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萍踪传书 多瑙河女神戊

本章节来自于 萍踪传书 http://www.lishu123.com/15/15187/
    和都市相比,这里的时钟迟缓了,或者干脆没有了时间的计量,车窗外的村镇躺在河堤旁,就像静卧枝蔓的蔷薇,水边午睡的牧童,蛛忙鹊懒,耕慵织倦,活脱脱一个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人说在欧洲,最美的风景在乡村,真的没错,村庄可以如此精致,玲珑剔透,是我这个前中国农夫没有料到的。体会这里的乡村生活节奏和惬意,十分难得,对于心猿意马六神无主的移民尤其是如此,他们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哪来的闲情逸致?看来大自然的美从来不属于无产阶级。

    诚然只有一个造物主,世间却有如此多的教堂和庙宇,无所不在,遍布每一个角落。如同我们中国的寺庙道庵,欧洲教堂星罗棋布,或者耸立于繁华的都市城镇,或者掩映于寂静的乡村社区。再小的村庄都建有教堂,使人想到中国古代的祠堂。所不同的是,东方寺庙大多建在名山大川,人间天境,朝圣的香客需跋山涉水,非如此不能考验其志。而欧洲的神殿建在城乡人流量最大的中心和市口,世俗化和市井化是唯一目标。这里的乡村教堂有哥特式的,洛可可式的,巴洛克式的和文艺复兴时代的,各具特色,不一而足。从东方人的视角来看, 和那些城市中心的大教堂相比,虽然小巧玲珑,无疑是异国文化的艺术品。

    在欧洲,人们的人生舞台几乎是以教堂为中心展开,中心地段和最高建筑一定是教堂,这里少有高楼大厦,仿佛是避免比肩神圣教堂的建筑高度,家乡教堂的形象深深留在每个当地人的记忆之中,永不磨灭。当归家的游子老远的看到久违的钟楼,就知道回到了温馨的家乡,这里总是有一盏灯为你亮着。假如用心体会,为乡村教堂神形之美所触动,尽管在想象的意识流中,何年何月当我重返故土的场景,与眼前的一切相去甚远,但是却能够奇妙地觉到内心的感动。不论走到多远,最终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暗示着人生的归宿。

    已到正午,突然教堂钟声迭起,悠扬舒缓,此起彼落,余音袅袅,传到四面八方,使旅途上的行者得到心灵慰藉。热心的司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在路边的乡村广场停下,拜占庭式的红砖教堂和一所的修道院就在它的中央,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修缮的一丝不苟。走上台阶,越过幽深的门庭,这儿有一处巴洛克式的喷泉,然后步入正殿,柔和的光线透过彩绘玻璃窗户,熠熠生辉,五彩缤纷,产生梦幻般的光学效果。

    礼拜堂的圣坛耸立着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祭坛旁边有盛有圣水的铜盘。岩壁右侧有几排点燃的蜡烛,闪烁着微弱的火光,左侧摆放着一架管风琴,金属音管呈扇形,一位琴师正在试音,唱诗班的旋律由天而降,俨然是来自上界的天籁之音。欧洲的教堂不但是宗教圣殿,而且集历史,文化和艺术之大成。即使陈设简洁朴实无华,徜徉之中感到一种震撼。

    圣坛两侧排列着木制席位,现在不是礼拜的时间,一位乡村妇女在此处低头默祷,我们只能看见她跪着的虔诚背影,却能感知她的祈盼和告慰。大厅的右侧有间忏悔室,在遇到即使天大难处,信徒也不会上告无门,在上帝面前可以敞开心扉得到拯救。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困境,宗教寄托可以作为精神的引领和鞭策,即使伟人也不例外。基督教认为,如果皈依天主,什么都可以推倒重来,今生今世即可获得新生。

    在中国的文化中,宗教是“礼”的一部分,“礼”可以“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无独有偶,宗教在德文中写成religion,有约束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成人之美,杜绝恶念。古人云:“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也就是说与惩罚为主的法律不同,宗教是对人行为的规范,防患于未然,只是一般人往往意识不到两者的区别。

    宗教和人的价值取向和终极关怀的哲学思考有关。 终极关怀是人的一种本分,所以各种宗教教义一致强调超功利性,以解决精神追求以及人的由来及归宿问题为己任。引导良性的人伦关系, 教化作用非常显著。人的信仰,突出人的善心良知,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也很难想象一个现代文明哲学思维缺失的民族。

