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州名 官职

本章节来自于 挣扎三国 http://www.lishu123.com/133/133991/
    东汉末年全国十三个州: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交州,幽州。  这13个州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州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乡下面是亭。

    先说下每州的郡吧:

    司隶: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弘农郡。

    豫州:陈郡,汝南郡,安丰郡,弋阳郡,颖川郡。

    冀州:中山国,常山郡,河间郡,渤海国,安平国,乐陵国,平原郡,清河郡,阳平郡,广平郡,魏郡,赵国,巨鹿郡。

    兖州: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郡,东平国,东郡,鲁郡,泰山郡,济北国。

    徐州:东莞郡,琅琊国,彭城国,东海国,下坯郡,广陵郡。

    青州:济南国,齐国,乐安郡,北海国,城阳郡,东莱郡。

    荆州: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衡阳郡,建平郡,南郡。

    扬州:靳春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鄱阳郡,临海郡,豫章郡,临川郡,庐陵郡,建安郡,吡陵典农校尉部。

    益州:阳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梓潼郡,巴东郡,广汉郡,东广汉郡,巴郡,涪陵郡,江阳郡,踺为郡,汉嘉郡,蜀郡,永昌郡,云南郡,建宁郡,兴古郡,朱提郡,样珂郡,越隽郡。

    凉州: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陇西郡,南安郡,广魏郡,安定郡,扶风郡,京兆郡,北地郡,冯诩郡。

    并州:雁门郡,新兴郡,太原郡,西河郡,乐平郡,上党郡。

    交州:交趾郡,郁林郡,苍梧郡,朱崖郡,高凉郡,南海郡。

    幽州:代郡,上古郡,范阳郡,燕国,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

    至于各州郡的地域范围,我不想说了,有很多地方都是有争议的,说个大概又没用。

    下面介绍下全国官僚机构的人员配置

    太常:

    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

    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

    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

    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

    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

    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

    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黄门侍郎小黄门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

    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

    担任。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

    不适合的。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

    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

    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侍中为事实上的宰相。

    中书令:

    魏国始设,为中书省长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打理,一个尚

    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

    黄门侍郎:

    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

    散骑常侍:

    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

    问。

    散骑侍郎:

    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

    五官中郎将:

    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

    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御史中丞:

    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

    将作大匠:

    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秩“比二千石”。

    中书舍人:

    中书省属官,曹魏始置,负责传宣诏命。

    五兵尚书:

    曹魏始置五兵尚书,为兵部尚书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度支尚书:

    吴国始置户部。与此同时,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后周时更

    名为民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为户部尚书。

    左民尚书:

    曹魏始置,主修缮功作之事,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

    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任免。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吏部

    尚书又称大尚书。

    祠部尚书:

    曹魏时始置,掌礼制。后周时更名为礼部。

    屯田都尉:

    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

    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

    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

    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

    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武将官职: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

    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

    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

    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

    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

    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

    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

    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

    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

    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

    将军才以重号将军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

    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

    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

    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

    大。

    上大将军:

    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

    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

    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

    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

    号。

    护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

    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

    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

    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

    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

    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

    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

    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

    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下面在说一下地方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

    ,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

    ,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

    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而不需要四处走动

    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

    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

    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

    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

    都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

    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

    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

    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

    ,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故

    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

    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

    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

    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

    。列侯有食邑,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

    寿亭侯。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

    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道成的小说挣扎三国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挣扎三国最新章节挣扎三国全文阅读挣扎三国5200挣扎三国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道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