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红南大学的一条主干道上,三辆一模一样的高级轿车排成一列,快速而谨慎的在公路上奔行着。
第一辆车和第三辆车里,都是正襟危坐的黑衣保镖,他们的视线不断在街道上游移着,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末节。
第二辆车,被首尾两辆车保护在中间,宽敞的车厢里,除了警惕的保镖之外,还坐着两个大腹便便的男人。
其中一个男人,拉开车座下的小箱子,拿出一瓶酒,倒进高脚杯,殷红的酒液上方,还飘着薄薄的冷气。
“三哥,要不要来一杯?”其中一个中年男子说道。
“我不喝,四弟,你自己享受吧,我可没那个心情。”另一位年长一点的男子说。
“三哥,我就不懂了,你那么紧张干嘛?如今闻家就要垮了,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到的事实。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树倒猴子散开……”
“是树倒猢狲散,四弟,你该多下点功夫。”
“我知道,我知道,反正猢狲散猴子散,都是一个意思。闻家都到了这种地步,大哥和二哥还会盯着我们不放?他们自己的麻烦就有一大堆。”
“攘外必先安内,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哼哼,我倒觉得内还没安,他们倒先垮了。”
就在两人说话时,车队停下了。
“怎么回事?”较年长的男人发话道。
开车的保镖转过头来,说道:“回三爷,前面的弟兄说,道上出现一头小毛驴。”
“小毛驴?”四爷眨了眨王八眼,不耐烦的挥手道:“一头畜生,也敢挡道?不让,就直接撞开!”
保镖的神色有些为难,说道:“四爷,毛驴上还有一个人。”
“骑毛驴的人?他当他是张果老啊?”四爷放肆的笑了起来,“我下去看看。”
四爷推开车门,一股冷风刮进起来,带走车厢内的热气。三爷眉头紧皱,大声道:“四弟,现在不是看热闹的时候,回来!”
他的话音刚落,四爷就像一根被伐断的木头,向着车外栽去。
“怎么?”三爷伸出手,想把四爷拉回来,突然嘭的一响,子弹在车门上擦出一团火星,他这才发现,四爷倒下的地方,一团暗红色的血污,迅速的扩散开来。
“杀人啦!”不知谁尖叫了一声,按热闹的人群像火烧屁股的鸟兽,惊慌四散。
骑在毛驴上的人,一脸冷漠,提起还在冒烟的手枪,催动毛驴,向中间那辆轿车跑去。
他知道,这些有钱人的轿车都是防弹的,必须冲到车面前开枪,才能完成任务。
“三爷,三爷别管了!快走!”副驾驶室的保镖,快速的钻到后座上,而三爷还望着四爷的尸体发愣。
这时,骑毛驴者出现在车门前,抬手就是一枪。
“啊!”这一枪被悍不畏死的保镖挡住了,但是四溅的血花,还是让三爷吓的惊叫出来。
血的刺激,让三爷回过神来,他连忙拉上车门,催促道:“快走!快走!”
前排的司机没有反应,这时,三爷才发现,司机也倒在了血泊中,后脑中弹,是骑毛驴者,在经过车门瞬间的杰作。
外面,骑毛驴者围着这辆车,不停开枪,防弹玻璃被打出一片片蛛网裂纹。
“天杀的!他们这么快就动手!我手下的资产,就算卖给外人,也不留给闻家!”三爷尖叫着,抖抖索索的爬进驾驶室,将司机的尸体推开,用力一脚,将油门一踩到底,也不管车前有什么东西,就这样发动汽车,一路横冲直撞,逃向远方。
毛驴的四条细腿,跑不过高级轿车的四个轮子,骑毛驴者追着轿车的屁股,打空了几匣子弹,就放弃了追杀……
孙晓璐告别不久,秦正态就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
“喂,哪位?”秦正态问道。
“秦先生吗?我是闻应书。可否赏脸,一起吃个饭?”电话那头的男子说道。
对方做足了姿态,秦正态也不好拒绝,就答应了。不过,这个闻应书又是什么人?跟闻应龙有什么关系?
按理说,闻家跟自己的关系,应该是水火不容啊,怎么会请自己吃饭?这次饭局,有没有可能是一次鸿门宴?秦正态在去餐馆的途中,情不自禁的想着。
虽然闻家的衰败,在外人的眼里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但身为闻家的少爷,闻应书还是有一定的自豪感。
最大的原因,就是闻应龙没了。不管他是死了,还是畏罪潜逃,闻应书不在乎这个,只要闻应龙不在出现,就是好事。
一直以来,闻应龙就像一座大山,压在闻应书的头顶,不可逾越。每次有人见到闻应书的时候,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哎呀,你是闻应龙的弟弟啊……”
甚至,有一位主妇,如此夸赞闻应书:“你看他这小鼻子小眼,跟闻应龙长的多像?一样的英姿勃发。”
他们每次谈到闻应龙的时候,就好像闻应龙是闻应书的爸爸似的,而又有谁,注意到不起眼的闻应书?人们每次介绍他时,都是用“闻应龙的弟弟”,就这样简单的一笔带过。
闻应书不止一次感觉到,自己在闻家的地位,甚至比闻应龙的影子还不如。凭什么会这样?不就是比我早出生天吗?闻应书不服,但是他又不得不服。
因为他哥哥闻应龙,一直都做的很好,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都玩的出神入化,根本就没有他闻应书插手的机会。
本来,闻应书都死心了,准备当一辈子的千年老二,直到闻应龙出现第一个失误,阴谋暴露,逐渐栽倒在一个无权无势的秦姓小子手中。
闻应龙在闻家的根基甚广,直到现在,闻家还有许多人看不起秦正态,闻应龙的失败,不是人为,而是天数已尽,那个姓秦的小子,不过是恰好碰上了而已。
于是他们一边仇恨秦正态,一边蔑视他。
整个闻家,可能只有闻应书不同,秦正态帮他搬去了头顶的大石头,从某种方面来说,闻应书对秦正态有相当的好感。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