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风流太阁传 丰臣秀吉(一)

本章节来自于 风流太阁传 http://www.lishu123.com/14/14988/
    丰臣秀吉(天文6年2月6日(1537年3月17日)- 庆长3年8月18日(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封建领主,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本是一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他是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被称为“太阁”。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后病逝。[1-3]

    丰臣秀吉子女

    子女 羽柴秀胜 ( 长子) ▪ 丰臣鹤松 ( 次子) ▪ 丰臣秀赖 ( 三子)

    养子 羽柴秀胜 ( 养子) ▪ 丰臣秀次 ( 养子) ▪ 丰臣秀胜 ( 养子) ▪ 结城秀康 ( 养子) ▪ 小早川秀秋 ( 养子)

    1人物生平

    贫苦出身

    丰臣秀吉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苦农家(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初名藤吉郎。父亲木下弥右卫门为一贫困农户(有说法是下级武士),

    丰臣秀吉画像(6张)

    母亲是后来的大政所。幼年丧父,因与继父不和而离家出走。幼年时期取名为日吉丸(ひよしまる, Hiyoshi-maru),仕于织田信长成为武士之后改名木下藤吉郎(きのした とうきちろう, Kino**a Tōkichirō),绰号猴子(见于《太阁素生记》,据说因其自幼生活艰辛、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琐,酷似猿猴,因此被称为猴子。)、秃鼠(见于织田信长给宁宁的书信),《绘本太阁记》记载秀吉的出生日期是天文5年1月1日(1536年2月2日),但是丰臣秀吉实际的出生日期是2月6日(新历1537年3月26日)。

    青少年期

    由于秀吉的出身并非显贵,有关于他早期的文献记载十分有限,仅大概知道他少年时曾在尾张、三河、骏河等地方活动,并与尾张地方土豪蜂须贺氏(但并不能确定这个蜂须贺氏就是日后出仕秀吉的那个蜂须贺正胜的氏族)不错的交情,曾经在远江国引马城成为松下之纲(嘉兵卫,城主饭尾连龙部下)的家臣,少年时离家出走,期间结识了蜂须贺正胜。

    但离开原因不明。秀吉在1590年分配领地的时候,分封嘉兵卫远江国久野城1万6千石。此外,也有些关于他和忍者间互动的传说。不管如何,青年时代的秀吉大概是个谋求武士职位的浪人之辈。秀

    家纹:五七の桐纹

    吉的出生地尾张(现爱知县),介于京都与偏辟的东国之间,是块肥沃的平原,可说是仅次于京都的先进地带。这个地方商人熙来攘往,因此可以接触各地来的讯息。在这种环境下,秀吉当然也得到一些商业的资讯,而且他天生聪慧,在旅途中,他将永乐钱换成便于携带的商品“木绵缝针”,然后再将缝针卖掉,获取利润成为旅费。在秀吉离家出走期间,他在美浓结识了土豪蜂须贺小六(蜂须贺正胜),此人后来成为秀吉的重要将领。最后,秀吉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远江国(今静冈县)的松下嘉兵卫家中帮佣。 秀吉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帮主人拿拖鞋。由于去武士家工作是他的最大愿望,因此秀吉工作勤奋,没多久即受到嘉兵卫的重视,将他提拔为出纳管理员。然而好景不长,秀吉的能干与勤奋受到同事的嫉妒,一大群人经常在嘉兵卫的面前中伤秀吉,尽管嘉兵卫再三保护他,但阻止不了众人的诽谤,终于在嘉兵卫善意的说明原委之后遭到解雇。秀吉在松下嘉兵卫家里工作四年,虽然遭受解雇,但是他仍然感谢嘉兵卫对他的提拔与呵护。后来,丰臣秀吉称霸天下之后,他派人去寻找松下嘉兵卫,在远江国久能地方赐给他三万一千石的领地,并任他为大名。

    信长家臣

    1554年(天文23年)秀吉回到尾张,投奔到尾张的领主织田信长麾下。以足轻的身份成为了织田信长家的家臣。最初秀吉也只是打杂的仆役,但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信长赏识,逐步由仆役升格成为下级武士。深得信长疼爱,在织田家的地位不断提

