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还是得到了拨款,虽然户部里没有了多余的银两,可是圣上还是从自己内库中拿出了五十万两给贾赦使用,这是因为急于进行推广教育的计划,还是因为想起了贾赦以前的好,只有圣上才知道。
贾赦手上有钱心不慌,虽然五十万对要把乡学推广到整个大康朝的计划有点不足,但是如果只是在京城附近的地方举办乡学的话就绰绰有余,当然这五十万还包括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后续费用。
“贾大人,有麻烦了。”在贾赦底下的小吏慌张地走了进来。
事情正在有条有理的进行着,贾赦没想到突然间有了麻烦,把手上的书放下后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本来答应要在乡学任教的几位夫子突然间不干了。”小吏说道,他知道办乡学可是圣上很是看重的事,要是出了什么意外乡学不能如期进行,只怕他们负责这事的人结果会不大好。
“怎么会这样?不是之前就把事情说好了吗?”贾赦站了起来,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夫子没有了乡学还怎么办下去。贾赦立刻带着小吏就要去找那几位夫子问个清楚。
乡学办理的地方都是在皇家农庄里面,因为乡学的对象就是农庄中的孩子,为孩子开蒙,然后再从中选出佼佼者进一步培养,以数量来对抗世家官员的质量。当然将乡学办在皇家农庄之中也有提防世家做手脚的意思在内。
而乡学请来的夫子大多数都是郁郁不得志的秀才们,考了几次就连同进士也没中。心灰意冷想要到衙门碰碰运气当个师爷笔吏又没有这样的人脉,只能屈身在村子里几个孩子赚点束帛。日子不算坏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毕竟村子里那里会有多少人家有能力让孩子读书。
所以基本上贾赦请他们来乡学绝对是帮了他们,他们从看着学生人数吃饭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旱涝保收。现在却为了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集体不干了,而且还要是在乡学就要开学前夕这个紧张的时候才通知他,这样做实在是不地道。
“贾大人,我知道这样做是对不起您,可是我还是要和您说声抱歉。”这已经是贾赦今天第五次听到类似的话了。
“陈夫子,这话重了,只不过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突然间就拒绝了乡学夫子一事。”贾赦想要听的不是这个。
陈夫子也知道他欠了贾赦一个解释,可是他只是一个小人物,有些话不能从他口中说出来。
“贾大人,我人老了没了什么雄心壮志,可是我的孩子还是希望人往高处。”他不能明说只能这样暗示贾赦,其实如果只是他的话,他还是宁愿留在乡学里过些稳定的日子,可惜的是他的孩子还年轻,中了秀才之后还想要再进一步。所以只能辜负贾赦的恩情了。
“常言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希望陈夫子的孩子不会辜负了您这片苦心,我也不打扰了,告辞。“贾赦从中听出些东西来,所以也很满意的告辞了。
“贾大人慢走。”陈夫子把贾赦送到了屋外,贾赦才微笑离开了。
贾赦向村外走去,刚才离开去想其他村民打探消息的小吏快步地走到贾赦身边。
“大人,小的打听过了,果然如您所料,几天前有人和陈夫子的儿子一起回到村里了。”小吏立刻就想贾赦邀功起来。
“可知道来的是什么人?”贾赦虽然猜得出来人的身份不过还是要确认一下。
“村名说不曾见过,不过看其服饰好像是管家之类的。”小吏摇摇头然后把自己打听到的都说出来。
“不过他们也太狗眼看人低了吗,以前看到大人还人模狗样的,今天差点连鼻子都长到额头上去了。”小吏为贾赦打抱不平。
小吏的话让贾赦想起了几位夫子的态度,陈夫子已经算是态度最好的一位,也许是陈夫子年纪比较大经历比较多,所以做人比较圆滑,哪怕是拒绝也不会说话得罪人。
可是之前的几位或许是年轻的缘故,对贾赦的到来表现的态度与之前完全是两个模样。之前贾赦为了表现他对乡学的重视认真,自己亲自上门聘请,当时他们虽然不卑躬屈膝,但是脸上那讨好的表情却是不少。这次对于贾赦的到来他们的表现简直就是两样,贾赦甚至能在他们的眼里看出对他的不屑。
“大人,现在我们要怎样办?这么短时间我们哪里找来这么多夫子?”小吏担心地问道,离乡学开课也不过几天,现在留下来的夫子也不过是寥寥几人。这几人还是年纪老迈,雄心不在了只想安安分分地度过余生。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上报圣上,等圣上做决定。”贾赦没好气地说道。
“这样的话,大人您。。。”小吏没有把话说完,但是贾赦也知道小吏担心他背锅。
“不用担心,虽然会被责罚,不过不会严重。”小吏以为贾赦这话是安慰他,在他看来,把这么重要的是搞砸了,圣上不把贾赦的头砍了已经算是恩赐了。
贾赦也没有想小吏解释这么多,其实对于这些突发状况,他已经有所预料,在圣上那里也报备过了,就连应急的措施也有所准备,夫子集体离职虽然突然但还是在他预料之中。他不过是感叹人心的不足。
对于夫子们眼中的不屑,或许刚开始贾赦还不明白这不屑是怎么来的,过后贾赦就明白了:他们是认为自己有靠山了翅膀硬了,这座靠山甚至能让他们觉得翰林院学士还有勋贵的身份都能够蔑视。
除了圣上还有什么靠山这么厉害?答案就是有世家了。只有世家才会看不起勋贵,也只有世家才会让人觉得翰林院学士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官员。
贾赦知道这是世家的反击,他们以为把户部里面的银两搬空就能让圣上知道世家的态度,进而不再办理乡学一事。可是他们没想到圣上宁愿自己掏腰包都要继续办学,还是一次过拿出五十万两,由此可见圣上的决心。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