任撒娇和无所忌惮的放纵。现在你还小,不经世事,不懂爱情,以后你遇到这样的一个女子,便知道没有了她的日子,活着和死去便没有什么两样。”
夜寒沙望着似乎没有尽头的杨林小道,看着眼前的妇人说起她深爱的男子时快乐自豪的模样,看着她睹物思人望着杨梅树回忆起起当年甜蜜日子发呆的模样,感觉眼前的这个妇人真实了许多。
“厄嗬。”不知不觉便快走到梅林小道的尽头,玄云和尚站在小道口边上,看得出来他已经等了一会,显然他有话要对妇人单独说,所以才会故意咳嗽吐声。
夜寒沙朝玄云礼貌性笑了笑,正想着该用什么借口先行离开。
不等他开口,妇人感慨着说道:“一起走走吧。我这是有多少年没有说这么多话了,这一说起来,又感觉有好多话一个晚上怎么说也说不完。”
玄云有些不明白,心想也许汐夫人是不想和自己独处。
他皱了皱眉头,犹豫了一下说道:“前几天高原那处有新弟子下山来,想来应该是他们新的知命行走,我有些看不透,应该已经有五十多年没有看到高原那处的人了。前些日子永寿城里又出现了苯教魔徒的影子,这些魔逆又开始对中原蠢蠢欲动了。高原那处来人,应该也和他们有关。”
玄云说话的口气显得忧心忡忡,妇人却只是淡然地说道:
“我都已经三十年没有下山了,告诉我这些又有什么用。高原那里的未知之处既然先行派出了知命行走,想来是他们嗅觉比较灵敏,提前嗅到了某些味道吧。你也是出身那个地方,想必应该知道的比我多很多才是。何必来问我。”
“我一个早被逐出师门的人,哪来的消息。但是论嗅觉,从那处来的人应该都会比较灵敏吧。”
玄云不想感慨太多,转而问道:“这次魔宗的知命行走会是谁?小栗么?还是小珺?”
“呵呵。”妇人摇头笑道:
“想要成为魔宗的天下行走,就要做到冷酷无情,而且还要把这份冷酷无情藏在内心的最深处,然后笑对这个人世,要真正融入这个人世间,利用人世间的一切。小栗做不到,我师妹那小徒的火候也远远不够。”
“她们现在还都是孩子,也许十月去南禁之地历练一番后会有本质的变化。”
“十年前,我去了一趟荒北的极寒之地。看见一个小女孩子。那时候她才四五岁年纪,却是已经身通三窍,心境突破初识。最关键的是,她很会讨人欢喜,手段却是极其狠辣。现在她应该也有十四五岁了吧,正是魔宗行走出道的最好时候。当然,她手上用的是一把血色弯刀,想必你也听说过。所以这次魔宗的知命行走,定然不会比高原那处的行走差。”
“血色圆缺,这把刀应该有几百年未曾出世了吧。”玄云微微一笑,内心却是巨震无比。
夜寒沙静静地听着他们说话,跟在两人身后,出了松树林。却是再没有跟妇人走在一起,也没有跟玄云去往湖边的住处。而是告别后一个人漫无目的地乱走,过了草甸,过了锈迹斑斑的铁链连接的古桥,又在喉舌挂崖停留了片刻,再往树林里走,来到鬼婆的住处。
鬼婆见夜寒沙深夜来到小楼,颇感意外,内心却甚是欢喜。她喝住正对夜寒沙虎视眈眈的鬼獒戫汩,大声地招唤夜寒沙上楼。
夜里小楼风大而寒,但是夜寒沙看到鬼婆,却是心生暖意。看着鬼婆恐怖的半脸,单目却流露出的亲和目光,夜寒沙掏出心中的疑问,说道:“太姑婆。为何祖母要收我为徒?我是不是一个不详的人,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傻孩子。”鬼婆摇头说道:“人能活着就是一种莫大的福气,福祸只是迷信之说,不要太过在意。佛家最讲因缘,种因得果,都是命中注定。你如果过于在意和执迷于一件事情,特别是这件事情也许是不可知或者没有答案的。那就是给自己添加一道道束缚,捆绑着自己。最后就会像你祖母那样,你看看她,活着要多累有多累。”
“太姑婆,我以前活的很累,但是现在坐在你身边,我就觉得轻松了许多。”
“嗯。你能到画崖,这少不了佛祖的安排,也是上天对我们袁家的恩赐。不管你祖母收你为徒有何含义,你就安心在画崖这边生活,重要的是开心就好。”
“太姑婆,你能教我功夫么?”
“怎么。你那死鬼师傅真是一点功夫都没传授给你么?他是当年可是道门第一人,武功境界都比我高出许多。”
“比我祖母还高么?”
“当然。”
“有多高?”