    战国无双中的秀吉

    升。1560年左右,秀吉成为织田家的足轻组头(足轻是临时征集的农民兵,组头相当于小队长),并参加了著名的桶狭间合战。据说战后因其功绩信长将浅野长胜的养女宁宁(另译成弥弥,为表述方便,下文统称宁宁)许配给他,这位宁宁小姐后来成为秀吉的贤内助,在丰臣政权中影响颇大,人称“北政所”。1561年与宁宁结婚。

    讨杀了今川家督今川义元后,信长与从今川**的松平元康(后来的德川家康)结盟,以稳定东部防线,而后回过头来向北攻略美浓的斋藤家。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失利后,信长决定修筑墨俣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秀吉临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须贺正胜帮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任务,传说墨俣城一夜筑城,进一步得到信长赏识,为后世所称道。(《武功夜话》记载,秀吉曾在墨俣河上的冲积三角洲上以一个晚上筑起墨俣城作为进攻美浓国的安八郡,并击退慎村丑之助的部队。)

    修筑墨俣后,信长将居城迁往离美浓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洲城)。不久美浓发生竹中半兵卫以十七骑轻取稻叶山城(斋藤居城)的事件,事后半兵卫放弃稻叶山城。得知此事后,秀吉以“三顾”之礼将半兵卫召至麾下,并借半兵卫之力招降美浓三人众(稻叶一铁、安藤守就、氏家卜全)。次年信长出兵稻叶山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斋藤龙兴兵败被俘。

    此后信长迁居岐阜城(即稻叶山城),并开始在“天下布武”的名义下开始了统一日本的战争。

    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家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寻求援助,于是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藤吉郎1568年改名为木下秀吉。

    1570年,在打败三好家后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朝仓家,信长征朝仓义景因浅井长政突袭被迫撤退时,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浅井军攻击,此战秀吉负责殿后,保护信长和家康安全撤离。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

    天正元年(1573年)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22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

    1576年支援北陆柴田胜家对抗上杉军,秀吉见胜家占下风立即撤离,结果胜家在手取川之战中大败,使胜家和信长有所不满。在织田信忠的指挥下,秀吉参与攻击松永久秀的战斗。

    1577年赤松则房、别所长治、小寺政职臣从信长之下,秀吉受命攻略中国地方,任播磨国国主,根据城为姬路城,受命后不久别所长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织田信长,秀吉与他们战斗。

    1579年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于织田氏,1580年别所长治和荒木村重战败,别所被捕,切腹自尽;荒木逃离,全家被信长诛杀。秀吉开始与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战,攻下了鸟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据点,秀吉在此发挥了长时间包围战城池战法–断粮(干杀し),使敌军提早开城投降。“鸟取断粮”、“高松水淹”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

    本能寺之变

    1582年,偶然及早获知信长死讯,实行“中国大撤退”,于山崎之战大败明智光秀。同年的清洲会议上,取得织田多数旧臣支持,但与柴田胜家开始敌对。

    在1582年秀吉水淹高松期间,信长部将明智光秀于支援秀吉出兵毛利氏途中,发动背叛兵变,攻占京都并夜袭投宿在本能寺的织田信长,是为本能寺之变。(据说是织田信长嫌

    丰臣秀吉

    当晚送上的鱼太臭,将明智光秀骂了一通,结果明智光秀杀了织田信长。)信长**于本能寺,尸骨无获,其长子织田信忠于二条御所战败后切腹自尽。当时丰臣秀吉正亲自率兵包围备中国的高松城,由于报信者的失误,于事变三天后才得知消息。之后,在毛利氏大老小早川隆景主导下,他迅速与毛利氏议和,条件是守将清水宗治自尽。秀吉率兵在五日内“强行军”约200公里返京,并随即与明智军展开决战,这次行军史称“中国大撤退(中国大返し)”,行动之迅速大大震撼了京师的明智军。回师之时,秀吉以信长之名为号召,成功收纳流窜在各地的信长旧属。

    1583年,于贱岳合战中击败柴田胜家。最终明智光秀逃走时被猎杀落难武士的村民杀死,秀吉乘机控制京都一带,不过无法阻止织田氏内部出现派系分裂。主要分裂为柴田胜家、织田信雄、织田信孝以及羽柴秀吉等派系。

