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一出口,我就觉得自己冒失了,但刘处长和石勇却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然后微微的点头,刘处长接着石勇的话说:“1951年枪毙温世珍时,我们并不知道太多关于这里宅院的问题,一直到58年时挖出一个潜伏的台湾特务,从对其的审讯中得到一些片段,当年国民党政府之所以没有处决汉奸温世珍,主要的原因是想通过温找到日军在津藏匿的一批黄金和芥子毒气炸弹!
温世珍曾直接受命于日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为其刺探华北京津地区的军事情报,国民党政府抓到温世珍后,并没有得到确实的藏匿地点,因为温明白,一旦交代了,自己就没有价值了,命就保不住了,所有到死也没有说出黄金和芥子炸弹的藏匿位置!”
在场所有人都面带紧张,那黄金找不到到无所谓,但是芥子毒气弹始终是巨大隐患,长春市民曾在河滩上挖出日军遗留的芥子毒气弹,当时就造成很多人的伤亡,天津,人口这么密集的城市,如果真的有一批毒弹藏在地下,那绝对是巨大的隐患!
刘处长继续说道:“台湾那个潜伏的特务交代,军统曾先后排过三批特工,调查温世珍与黄金的下落,其中两批人踪迹全无,最后一批人仅有一人活下来,在日伪监狱中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但此人出狱后竟然也人间蒸发,脱离了军统控制,当时也有人怀疑此人可能是发现了黄金的下落!
平津战役之后大批的军统特务撤离京津,但是温世珍黄金芥子弹的案子始终是个悬案。
那个被我们抓到的潜伏特务,曾是天津负责接待安排调查温世珍案件的成员,前后三批军统特工的失踪他很清楚,但是始终找不到答案!我们所掌握的线索到这里也就断了,下面让石勇同志继续!”
石勇看了看我,说道:“刚才你的猜测或许有些联系,我翻阅大量旧档案,发现当年温世珍曾不惜重金购买这所宅院,并动用了日本人的势力,从载洵手中夺取这块宅院,按理说当时此地所在的位置并非商贸或者军事要地,温如此花费周章是令人不解的!
载洵其人也不简单,是最早在欧美订购军舰的海军大臣,世袭贝勒,镇国公!那艘著名的中山舰,便是这位载洵订购回国的,日军侵华期间,载洵坚持气节,坚决不去满洲国就任,从各种资料上看,载洵是个爱国者,是极具民族大义一位亲王贝勒!
所以说载洵大费周章的在此地建了宅院,本身就不合情理,温世珍又费劲脑汁的抢这宅院更不合情理!”。
“那建国后,没有人来搜索过这里吗?”我不解的问到,刘处长微微一笑:“很多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对于猜测,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80年代时这里的宅院被推平,土地管理部门曾做过土地勘测,并没有发现异常,直到三年前,这块地招投标,有台商出巨资想投此地,才引起市里领导的重视,鉴于历史问题和未来规划的打算,最终还是选择了王总的公司来建设发展此地,所以王总设计规划图上的花园位置,就是当年温宅所在地,后来规划图又被否定、修改,都与此有关!”
王应嘴巴长的老大,此刻才明白为何当初竞争激烈土地招投标,自己能中标,完全时因为设计图没有破坏温宅所在地,而是在其上面有个花园,而58号楼紧邻那个花园!
在场所有人的心情都很压抑,明知道有黄金,你却找不到,明知道有毒气弹,你也不敢乱挖。
文笑天一直在闭目沉思中,石勇介绍完情况,文笑天才缓缓睁开眼睛:“载洵发现的秘密,温世珍也发现了!”众人一齐看向文笑天。
文笑天接着说道:“一个能让亲王贝勒,海军大臣重视,并守护的秘密,一定是普通人所不能接触到的秘密,载洵建宅院的时候,还没有黄金和芥子毒气弹的事,温世珍夺这个院子也不是因为院子里有黄金,黄金和毒气弹是温之后的事了……”
“是的,这也是我们百思不得解的原因,据当时审讯记录,那三批军统特务都是在温宅附近出事的,以当时军统的能力来说,这是很罕见的。即便在上海沦陷区,军统都没有出过连续三批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情况!”刘处长一边补充说明,一边摇头,显出不可至信的表情。
“所以你们怀疑这槐树井下面是当年藏匿黄金和芥子毒气弹的地方?”我直言不讳的问到。
刘处长摇摇头:“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前不久我们收到一位移居海外的老先生来信,信中说他就是当年调查过温宅的军统特工之一,此人姓姜,名唤章。姜唤章老人就是当年唯一一个活着离开温宅的军统特务。
姜信中说到,当年他负责调查温世珍帮日军转移储备黄金一案,发现很多疑点,姜九死一生找到部分黄金,随后就被日本特务盯上,不久就入狱了。姜在狱中只字不提,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国民党接手日本监狱,姜唤章出狱后没有回军统局报到,而是悄悄的挖出之前找到的部分黄金,之后辗转到了台湾,后又移居美国。
姜老晚年心中仍是对温宅案耿耿于怀,所以让他儿子以台商身份来大陆投资,并合股了国内房地产公司,着手投标这块地皮,可惜没有成功,姜老的儿子这才找到我们安全部门,将很多当年重要的资料交给了国家。”
会议室里的人静静地听着,没有一点声音,谁也想想不到一个偶然的事件的背后有着这么曲折的故事。
“姜老虽然与曾我们政见不同,但是毕竟还有一颗爱国之心,他所担心的几个问题都反映给了我们安全部门,其中芥子毒气弹的下落一直扑朔迷离,另外一点,是我们安全部门职以外的情况,那就是“海眼”问题!
