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二十七章

本章节来自于 编号736 http://www.lishu123.com/133/133521/
    芙蓉桥离得不远,正好在付洋洋所住的酒店与大洋公司所处的大厦之间的位置。芙蓉桥是一座小桥,勉强可以两车并行通过,桥下是芙蓉河,河不大,河水不算清澈,,但横穿了整个省城的市区,绕了好几个弯后排入江里。原先,芙蓉河是作为市区内的排污渠道而存在的,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人也多了,河水渐渐的变得乌黑如墨,臭不可闻,基本上没有人愿意靠近。直到人们的环保意识上来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开展了几次大型的改造,终于有了比较喜人的改观,河水虽还是浑浊,至少不会发黑,臭味倒是减轻了很多,只是看着依旧浑浊不堪。

    雨越下越大,把黑夜湿润如水晶般透明。付洋洋直接把车停在了桥上,举目四望,只有漫天的雨水和黑得发亮的夜晚。车子布满水痕的挡风玻璃遮挡了付洋洋的视线,她连火也没来得及熄,便开门跳入了雨水中。桥不大,前后左右均可以一眼望到头,桥上空无一人,附近的水泥河堤上也没有任何王与的踪迹。付洋洋捋了捋被雨水糊在脸上的长发,咬了咬牙往桥下的水面观察。水流很缓慢,犹如死水一般,密集的雨滴和桥上泼洒的雨水在水面上激起了大片的涟漪,除此之外,并无异常。借着车子的头灯,付洋洋可以看到,桥下留有桥洞,黑乎乎的看不太真切,但从反光看来,桥底两旁确实是和水面完全不同的漫反射,绝对是水泥或是固体建筑发出的颜色。付洋洋赶忙往桥头跑去,下了桥面,在绿化带的包围中,一条不起眼的小路直通桥底,底下很黑,付洋洋不得不拿出了手机当照明使用。在桥洞的中间位置,一个黑影正蜷缩着身子,倒在了地面上,双手上锃亮的手铐和身子下方的一大滩鲜红的血液尤为刺眼。付洋洋心里几近崩溃,脑子里乱哄哄的一片,近乎踉跄的扑倒在黑影旁,她小心的抬起了黑影的脸,是王与,真的是王与,此时,这张脸上早已褪去了平日的睿智,只留下了毫无血色的死气沉沉。付洋洋哭了,放声大哭,她根本抑制不住自己此时的情绪,眼中除了王与再无其他,连警车响亮的警笛声和对方不许动的警告都完全没有听见。

    苏林缓缓的醒了过来。他最后的记忆是和娜娜一起走出了省厅,之后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突然间就完全没有意识了。他还记得娜娜和他说的那些话,那些他根本无从去相信又那么活灵活现的话。他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也许这一切都是假的,娜娜是假的,她说的话也是假的,他只是在省厅的安全屋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把那个袭击他的女孩梦成了娜娜。他又禁不住有些失望,真希望这不是一个梦,真希望她真的是娜娜,真希望娜娜还能好听的叫他一声苏林哥哥。苏林缓缓的睁开了眼睛,光线有些昏暗,似乎天还没亮,他舒服的躺在一张软床上,头顶上的天花板,地上的深红色木地板,屋子里的摆设,和紧闭的窗帘,甚至他身上盖的毯子,都和省厅安全屋内的完全不同。苏林瞬间就清醒了,真的,一切都是真的,娜娜是真的,她说的话也是真的,可是自己为什么突然间断了片,又是怎么来到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又是哪里。苏林坐了起来,他身处的屋子不大,窗帘缝隙中透过的强光说明现在天色尚早。床的对面便是房门,苏林走了过去,小心的打开。屋外很亮,亮得他一下子没能适应过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客厅,他刚才睡的屋子在客厅的一角,并不显眼。客厅中间面对着他的方向摆着红木沙发和仿古茶几,娜娜和一位老先生正坐在沙发上说话,看见苏林走了出来,娜娜显得很高兴的叫了一声苏林哥哥,蹦蹦跳跳的跑了过来,拖住了苏林的手,把他拖到了沙发旁。老先生微笑的看着苏林,眼神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让人信任的慈祥。娜娜说,苏林哥哥,这是周院长,你还记得他吗。苏林仔细的看了看,老先生一身宽松的唐装,布鞋,身材不高,有些偏瘦,鹤发童颜。看着十分眼熟,但怎么也想不起在哪见过。苏林沉默了半晌,还是摇了摇头,说,对不起,我实在想不起我们认识。老先生爽朗的笑了一声,说,苏林,你确实认识我,只不过当时你年纪太小,没有印象也是正常的,先坐下,喝杯茶。苏林应了,小心的挨着娜娜坐在沙发上。

    这个位置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客厅的全貌。这是一栋别墅的底层,客厅的层高有两层楼的高度。二楼的走廊悬在客厅的上方,用木质的围栏保护着。再往上可以看到粗大的原木,纵横交错连接着四个角的巨大房梁。客厅四周都有窗,窗是木窗,镂空雕着传统的图案,帘是竹帘,此时已经卷吊了起来。墙壁是木制的,地板是木制的,整栋建筑似乎也是木制的,统统透着一股子前朝的味道。苏林抓了抓头,小声的自言自语说,我该不会是穿越了吧。娜娜听了哈哈大笑,说,苏林哥哥,你乱想什么呢。苏林看了看窗外的景色,窗前是芭蕉树和竹林,有虫鸣鸟叫,看不见一点现代和喧嚣。苏林望了一眼老先生,问道,你好,可不可以告诉我这是哪,我们还在省城吗?老先生永远是一副笑眯眯的表情,说,我们还在省城,只不过离市区有一段距离。这里是我们省内的总部,所有和我们有同样经历和生命轨迹的人都聚集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老先生一开口苏林更有了一种很亲近的感觉,像家里的长辈,永远只会疼爱他,而不会害他。苏林点点头,自己脑子里千头万绪,却又不知道要从哪问起。老先生看出了苏林的疑惑,先开了口,说,想必大概的情况娜娜已经和你说过了吧。苏林点点头,没有开口。老先生接着说,736厂,原来对外说的是军工厂,专门研制潜水艇及艇载武器。属于国家一级保密单位。其实,736厂的存在和潜水艇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在工厂内的潜艇配件和制造工具可以说都只是模型。

