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杨旭拍了拍胸脯傲然道。
“哦!”老爹惊奇的说;“旭儿,不要说大话,要真的知道才好。”
我点了点头,朗朗的开始解释道:“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在难于通行之地不要驻扎,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要与四邻结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要精于谋划,误入死地则须坚决作战。
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占,有些地域不要争,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所以将帅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就是真懂得用兵了;将帅不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就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挥作战如果不懂“九变”的方法,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大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
因此,用最另人头痛的事去使敌国屈服,用复杂的事变去使敌国穷于应付,以利益为钓饵引诱敌国疲于奔命。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
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坚不可摧的防御,不会被战胜。
所以,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
所有这五种情况,都是将领最容易有的过失,是用兵的灾难。军队覆没,将领牺牲,必定是因为这五种危害,因此一定要认识到这五种危害的严重性。”
杨赐惊讶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拉着杨旭的手激动着望着他问道:
“旭儿,你平日熟读诸子百家那你最喜欢哪一家。”看着杨赐那激动的眼神,杨旭突然感觉到自己父亲的心中好像突然活了一样。
杨旭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但是父亲的眼神就像是已今,近乎绝望的事情突然看到了希望一样。
杨旭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还是如实回答了自己父亲的问题。
“父亲孩儿认为,儒家可以治国平天下,道家可以修身养性,法家可以惩恶除奸,震慑不臣,兵家则可以报国杀敌,纵横沙场。但孩儿最喜欢的是孟子的话。”杨旭说道。
“什...什...什么话”杨赐有些结巴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孩儿认为只要天子能做到这一点,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至于现在的大汉天下孩儿不敢妄论!”此时的杨旭显得十分的严肃。
“嘶!”杨赐倒吸了一口凉气看着这个只有三岁的儿子心中久久不能平复。便摸了摸杨旭的脑袋道:“好孩子,你先下去吧!”
“看出父亲有心事,杨旭也不好多问。”便向杨赐行了一礼,然后退了出去。
看着杨旭离开的背影,杨赐心中仿佛下定了决心。
“咚咚”门外传来敲门声。
“谁?”杨赐问道。
“父亲是孩儿。”
“彪儿,进来吧!”杨赐说道。
“何事?”杨赐对着杨彪问道。
“父亲,如今陛下亲近宦官,远贤臣,孩儿想请父亲与诸位公卿大臣一起上奏,请陛下以国事为重啊!”杨彪说道。
杨赐看着杨彪叹了口气道:“彪儿,你今年多大了。”
“啊?”杨彪有些摸不着头脑道:“孩儿今年三十有一。”
“彪儿,三十而立,可你的三十一了,怎么还是这么愚蠢,下去吧!”杨赐怒骂道。
“孩儿告退。”杨彪被杨赐骂的不敢抬头。
“等等!”这在杨彪准备出去的时候被杨赐叫住了。
“父亲,还有何时吩咐!”杨彪问道。
“你弟弟,也应该拜师启蒙了。”杨赐说道。显然杨赐并没有把杨旭的妖孽告诉杨彪,只是说找个老师启蒙。
“那父亲的意思是?”杨彪问道。
“蔡邕吧!他乃当世大儒,让他给旭儿启蒙正合适。这件事就交由你呢?”杨赐说道。
“父亲,旭弟只要三岁,蔡邕乃当世大儒这恐怕!”杨彪有些为难的说道。
“哈哈!”杨赐大笑道:“就让旭儿试试吧!”
“是!孩儿遵命!”
第二天,当杨彪去拜访蔡邕时,提起此事没想到蔡邕却一口答应了。这倒是让杨彪惊讶不已。
自从那一天开始,杨旭一下子就忙了起来,每天上午就去往蔡邕的府邸学习。
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人。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对于自己能拜蔡邕为师,杨旭则有些好奇这蔡邕连自己见都没见过,怎么会这么痛快的收自己为徒呢?
就算杨家与蔡邕是世交,但是自己想拜蔡邕为师也应该不是那么容易啊!
看来这个问题只有自己的父亲和蔡邕知道答案了!
而蔡邕对这个徒弟则是又爱又恨,因为杨旭每天上课都会开小差,可是蔡邕的板子却没有一次打到过他。因为杨旭实在是太聪明了,聪明到蔡邕都有些嫉妒了。
这一天杨旭照样进入蔡邕的书房,照例行完礼,就开始听蔡邕讲课了。起初,蔡邕也没发现杨旭的异常,可是当蔡邕正讲到兴头上,却发现杨旭又有些走神了,顿时有些不悦!
“啪!”蔡邕手中的戒尺落在桌上,吓了杨旭一跳,只听蔡邕问道:“旭儿,刚才为师讲了什么内容,是什么意思?”
别看杨旭好像在开小差,蔡邕讲课他可在听着呢!要知道,蔡邕手中的戒尺可是铁质的。
只不过杨旭听课的状态就是这样,心不在焉。可是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听着。
杨旭站起来把蔡邕说的内容重复了一遍,又把解释说了一遍,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蔡邕见又是这样心中有些气不过,只留下来一句“孺子不可教也”便拂袖而去。
其实在蔡邕心里是非常喜爱这个弟子的,如果不是这样那就算和杨家的关系再怎么好,他也不会收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弟子的。
而且杨旭这个弟子和普通弟子不同,普通的弟子只是听过蔡邕讲学,便有了师生之谊,而杨旭则是关门弟子。
毕竟一般大儒都不会为收一个几岁的孩子为徒的,除非是皇子皇孙。因为师生关系是古代最铁的关系之一,毫不下于父子关系。若是有一个蠢笨如猪的学生,对大儒的名声是一种无形的消弱。
而比如说刘备,到处说他是卢植的弟子,可是卢植又教授了他几天学问?可是外人却因此很给刘备面子!
这就是大儒的影响力,这其实是杨赐在为他铺路,只不过目前的杨旭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而每天的下午杨旭还有另一件事就是打磨筋骨,杨赐更是请来了当时还在洛阳的天下第一剑客王越来训练杨旭。杨旭的悲惨人生便开始了。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