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帝刘宏坐在大殿上面,歪着脑袋神游了半天。看着下面的官员喋喋不休的争执了一个多时辰,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耐烦的打了个哈气。他轻轻咳嗽了两声,大殿上很快安静了下来。灵帝站起身来走到新任车骑将军何苗面前。问道:“新军操典何如?”翻译一下:新军操练的怎么样了?
灵帝问的新军,就是缴获黄巾的那七百支枪械组建的部队。目前,在车骑将军何苗手下掌管。何苗上前一步对灵帝施礼后答道:“将士均掌其要。毅可战。虚略补许。”翻译一下:将士们都掌握其使用要领。可以出兵作战了。不过需要略微补充一些物资。
皇帝刘宏点点头。又转身几步走道袁绍身边冷漠的问道:“遣汝商采买枪械之事。可有消息?”
袁绍也上前对灵帝施礼后,小心翼翼的答道:“启禀陛下。冀州回话。新式快抢。每支做价……做价一万粮币。且……且至多与……两千许。”
“哼。”灵帝冷哼了一声。斜着眼睛盯着袁绍说道:“生发蔑南宫与视焉。”南宫在东汉时期是相当于后世的国务院。这句翻译的意思就是:越来越藐视政府,不将政府放在眼里了。
中常待赵忠见到灵帝发怒,竟意外的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许两千毅是好事。贵重就贵重吧。”
袁绍跪在地上说道:“臣无能。”
大将军何进想了想也出班说道:“前方战事紧急。尚催促南宫兵马驰援。”
“皆是群庸物。”灵帝大骂一句。在大殿上转了一圈后对袁绍说道:“两千就两千。即可送来洛阳。”
袁绍点头:“诺。”了一声。
(汉代语言习惯真是难以模仿。本人是半桶水也不知道模仿的对不对。以后还是直接按照后世话风表述。各位看官将就着看吧。随便说一句。本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其中,大部分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是吻合的。考虑到主角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汉历史会偏离轨道越来越远。很多人物的命运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那么遇到与历史不符的,大家也就别奇怪好了。)
不久后两千支新式枪械和搭配的两万根铅条运送到洛阳。灵帝却意外的没有将他们都交给何进胞弟,车骑将军何苗。而是另行组建了左右**校尉。宦官蹇硕领左**校尉九百支。董卓之弟董旻领右**校尉九百支。何苗所部多加新枪两百支。
就在大汉朝天对西北韩遂用兵之际。颜文在釜山正忙着两件事情。第一件当然还是石油采炼设备的研发改进工作。另一件就是百年大计教育事业。
釜山镇在规划中就留有二十五块专门准备作为学校的用地。其中小学二十所,中学四所,大学一所。现在大部分的企业董事都已经知道,很多工厂的技术岗位无法使用“大字不识,左右不分。”的农民工。颜文没有花多少时间便说服工商总会通过釜山教育拨款方案。
根据方案,釜山镇居民子女,十到十二岁必须就读釜山小学,学制两年。主要学习文字和基础数学。文字课程为一千个常用汉字的读写。数学主要是学会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工商总会下发通告,将在五年后只招收小学以上学历的人做工。哪怕是最基本的普工清洁工服务员都必须具备小学学历。这基本上就保证了所有工人子女必须入学。釜山这边不管男女工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流民组成的城市也有一点好处。就是,为生计考虑比较多,没有那么多传统观念的束缚。
四所中学学制三年。主要学习颜文编写的格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三科。若干年后增设文学科。中学由小学成绩最优先的学子考入。录取率为20%。中学毕业进入工厂可以直接享受中级技工待遇。现在工厂工人都按照普工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特技技工(工程师)五级。每级工资待遇和津贴都不同,甚至差距非常巨大。在颜文的主导下,冀州工商总会职工《最低工资保障条例》将工作人员分作九个级别:
普工:月薪1000粮币。
初级技工:月薪1500粮币。
底层管理者:月薪2000粮币。
中级技工:月薪3000粮币。
中层管理者:月薪4000粮币。
高级技工:月薪8000粮币。
高级管理者:月薪10000粮币。
特技技工:月薪16000粮币。
工程师:月薪20000粮币。
一粮币等于100克小麦。一斤猪肉大约为30元。一粮币大约相当于后世的五毛钱。釜山镇住房平均水平为3000元/平米。就算是普工也比其他地方农民收入高一倍还多。中学毕业直接成中级技工,这样的收入水平相当于其他地方收入水平的四八倍。这样的政策,可以有效鼓励学子学习热情。
其实,在颜文在制定这个最低工资标准的时候。还是,受到很多董事反对的。特别是高级以上技工的工资水平,董事们普遍认为太高了。颜文为此还专门给董事们做过思想工资。颜文当时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张家购买了一台蒸汽机坏了。张家的普通工人们想尽办法都修不好。于是,找到机械厂派来一名高级技工来修理。那位高级技工来了以后检查了一下,换了一个螺丝解决了漏气的问题,蒸汽机就好了。机械厂开出一张十万的修理费单据让张家付款。张家人说这个螺丝真贵。比黄金都值钱。那名高级技工说:“换这个螺丝只值一元钱。知道为什么要换这个螺丝值: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
