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有命,无咎,畴尚祉。
【白话】九四,奉行天命,蘀天行道,开通闭塞,没有灾祸,大家互相依附都可以获得福分。有天命保佑,没有灾祸,同类众人(九五、九六)依附着他(九四),同心协力,坚守正道,可得福祉。此爻爻义是说有富贵的天命的人,是不会有灾咎的,与富贵相关的一类事情都会跟着你来,给你带来福祉。
【原文】《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白话】《象辞》说:奉行天命,蘀天行道,开通闭塞,没有灾祸,按否极泰来的志向而行也。说明要实现济困扶危蘀天行道的志向。
“命”指天命。“畴”同类。“离”与《离骚》的离同,罹、附的意思。“九四”在六爻中已经过了一半,闭塞时期也过了一半,开始露出曙光。“九四”阳刚,具备排除阻力的才能;但在阴位,缺乏刚毅敢做敢为的精神,因而,想要救世,需要天命;也就是要看命运与际遇,才能决定祸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九四”“九五”“上九”志同道合,齐心协力,才会是福。
这一爻,说明君子要排除小人的势力,必须因应时机,精诚团结。
解析;九四,此爻居于否卦上卦乾(天)的下位,属阳爻居阴位,从微观上看,阴阳相对平衡,表明闭塞时期已过了一半,开始露出了否极泰来的曙光,没有什么灾祸。“命”指天命、天道;“畴”指范畴;“离”指距离,“祉”指福祉。九四,阳刚,具备排除阻力的才能;但在阴位,缺乏刚毅果敢的精神,因而,需奉行天命。蘀天行道,开通闭塞,才能没有灾祸,实现否极泰来,才能享受天地之道、天地之宜的福祉。从宏观上看,此爻上有初六、上九、九五组合成的兑(泽),下有六三、六二、初六组合成的坤(地),泽居地上,即水在地上聚集成泽,滋润万物。福祉万物。从天时上看,此爻上有兑可喻为月,下有坤可喻为云,再加九四阳爻阴位可喻为日月,这样云开见日月,可形成日月合明,遵循了“从日到月,从月归新的日”的客观规律(志),距离否极泰来的范畴已不远了。也就是距离公民享受的天地交合,天地之道,天地之宜的福祉不远了。
1、九四
前面曾经谈到,“否卦”并非爻爻都否。“泰卦”亦非爻爻都泰,它们本身都处于变数之中。尤其到了“九四”,在阴极到了交阳之际,否中藏泰、羞内含誉。事物正朝着好的方向转化。农村人有句话,那叫作“一把荆棘不可能捋到顶”。就爻论爻,“九四”处外卦初爻。是阳爻处阴位,刚中带柔。虽有几上几下之虞,但空间在哪里,谁想否也否不了。就这一点,历来被易学家称之为“有命”、“天命”、“八字”、“天意”。周朝之后,人们对此爻理解释颇多,并由此演绎出许多派别,“袁许之术”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中国古文化底蕴丰厚的具体表现,无可厚非。
2、有命
对“有命”的解释,许多教科书都认为是指“天命”。鸿泉半山认为其意多重性。“有’者,存在也;“命”者,人生轨迹也。“有命”,就是指人生的道路上有轨迹可循。分析起来,其意有三:一是“天命”,也就是先天条件。如果说司马衷当皇帝是天命,那是因为他是司马炎的长子。但司马家棋错一步、满盘皆输,导致了八王之乱,晋朝由此分崩离析。正因如此,王安石得出“天命不足畏”的结论。二是指“天分”,也叫“天才”。李白就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但天分并不代表着“结果”,这里头有个“过程”的链条,那就是天分的外延与内涵。以后汉开国皇帝为例:刘秀的悟性好,叫“天分”;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加上生于乱世,是“天命”;他率族揭騀而起,叫“顺天而行”。但没有他艰苦卓绝的奋斗与应时而变方式方法,,恐怕与他哥哥一样,早被人杀害了。所以后人说,“天分再好,也得靠后来实践”。三是指君王有了命令,或进朝觐见、或有新的任务、或赏赐、或加官晋爵,等等,这里头往往有“三分天意、七分人为”。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孔子是不大相信天命的。流传至今的《五经四书》中的《易经》,有关这一爻的解释就足以证明。
3、无咎
这个“无咎”,是以尊天命而行为条件的。鸿泉半山认为,所谓“尊天命”,应该说是要求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无论任何人都期盼一生平安,都希望事事“无咎”,但必需顺天而行,否则,则是“大逆不道”。在这里需要指出,“有命无咎”的观点后来被董仲舒、朱熹等人弄得面貌全非。因此,不能从天人感应上去理解这一命题。
4、畴离祉
这三个字,是个抽象动词。“畴”与俦、筹通用,能否作“劝说”、“规约”、“引导”“疏导”来解释;“离”,指背离、离开、离去等;祉,指福祉、社稷、环境、疆域等。把三个字连起来读,那就是要约束人们不要远离福祉,要以大局为重。这样才能“无咎”。
5、有命无咎,志行也
孔子的解释,着重强调实践。他认为君王有了命令,没有害处,以利于行动也。在这里,关键问题是“君王”是谁?我们不好瞎猜。以周公旦的原意,恐怕这个“有命”之君,乃是被“包羞”之君。非文王不可。在此,我们想起了武王伐纣时,前头举的像是周文王的,武王仅仅是以太子的身份出现。可见,伐纣是在“大王有命”的旗号下进行的。
