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一回:古道疾驰少女发威 荒野独行书生多情

本章节来自于 铁木真宝藏 http://www.lishu123.com/137/137020/
    .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play:none;visibility:hidden;}

    长江南岸有一小城,名叫芜湖。春秋时,名鸠兹,属吴国。话说芜湖县有一名医,姓苏名宁轩,字伯辕,原系金陵人氏。他的父亲苏绍,乃是宫中御医,娶的是太平府世代书香之家的一对姐妹花。他家世代行医百余年,却是一脉单传。到苏宁轩这一代,娶了十几房姨太太,仍旧无所出。苏宁轩心灰意冷,离家出走,不知所踪。

    苏宁轩离家九个月后,他的妻子何氏生下一女,取名苏女。此女颇有祖父遗风,又遗传了祖上学医资质。三岁识千字,五岁便将一本《黄帝内经》背诵的滚瓜烂熟,七岁自学《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脉经》《针灸甲乙经》等医书。十岁便能为左邻右舍诊病抓药。

    苏宁轩失踪后的第十二年秋天,何氏被族人以不守妇道,与人通奸,生下孽子的罪名告上衙门。县令判处何氏“去衣受杖”之刑。何氏为表清白,在公堂上撞柱而亡,以死明志。何氏死后,苏女亦被族人逐离。为还母清白,苏女四处寻找苏宁轩。听闻有人曾在衢州府的药王山见过苏伯辕,苏女只身一人赶往衢州寻父。寻父途中遇上山贼,逃跑中摔下山崖生死未卜。

    十多年过后,江湖传言衢州府的药王山有个一笑堂,一笑堂有一位女神医,能治百病,能起死回生,能换肝换肺……江湖传言越来越多,说法也越来越神。于是药王山开始热闹起来,有好奇者前往猎奇的,有慕名前来拜访的,也有天下名医踢馆的……猎奇的回来说的更玄乎,慕名的回来更崇拜,踢馆的回来灰头土脸。一笑堂一时间世人皆知。

    一笑堂从无到有,从初现江湖到名震天下,扬名海外用了三十年。三十年,除了衢州府药王山一笑堂总舵,还分别在西陲耀县药王山和辽东法库县药王山设有分舵。一夜之间,一笑堂药铺遍布天下,全国分号药铺上千家。一笑堂医术超群的弟子除了在一笑堂坐诊,甚至宫中御医,官医都被一笑堂所垄断。不仅天下的药商要仰仗一笑堂讨饭吃,就连皇亲国戚王公贵胄,以及武林人士都要礼让一笑堂三分。

    耀县药王山下有一小镇叫柳林镇,这里街巷整齐,民风淳朴。从小镇通向药王山的古道两旁开满了店铺。镇中心有一家闲人居客栈是家百年老店。据说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等都曾在这里住宿过,吸引了众多江湖文人雅士慕名而来。

    每年的二月初二,是一笑堂义诊的日子。这一日全天下的一笑堂药铺均免费为百姓诊病送药。就连被江湖人奉为女神医的一笑堂堂主也会在这一日坐诊,专门医治疑难杂症,解决常人所不能治愈的绝症。每隔十年发放一颗能起死回生的续命还魂丹,谁能得到全凭造化。

    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也称春龙节。各地习俗不同,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青龙节之称。耀县的习俗是古庙会,这一日男女老少或结伴或全家或独行,都会往寺庙祈福还愿。

    耀县地处西陲中部渭北高原南缘,二月虽是初春,但天气尚未转暖,山上背阴处仍有积雪初融,柳林镇丝毫不见春日气象。日上三竿,淡黄的阳光照在大地上,才有了几分暖意。古道两旁末端,新开了几家店铺,贩卖一些茶水面饼菜饭之类的食物和冷酒以及麻鞋油布雨伞之类的食用杂货。

    “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雳一声惊天地,怎知龙王心里愁。”大人们忙着招呼进山吃食的客人,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嬉戏着,嘴里念着当地的谚语。

    古道上走来一中年男子,书生打扮,手中拿着一把摺扇,后腰上斜插着一根玉箫。他懒洋洋地踱着步子,神情有些慵懒。对周围来来往往的人和事物显得漫不经心,毫不在意。一面摊旁站着一位大婶,看到他走来,扯着大嗓门喊道:“先生,过来吃碗我家的油泼面,进山腿脚才有力道。”

    中年男子皱了皱眉,迟疑了几秒,走了过来,择了一张人少的桌子悠闲的坐下。慢慢悠悠地说道:“一碗面,辣椒多。”声音是懒懒的,听到人耳中却很舒服。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将插在后腰的玉箫拿下,同手中摺扇一并搁在桌边。

    “好兵器。”说话的是一老头,声音不大,吐字却很清晰。

    中年男子听到说话,微微一惊。回首一瞧,只见在下手坐着一个老头,看去有些古板。老头大口的吃着面条,就着蒜。很快一大碗面条被吃的干干净净,老头又要了一大碗面汤饮下。吃饱喝足,老头心满意足的打了两个响亮的饱嗝,丢下钱走了。至始至终老头都没再看中年男子一眼,似乎他不存在。

