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风流太阁传 织田信长(二)

本章节来自于 风流太阁传 http://www.lishu123.com/14/14988/
    第二次信长包围网

    1575年11月4日,信长叙任权大纳言,11月7日任右近卫大将。11月28日,信长让出织田家家督之位给嫡男织田信忠,同时也让出美浓尾张等领地于原则上隐居。只是信长仍然处于执行织田家政

    安土城遗迹

    治军事的立场。1576年1月,信长于琵琶湖湖岸,开始亲身指挥建筑安土城。1579年完成了五层七重且豪华绚烂的安土城。据言安土城内部极为通风。耶稣教会的传教士在寄回母国的信上赞叹:“即使欧洲也没有如此豪华的城堡”。信长把岐阜城让给信忠、并迁入其新筑于南近江(今滋贺县)的安土城。信长就以此为据点开始迈向一统天下之路。1576年1月、与信长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举起叛旗。接着石山本愿寺也再次举兵,再一次反信长的动作开始增强。信长于4月、派大将明智光秀、荒木村重、原田直政率领3万军队前往大坂、但于苇原之战中大败,以原田直政为首有1,000人以上战死。大坂的织田军在石山军猛烈攻势下,困守于天王寺堡垒,遭石山军包围,织田军因此陷入困境。5月5日,信长前往若江城发出动员令,却只召集到3,000人左右。而信长于5月7日早上、亲自在前头率领此3,000人军队、攻向包围天王寺堡垒的15000人的石山军(天王寺堡垒之战)。信长本人虽在激烈战斗中负伤,但信长本人的出阵使得织田军士气高昂,最后得以成功击败石山军。之后,织田军从水陆路包围石山御坊以断绝兵粮。但在7月13日、石山本愿寺援军毛利村上水军800艘出现并击败了织田的水军(木津川之战)后、毛利军将兵粮弹药搬入石山。此时人称越后之龙的大名上杉谦信开始与信长敌对。信长与谦信,原本为对抗武田信玄此一共同敌人,于1572年缔结了同盟。在信玄病死后、谦信为信长一再地与宗教势力抗争的行动所激怒,因此于1576年与石山本愿寺和解,并解除与信长的同盟,明白地表示与信长的对立。以谦信为盟主,毛利辉元、石山本愿寺、波多野秀治、纪州杂贺众等反信长者同一步调地开始行动。

    针对此状况,信长在1577年2月率领大军前往讨伐纪州杂贺众,由于毛利村上水军于

    安土城遗迹

    背后援助杂贺众及谦信进攻能登等原因,到了3月,让杂贺众领袖杂贺孙一投降,但没有提供人质给信长。只是形式,并在形式上维持和睦,信长从纪伊撤兵。此时,在能登七尾城的长续连一边承受谦信攻击一边派儿子长连龙向信长求援军。信长派柴田胜家为总大将率领3万为前行军队、自己率领本队18000人为后军出阵。但9月15日七尾城沦陷、9月23日前军遭谦信所率领的上杉军所败(手取川之战)。信长知道战况后,为避免与谦信正面冲突,返回了安土。大和的松永久秀见到信长的困境,与谦信呼应而举兵反叛。得知久秀谋反的信长从加贺撤兵、派织田信忠为总大将,大军前往信贵山城于10月击败了久秀。但在对谦信的战斗上居于不利立场的信长,面临毛利氏、石山本愿寺的攻势再次陷入困境。10月在击败久秀后,在丹波龟山城抵抗信长的内藤定政病死。龟山城、籾井城、笹山城等丹波诸城,旋即为织田军所攻下。1578年3月13日,上杉谦信突然死去。因谦信没有子息,于是养子上杉景胜与上杉景虎开始争夺起继承权。在此时,织田军则攻下了上杉领土的能登、加贺。而由于谦信的死,信长包围网再次崩坏。[3]