否卦第四爻人生启示
占得此爻者,意味着经过一段时间的隐忍,运气逐渐转好了,可以开始一展身手了。如果你原来的事业因为小人当道而停止不前,现在可以回到它原来的轨道了。如果你是农民,可以耕种自己的土地。如果有机会可以承包其他土地,自可以放心地去承包。如果你是职员,发现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可以离开现有的公司,去谋求更好的发展。当然,你所要做的事必须是正当的,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你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大家相互依附,这样会谋求到幸福。
九四:有命,无咎。畴尚祉。爻辞故事;
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名,勇冠天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各地诸侯联合起兵,意图推翻暴秦的统治。
公元前207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了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兵实力已名存实亡。便率领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
当时秦军十分强大。十几路救赵的诸侯都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援赵大军到达安阳(今山东曹阳东南)后,宋义生性软弱。见到秦军强大的气势,害怕的不得了,逗留了46天不敢进攻秦军,置巨鹿于险境。项羽本来就是火爆的脾气,又急于为叔父报仇,哪里忍受得了宋义这样怯懦的行为。于是在一次争吵中斩杀了宋义,并痛斥宋义的行为,上报楚怀王。楚怀王得知,于是就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当时项羽面对的是王离的20万秦军,敌众我寡,形势分明。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渡河之后,项羽下令全军将士将做饭的灶具砸掉,把渡河的船只全部沉掉,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出兵巨鹿,有进无退,前面就是秦军,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三天之内,我们一定要打败秦军。”这也是典故“破釜沉舟”的由来。
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项羽弑杀上将,军心并不稳固。若此战失败,即使保一条命回去,怀王那里也是不好交代了。所以项羽索性将全军“置于死地”,以求发挥军队最大的战力,速战速决。这或许是生存的唯一办法。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与秦军拼命厮杀。反正只有三天的干粮,三天打不败你一样是死,于是奋勇死战,无不以一当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齐、燕、魏等各路救赵军队听到楚军的震耳的喊杀声,纷纷挤在壁垒上观战。看到楚军与秦军血战的情景,都睁大了嘴巴,伸长了舌头,屏住呼吸,惊呆在那里。等看到楚军打败了秦军,也纷纷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歼灭秦军20万,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战后,项羽请各路诸侯到军营来相见的时候,诸侯们都跪在地下爬着进去,连头也不敢抬起来。
大家颂扬项羽说:“上将军的神威真了不起,自古到今没有第二个。我们情愿听从您的指挥”。从那时候起,项羽实际上成了各路反秦军的首领。
巨鹿之战之后,秦国已名存实亡,才建立起来十几个年头的秦王朝迅速崩塌。项羽一战之功,天下闻名。称项羽为“中国第一勇将”也不为过。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以较少兵力破秦将王离边防军二十万,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在人生之中,富贵逼人,财运滚滚,偶有发生。这有许多因素而造成,一些人不了解其中的原因,把它称作“有命”。人自有命,有两种情?p>
觯皇桥既灰蛩兀馐强捎龆豢汕蟮摹懊保衤虿势保幌伦又邪偻颉3蛏踔烈谠木藿薄r皇潜厝灰蛩兀强孔约号x〉降摹懊薄6耘既坏拿嗣遣挥θプ非笕コ障耄t米约旱呐Γフ”厝恢懊薄u獠呕崦挥性志蹋还蟾l砹?未完待续。。)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