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106章 向左向右

本章节来自于 维多利亚的秘密(书坊) http://www.lishu123.com/132/132946/
    在茜茜的眼里,现在的丈夫变成战争狂了,整天就琢磨武器的研发,办公室里搁满了各种金属与醋酸纤维等材料的小模型以及各种图纸。7月的一天,终于逮住一个机会小两口能一起出去散散心,因为这是牛津郡汽车厂新车原型车大功告成的日子,牛津的工程师通知他们可以去试驾了,新车啊,这是茜茜的最爱。

    于是,小两口先开着他们的Smart从白金汉郡来到数十公里之外的牛津郡,然后揭幕闪亮的20马力新车,四门小车,车身是国际象棋图案,黑白相间,漂亮有趣。不知是喜新厌旧呢,还是这个设计确实吸引女孩子,茜茜公主对这货相当喜欢,不释手地抚摸来抚摸去,这拍拍那敲敲。

    “有定名字吗,这车?”茜茜问工程师和唐宁。

    工程师们望向老板。

    唐宁笑眯眯地道:“定了,叫MINI。”

    好一个乖巧的名字,给乖巧的小车锦上添花。20马力与10马力相差太多了,不仅可以多搭载两个人,还能在多搭载两人的情况下达到60公里的车速。这么快的车速,可不能再任由业余车手随意驾驶,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才能把车开走。

    唐宁已经向首相建议成立内阁级的运输部,以建立越来越重要的交通运输网络,改善运输环境,加强运输安全。内阁部长们正在考虑这个建议,原来Smart的速度不快,运输能力也不强,一旦60公里时速的汽车出现,那是要定一些交通规则,否则会出现不少的交通事故。

    最重要的交通规则可能要属左行还是右行的规范,唐宁有一个愿望,希望全世界都使用一种规则,这么一来,到外国的时候驾车就不需要适应的时间,这对人类来说是节省学习成本的大好事,当然,这个过程可不容易。就算汽车大王要达成这个心愿也难,这涉及到各国的传统习惯和转换成本面子等问题。

    不过,好歹也要尝试尝试。唐宁对马克思说过暴力是最后的手段,对俾斯麦也说过战争是最后的手段,现在,轮到他本人亲自实践谈判的艺术了,靠强权是不可能强制别人使用哪种交通规则的,如果偏要施压让别人屈从自己的意志,全世界都以为你有毛病,是自大狂呢。

    女车迷夫人兴匆匆地试驾MINI,一时没发觉天下为公的大公注意力已经飘到天边去了。唐宁对她的驾驶技术很放心,系上专门为“庆祝”MINI车速超60公里而专门设计的安全带,随她到空旷的牛津镇周边的郊野去狂奔。保镖和助理们的Smart跟不上MINI的速度,被远远地甩开。

    等到助手们跟上来,立即奉上刚刚收到的军情电报:“井伊直弼:俄驻阿拉斯加海军拒绝配合换防,称要先跟东印度公司就阿富汗战局再开谈判。”

    唐宁身为东印度公司实际主政者,对与印度接壤的阿富汗局势居然不甚了解,貌似俄罗斯想入侵阿富汗,而在一年前被英**队挫败,其中英军中就有东印度公司的人。他现在忽然摇身一变成了印度事务的实际话事人,俄国对阿拉斯加的态度也就起了变化。

    这时的英属印度完全包括了巴基斯坦全境领土,跟阿富汗的近半边境线都接壤。阿富汗的北部中亚国家已经入俄国人的魔爪之中,西部的波斯帝国(伊朗)也成了俄国人的势力范围,得到俄国的授意,作为主力入侵阿富汗。

    听到阿富汗这个单词,唐宁就警惕起来,这个山地国家号称是“帝国坟场”,当地的势力打起游击起来,任何强大国家都得头痛,要进行有效的统治是极其困难的。

    经过一番思考,好像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因为“红海帝国”的缘故对中东局势比较了解,找他们到参谋一下,该怎么在此处与俄国人角力。

    正好茜茜在伦敦也不认识什么人,寂寞如雪,让马恩两位带上家人,一起搞个烧烤聚会。唐宁要召唤马恩两人相当容易,因为他已经赠送两位每人一台Smart,两个小时之内他们就能从伦敦赶到牛津郡。跟着大公混最美妙的就是装备齐全!500英镑一年的Smart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开得起的,现在的Smart绝对是“大资本家”的象征,两位无产阶级领袖开Smart的风采经常被人讽刺为无产阶级中的大款。恩格斯还好,他本来就是资本家,马克思却平时不愿开车出去,要到牛津这么远的地方当然就没得选择了。

    他们聚会的地点是泰晤士河边的一片保存得很完好的草场——波特草场(PORT_MEADOart牵引的小卡车已经略具雏形,货运时代也将到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一大优势是所需的能源产自风电,悠着点儿可以说是相当的廉价清洁。风力发电系统的越来越流行真是唐宁最喜欢看到的事情,照这么发展下去,石油经济真的是要被他的风力经济所取代,科技被他以一人之力猛推了一大把。