    织田家各方面军团

    •北陆方面 柴田胜家军团

    •关东方面 织田信忠 泷川一益军团

    •畿内方面 明智光秀军团

    •中国方面 羽柴秀吉军团

    •四国方面丹羽长秀织田信孝军团

    •对本愿寺方面 佐久间信盛军团

    •东海道制压 德川家康军团

    进入天正年号后,织田家已具备延伸至多方面势力的兵力与财力。信长赐予属下

    安土城遗迹

    武将战国大名级的领土,给予高度的统治自由并命令其攻略周边势力。谦信死后、历经家督之争得以继承家督的是上杉景胜,信长针对上杉势力派出柴田胜家、前田利家、佐佐成政等人;对武田胜赖则派出嫡男织田信忠、泷川一益、森长可等人;对波多野秀治则是派明智光秀、细川藤孝等人;对毛利辉元则派出羽柴秀吉、对石山本愿寺则派佐久间信盛。在谦信死后,织田军对上杉氏的战况转向优势,逐次攻下了能登、加贺,甚至进攻到了越中。于1579年夏天,波多野秀治投降后遭处刑。在毛利的激烈抵抗下,丧失了加入织田阵营的山中鹿之介等尼子再次兴军。接着播磨的别所长治谋反,初期虽陷入苦战,但终究攻势得以进展。1579年,毛利军于备前的宇喜多直家投降信长,至此织田军与毛利军的优劣情势完全逆转。1580年取得播磨、但马,1581年断绝鸟取城的兵粮供给,而攻下了因幡,接着攻下岩屋城取得淡路。1578年10月、荒木村重于有冈城背叛信长。谋反原因到现今仍是个谜,重用村重的信长亦感惊愕,甚至劝村重改变心意。村重不从并和本愿寺携手抵抗信长。但村重的家臣中川清秀、高山重友投降信长后,信长方处于优势。11月6日、第二次木津川之战中,信长想出铁甲船6艘的战术大败毛利水军,在无法受到毛利的援助下,石山本愿寺与荒木村重遭孤立。为此村重于1579年9月,抛弃妻子从有冈城逃出。有冈城陷落后,荒木一族大半被处刑。而1580年4月,在正亲町天皇勅令和森长可一族的调停下,本愿寺以有利的条件取得和解,并从大坂退兵。(这也是信长的对朝廷工作,详见佐久间信盛。)

    1579年、织田信雄于伊势外筑护卫城遭伊贺国人的妨害,为此感到愤怒的信雄自作主张地进攻伊贺国,大败而回。信长严厉地斥责信雄的同时,对伊贺国人的敌意亦逐渐升高(第一次天正伊贺之乱)。1581年,信长再度派信雄为总大将率领6万军队攻下伊贺,使伊贺成为织田家的领土。(第二次天正伊贺之乱)

    1579年、信长命令盟友德川家康的正室筑山殿及二人所生嫡子松平信康切腹。理由是因为信康的12条罪行、筑山殿与武田胜赖勾结等。不论是那个理由,德川家臣团内分成顺从信长派(滨松派,拥护德川家康)与反信长派(冈崎派,拥立松平信康)互相争执起来,最终家康让此两人自杀。(通说为筑山殿遭家康派人杀害,但命松平信康等人切腹一事仍有相当多未解之谜)。

    1580年8月、信长放逐织田家历代老臣佐久间信盛与其嫡男佐久间正胜(信荣)。信长发出惩罚令给信盛,理由为对本愿寺之战上毫无成果等理由。接着对林秀贞、安藤守就、丹羽氏胜也以无能、从前就想谋反等理由放逐之。[3]