“据说你师傅的曾祖父就是鼎鼎大名的崔浩崔大先生,也是当年的道家天下行走。他出自河间崔氏,大魏第一士族,他们祖上世代为官,显赫无比。”
“崔大先生师从寇天师,又得仙人成公兴亲自点拨。当年他奉师入世,无论道家精理玄象阴阳,还是书法乐理识人算计,无不精通。他得识于道武大帝,又经明元太武两朝,官至司徒,建功无数,人称河间崔大先生,大魏第一人。最后却因在佛道之争中力劝太武帝灭佛,诛戮沙门,焚毁经像,引得佛魔联手,设局陷害,落下一个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
“长安崔氏全族三百余人,只有府中四管事带着他的幼子得以侥幸逃生。他们渡河南下,投奔崔逞后人,隐于健康,避难刘宋。逐渐被世人遗忘。”
“太姑婆你是师从佛门,而师傅他曾祖父又主张灭佛,师傅也是道门中人,所以你和师傅都不喜欢对方吧!”夜寒沙插口问道。
“不错。”
“但是谁也想不到短短几十年后,崔氏后人又出了你师傅崔老鬼这样的道门天才。他五岁初识,八岁感知,十岁不惑,只因自幼便在句曲山的道观里静心修道,名声不显。十三岁以后突遇瓶颈,始终突破不了洞玄。于是他在十五岁那年离开句曲山,开始周游诸国。崔老鬼学道虽然是在句曲山,悟道却是在荒北,最后成道是在长安城外的焚山寺。”
“十年后在荒北的极寒之地,他勘破生死关后,一连突破了洞玄知命两个境界。再过十年,在长安城外的焚山寺,他连败佛魔两宗天下行走,斩杀当年涉事佛魔两宗弟子三十余人。”
“后来呢?佛门和魔门的人没有去找师傅麻烦么?”原来师傅这么厉害,夜寒沙有些兴奋地继续问道。
“焚山寺一战过后,无人敢触其剑锋,崔老鬼更成为道门第一人。此后他便四处游历,不问世事,极少出现在世人的视线里。但是关于他的传说却从未停止过。据说他在句曲山师从陆静修大师,又常常与大剑师陶弘景切磋武功。你身上这把剑,据说就是当年陶大剑师为你师傅亲自打造。”
“句曲山是这人间最云端的道门,观里的道人大师都痴迷于炼制各种灵丹妙药,修道之人往往为了一颗句曲山的丹药一掷千金,却也不见得就能买到。但是你那崔死鬼师傅却没有利用任何丹药来打通身上的穴脉,他一直坚信,从踏入道门那一刻开始,修道之人一旦依赖于外力的辅佐,那么终其一生,便没有任何机会去抵达真正的彼岸。”
“我师傅他不走寻常道路,所以才会遇到瓶颈,出山寻找自然的机缘吧。”夜寒沙不禁对那个朝夕相处的师傅充满了好奇。
“是的。他是一个很另类的人。一个让佛魔两宗敬畏远离的人,也是道门的一个传奇人物,只是他为人太过高傲,高傲地明知犯错却也不肯低头半分,让人生厌。所以他这一生也没几个朋友。”
“原来师傅他老人家这么厉害,但是祖母说他可能已经快死了。”
夜寒沙感到鬼婆口中的师傅,不单单是厌恶,还夹杂着一些异样的情感,比如倾慕,或者更深一点的爱慕。他可以察觉得鬼婆说话时候的气息很平静,却又隐藏着一丝复杂的情绪。然后他把晚上和妇人的梅林谈话又重复了一遍。
“你祖母说的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她的话我向来不信。徒弟学成出山历练,师傅传剑,这种事情在各大宗派并不少见。至于把驱除瘴气的菩提叶子交给你,也不见得就是临终嘱托。我看哪些南禁之地的野蛮子没有叶子不也过的好好的。”
夜寒沙正想继续问话,突然屋外惊雷骤闪,片刻间大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滴打在屋顶啪啪地响。
秋雨来的过于突然,出乎鬼婆的预料,雨势之大,更是罕见。屋内很是简陋,屋角木台上的铜制火盆里的火被风吹的乱转。小楼搭建地过于简单,突然遭到大雨侵袭,屋顶便有雨水渗下。
鬼婆有些尴尬,她平常都不在意这些,也懒得去整修瓦檐,想着再熬过一两月,雨季便也就过了,不想今夜暴雨如注,她看了一眼渗入的雨水从横梁上滴下,决定明日天一放晴就叫人把屋顶好好整修一番。
夜寒沙看着窗外交叉的雷电和屋内鬼婆用脸盆接着的雨水,说道:“太姑婆,我既然是我祖母的徒儿,是不是也要搬到崖北的绕湖小屋去住。但是我想和您住在一起,不知道祖母会不会同意?”
“太姑婆,平时你一个人住这里一定也很孤单,只有戫汩陪你,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搬过来住,太姑婆您可以教我武功,我也可以帮你干点粗活,比如挑挑水修修楼顶瓦檐。”
“这事问她干嘛,我便可以做主。你明天就搬过来住,我把旁屋再修葺一下就好。”鬼婆笑着说道,她越看夜寒沙心底越是喜欢。
雨下得蓬勃,带着秋后的微微寒意。鬼婆又添了一盆炭火,火焰在风中摇晃不停。暴雨却是来的骤然去得迅速,这边雨声才熄,那边蛙声便起。
婆孙两人听着屋外虫鸣,却是没有半点睡意。一夜的虫鸣似乎是间隔了多年的声音,雨后的林子里,有许多未知名的小花悄然绽放。
夜寒沙坐在鬼婆旁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未曾长大的小孩子,每天晚上可以听着大人有趣的故事,然后沉沉睡去。
他很喜欢这种感觉,以至于他病态苍白的脸上多了一丝难得一见的潮红。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