    进出山的人越来越多,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店摊生意也越来越热闹。由于每家店摊的桌椅有限,那些歇脚喝茶和吃面的香客相互拼桌。认识的不认识的,喝茶和吃面的凑在一桌。等面上桌时间,这些人闲着无事,便江南江北天上地下地闲聊起来。这些人信口开河,胡吹猛侃,随心所欲地扯东拉西,聊得没边没界的时候。忽听古道南边远远传来一阵清脆而又急骤的马蹄声。马蹄声由远而近,吸引着古道两旁的所有吃食的客人和店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转过头去,目迎着这疾驰而来的客人。

    中年男子眉毛微挑,脸上不禁微露惊诧之色,他随即站起身来,向着道边张望着。几眨眼的功夫,骑影已从摊前掠过,马蹄卷起的尘土,落满了食客的碗里。

    “喂,你赶着去投胎,扬老子一身土。”

    “你站住,赔老子的面。”

    “缺德鬼,没看见在吃饭吗?”

    面对落满灰尘的碗,这些人对着马尾后喷出一道长长的白色烟尘骂骂咧咧。只见那个已经远去的红点又拨转马头,迅速地向这边移来。红点越来越近,众人清晰的看到它的轮廓:一匹神骏异常的大红马,高大膘肥,尤其是它的四条腿壮的出奇,竟是一匹罕见的良马。

    马上端坐一位姑娘,身穿丁香色衣裙,扎袖;腰中系一根牙色绸带,外罩一件老银色马褂,脚下穿着一双羊皮短靴,背上背着好大一张弓;姑娘年约十五六岁,圆圆的脸盘,大大的眼睛,却长了一张红润的小口。双眉微挑,嘴角挂着笑容。

    大红马驮着姑娘四蹄腾跃,鬃须飘拂,昂头平尾,势若行空,穿射而来,又是卷起一阵尘土。那马神骏非凡,通身红得发亮,在阳光照耀下,几乎使人感到耀眼难睁,不敢正视;愤怒的人们面对着一马一人惊得目瞪口呆。

    姑娘端坐马上,稚嫩的小脸白皙透红,长长的睫毛扑闪扑闪,一双明亮的眼睛像夜晚的星星一眨一眨。她快速地扫了一眼围坐在桌椅旁的每一个人,嘟着嘴。露出一种委屈而又任性,又满不在乎的神情。

    “我的马快,我急着上山,脏了你们的吃食,也不是故意的,做什么骂我。”姑娘一边说着,一边搁腰里摸出一锭十两的银子,往桌上一抛道:“今天是一笑堂十年发放一次续命还魂丹的日子,今年一笑堂堂主将在这里发放。倘若有缘得到续命还魂丹,几碗茶面算得了什么。”

    正当大家都在为这姑娘的装束打扮和坐下大红马惊叹不已时,姑娘的话引起了人群的骚动。面摊前吃面的那位中年男子听得一笑堂堂主来此,慵懒的神情因震惊变的冷峻。只见他一手紧紧抓着玉箫,一手紧紧的攥着摺扇。斜靠着桌子,大张着眼,一动不动地盯着药王山的方向,一瞬间,他好像完全停止了呼吸。使他感到惊诧和震动的倒不是马上那位明媚的姑娘,也不是姑娘胯下那匹神骏非凡的大红马,而是姑娘口中的一笑堂堂主。

    姑娘说罢,再一次的拔转马头。中年男子抢步上前,拦住姑娘去路。似笑非笑的说:“这就完事了吗?”

    那姑娘看着拦在马前的中年男子不高兴的说:“还要怎样?”

    中年男子挑了挑眉,耸了耸肩道:“你是不是应该下马给大家伙陪个礼呢?”

    中年男子说罢回头对着围观看热闹的人说道:“大家伙,说,应不应该让她赔礼啊?”

    “要,必须要。”众人异口同声的附和着。

    姑娘的一张小脸变了色。她冷冷的看着中年男子道:“你是谁?”

    中年男子为微微一笑道:“吃面的客人。”

    姑娘微微皱了皱眉,又轻轻舒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啊,这就是大青山后的狼!”

    飕……飕……飕……连着三声,三支羽箭分别对着中年男子上中下射去。

    “呀……”众人一片惊呼。

    中年男子也没料到这小姑娘会有这么一手,风到箭到。中年男子双膝一弯,身子向后一仰,第一支羽箭插着他的面门飞过。紧跟着中年男子一个龙卷风躲过第二支羽箭,最后一个鹞子翻身,抓住了第三支羽箭。那姑娘趁着他躲避羽箭,双脚一磕马肚,大红马嗖的一下蹿了过去。那姑娘回首望一眼中年男子,留下一串银铃般笑声绝尘而去。

    “咦……切……”众人轻蔑的对中年男子嗤之以鼻。

    中年男子并不理会,他望着手中的羽箭发呆。

    他就站在她的马头前,他离她那么近,他尽然没看清她是什么时候从背后摘取了弓箭。她出手的速度是那样的快,骑术又是如此精绝……这样的马匹,这样的箭术,这样的一个姑娘,她的来历绝不寻常。中年男子将手中羽箭抛掷地上,抬头看看天向着药王山赶去。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名牌小肚兜的小说铁木真宝藏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铁木真宝藏最新章节铁木真宝藏全文阅读铁木真宝藏5200铁木真宝藏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名牌小肚兜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