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王氏就去了周大婶子家,托付她帮忙留意,看看哪家有品行端正的适婚男青年。李梅的婚事还是多亏了周大婶子,王氏对她很是信心,李荷的婚事当仁不让也是请她帮忙出出主意。
周大婶子也很喜欢王氏爽利的性子,且李梅嫁到宋家之后,得到了全家上下的一直夸赞,每回见面都待她很热情,这让她觉得很有面子,因而得了王氏的来意后,她立刻就拍着胸脯说包在她身上,又问王氏,“你想帮二妞找个什么样的人家,你先说说,我心里有谱才好拿主意。”
“李梅赖好在城里待了几年,也算是见过世面的姑娘,二妞不比李梅,她刚出生的时候还不是这样的……”王氏说着就叹了口气。
李荷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周大婶子心里也很清楚,约莫是四年前吧,听说是不小心摔了一跤醒来之后才变成现在的这样子,虽说现在和正常孩子一样,可有的人家还是会介意她过去的情况。
周大婶子了然地点了点头,道:“那就找个和咱们差不多的人家吧,不求有多富,只要家里没有拖累就成。”
周家的情况和李家有些相似,除了家里有几亩地,还有额外的一些收入,虽说不足以富足,但起码能够满足正常的日常开销,家里也没有欠债。
对于周大婶子的体贴,王氏表现得十分受用,她感激地拉着周大婶子的手真诚地道:“我就知道老姐姐你能明白我的心意,李梅还是托了你的福才有今天的好日子,今儿我把二妞也托付给你了,还望老姐姐多费点心思。”
到了八月二十,是李山长子的满月酒,李富让儿子过来请了二叔一家过去,两个人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个饭。
王氏看着襁褓里粉嘟嘟的婴儿,笑道:“长得跟他爹小时候一模一样。”
“大家都这么说的。”程氏抱着儿子,不时逗一逗他,小宝宝看着母亲就咧开嘴笑,“他晚上只醒两回,好带得很,我娘说这一点倒是随了我。”
李荷看着小小的婴儿,不时凑过去和他笑一笑,翠儿和小安好奇地摸摸他的小手,王氏怕伤着小孩子,忙把小安牵在身边。
程氏倒是一点儿都不介意,反倒笑了,“可以和他打个招呼,轻轻的摸一下没事的。”
王氏一边聊着天,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着马氏和程氏,听说马氏已经让程氏气得跳脚了,偏生她还拿捏不住程氏的短处,现在就连儿子李山也不听话了。
李荷觉得只要不存坏心眼,聪明一点,精明能干一点也无妨,像马氏这样的婆婆,如果只是一味的忍让,那她会更加得寸进尺的,所以有时候的时候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不能让她拿捏住。
吃过了李山长子的满月酒,周大婶子那边就有了动静,她一过来就被王氏请到内屋去说话了,王氏还把李荷给支开,让她带着妹妹弟弟去外头玩。
“怎么样,可是有好消息了?”王氏给周大婶子倒了杯茶放到她面前。
周大婶子笑道:“我这几天思来想去,突然就发现有一户人家再适合不过了。”
“噢,是哪一家?姐姐快给我说说。”王氏没想这么快就有了消息,惊喜之余更迫切的想知道对方是哪一户人家。
周大婶子喝了一口茶,方道:“就是咱们村的胡家!”
“啊?”王氏有片刻的愣怔,怎么就和李梅说到一块儿去了,她有些吃惊,“姐姐怎么会想到他们家?”
“这几年你们两家常有走动,刘氏是个脾气好的,我瞧着你们俩也说得上话。她家二小子我也见过几回,这回也悄悄问了别人,都说这孩子不错,个子高高的,模样也长得好,现在又正跟着你们当家子学手艺,再熟悉不过了。”周大婶子笑着道,“胡飞品行如何,你问你们当家的最清楚了。”
王氏一听也有些心动了,胡飞那孩子不仅模样生得好,还很聪明,干活手脚麻利,她不只一听丈夫夸赞过胡飞,再说,那刘氏也和她接触过几回,说话和和气气的,性子温和,这样的婆婆将来二妞嫁过去也不用担心如何相处。
可不知道胡家没有帮儿子订了亲事?
