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之后,蔺相如随同平原君一同来到其府上。
“相如啊!这件事,你到底有没有把握啊?”
蔺相如微笑之中,似乎含有一种苦涩之感。
“大人是信不过相如?”
“哪里哪里·····依我看,不就是一块石头嘛,如果秦王真想要,给其便是,为了那么一个东西,就跟秦国开战?打个你死我活?值得吗?”
“相如知道大人是担心相如,但是大人也一定知道,国与国之间的一举一动都不会是偶然而为之,后面都有深意,大人试想,要是将这和氏璧让与秦王,倒让天下诸侯小觑了大王,说大王怕秦王,本来秦国就已经是令列国畏惧,若再有了这事,今后,纵使列国合纵抗秦,恐都没有一个敢扛旗之人了,再说了,大王得和氏璧来之不易,大王怎能轻易送秦。”
“说的也是,要不这样,我们再择一形似和氏璧之玉石置换之,这样就算是被秦国人夺去,也不会让大王难堪,也可试探秦王的虚实,保你性命无忧。”
“那秦国太后本是楚国公主,难保没有见过和氏璧,一旦秦王发现我们恩欺骗了他,这可就是秦王希望看见的,不能如此。”
“这么说,只能那样了?”
那晚,赵王依旧在文德殿处理政务,与以往不同的是,经常眺望宫外的九天,宫外的平原君也是难以就寝,在桌案前来回踱步,廉颇虽一贯看不起蔺相如,但是对于此事,他倒是对蔺相如有了一些敬佩之心,在他看来,这个文人不像是他想象的那般胆小,而只会夸夸其谈,蔺相如在自己的家里思虑良久,本来是想进宫的,但是想到文德殿里肯定仍然是灯火通明,赵王日日夜夜的辛劳,自己不忍心再给赵王添烦恼。
赵王询问:“缪贤,有人入宫见寡人吗?”
“回大王,还没有。”
“蔺相如没来,赵胜(平原君)也没来吗?”
“是的,大王!”
“把那和氏璧给寡人拿来。”
“是!”
赵王拿着和氏璧,“寡人有雄心壮志,荡平诸国之心,也坚信这和氏璧到了寡人的手里,我赵国更是顺风顺水,恨不早生十年啊!”
“大王还是早些休息吧!”
“寡人哪里能睡得着,看着外面的锦绣河山,寡人日日夜夜都在告诫自己,祖宗的基业,万不能断送在我辈的手上,寡人夺来这和氏璧,不知是福是祸啊!”
“这蔺相如此去,确实是不简单呐!”
“说说。”
“大王心里明白得很,那容得上老奴置喙。”
“当年魏国丞相公叔痤曾对当时的魏王说,他的门客商鞅有安邦定国之才,向其举荐,可惜啊!魏王未能礼贤下士,那庞涓也是心胸狭窄之人,这样的不世之材,还是被秦国收纳了!才多久啊,弱秦就成了强秦,曾经的灭秦成了抗秦,曾经的分秦成了如今的自己割地求和,时移世易,难道这真是天意不成?”
“要不要奴才去请蔺相如前来?”
“算了,他要是想来,早就来了,静看时局吧!”
“大王担心的倒不是和氏璧吧!”
“素问那秦王嬴稷求贤若渴,秦国又值强盛,寡人真担心蔺相如啊!”
赵王心里明白,万一和氏璧丢了,这蔺相如也归顺了秦王,那赵国便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
次日,赵王亲率全体官员在宫门前为蔺相如送行。
“先生此去山高水长,危机重重,寡人未能给先生功名利禄,如今却要让先生只身涉险,寡人心里不忍,有愧于先生。”
“大王言重了,相如身受大王礼遇,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昔日商鞅受秦孝公赏识一展抱负,张仪受秦孝文王礼遇,最终让张仪一怒而诸侯惧,相如不才,就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大王恩情之万一。”
“先生放心前去,寡人若是知道这有今天,断不会从楚国弄来这和氏璧,若是因为它伤害了先生,寡人定会砸碎了它。”
“大王不必动怒,这和氏璧是大王的至爱,里面有大王的雄心壮志,有了他,大王就有了的自信,蔺相如何德何能,不值大王如此厚爱,只要大王礼贤下士,天下的英才定会慕名而来赵国,那时,我赵国必定会焕然一新。”
“先生的话,寡人字字在心,这一路先生好好保重,寡人在赵国等着先生的归来。”
“相如就是粉身碎骨也绝不辱使命。”
蔺相如持节拜别赵王,告别群臣,离开赵都邯郸,踏上出使秦国的征途。
很多秦国人都听闻赵王派遣的使者是蔺相如,一个背景平淡,又不是高官显贵的平庸之辈,有了轻视怠慢之心。
“赵国时臣蔺相如奉赵王之命来咸阳觐见秦王。”
蔺相如不卑不亢的捧着盛有和氏璧的木盒进入咸阳宫宣室殿。
“外臣蔺相如拜见秦王太后。”
“使臣免礼,请坐。”
“谢秦王。
“寡人听闻蔺公子在赵国有圣贤之称,寡人今日一见,风骨超然,仪态端方,归然不同凡响。”
“秦王过誉了,秦王文武全才,秦国威名远扬,今日能有幸觐见秦王,我蔺相如人生有幸。”
“赵王果然领会寡人的意思,送来这和氏璧。”
“我家大王听闻秦王借和氏璧之意,完全是一片孝心,实乃感佩之至,太后又速来贤明,讲究诚信,得到秦王的请求,我家大王立即就着手预备此事了。”
“有劳赵王了,请带寡人向赵王致谢。”
“是!”
“蔺公子不远千里前来,实在辛苦了。”(秦宣太后)
“太后贤德,这一番心意,太后明白就好。”
“如今大秦如日中天,统一六国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何必留在秦国,秦王必定厚待先生,先生也必定如昔日的张仪般显赫。”
“外臣对太后的爱才之心早有耳闻,今日一见,觉得太后实乃女中豪杰,外臣也觉得秦国的强大确实有其中的必然因素,外臣佩服。”
“既然先生也觉得然矣,就此留下,如何?寡人定会让先生一展才华。”
“相如才德浅陋,承蒙秦王和太后赏识,实在是愧不敢当,赵王对微臣有大恩,微臣不敢负赵王。”
“此事,先生可再行考虑,寡人不急!”
“蔺公子,这和氏璧让我带去后宫与众人一起揽阅,如何?”
“当然可以,太后请·····”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