    讨伐武田

    1581年为信长全盛期。2月28日于京都天皇内殿的东边马场举行一大展示,即所

    安土城遗迹

    谓的京都军马演练,此演练为以信长为首的织田家一门、丹羽长秀、山内一丰等织田军团的军容展示。此时的军马演练,正亲町天皇亦有出席。信长公记提到此演练:“贵賎群众者、得以生于如此可喜可贺天皇之世、……心怀感激演练逐次进行,乃成从上古至后世之壮景。”1581年5月,织田军的攻势凌厉。并趁防守越中的上杉军武将河田长亲突然死去的空隙,行军至越中,占领了大部分的土地,终得以夺回于1581年3月23日即为武田军占领的高天神城。此时在纪州的杂贺众开始内部分裂,支持信长派的铃木孙一与反信长派的土桥平次等人互相争斗,导致杂贺众势力衰退。接着针对高野山于1581年藏匿荒木村重残党与足利义昭密通等与信长为敌的动作,信长派出数十名使者欲和平地解决此事,而高野山方面却不合理地将信长派去的使者全部杀害。被激怒的信长逮捕织田领地中数百名高野山僧人,并命令河内、大和的各大名包围高野山。1582年2月1日、武田信玄的女婿木曾义昌向信长提出投奔织田家的请求。信长答应后,于2月3日向信忠发出针对武田的大动员令。于是德川家康从骏河、北条氏直从关东、金森长近从飞驒、信忠从木曾处各自开始进攻武田领土。其兵力数量,据言超出十万以上。面对此境的武田军,在伊那城的守城将下条伊豆守遭城兵放逐而献给织田军、接着信浓松尾城主小笠原信岭、骏河田中城主依田信蕃、骏河江尻城主穴山信君等人争先恐后地投降织田军,于是连有组织地抵抗都没有的武田军就此败亡。信长出阵讨伐武田是在3月8日、当天信忠占领了甲府,3月11日在甲斐东部的田野除去了武田胜赖、信胜父子,至此武田氏灭亡。

    甲斐武田氏灭亡后,即使原先隶属武田者表示顺从信长之意,信长仍不容情地将其一族彻底铲除,即所谓“狩猎武田”的信长令。德川家康与一部分织田重臣难以接受信长的命令,拼命地隐匿武田的遗臣。江户时代以后仍存在的武田相关一族几乎都是于“狩猎武田”时被藏匿起来的遗臣末裔。民间传说在最后一次攻打武田时,明智光秀说出“能来到这里、我们的努力也是值得的”这句话激怒了信长,信长则说“你做了什么”,之后惩罚了光秀。(有信长将光秀的头抓去撞栏杆等情节。惩罚说的情节不一,详见明智光秀)另外织田军在攻打藏匿武田遗臣的塩山惠林寺时,惠林寺因拒绝交人而遭放火烧寺。当时惠林寺住持快川绍喜临终前所说“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的话,仍流传至今。武田氏灭亡后,信长在骏河派德川家康、上野为泷川一益、甲斐是河尻秀隆、北信浓为森长可、南信浓为毛利秀赖以压制北条氏直,并实施如以往信玄、谦信一样的彻底和平外交政策来保持和北条的同盟关系。在此时的信长军团已可说是无人可敌。[3]

    本能寺之变

    1582年夏天、信长准备派三男神户信孝、重臣丹羽长秀等军团进攻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关于明智光秀的异心,有一说是光秀认为自己未被赋予进攻四国的任务,而开始有“自己被放置一旁。会不会像林秀贞、佐久间信盛父子一样被放逐。”的被害妄想。另一说是,光秀以前曾受信长命令负责与长宗我部元亲的和睦工作,为此命令奔走以改善彼此关系的光秀将属下斋藤利三之妹嫁予元亲。但结果却往武力讨伐的方向发展,光秀因此感到名誉受损、倍感屈辱。1582年5月15日、德川家康为了骏河国领地增加的宴会抵达安土城。信长派明智光秀负责接待,光秀从15日到17日专注于接待家康。在家康停留的这段期间,正在攻打备中高松城的羽柴秀吉派使者向信长要求援军,并提到“毛利军有率大军往高松城救援的动作”。信长答应派兵 后,解除光秀的接待任务,改命其带兵前往援助秀吉。据《明智军记》所记载,因光秀准备的接待餐宴质量不佳,信长令其随从森兰丸敲光秀的头。5月29日,信长为准备出兵远征毛利而前往京都、之后则逗留于本能寺。但派往援助秀吉的明智光秀军却突然出现在京都于6月2日袭击本能寺。当时,因属下兵力对信长的信赖较深,誓言效忠明智光秀的人很少的缘故,光秀于进攻本能寺时,并没有告诉部下攻击的目标是信长。据言率领森兰丸、坊丸、力丸、伴正林等约100人的信长本身亦持枪奋战,负伤后返回房内自杀。享年49。当时本能寺为大火烧毁,通说是认为信长已死于寺中,但明智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满遍寻不至信长遗体,有一说是信长遗体已被仰慕信长的僧侣与部下秘密地埋葬了。其长子织田信忠得知消息后,于附近的二条御所抵抗明智军,最后亦不敌自杀。而黑人兵弥助在本能寺之变中,直到最后都和信长一同奋战。为光秀所擒后,赦免后,被强行送至耶稣会。(此后消息不明)

