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乎可以印证肖氏就是萧鸣凤的后裔,而杨氏和肖氏的关系也就确定了。现在,新的问题就出现了,萧鸣凤有两个嫡子----萧勉和萧饬,皆祖居绍兴,那么云海这一支难道不是萧鸣凤嫡系,而是旁支?
从肖氏族谱来看,这一支应该是明万历前后才迁居云海。那么,这一支为什么要迁居来此?最合理的解释,bottle和唐冬至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点:这一支是来投奔杨家的。杨家是萧显的旧部,世代忠勇,是可以依托的。
那么,新的问题是,这一支萧氏后裔遇到了什么家族大事,要背井离乡改名换姓投奔杨家?
Bottle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唐冬至,显然唐冬至也在想同样的问题。
唐冬至扩开思路,说道,“你外公曾说,肖杨两家联姻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这点可以这么解释,杨家原是萧家的部属,按照杨家忠勇的家训,杨家断然不肯以旧部身份与萧家攀附姻亲。只是后来,你祖父自缢,你父亲因为地主成分无人肯嫁,为了不失肖家香火,你外公才将女儿嫁给你父亲。这一点,可以归结为:自从萧氏这一支迁来云海,杨家的使命就是守护萧家。”
Bottle顺着唐冬至的思路继续下去,“对,我外公也曾感慨说,他再也不能守护肖家了。那么,肖家一定是在保守着一个秘密。”
唐冬至说,“有可能。当然,不排除杨家世代忠勇的主仆情结。”
Bottle摇摇头,“肖家一定有一个家族秘密。原来肖家所在的村叫做藏风肖村,这是一个多么古怪的名字。藏,他们藏了什么呢?”
唐冬至肯定的嗯了一声,眼神里投去赞许的目光。眼前这个姑娘,真是做考古研究的好坯子。他很喜欢这样的学生。唐冬至沉吟到,“藏风,藏锋,藏凤?”
唐冬至再次将目光投射在残碑的碑文上,或许肖家的秘密就藏在这碑文里。
碑文中有“笔为刀。”字句,据《明史。萧鸣凤传》记载,“萧鸣凤,字子雝,浙江山阴人。少从王守仁游,举乡试第一。正德九年成进士,授御史。”
御史----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御史,是一个专门得罪人的官职,萧鸣凤任御史,必定会得罪所弹劾官员。因此,碑文中“笔为刀”恐怕就是源于此。难道是萧鸣凤在任期间,得罪了当朝大员,以致灭族之灾,才暗遣族人改名换姓投奔杨家?
《明史。萧鸣凤传》中又记载,“起督南畿学政。诸生以比前御史陈选,曰“陈,泰山;萧,北斗”。嘉靖初,迁河南副使,仍督学政。考察拾遗被劾。吏部惜其学行,调为湖广兵备副使。明年复改督广东学政。鸣凤三督学政,廉无私。然性刚狠,以愤挞肇庆知府郑璋。璋惭恚,投劾去,由是物论大哗。八年考察,两京言官交章论,坐降调。已,与璋相诋讦。皆下巡按御史逮治。鸣凤遂不出。”
记载说,萧鸣凤后曾任湖广兵备副使,后主任广东学政,因怒斥肇庆知府郑璋而与之交恶,后来辞官不出。史书并未提及萧鸣凤有家族之祸,唐冬至摇摇头,家族未临灭顶之祸,萧氏何至于隐姓埋名于云海呢?
另据记载,萧鸣凤的两个儿子萧勉和萧饬,是在给母亲贺寿的途中,翻船坠入浙江而亡,也并无杀身之祸。这令唐冬至感到疑惑。
在探究清楚了云海杨家和肖家的渊源后,的疑问却难以解开了。
Bottle打开网页,克瑞斯黛官网上《寒山问路》的图片赫然在目:
琥珀光已尽,兰陵酒更香
此物能醉客,他乡作故乡
Bottle说,“这首诗演绎的有意思,又没意思。”
唐冬至说,“呵呵,没错。这本是李白的《客中行》,被徐渭演绎成一首五言绝句。从字面上看,并无大意思。”
“倒不如《溪春倦意》中的这首呢。”说罢,bottle取出那幅《溪春倦意》。
柱山沉青霞,云海自攸关
锦衣夜行客,不必啼杜鹃
从此凤来仪,而今龙潜渊
老藤感春意,拜服杨柳间
唐冬至点头道,“嗯。诗中提到的柱山,可以认为是萧鸣凤长子萧勉的号,也可以指望关山,这是双关词。而云海二字,恐怕是巧合,明朝时这里尚未有建制。只有云海佛塔或可牵强附会的作为解释。锦衣夜行客,不必啼杜鹃,这句仿佛有所指,不清楚。凤来仪,指的就是萧鸣凤了,后句而今龙潜渊可能是指肖家自此隐姓埋名,定居于此吧。老藤,应该是徐渭自指,他晚年字号青藤道人。拜服杨柳间,有没有可能是指你外公杨家呢?如今要想得到的线索,恐怕还要从碑文上探究。”
Bottle点点头,说,“我再去一次杨家埠,看看能不能查到另外一半残碑的下落。”
唐冬至说,明天我跟你一起。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