    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冲突的, 但是又是相互兼容的,西方科学就是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是典型的对立统一关系,科学家同时也是宗教信徒,比比皆是。著名化学家杜马(Dumas)曾经说过:“和动物不同,人类天生就有终结探究和哲学思辨的需求,生命的由来和生命的最终去处,已经超出科学的范畴,唯有宗教才能解决人生问题。”爱因斯坦在他的“论科学与宗教”中也说过一句名言:“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

    在欧洲,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好像并行不悖,各行其职,前者是解决入世和现实问题,后者是解决出世和灵魂问题,因此欧洲名目繁多的政党,无论是执政还是在野,一般不过问党员宗教信仰,其政治精英和政党党员,同时又是教会成员,十分常见。

    明智的执政者知道道德的自我修持,人生思考的醒悟,人性的向善,是相彰的教化与教育之强项,不是政治党派能做到的。宗教信仰启发对“生与死”思考,能起到对心灵的净化与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向人们灌输普世价值观念,使其遵守社会秩序,道德元素在人们的内心自动生成,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自律自治,这就是多元化的妙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天主教国家,政治,宗教和文化多元化,以至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在这里也有一席之地。在重大的政治决策和社会问题上,欧洲政治家知会天主教会与之沟通成了常态,尽管中世纪以来,欧洲早已政教分离。

    这里的礼拜日,各个市镇的居民,全家男女老少穿戴整齐,风雨无阻,来到社区教堂,在一声一声的清晰明亮的钟声中,鱼贯而入,做弥撒听布道,千百年如一日,这种教化牧灵的力量,不是政治和法律可以取代的。人生不能只是穿衣吃饭,还需要精神食粮,万物之灵和其他生物的区别就在于此。实际上中国传统儒释道和欧洲的天主教,精神教化的意义大同小异,庙宇道观遍布中华,雄伟,华丽,庄严,漫步其中,留给人们的是敬仰和震撼,不单单是探究历史和文化艺术以及建筑风格必不可少的去处,而且是虔诚的善男信女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儒释道的道德伦理学说与基督教的价值观念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礼乐仁义”和“爱人如己”,人生是“无常”和“世上有苦难”,“轮回报应”和“最后审判”,修持戒定慧三学以达“解脱”和基督“十字架”救赎世人获得永恒生命。把造物主的“道”化为人的“德”,人们自然低调谦和,有所畏惧,有了道德底线,用中国老古话的说法,就是“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教化德育,十年树人,欧洲的信仰培育是通过婴儿的洗礼,成人的婚礼,老者的葬礼,平日里的忏悔和祈祷甚至于义务教育的宗教课程进行,生命从开始到结束,天主教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耳濡目染和无微不至,永远是陪伴人生的状态。

    宗教的教化成果,非一日甚至于非一代人之功,一时半会难有明显成效,如果持之以恒,化成俗定,一旦成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自觉的价值观念和行动准则后,效果开始显示出来。实际上中国先人历来重视教化,所谓“遇之有礼,婴以廉耻,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伏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儒释道在中国有着辉煌历史,也就不奇怪了。

    “人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 一个国民,如果丧失了应有的道德,违犯法律,法律可以将他从社会清除出去。但是如果多数人都失去了应有的道德风尚,那么法律也是无能为力,唯有教化才能力挽狂澜。所以我们睿智的古人曾经终结了一条历史教训:“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

    过桥之后,是一条两边种了桦树的大道,汽车在路边的大院停下,中国饭店是设在一栋年代久远的三层建筑物之中,风格别致,坐落在一个大玫瑰花园之间,占了三分之一的地盘。底层有两根希腊神话式的圆柱,使人联想起雅典神庙。门楣上有一对安琪儿的雕像,一旁是半圆拱顶的游廊,游廊尽头是围有篱笆的车库和堆放杂物的小屋,都分散在枝叶茂密的树下,树枝上还挂着梯子,钓竿。

    《萍踪传书》已经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详情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萍踪传书“的邮购渠道相关链接如下(也可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查看): item。taobao。com/item。htm?id=36901945109

    来信请寄电子邮箱renheju。co。。com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李科敏的小说萍踪传书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萍踪传书最新章节萍踪传书全文阅读萍踪传书5200萍踪传书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李科敏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