    对光秀、本能寺之变的研究,开始有本能寺之变与朝廷、耶稣教会有关的说法出现。[3]

    5性格品质

    少年浪荡不羁,被人称作尾张的大傻瓜,似乎就是他开放性格的写照。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大力发展与南蛮(欧洲人)的商业来往,才能加强自己的封建权利,改革制度。其为人又是冷酷的,家臣对他的恐惧多于尊敬。

    信长给自己儿子起的小名也相当随便。传说信长儿子出生时,信长觉得很奇妙,于是叫他“奇妙丸”,而生于1573年3月7日的儿子,就叫“三七丸”。除此以外,还有“大洞”“小洞”“次”“人”等。

    喜欢南蛮品,在邀请正亲町天皇来观赏的军马演练中,信长着丝绒外套、戴西洋帽子出席。晚年赴战场时、也会穿着南蛮铠甲。对于访问日本的传教士Alessandro Valignano(亚历桑德罗•瓦里加诺)身边工作的黑人表示兴趣,传教士将黑人让与信长,信长将其取名为弥介并做为其随从。 据言信长对耶稣会所送的地球仪、表、地图等礼物相当了解。(当时没有日本人知道世界是圆形球体,在耶稣会送上地球仪时的解说,信长家臣里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唯独信长理解并说“合乎道理”)。好奇心很强,在铁炮尚未广为流传时,就已经在使用火绳枪了。奇特的性格广为人知、但在当时访问日本的传教士Luis Frois(路易斯•弗罗伊斯)眼中则是很普通看待。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曾送一幅屏风绘画至安土城,但实际送抵日本时是在信长死后(1585年)。之后此屏风绘画消失不知去向。

    青少年时代、是被误认为女人般的美男子。不拘泥于身份、跟平民也无差别地

    信长之野望

    往来、交情良好。亦好断袖之癖、据传与曾为随从的前田利家、堀秀政、之后的森兰丸等多数少年有关系。相较于信长权力的强大,其妾虽没有一样多,倒是生下了许多子孙。

    后代虽传说信长将浅井父子、朝仓义景等三人的头盖骨涂上金箔,于酒宴时展示,并以头盖骨为杯让家臣喝下酒。但这是小说家对故事的润色、实际上并没有使用。将头盖骨涂上金箔、是对死者的敬意,若以的常识来看信长,批评信长残酷是不公允的。信长吸引了多数人的关注、统率能力出众,虽被认为无心于努力让周围的人理解,却会谴责僧人违背佛教规则的日常行为、赞许葡萄牙传教士的绅士行为、生存于战国时代不得不的冷酷行为、自称为魔王等例子,可见信长并不是会为了教义、名誉而说谎的直率者。

    关心部下的家庭。据点搬迁至岐阜城时,信长会斥责单身赴任的家臣。此外也亲自调停过羽柴秀吉的夫妻争吵。 在荒木村重谋反时,黑田孝高(官兵卫)作为劝告使者前往后没有返回,信长以孝高先前主君小寺政职同时谋反一事认为孝高加入敌军,下令将孝高之子松寿丸(之后的黑田长政)杀害。然而叛乱平定后,信长终于发现孝高是遭到囚禁无法返回,信长伤心地告诉部下“我这样子我怎么向官兵卫交代?”;后来得知孝高的同僚竹中重治(半兵卫)将松寿丸偷偷藏匿起来后,信长大为欢喜之下,完全不追究竹中的责任。[4]

