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雷音寺,就在刚才,天上一道霹雳直击到金蝉子的头上,接着响起了一声惊雷。那惊雷好像要劈开这纠结的世界。金蝉子的金身被击为齑粉。
“金蝉子质疑我佛,遭到天谴,粉身碎骨了。灵山上,三界内都传开了这个消息。
此刻大雷音寺的密室里只有佛主一人。他不禁想起了刚才在大殿上遭受雷劫的金蝉子:
“金蝉子,作为我的弟子,你是幸运的,你毕竟是我的弟子,可以得到我的保护。我会保护你可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但同时你也是不幸的。你毕竟是我的弟子,在人们的观念里,你只能在我的范畴内修习,而不能跳出我的范畴探索未知。你任何突破现存佛法的尝试,在外人的眼里,都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这必然阻碍了你探索的脚步。”佛祖微微点了点头:“你的抗争,引来多少风雨,若无为师保你,你早就倒在求索的路上了。你脚下的路何尝不是我心中也想走的路,但我能抛下这万千俗务,还有身上的责任,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吗?”佛祖长叹了一口气。
“自从成佛的那一天起,我就失去了继续探索的可能。我不能修改以前所说的话,不能纠正以前不如意的事。我也有很多新的感悟啊!我又何尝不想像你一样,入世去感受那更广阔的世界,去体悟那更深邃的大道。现在你代替我走一招,去做我想做而没有做,也做不了的事。我能给你的只是这一点默默的保护,保你一灵不灭。希望将来,希望有一天,当你悟彻大道,终有所成的时候,你能重回佛前,讲给我听你走过的路,你听到的事,你见过的人,还有你的感悟”。
佛主抬起头来,双眼深邃地望着远方,那目光好像穿透了无尽的时空,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看到。此刻,他的眼前浮现出那只从大殿房梁上飞下来,落到自己手上的金蝉。良久,佛主开口喃喃说道:“金蝉子”。
前尘往事:
西天,大雷音寺,在讲经堂的大殿上,那时释迦摩尼佛主离开菩提双树不久,他要开坛宣讲《妙法莲华经》。其时,讲经堂庆云彩雾,佛乐渺渺,天花乱坠,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皈身礼拜。
《法华经》是大乘经典之王,本来就难以悟彻,再加座下诸人本源不齐,出身来历不尽相同,所思所求各异,在每一宗派里,人们总是执着于他们自己的方式,执着于某种形式,彼此的误解就像毒蛇一样互相伤害着。尤其对于诸欲因缘,六道轮回,多般苦毒各执己见。对于到底什么是存在?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又要到哪里去?更是诸说纷纭。
讲经堂里,佛主开口问座下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对于缘生缘灭,因果循环有何体悟,何人真知,何为真如。座下却各个茫然,顾左右而言它。
佛主摇头叹道,难道我座下如此众多大德,大能者,竟无一人知晓?正叹息间,忽听梁上一声长鸣,知……了,知……了。佛主眼放精光,抬头望去,却见梁上一只金蝉雀跃鸣叫不已。
原来在那经堂的梁上有一只金茧,恰好化出一只金蝉。他以金蝉之身初临世界。听到佛主讲经,虽然茫然不知所谓,却感到宁静祥和,心生喜悦。他不由地向前凑了凑,好想叫几声,表达自己的喜悦,无奈他刚刚托却蝉蜕,身上还**的,尽管他挣扎着想张开翅膀欢叫几声,无奈却做不到。正当佛主开口询问,众人皆默默无言之时,金蝉忽然发声。只听几声“知了知了”,众人不禁一惊。这是谁能悟得如此奥意。大家不由顺声音看去,却见是梁上一只金蝉正“知了,知了地鸣叫,大家都不禁笑了起来。
谁知那金蝉却越发地欢悦起来,边叫边四处涌动,却将一片蝉蜕带了下来,蝉蜕从梁上飘荡着落下来,正好落在佛主头上。佛主那早已古井无波的双眼突然闪出一缕金光。他抬起手,把那片蝉蜕举到眼前。