    苏林吃了一惊,讶异的望着娜娜和老先生。老先生依旧笑容可掬,娜娜则认真的朝苏林点了点头,示意他听下去。老先生轻轻的抿了一口茶几上陶杯里的热茶,又帮苏林面前的杯子续上了热水。旁若无人的接着说,736厂的前身,是国家7924部队下辖的一个保密单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7924部队按照国家军委的指示,和苏联合作,进行军事项目的开发在全国范围内查找有特殊能力的人。这个项目在当时被称为苦楝树行动,行动部门代号736。一开始,这个部门所有的活动都控制在苏联方面专家的手中,参与进来的战士只知道一点,他们要找的是拥有强大说服力的这一类人,无论男女,无论出身,甚至是骗子,只要他能在短时间内让人信服,他便是736的目标。最最重点的目标,是那些可以用语言或其他非物理的方法,让人进入昏迷状态的高手。苏林暗暗吃了一惊,问道,催眠?老先生轻轻的点了点头,说,不错,正是催眠,只不过当时参与行动的中方人员并不知道这个词,而苏联的专家也有意隐瞒,并没有公开研究项目的详细情况,甚至是连需要寻找什么样的人,也是模棱两可,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苏林听得很入神,连他自己也觉得奇怪,他竟然一点也没怀疑老先生的话,似乎只要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就一定是真理,无论有多么荒诞不经,他也连思考也不用去思考都会全盘接受。苏林又问道,苏联人为什么要找会催眠术的人?老先生摇了摇头,说,他们要的并不是会催眠术的人,他们要的,是那些从没有学过催眠术,甚至连催眠是什么都不知道,却又有催眠能力的人。苏林点了点头,示意老先生继续说下去。老先生闭上了眼睛,叹了一口气,继续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国家虽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要找这样的人基本上属于大海捞针,十万个人里面不见得能有一个。所以计划迟迟没有进展。苏联人急了,把情况捅到了上头,最后军委下了死命令,让736所有的中方人员按苏联专家的要求,在一个月内必须把相关人员遴选到位,按政治任务完成,如若有偏差,军法处置。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任务高于一切,基本上等同于最高指示。中方人员没有办法,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是时间紧迫,当时的交通通讯也不发达,在一个月内跑遍全国各个角落基本上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大家一合计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在系统内部找。中方人员统一了思想,利用本身都是在各自领域身处要职的优势,以各种理由,在全国范围内隐晦的向各自所处的领域发文,让基层的同志限期把符合条件的人员输送到位。发动人民战争确实是我们的优势,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下,很快有了喜人的结果,在军委要求的时间内,源源不断的有人被送到了研究部门,接受苏联专家的筛选。筛选的过程也很快,苏联专家用一种大家都没见过的机器,通过密密麻麻的电极接到相关人员的脑袋上,不出两分钟便能有结果。但是绝大部分接受筛选的人员,都是精神饱满的进去,昏迷或休克着出来。那些没有当场昏迷,或是能扛过两分钟以上的,都被苏联专家当宝似的藏了起来,从此,再也没有返回过原籍,均是一纸调令,甚至连父母妻儿都永远的说了再见。除了736的工作人员,全世界的人能再想起他的只有一纸死亡证明和那本鲜红的烈士证。老先生说到这里,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苏林小心的问道,周院长,您是不是也是那时候项目留下的人员之一。周院长点点头,说,不光是我,当时总共留下了符合条件的有二十四人,其中成年人十八名,未成年人八名,研究部门内部统称我们为二十四亡灵。进了部门以后,我们接受了一系列不为人知,又根本是常人不能忍受的所谓的训练。直到几年后,苏联和我国交恶,苏联人才把仪器和专家一起撤回了国。736却生存了下来,靠着中方人员几年的耳闻目见和悉心研究,已经大致上摸透了老毛子玩的花样,以原736中方工作人员为班底,重新组建了研究所,并自己研发了实验用的仪器和器材,同时,把736迁出京城,分几部分以不同的名义安排到地方,浦口的736厂,便是转移到三线的736研究部门的一个分支。你们,或者说你们的父母,都是被带到这个分支的研究对象之一。苏林觉得头脑有些发胀,又急切的想知道答案,他最想知道的便是自己的父母,到底还是不是自己的父母。他把疑问和老先生说了。老先生笑了笑,说,这个当然是毫无疑问的。736的项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遗传。其实在当时736的研究人员就已经发现,这种拥有天生的催眠能力的人,拥有能力与否以及能力的大小完全和脑电波的强度成正比。真正的强者,他所能向外扩张的脑电波强度足以影响他身边五米以内每一个人的脑电波。而这种特质,通过有效的训练理论上是可以无限扩张的,但训练并不代表一切,能有训练资格的人,都是天生就带有这样的特质,可以说是胎里带,并且,这种特质有遗传,强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一定也不是弱者。于是,让两个强者结合,孕育出更强的下一代,也正是736的重要研究项目之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黑弟的小说编号736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编号736最新章节编号736全文阅读编号7365200编号736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黑弟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