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一件事,改变了三爷爷的一生,三爷爷至今无儿无女孤身一人。
那个年头家里穷,太奶奶一家十几口人,全指望家里的三亩红薯地。太奶奶有四个儿子一个闺女,三爷爷在男孩子里排老三。三爷爷二十九了还没娶上媳妇,太奶奶急的整天求神拜佛,连算命的都请了几十个了还是不顶用。本来呢,是有一个愿意的,那姑娘是邻村的,离得不远也就三四里地(这姑娘后来成了我奶奶),可谁也搞不明白,那姑娘的老爷子到底犯了哪根筋,非要二百斤煤,才肯嫁姑娘,换成什么都不行。那时候别说二百斤煤了,整个月亮村的煤加起来都不一定有两斤,太奶奶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可都在这个坎上卡住了,求那姑娘,那姑娘只会说一句话‘俺听爹的’。
这天,太奶奶准备再去一趟,刚出门口,就被从后面追出来的三爷爷拦住了,“娘,您别去了,我有法子。”
太奶奶望着粗壮老实的三儿子,心疼地道;“三儿,你能有什么办法?叫娘去吧!”说着转身就又要走。
三爷爷扑腾一声跪在了太奶奶面前,哭声道:“娘,三儿不中用,您老别去。”
太奶奶看一眼三爷爷,眼泪夺眶而出:“要是你那短命的爹还在就……。”
夜,昏暗的煤油灯下。
太奶奶和三爷爷坐在炕沿上,太奶奶道:“行不行啊?”
三爷爷回道:“没事儿,也就是二百多里地,我能走两个来回。”
太奶奶道:“你可是拉着车?要不叫你二哥跟你一块儿去吧!”
三爷爷道:“娘,不用,我走走歇歇,一个人就行,人多了费粮食。”
太奶奶道:“好吧,娘信你,你去睡吧,让娘给你准备准备。”
三爷爷走了,太奶奶忙了一宿。
第二天,大门口三爷爷拉着一辆破旧的排子车,腰里别着一把镰刀。大爷二爷没来,只有太奶奶和老四(我爷爷)来送。
太奶奶把连夜蒸的干卷子用口袋装了,给三爷爷系好放在车里,让三爷爷路上省着点吃。
临走又把一块红布包着东西塞到三爷爷怀里,告诫三爷爷不要走夜路,这红布包要时刻带在身上,不要打开。三爷爷只当是保平安的东西,也没有在意,塞到怀里拉起车走了,走出没多远回过头来看一眼我爷爷,就再也没回头。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