    喜好围棋、幸若舞。信长特别喜欢幸若舞《敦盛》的其中一节“人间五十年,跟天下比起来,如梦似幻,人生一度得生,焉有长生不灭者?”此一节由于符合信长的人生观,因此信长也经常舞着。信长非常喜欢相扑,经常于安土城举办大规模的御用相扑比赛。而且在相扑大会上不问身份,信长随从与平民混合在一起比赛相扑。另外对于游泳、狩猎老鹰、马术、弓道类锻炼身体、武术锻炼等相关事情都是

    信长之野望13

    信长的嗜好。

    1580年、信长以过往谋反的罪名放逐了林秀贞、而同罪的柴田胜家却未被信长问罪。这是信长对胜家实力的评价、且信赖的表示。事实上于信长在世时,给予胜家越前8郡75万石的领地,可说是织田家臣团中最大的领地,这也等同于给予胜家在织田家中排名第一家老的地位。而对松永久秀的实力也有正面评价、甚至其背叛信长后再度投降的两次也都被原谅。由此可窥见信长原貌、只要是有能力的人,信长也会原谅其罪行并重用之。 Luis Frois(路易斯•弗罗伊斯)对信长全貌的评论是“高且瘦、胡须稀少、声音很高。经常喜好武技、粗野,几乎不喝酒。”身高约170 公分、于500公尺外可听到信长的声音,其声音可说相当地高与尖锐。又从血迹、遗发等判断出信长血型为A型。

    三好义继战死时,三好家一名厨师名叫坪内也成为织田家的俘虏。当时,信长对坪内说:“料理好吃的话,就免你罪并录用为厨师”。之后坪内做料理给信长吃,信长说“这料理都是水”,正打算对坪内处刑时,坪内要求再给一次机会。而第二次拿出来的料理,信长夸说“很好吃”、于是雇用其为厨师。之后坪内被问到“一开始就拿出第二道料理来不是很好吗?”,坪内的回答取笑了信长说:“一开始我是做京都风的高级料理、之后只是做重口味的乡下料理罢了。终究信长公也只是一个乡巴佬而已”。于后天听说了此事的信长说:“只要是受雇为我的厨师、首先必须努力做出我喜欢吃的料理才是家臣的本分。而对此怠慢者单单只是无能而已。”[3]

    6政策主张

    天下布武

    从字面上解释天下布武为“于天之下、遍布武力”。通常解释成“以武力取得天下”,但研

    战国无双2

    究则是解释成“以武家的政权来支配天下”的意思居多。如上所述信长将自己所在地改名岐阜时,即开始用“天下布武”印,岐阜的命名是取自中国周文王于岐山为根据地、日后君临天下之意(阜为山丘之意),由此可窥信长志向。日后以岐阜为根据地,展开往后长达15年的统一日本之路。 日本中世纪的权力关系在公家、寺家、武家之间有复杂的关联。信长的目标天下布武,可认为其带有为废除公家、寺家的权力并正式建立武家政权的意味。为了实现此目标,针对寺家的政策则击溃一向一揆、于石山合战击败本愿寺的显如等人。而室町幕府位于京都,此一地理条件导致与公家间的深厚关系。[3]

    内政

    (1)兵农分离与富国强兵:织田信长充分发挥尾张、美浓两国的地理优势——人口多且物产丰盛,建立起兵农分离的制度。由于当时各大名经常交战,农工业人口都被调集为兵,粮食短缺,必须 寻找商人外买。织田信长把多余的粮食对外卖出以聚敛财富,把过剩的失业人口专门组织成士兵,使之专业化,因此农民可以专心生产,军人的素质也提高,粮食与金钱的储备更多,也得到更有效的管理。

    (2)检地制度:织田信长为了确保家臣与士兵的俸禄不会短缺,同时为了防止地方诸势力拥兵自重,构成内部不安定的因素,于是采取“检地”,就是缩小诸势力的领地,透过固定对诸势力援助的方式,使这些诸势力逐渐降低其主体性,不但增加了自己的收成,也降低了境内发生暴动的可能性。