    统一日本

    同年,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四人在清洲城开会商议织田的继承问题,结果秀吉在得到丹羽长秀、池田恒兴支持的情况下压制了胜家实际成为织田家的掌权人。秀吉在清洲会议上得到多数织田族人与家臣支持,拥立尚在襁褓的信忠长男三法师(元服后称织田秀信)继任织田氏家督。但为此得罪了同属织田重臣的柴田胜家,导致其拥立信长三子织田信孝对抗秀

    信长之野望13中的秀吉

    吉。隔年(1583年),双方决裂,秀吉先迫使信孝投降,后来羽柴与柴田军在贱岳决战,最初胜家占尽优势,中川清秀遭到突击阵亡,但是秀吉率兵冲上前线使形势急变,最终秀吉取得胜利。跟着羽柴军包围北之庄城,胜家与妻子阿市**而死,另一重臣泷川一益则被迫蛰居,织田信孝不久被逼切腹,丹羽长秀和池田恒兴归服,大致上平定了织田家内反秀吉势力。1583年,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大坂城,当时到访的大友宗麟将它称为“战国无双的城”,但城堡在防御上亦有缺点,在大阪冬之阵中,真田信繁进行了修筑加强防御。这大阪城在1615年被德川军烧毁[4],今之大阪城天守则是在1931年11月以钢筋混凝土重建而成的。

    天正12年(1584年),与其合作的信长次子织田信雄联合德川家康反对秀吉,羽柴军便与两人展开史称“小牧•长久手之战”的战事。此战之初拥有兵力优势的羽柴军直扑德川领地,双方对峙于小牧山。为打破僵局,秀吉派池田恒兴等率部偷袭家康领地三河,但遭到家康伏击,但途中却遭到德川军伏击,池田恒兴以及有“鬼武藏”之称的大将森长可战死,在战况失利的情况下秀吉凭借惊人的外交手腕降伏了织田信雄,家康被迫退兵。德川军与羽柴军达成不战和议,家康派出次男秀康作为人质。

    1585年,进行四国征伐,降服长宗我部氏,同年降服越中国佐佐成政。就任关白。

    天正13年(1585年),秀吉派遣其弟秀长、小早川隆景等将领攻打刚统一四国的长宗我部氏,利用兵力的差距迫使其归降并仅保有土佐一国。另外秀吉派遣藤堂高虎为首的部队,平定了杂贺众,首领铃木重意被斩首处死。此外,秀吉派重兵攻打越中国佐佐成政,开战派大军包围,成政不战而降。同年秀吉希望成为征夷大将军,但在公卿的劝阻下转而向朝廷索取关白的封号。为此秀吉一度打算认前关白近卫前久为义父,得到“近卫”姓氏(因为日本有关白只能由出自藤原一族的近卫、鹰司、一条、二条、九条等“五摄家”世袭的传统)。1585年7月11日朝廷允其成为前久的犹子并就任关白,并应其要求赐予新的姓氏“丰臣”。

    1586年9月9日,“丰臣”也由此成为继“藤原”、“源”、“平”、“橘”等四大姓氏之后的第五大姓氏。不过“丰臣”未能象其余四大姓那样发扬光大,因为它只传了两代就绝嗣了。在得到“丰臣”之姓,改名丰臣秀吉。1586年秀吉将其妹旭姬嫁与德川家康,作为家康正室,将自己的母亲大政所送回家康身边成为人质,德川家康此后臣从秀吉。1586年12月25日就任太政大臣。同年,九州大名大友宗麟向秀吉请求支援。

    1587年,进行九州征伐,派遣秀长率领大军攻击岛津氏的支城,降服岛津氏。战后岛津氏被分配到萨摩和大隅两国。同年禁止基督教。

    1588年秀吉开始实行“刀狩令”,加强了兵农分离的政策。

    1589-1590年,发动小田原之战,灭后北条氏,基本上统一日本。

    1589年后北条氏的家臣猪俣邦宪夺取了真田昌幸管辖下名胡桃城,导致秀吉下令全日本大名讨伐后北条氏,不服从者将会受到失去领土的处分。秀吉率20万大军向后北条氏攻击,攻陷北条各个支城,逐渐向小田原城包围。7月北条氏政、氏直父子开城投降。氏政、氏照两兄弟切腹自尽,氏直被流放到高野山,战后秀吉为各大名分封新的领土。[5]