这个故事后来延伸出无数个版本。就是告诉大家技术很有价值的,任何人都不要轻视技术的价值。故事的目的当然是鼓励大家都投身其中多学习技术知识。让董事们舍得花钱给技术高的人。这个故事流传开以后,工商总会通过了《职工最低工资保障条例》。
釜山唯一一所大学,是中学毕业前十名的学生才有机会去读。这里的校长和老师只有一人。就是颜文自己。颜文将根据各个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把自己所知道的各类知识教授给他们。大学并没有特别的分科。学习的知识反倒很杂乱。颜文会根据各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这些人都是以发现设计创造为目的的学习。大学毕业后学生将会分成三类。留校任教科研部门重点项目。颜文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多培养出一些接班人。
通过颜文多年的努力,格物学在大汉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就连釜山以外的地方也有很大学习格物的学子。有些世家为了让子弟能够学习格物学。不惜花巨资在釜山购买房舍。有些贫穷的学子也会在釜山租房求学。冀州刺史王芬这几年精研格物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他在给好友陈逸襄楷周旌陶丘洪华歆等人的书信中极力宣扬格物学的好处。并将自己研学心得体会告诉他们。在王芬的影响下大汉一批新进学者都对颜文所著的《格物全书》有所企及。
汉庭中央军抵达西北没多久,就和韩遂的反叛部队遭遇。在新式快枪的帮助下西凉兵马损失惨重败逃凉州。不久韩遂和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因为意见不合发生火拼。韩遂等人实力大损纷纷上表请降。汉庭军队此时也人倦马乏,粮草不济便接受韩遂等人的归降。后来这些招降的部队几经波折,都落入董卓之手。
汉军辖大胜之威,转战攻打襄阳城黄巾军。然在襄阳城下碰了钉子,久战不下损失也不小。后来,黄巾首领张梁上表请求朝廷宽恕。说愿意退出襄阳,全军撤退到大江南岸。灵帝刘宏和众大臣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同意黄巾余部的归顺请求。汉庭任命张梁为荆南牧。张宝和黄巾其他头领各领太守和县令之职。还给了张氏举孝廉的权利。
汉中五斗米教的张鲁此时刚刚起事不久。还未曾占领汉中险要大耙。地盘只有几个小县城。见黄巾主力都已归顺。害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吓得连忙上表请降。于是,大汉朝名义上从新实现了全国统一。
可是,没过多久北境战端又起。原来灵帝听取了张让等人的借刀杀人之计。想征调幽州乌桓人去凉州平叛。结果,引发乌桓内乱。乌丸首领丘力居拉拢中山太守张纯反叛东汉,寇略幽冀二州。汉庭兵马只好日夜兼程赶往北方平乱。大汉的新军在乌桓再次大显神威。两战两胜大破乌桓叛军,打死打伤叛军四万多人。乌桓再次请降。这其中还发生过一些规模较小的叛乱。如扬州庐江的黄镶等。大汉中央军南征北战疲于奔命。不光是国库,就是灵帝积攒多年的西园也消耗一空。
此时的汉庭已经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在幽冀青徐兖豫和司隶这大汉最精华人口最密集的州郡之地。县城基本上已经都使用粮币来交易。只有下面乡野还有使用铜钱的百姓。汉庭国库中堆积的铜钱根本就用不出去。
为了解决日益深化的财政问题。大汉朝堂争吵不休。有人说可以在卖爵鬻官上在挖掘一些潜力。不受铜钱受粮食。冀州刺史王芬上奏:可通过到粮食银行贷款,暂时缓解国家财政困难。汉庭中枢就这份奏折分成了两派。
南宫,崇德殿上待中,五官中郎将杨彪跪在地上哭诉:“陛下。此例一开。等同认可粮币合法地位。国家命脉将授予他人之手啊。”杨彪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出身东汉名门“弘农杨氏”。也是汉末顶级豪门世家。
“你们杨氏在冀州投入也不少吧。”大将军何进讽刺的说道。
“满朝文武有几人在冀州没有产业?杨氏世受国恩。公私之利尚能分得清。”杨彪盯着何进大声反驳道。
从事中郎王允出班说道:“当年卢子干曾言:国器不可与私怀。业已断言这粮食银行终成大汉之患。”
何进面露微涩说道:“现在铜钱越来越花不出去。各地军校都有上报。说军中士卒对发放铜钱做粮饷怨念颇深。长此以往怕生兵变之祸。”
张让见灵帝也在犹豫。知道灵帝已经动心,不失时机的站出来说道:“陛下。不如少贷一点。以解燃眉之急。”
灵帝无赖只得同意。
不久后,冀州刺史王芬便已大汉朝廷的名义。已粮食银行未来赋税为抵押。向粮食银行贷款十亿粮币。月息两分,分五年偿还。现在的粮食银行可算的上是大汉第一巨型企业。总资产规模高达二百亿。发行粮币二百八十亿元。全国有总仓一座分仓三座交易所二百多个。总存粮两百多万吨。
本来颜文的意思是可以给大汉政府多贷一些钱。毕竟十亿对一个国家而言那是太少了一点。颜文依稀记得,后世西方国家控制货币的都是私人银行。如美联储就是有美国十二家私人银行组成,而美联储发现的美元则是全球通行的货币。颜文当然不介意让粮币作为大汉的法定货币。那个前提是大汉欠的钱太多换不上的时候。
可是汉庭视乎不是想着贷大笔的钱来缓解国内矛盾。他们只说暂时给部分军队解决粮饷的问题。好吧。颜文可以等机会。机会总会有的。贷款协议的签字仪式上颜文和大汉方面的代表冀州刺史王芬手握着手。这是颜文坚持按照后世的风格来办理的结果。台下数百米粮食银行股东欢声雀跃。他们中大部分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有些人隐隐感觉到了什么。但是,思路并不是很清晰。只是看着颜文如此重视和开心,都相信颜文的判断跟着起拱而已。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