金蝉脱壳代表变幻,代表生命的蜕变,金蝉的生命正是通过蜕变获得新生,成为更高级的生命形式。这就是生命的规律,是轮回的最好佐证。想到这,佛主抬头向梁上的金蝉招了招手。那金蝉好像懂了佛主的禅意,竟然飞下房梁,落到了佛主的掌中。
佛主暗暗点头,这就是生命;这就是命运;这就是缘分;这就是轮回。在众皆茫然,无人回答时,这只金蝉竟然无意地唱出了“知了”,在解释生命轮回奥义的时候,还有什么能比金蝉脱壳更形象地代表轮回呢?这就是缘,缘生缘灭,正当其时。想到这儿,佛主高高举起了那只握着金蝉的手:“这就是新生”。接着他举起了另一只握着蝉蜕的手:“这就是轮回”。瞬间,坐下众人一个个眼波涟涟,如醍醐灌顶,竟有大半人即刻就开悟了。
佛主收回那只握着金蝉的手:“你原意从我学佛吗?”只见那只金蝉欢声雀跃,似乎无限欣喜。
“你今后就随我学佛。你就是我的二弟子,舍利佛是你的师兄。我给你起一个法号,你真身乃是一只金蝉,就叫【金蝉子】吧。”说完佛主轻轻地吹了一口气,那只金蝉一转身就化生成人型,只见他齿白唇红,双目有神,飘飘然如遗世独立。佛主不禁赞道:“真佛子也”。
自此,金蝉子成了佛祖的二弟子,开始在灵山学佛。
作为佛子,佛法三千,他尽可以优哉游哉,从容学来,但这位当初以一声知了结下佛缘的金蝉子却不满足于知了,还要探索缘由:到底什么是存在?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世界,这万物,都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为什么而来,又缘何而去。
金蝉子每天就这样想着,问着,与人争论着。他的悟性如此之高,他的问题又如此之多,整个灵山上,大家都怕了他。
突然有一天,金蝉子不再问,也不再与人争辩,他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坐在树下,想着他的心事,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他再开口时,却是站在佛前:“师尊,我要离开灵山,入世修炼!”
佛祖望着金蝉子,对于金蝉子的请求,他并不感到惊讶。只是把金蝉子招到密室,与他进行了一次谈话。佛祖特别强调了探索的艰难。他说:要探求大道至理,那注定了是一条艰辛的路,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甚至注定是一条失败的路。不能说九死一生,几乎可以说是十死无生。
探求天地大道可能是亿兆生灵潜意识里都会有的愿望,但这亿兆生灵中也许只有万众真的认真思考过;这万众中也许只有千众采取了实际行动;这千众中也许只有百众找到了正途;这百众中也许只有十众坚持到了灵山;这十众中也只有一人可以登上了顶峰。
要探索宇宙至理你就要有一种强烈愿望,一种做万众中最终登顶的一人的强烈愿望,也要有成为倒在半路上的觉悟,成为那九千九百九十九人之一的觉悟。佛主望着金蝉子。
“师尊,我发宏愿去求索,也许我会登顶,也许我会倒在路上,但我的目标是求索,无论我到了哪步,都无怨无悔。我的心在路上,我的喜悦在探索的途中。如果我万幸顶上顶峰,固我所求,如果我倒在途中,亦我所愿。即使我走上了歧途,至少我可以告诉后来者:此路不通!”
“好吧,佛主叹了一口气,如果你已经想到了探索的艰难,有了准备,你就可以开始你的路了”。
“师尊,你还有什么心愿”。金蝉子最后问道。
“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当你悟彻大道,终有所成的时候,你能重回佛前,讲给我听你走过的路,你听到的事,你见过的人,还有你的感悟”。说完佛主挥挥手示意金蝉子可以离开灵山了。
金蝉子走了。那是他【一下灵山】,也就是在这一世他结识了白谷。从那一世起,金蝉子兜兜转转到今天已经先后十下灵山,今天这一去,不知道又要起多少血雨腥风。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