    宗教政策

    信长虽称其信仰宗教为法华宗,但在对一向一揆、延历寺的政策以及在安土城的石壁上采用地藏菩萨、墓石等事,都显示出其矛盾。织田信长的时代欧洲在进入近代时期,正是处于于宗教势力激烈斗争的时期。日本的寺院拥有广大的庄园,织田信长在施行土地测量之后,将多出来的土地与予没收。寺院如果反抗,他即将其庄园全部没收,赐给他的部下。这种作法正如同英国的亨利八世一样。他与信仰一向宗的农民斗争,也可比拟为德国的农民战争。两者同样在惨烈的战争后,逐渐走向中央集权国家。换言之,织田信长的对手除了战国武将之外,他还要阻止“本愿寺法王共和国”、“一向宗信徒共和国”、“农民共和国”的诞生。他是个理性主义者,也是个走在时代尖端的人物。1580年,也就是他去世前二年,传教士欧冈蒂诺拿着地球仪,向他说明地球是圆的。织田信长当场就说:“很有道理!”传教士佛洛伊斯说:“信长聚集全国的神像与佛像,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崇拜这些偶像,而是要这些神佛崇拜他。他认为自己就是神,在他上面没有创造万物的神。”信长也反对往生极乐的说法,他强调现世利益,认为带给人们财富、健康、长寿才是最重要的。在本能寺之变的前夕,信长还打算修改历法。信长习于唯物论思考法、对神佛的存在、灵魂不灭等事是不相信的。由信长批评当时僧侣的蛮横、夸赞基督教传教士等事,可见信长并非全盘否定宗教。一方面安土城天守内的屋顶、壁画采用以佛教、道教、儒教为题材的绘画,对净土真宗与延历寺的宗教活动等也未予以禁止。一般认为可能信长并非否定宗教,而是考虑将其视为天下布武事业的一环,将现存宗教与政治分离、或政治上的宗教统一。 安土城内安置了一个信长化身称为“梵山”的大石,将其做为御神体(神圣的物体或神的化身),并要求家臣、领地人民去膜拜。(出自Luis Frois的《日本史》) 关于宗教政策,有人提出“入城时的询问、征收入城费等事、在传教士的眼中,看来只如同寺庙的香火钱”的意见。

    政策

    信长对朝廷政策的考虑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假说,其一说是“信长视朝廷为天下布武的障碍并考虑废除朝廷”、另一说是“信长为实施自己的政策而有效利用朝廷的权威以使其正当化、至少在本能寺之变前,信长跟朝廷的关系都比日后的秀吉?家康还要密切。”在此称前者为“轻视说”、称后者为“尊重说”,之所以对信长与朝廷之间的事情有如此分歧的解释,原因在于本能寺之变中有一说是朝廷参与除去信长、以及残存史料并不完整的缘故。[3]

    天皇让位

    若据“轻视说”,信长对朝廷的政策是出钱也出口,并想要拥立一个听从自己的话、像傀儡一般的天皇。天正元年(1573年)开始就对正亲町天皇提出让位的要求。但正亲町天皇是老练的天皇,并非是个对信长言听计从的人物,加上当时信长在各地的强敌环伺,天皇拒绝后即明快地不再要求。天正9年(1581年)的京都军马演练,除了展现织田军的军事实力外,也可说是对正亲町天皇的施压。

    若据“尊重说”,希望让位的反倒是正亲町天皇。在当时若只凭天皇个人的意思并无法让位,从天皇让位后到新天皇就任等诸种仪式、营建原本天皇退位后的居所、以及为此而准备的移转费用(天皇退位后的居所称为仙洞御所,通常比京都中心的居所还需要更大的土地、包括移转周围公家的房子、寺院等)等一一完成,才有可能实现。也就是说能让天皇让位者,必须负担庞大的经费。而于天正年间能做到此事的人只有信长,反过来说即使天皇希望让位给信长,只要信长不同意,让位是不可能的。天正9年(1581年)的京都军马演练后,正亲町天皇向信长传达希望退位之意,根据朝廷内部资料的《御汤殿上日记》中记载到同年3月24日若让位一旦决定则“可喜可贺”,而《兼见卿记》则记载于4月1日转为中止。这可认为是信长最终并没有同意接受天皇的让位。之后、羽柴(丰臣)秀吉被以建造仙洞御所的功劳的表面理由升为关白,这一点亦值得留意。