    1591年,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前关白的尊称)。1591年秀吉进行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日本国内战争——平定九户政实之乱。,派遣了蒲生氏乡、浅野长政及石田三成联同东北地方大名平定九户政实之乱。同年,秀吉命令茶人千利休切腹自尽,原因不明。

    征朝及晚年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治国有方,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他见日本已经安定,遂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他决心到比日本更广大的空间施展一番。首先要征服朝鲜,再来征服中国,后再征服印度,建立一个包括日本中国、印度、朝鲜在内的亚洲大帝国。

    1592年,秀吉出兵率兵20万征伐朝鲜,兵员以西日本诸大名为主。此战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因当时年号之故),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因1592年为壬辰年之故),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因当时年号之故)。

    1598年9月18日,丰臣秀吉逝世于伏见城,享年62岁。

    出征兵力:

    日军分九军:

    军团 军团长 兵力

    第一军 小西行长

    一万一千人

    第二军 加藤清正

    二万二千人

    第三军 黑田长政

    一万二千人

    第四军 岛津义弘

    一万四千五百人

    第五军 福岛正则

    二万五千人

    第六军 小早川隆景 一万五千人

    第七军 毛利辉元

    三万人

    第八军 宇喜多秀家

    一万一千人

    第九军 羽柴秀胜

    一万一千人

    其中以宇喜多秀家为元帅,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九鬼嘉隆为水军指挥官,步兵20万,水军9000人,战舰700余艘,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日本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4月跨过朝鲜海峡,在釜山、庆州一线登陆,正式拉开侵略朝鲜的序幕。

    战争过程:

    战争初期,久经沙场的日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以极快的速度先后攻占朝鲜王京汉城与陪都平壤,并迅速攻占朝鲜境内大量主要城市,直趋明朝边境。朝鲜王马上向明朝求救。丰臣秀吉于5月攻占汉城后便研议要迁都北京,将北京周围10“国”之地献为御用,赐公卿以俸禄,赐其部下以10倍于原有的领地,甚至命丰臣秀次为大唐(中国)关白,日本关白由羽柴秀秋或宇喜多秀家担任,朝鲜则交给羽柴秀胜或宇喜多秀家统治。

    万历二十年(1592年)明神宗派遣辽东总兵李如松为提督,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率兵四万余人于当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抗击日军。在明军(4万余人)和朝鲜三道水师提督李舜臣等的反击下,日军攻势遇阻。

    终于在1593年日军因遭逢损失(亦即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李如松光复平壤,日军第一军损失惨重,据《日本战史》记载,第一军小西行长部原兵力一万八千七百人,平壤之战结束后三月二十日在首尔集结清点人数为六千五百二十人),丰臣秀吉遂与明朝和谈。

    其时日方代表小西行长出身商人家庭,精于商业谋略,伪造秀吉降表与明朝议和,而明方使者沈惟敬本是市井无赖,就称秀吉的目的是要求恢复双方边贸易。双方于是缔结和约,日军就此暂退釜山。日本称这次入侵朝鲜的战争为文禄之役(朝鲜征伐),朝鲜称为壬辰倭祸、壬辰卫国战争,中国称为万历朝鲜战争,将其归为万历三大征之一。

    1595年,丰臣秀吉将丰臣秀次流放到高野山,然后将秀次赐死,此外亦令秀次支持者切腹,包括前野长康等人。赐死的原因可能是当时舆论流传着“杀生关白”(丰臣秀次的绰号)过去所发生的乱行,加上秀吉打算以年幼的次男秀赖作为家中的继承人,秀吉决定处死有关人士。

    数年后,亦即文禄五年(1596年)九月,秀吉欢喜地迎接明朝使者,明、朝议和使来日,秀吉宴飨之。然宣读国书,始知议和实为册封,大明欲封秀吉为日该国王。秀吉方觉受骗,大怒道:“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且吾而为王,何以对天皇!”,并欲杀明朝使节,为旁人劝止,于是下令驱逐明朝使节。秀吉不久后再次遣兵入侵朝鲜。日军盘据釜山,再进逼汉阳。然而明朝援军(约8万,由麻贵为总兵再次入朝作战)明军加入战斗行列后,日军攻势再度受阻,被迫死守于海岸各城堡。史称“庆长之役”。