    因为氢燃料电池的伟大发明,连马恩这样的原本很不看好资本主义工厂模式的人都有点动摇了,能给工人带来最大的好处的似乎不是公有制度,而是科技发明。而科技发明的重要程度被唐宁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他们很难想象一个由无产阶级建立的政权能够媲美唐宁这样的大资本大工业家领衔主演的能源革命时代。

    接下来,工党领袖恩格斯又谈到最近比较麻烦的事情,以面包店的店主为代表的小店主们不愿意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认为这伤害了他们的利益。面包店很难专门晚上再雇佣专门的员工来实行轮班,他们的利润本来就很低。在下议院辩论中工党失利,小店主的利益代言人最有力的论点在于八小时工作制损坏的不仅仅是店主的利益,也损坏了顾客的利益。你想,顾客总不可能对面包的需求仅仅集中在白天面包店正常上班的时候吧,他们晚上也有面包的需求,如果法律强行规定八小时工作制,大量的市场需求被压制,经济受损指日可待。

    唐宁思考了一会儿,表示:“这个事情有两个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不仅有,还有两个啊,马恩都洗耳恭听。

    唐宁:“第一,政府对小企业减税,让大量小店主能够雇得起夜班员工。第二,发明出一种无人值守的售货机器,由工会出资来鼓励小店主在夜间使用它们,白天卖不完的面包转移到售货机器去,这样主不会有八小时工作时间的冲突了。”

    大发明家的脑子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第一个方案估计要较劲很久,一旦涉及到征税和减税,国会扯淡起来就没完没了,这个售货机器……什么东西?

    对于机械机计算机都发明了的剑桥卢卡斯数学教授来说,发明一个硬币支付自动售货机真的是太小儿科了,这根本不需要他亲自出手,他的学生们熟悉自动机械的大把多,随便提溜一个出来就能当发明工程师,只是因为现在的人力资源还没有那么贵,没有售货机器的巨大需求,所以才没有人想到。恩格斯听到连八小时工作制都可以用技术来部分抵消实施之后的弊端,不由得感觉这个方案**爆了。真的是技术改变一切啊。

    说实在的,夜晚没有人出售面包之类的必须品对人类的夜生活品质影响还挺大的,工党推动日常消费品行业使用夜间自动售卖机真是给全世界的消费品行业提供了一个经典解决方案,神了。

    为了使自动售货机的服务尽量与真人接近,要是能在支付和找补上下点功夫,那就更美妙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商品编号,用简单的金属卡片找补给顾客,让顾客可以用金属编号在商店正常运营时换零钱,这么一来,售货机的价格就可以定得比较合理,不影响它的普及。

    这么一来,“24小时营业”的商店一定会相当地多啊,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很是巨大。工党要是能全力推动贩卖机器的普及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将是大功一件,对于提高弱小的工党的声望大有裨益。

    其实,唐宁是最不喜欢人为限定工作时长的,建议不要定死八小时工作制,但超过八小时要追加足以令雇主不愿轻易让员工加班的工资,这才更合理。并且工会最好制定一个加班烈度排行榜,找出那些倾向于破坏八小时工作制的行业,以期更合理地提出议案,或者用自动贩卖机这种政府补贴的技术来支持立法,不是更好达成又不影响市场自由吗?

    今天最有成效最有趣的讨论就是这个自动贩卖机纳入八小时工作制的议案中,不过,想统一全球的交通规则,那就太不容易了。唐宁问马恩知不知道为什么英国是靠左行,而欧洲和美国却靠右?

    老马真是博学多识,居然知道靠左行的历史,说:“古埃及古希腊跟古罗马是有马车靠左行驶的规定的,这跟人使用右手习惯有关。当对面相遇的两个人靠左时,大多数人习惯使用的右手就可以腾出来,或者进行友好的手势,交换物品,或者进行战斗。久而久之,大家就形成了靠左的习惯。

    这个习惯在美国遭到挑战,因为多对马匹的大型货运马车的大量使用,车夫执右手鞭时自然而然身体就坐到了左边,为了在错车时更好地看清对方的轮子,靠右行成了最自然的选择。到了18世纪晚期,美国大陆各殖民地已经形成了靠右的习惯并有不少州立法。

    英国人一方面因为海洋贸易发达,陆路交通不多,后来还发明了铁路,他们一方面比较保守,一直保持着靠左的习惯,所以仍然是老样子。”

    有意思,看来是大英帝国在这方面落伍了啊,连带着它的殖民地也落伍了。

    恩格斯还补充一个理论:“传说拿破仑大帝的大军进入被征服地区时都靠右,士兵的右手武器藏在远离对面行人的地方,以缓和被征服地区人民的恐惧。大军来了,对面人只能纷纷靠右避让,因为拿破仑大帝征服了差不多整个欧洲,所以整个欧洲现在都习惯了靠右边。”

    精彩,拿破仑大帝真是天纵之材。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姑射山人(书坊)的小说维多利亚的秘密(书坊)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维多利亚的秘密(书坊)最新章节维多利亚的秘密(书坊)全文阅读维多利亚的秘密(书坊)5200维多利亚的秘密(书坊)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姑射山人(书坊)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