海眼问题属于玄学范畴,是国家没有正面认可的学科,但是又是几千年文化精髓的传承,所以我们以高度重视的态度,来对待此事,正好文大师和几位风水师在场,也参与了这个事,本来我们还打算邀请这方面的专家前来,没想到你们却在我们之前找到一口古井,所以我们负责的同志急忙汇报了此事!”
原来这工地早就被安全部门监控了,只是这么一大片地皮,谁也不知道从何下手,要不是我们找到槐树井,这事恐怕还要被搁置。国人的习惯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几十年扑风捉影的事,总不能正片儿地皮刨地三尺的找吧,恐怕这工程量也小不了,人力物力财力都是问题,万一找不到,这责任算谁的?
刘处长笑容可鞠的看着文笑天和我们:“文大师,几位,情况就是这样,我想几位都是有修为的高人,也都是爱国的仁人志士,对于槐树井的解密和温宅案的解密,还希望得到各位的鼎力帮助!”
文笑天沉默不语,我和老易毕竟年轻,一沾爱国的事,那就激动无比,义不容辞。刘处长始终是看着文笑天的双眼,良久,文笑天长叹一声:“哎……此事,想不想参与,都必须参与了,只是我这把老骨头没什么可惜的,这两个年轻人是玄学领域中的佼佼者,别让他们冒险了!”
刘处长一副全凭文大师安排的样子,我和老易却很着急:“那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啊,起码出谋划策,也算是为国家效力了!”我急忙的说到。
刘处长当然是希望我们能一起帮忙,文物局老陈也在一旁劝到:“是啊,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让他们留下吧!”
“帮忙可以,但是事先说好,如有危险,不可擅作主张出手救人,杀师地的能力还未探明,不可以三个人全都搭进去!”文笑天一脸严肃的说着。
我明白这是干大事的人必有的铁石心肠,是经历过危难的人总结出来的最为冷静的方案,就像在战场上保存战斗力一样,有些伤员宁可举枪自杀,也不愿意战友前来相救,就是怕连累别人,并且还完不成任务!
槐树井解密临时小组成立。刘处长为组长,文笑天、老陈为副组长,其他人要么负责设备安全,要么就是外围警卫,我老易石勇一组,负责对资料和井下发现物的记录整理。
姜唤章老人留下的资料里提到一个人,姜在调查温宅时发现这宅院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当地人称为鬼宅,而温费劲心思的从载洵手里弄过这房子来,不会不知道这是鬼宅,所以姜唤章调查了载洵的情况。
载洵搬来天津后和一位姓沈的家人修建了这个宅院,而这沈姓家人,正是清代著名风水玄空派大师沈竹礽的后人,沈竹礽的儿子沈祖绵则是近代《沈氏玄空学》的作者,近现代的风水大师,载洵的这个家人则是沈祖绵的堂兄沈祖清!
姜唤章调查载洵的时候,载洵已经是病入膏肓,也不知道姜用了什么手段,最终从沈祖清的口中探的一些消息。
载洵贵为爱新觉罗氏皇族,出生于醇亲王府,他是醇亲王奕譞的第六个儿子,光绪帝的弟弟!自幼便对西方科学和东方神秘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年仅22岁的载洵成为大清朝最后一位海军大臣。
载洵不知道是机缘巧合,还是什么原因,从海外得到一份情报,情报中详细的告知日本人在中国大量派出勘测人员,勘探中国的煤矿、森林等资源,并且还派出神秘的阴阳师赴京津一带,勘测什么“海眼”
载洵不明白什么是“海眼”,找到当时的风水大师沈竹礽请教,沈告诉载洵这海眼自古有之,但很难定位,多数都在江河湖海之中,也有极少数的载陆地上,海眼就像人的穴位一样,一受刺激,天地皆惊,必出水患!但往往陆地海眼又是龙脉所在。守得住这穴眼便保得住江山!
载洵当时深感大清朝内忧外患,恐怕江山不保,于是邀约沈大师一同前往天津调查此事,但当时沈竹礽年事已高,不宜外出,于是就派子侄沈祖清到载洵身边,沈祖清自幼得了家学祖传,一身本事不亚于叔父,辛亥革命后载洵与沈祖清到天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一直到死。
姜唤章的资料里没有说载洵和沈祖清如何找到这海眼,只是说天津九河下稍,共12处海眼河眼,其中九处在水中,三处在陆地。一处在三叉河口,现今此处早已被发现,并在其上盖有形状奇特的建筑物,名曰博物馆,实际上从未开放,这个河眼已被封住!另外两处就是槐树井这个,和北宁塔下面有一个。
北宁塔……我隐隐的感觉那下面有这一种生命体或者是能量,让我不安。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