    天正九年京都军马演练

    根据“轻视说”,针对不响应让位的正亲町天皇而感到不满的信长透过于天正9年举行的京都军马演练,除了展示织田军力量的同时也可说是对正亲町天皇的施压。

    根据“尊重说”,此年为正亲町天皇的妃子、即储君诚仁亲王的母亲万里小路房子的死去,宫中左义长(火祭的一种)的规模缩小没有在宫廷外举行。一方面由于信长在安土城举行了相当大规模的左义长,天皇方为了抚慰失去母亲的亲王而向信长提出希望能在京都御所重现其景。为此请求的演出,是考虑出此次军马演练的开端。根据《信长公记》所提,信长的服装和军事行动时完全不同。并由前关白进卫前久等公家代表亦自信地骑马参加此次军马演练等事,否定这是信长对朝廷施压的军事目的,据公记的看法认为这是宣传京都的恢复和平以及对天皇的礼遇,并藉此显示尊重朝廷的态度等政治目的。加上正亲町天皇欣喜于军马演练时受到信长的礼遇,除送信给信长并赐高级服装予信长外,连信忠也受到奖赏。因此也有人提出“如此一来,岂非全无施压的效果吗?”对轻视说做出反论。[3]

    信长与官职

    据“轻视说”,信长于1578年4月辞去右大臣兼右近卫大将后,就没有就任官职了。而辞官前月,信长担忧的最后强敌上杉谦信死去,享年49岁。谦信死去后,窥视京都并足以对抗信长的地方势力不再存在。石山本愿寺早已丧失部分战力、武田氏、毛利氏、大友氏也没有往年的强大。与关东的后北条氏也建立了同盟关系,同时与当家的氏直缔结了婚姻关系。因此可认为信长已经不再需要借用朝廷的力量。1582年5月本能寺之变前,正亲町天皇对信长提出从征夷大将军、太政大臣、关白此三官职中择一后,赐予信长该官职的条件想藉此与信长妥协。然而信长并没有接受朝廷的官位。

    据“尊重说”,信长并非不在乎官位。原本大臣级的大臣辞官后成为散位(无官)状态的事情并不稀奇,要说现任大臣与前任大臣的差别,于已然形式化的朝廷仪式中只是席次顺序的差别。再者、于辞去右大臣的文章中已经包含了希望晋升于名目上已为织田家家督的嫡男信忠一文(当时的贵族社会惯例是高官辞任后、任用其嫡男)。信长的辞官可能单单只是希望其后继者信忠的升官。(但是朝廷方希望优先晋升信长,所以无法让信忠晋升)。而且信长对右大臣兼任的右进卫大将颇为执着,本来信长接受德大寺公维让出来的权大纳言官职时,约定好将来晋升大臣时,将右大将让出。而为对抗尚未辞任征夷大将军的足利义昭,信长一直占着右大将的官职,也因迟迟未实现让出官职的诺言,导致公维方提出了抱怨(《言继卿记》)。因此辞去右近卫大将跟右大臣是没办法的事。接着据三职补任问题所提到开给信长的条件,可认为是由于时间接近本能寺之变的发生,导致信长没有时间回复其意愿。更进一步的见解是认为信长已经非正式地同意就任太政大臣。本能寺之变后1573年7月17日,羽柴秀吉写给毛利辉元的信里称信长为“大相国”,但赐官太政大臣一事于宫中提到时已是3个月后的事了,另外于赐官的诏令中提到“重而太政大臣”等文字、两次提到针对太政大臣使用的遣词用句等已知事实以及本能寺之变前不久进卫前久突然辞去太政大臣等事,为此说的根据。[3]

    商业政策

    织田信长掌权期间,撤除国境上不必要的关所(收取过路关税的检查站)、透过检地以确立对领土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我心飞翔ing的小说风流太阁传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风流太阁传最新章节风流太阁传全文阅读风流太阁传5200风流太阁传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我心飞翔ing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