她心里有疑问,脸上就露出几分迟疑来,要是人家已经有亲家了,那他们岂不是要闹出笑话了。
周大婶子听了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道:“又不是敲锣打鼓的去问,到时候我想个法子悄悄的去打听就成了。”
王氏点了点头,又问道:“胡飞今年多大了?我们家二妞今年正好十三。”
“十七了,和你们二妞差四岁。”周大婶子有备而来,都打听清楚了。
“怎么到了这个年纪还没说亲,不会是有什么问题吧?”王氏一听就皱了眉头,一般人十七岁都已经结婚生子了。
周大婶子一愣,就忙站了起来,快人快语地道:“那我再打听打听去,看看是什么情况,你们两家关系这么好,错过了还真是挺可惜的。”
王氏客气地送了她出门。等到李贵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情,也有些高兴,毕竟他对胡飞这孩子很熟悉,且两家都在一个村子里,有什么事情也方便照应。
李荷带着翠儿和小安在山上割猪草,见到熟透的野葡萄就了些,到河边干洗干净,寻了处干净凉快的地方坐下歇息,两过三个多月,那两头猪又可以卖钱了,她想着,是不是能多买两头回来养着,反正两只是养四只也是一样是养,妹妹李翠也一年年长大了,可以帮着家里干活了,多了个人分担倒也不觉得累。
她兀自想得入神,不防小安递了个紫莹莹的葡萄到跟前,“二姐吃,这颗大。”
“你自己吃吧,二姐也有呢。”李荷举了举手里葡萄向弟弟笑了笑。
近几年家里的情况越来越好,妹妹弟弟也越来越懂事乖巧,许是少了烦心事,王氏脸上的笑容也比往常多了起来,说话的声音都平和了许多,整个家里的气氛也是越来越好,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她正想着,突然就听到了一阵脚步声,伴随着熟悉的声音,李荷看都不看就知道是杨家兄弟。
翠儿和小安听了动静回头,一看是他们俩,忙坐到姐姐身边,神色有些紧张,李荷搂着妹妹弟弟,温柔地哄着,“把葡萄吃完,洗洗手咱们就回家了,免得娘在家里担心咱们。”
有草木遮挡着,李荷说话又是轻言细语的,杨家兄弟倒没注意到河边有人,两人边说着话边前走,李荷听了几句,知道兄弟二人原是上山找大树砍木头的,因为家里准备要盖大瓦房了。
杨蕾生了个儿子,杨大婶子觉得女儿是个有福气的,逢人就说这个事情,现在整个清和村都知道她家大女儿嫁了秀才又生了儿子,以后恐怕是要更加得宠了。
杨家人得到消息的时候,杨蕾已经出了月子了,来带信的人还悄悄掏出个荷包塞给杨大婶子,杨大婶子精神一震,接在手里就掂了一把,脸上的笑容越盛了,待送走了送信儿的人,就迫不急待的回屋关起门来数钱,最后和丈夫商量好决定用这些钱盖间大房子,两个小子已经到了成亲的年纪,等盖好了新房再风风光光的办婚事更加体面。
杨氏兄弟渐行渐远,说话的声音慢慢的听不见了,李荷想到自家的几间小屋子,心里有些羡慕,脑子里那些挣钱的念头越发强烈了,虽说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了,可也不能实现她穿花衣裳,吃肉包子的美好理想,回头她得问问爹爹,看镇上都有些什么能挣到钱的营生,她得好好计划一下。
王氏等了三天,周大婶子那边才有了消息,“他们家情况和你们家差不多,可家里有个读书的孩子,又受了些拖累。咱们乡下人出个聪明的读书郎不容易,你也是知道的,家里有这么个孩子,那当爹娘的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得供着他,只要将来考中进士出人头地了,那日子自然就是苦尽甘来了。”
“噢,原来是这样。”王氏焕然大悟,“我先前只知道他家有个读书的孩子,却又忘记了这一茬。”她了然地点了点头,道:“我也听人说过这样的事情,供个孩子上学堂不容易,除了给先生束修,每月的粮食得自己出,还有笔墨纸砚,可都不少钱呢。我以为他们家也是节约惯了的,没想到是因为供孩子上学没办法才这样。”
王氏只感慨乡下人供个孩子上学堂不容易,倒是忘了想要出人头地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等到她和丈夫一说,李贵态度就有些变化,“这得供到什么时候呢,只怕会把家里人都拖累了,到时候上不上下不下的,读书看不到前程,回家务农又什么都不会,恐怕当父母的会更心疼”
胡家正在读书的小儿子名为胡敬,今年十二岁,比李荷还小一岁。
“照你这么说,这得供到哪年才是个头呢……”王氏照着自家的情况去比较胡家,想到供孩子就像是钱投进了无底洞,不知道多少才够,也不知道哪年才到头,她心里也有些打鼓了,“要不我再跟周大婶子说说,也看看其他的好了,也不一定要找附近的,只要都在镇子周围的人家都可以的。”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