    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因病逝世,死于伏见城。而入侵朝鲜半岛的日军在接获五大老的命令及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向明朝隐瞒了秀吉的死讯,随后与明朝议和并逐渐从朝鲜撤军。可是这场战役日军损失巨大,此役也埋下了德川家康日后成为征夷大将军的一个重要伏因。而日本与朝鲜的关系,到1607年才恢复正常。[6]

    2内务外交

    施政要点

    他的经贸政策多承传自织田信长,发展南蛮贸易,以乐座乐市和朱印船贸易等振兴商业;并利用控制都市及铸造货币等办法规范经济;以太阁检地和刀狩等政策用来确立税制,彻底地兵农分离,为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打下了稳定的基础。

    在政治方面,从大名中选出最有势力者组成“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其中隆景死后由上杉景胜接任)帮助管理国家事务;任命有能力的亲信组成“五奉行”(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增田长盛)负责实际工作;另由“三中老”(生驹亲正、堀尾吉晴、中村一氏)负责五大老与五奉行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丰臣政权的统治体制颇为完备,但也存在许多隐忧:家康在地方拥有超过200万石的领地,在中央家康又握有重权,因此最后家康取代秀吉得到了天下。[7]

    刀狩令

    战国时代,人民拥有大量的武器,动不动就以武力来抗

    大阪城

    争,因此连战国武将都感到害怕。1588年,秀吉下达一道命令,禁止百姓拥有长短刀、长枪、火枪等武器,这就是有名的“刀狩令”。虽然在这之前,也有其他的武将实施刀狩令,但不像秀吉的刀狩令那么彻底,而且是属于全国性的。当时的农村究竟拥有多少武器,从加贺国江沼郡所没收的武器即可一窥端倪:武士刀一千七百零三支、腰刀一千五百四十支、长枪一百六十支、耙刀五百支、小刀七百支。另外出羽国仙北郡则没收武士刀二百五十支、腰刀二千七百三十支、长枪三百三十六支、火枪二十六支、弓七十六把、盔甲十二具、头盔五顶。农民的暴动固然可以用“造反有理”来解释,但反过来说,一个农村拥有这么多的武器,不造反也很难。在秀吉的“刀狩令”实施之后,农民的武力可以说遭到沉重打击。

    太阁检地

    在日本史上,有所谓的“太阁检地”,这太阁当然是指丰臣秀吉,而所谓的“检地”就是重新测量土地的面积,并调查作物生产量的意思。秀吉在1591年12月辞去“关白”,由他的养子秀次继承“关白”,自己则成为“太阁”。“太阁”是“关白”禅让之后的称呼。就在秀吉成为“太阁”这一年,开始作全国性的检地,因此称为“太阁检地”。其实,秀吉从1583年起就开始检地,在这之前,其他的战国武将为了想要重建业已崩溃的土地制度,因此也曾经做过检地的工作。“太阁检地”之所以具有特别的重要性,那是代表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工作,同时,也表示他为了将来出兵朝鲜而预先作国力调查。此外,经过秀吉的严格检地之后,每块田地的收获量都统计得很清楚,农民具有耕作权,同时必须担负缴纳年贡的义务,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剥削阶级(豪农)从此消失。[2][8]

    禁止基督教

    基督教是于1549年随传教士沙必略传到日本的,三十三年后的1582年,日本的基督徒已经到达十五万人,可以说是一百个日本人当中就有一个基督徒,可见基督教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速。然而在1587年,丰臣秀吉却发出一道命令,禁止基督教传教士进入日本。其最大的原因是,丰臣秀吉唯恐基督教大名将领地捐献给教会,再度出现类似一向宗信徒暴动的局势。在禁令中的第一条提到,日本是神国,这表示日本开始吸收欧洲的文明,已经不在印度、中国的圈子里。有人说,这是最早的“脱亚论”。

    出兵朝鲜

    就在长久的战乱接近尾声,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和平的日子来临时,文禄元年(1592年)正月,丰臣秀吉突然发布出兵朝鲜的命令。秀吉的野心不止于朝鲜,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征服明朝,甚至想要将帝国的版图扩大到印度、东南亚。虽然有人说秀吉出兵朝鲜的动机,是由于他丧失了最心爱的三岁大的儿子鹤松(1591年),但是在这之前,他已经向传教士说过要出兵朝鲜,所以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没有一个封建领主不想扩大自己的领土,而且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之后,已经没有领地可以犒赏有功的将领。如果占领了中国,当然不愁没有领地可以分发。就在出兵朝鲜的前后,秀吉分别写信给琉球(1590年)、菲律宾(1591年)、高山国(台湾,1593年),要求服从朝贡。当时的台湾正是中国等海盗的根据地,是军事、贸易、交通的要冲。秀吉的军队在攻打朝鲜二十天后,已经攻陷汉城,可谓势如破竹,日军的致胜关键在于拥有先进的欧式火枪。就在秀吉得意忘形之际,朝鲜的游击队开始在各地反击,名将李舜臣更率领朝鲜的水军,以龟甲船及船炮震天雷大破日本的军队,控制了制海权。进入严寒的冬天之后,明朝的救援军队又赶到朝鲜,日军在饥寒交迫中牺牲惨重,厌战气氛弥漫。秀吉本来想要谈和,但是1596年9月1日看到明使的国书,上面写著要封秀吉为日本国王,并将日本当作明朝的属国。秀吉看了之后暴跳如雷,当天晚上发布命令,再度出征朝鲜。这次的出兵军队只有十四万,而且仅能占据朝鲜的最南端。在第二次出兵的前后,日军对朝鲜民众的残害更加激烈,而且日军为了争取战功,将战死的朝鲜军队的鼻子、耳朵割下,用盐醋防腐寄回日本给丰臣秀吉,由于以数量记功,所以很多无辜的老弱妇孺都受到残害。这些鼻子与耳朵埋葬在京都方广寺大佛的西侧,今日则称为“鼻冢”。至今,韩国人一提到丰臣秀吉,莫不咬牙切齿。秀吉的军队除了杀害朝鲜军民之外,又强行押解五、六万朝鲜俘虏到日本耕作。除了农民之外,日军还强押大量的陶艺、印刷、刺绣等师匠到日本来,使得日本的陶艺水准大举提高。陶活字的传来,更带动了日后江户时代的出版风潮。朱子学者姜沆则带给日本的朱子学莫大的影响。这是侵略战争无意中的文化产物。

    册封国王

    在万历抗倭援朝战争结束后的1595年1月,明朝遣使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令沈惟敬一同前往。诏书内容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兹盛际,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北叩万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 柔怀。兹特封尔为日该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 纶言,永尊声教。钦哉!”

    这封诏书现存于大阪博物馆,为惯用的御笔文体写就,俨然一副中央大国皇帝对蕞尔小邦降恩封赏的口气。据部分史书记载丰臣秀吉对此勃然大怒道:“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哉!”,摔诏书于地,并怒逐明使臣,不久后再次遣兵入侵朝鲜。但另一种说法认为尽管丰臣秀吉十分不情愿,但表面上仍接受了明朝政府的册封,甚至对神宗皇帝册封诰命中的“万里叩关,恳求内附”的话内心恼怒,但也只能忍气吞声的接受,第二天还“身穿明朝冠服,在大阪城设宴招待明朝使节”。但实际上早就在积蓄力量,酝酿再一次对朝鲜进攻。而当时经办与日本谈判的石星、沈惟敬等人又一心欺瞒蒙混,竭力对万历皇帝掩盖丰臣秀吉的真实意图,妄图侥幸无事。接着丰臣秀吉便要将小西行长治罪,并把中朝使团驱逐出境。这样历时两年的议和彻底破裂。沈惟敬归国途中,滞留朝鲜,不敢回京。他假造了一道丰臣秀吉的谢恩表由另一使臣递交朝廷。这道假冒的谢恩表被明廷识破,再加上朝鲜方面传来日本再度备战的消息,明神宗方知上当受骗,大怒,当即下令邢玠把兵部尚书石星下狱问罪,并命驻朝明军捉拿沈惟敬,就地正法。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我心飞翔ing的小说风流太阁传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风流太阁传最新章节风流太阁传全文阅读风流太阁传5200风流太阁传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我心飞翔ing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