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综]数风流 第75章 商君卫鞅

本章节来自于 [综]数风流 http://www.lishu123.com/22/22702/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史记》

    “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博物志》

    ◇

    王琅本以为自己在战国是无户籍无背景的黑户,没想到姜尚还是为她编了一个富有创意的身份——被海风吹至东陆的瀛洲人。

    根据西汉东方朔的描述,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方位大致与会稽相对,距离西岸七十万里。其上生长神芝仙草,又有高千丈的玉石,名为玉醴泉的泉水甘甜如酒,饮数升就醉,并能使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与吴人相似,山川形貌则如同中原。

    不过东方朔是难得的比庄周还不靠谱的类型,十句话里信一句都嫌多,王琅自然不会认为战国时代的瀛洲神话与此相同。

    “听你平日言语,似乎对卫鞅很是推崇,见到本人怎么反倒远远退避了?”

    摇摇晃晃的客船上,很费了一番周折才从秦国脱身的两个人懒懒散散地聊着天。

    “我既不是仙山瀛洲来的仙人,也不是鼓吹追求长生药的方士,不退避难道还留下?”

    王琅伸手拢了拢斗篷,对在秦国经历的一番奇遇到现在还有些记忆犹新。

    原来山脚下的那二十来名秦兵是奉卫鞅之命寻找两人,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是寻找自瀛洲登陆东方齐国的“王君”。而卫鞅本人给出的理由则更为奇特——他自称受稷下学宫慎子慎到推荐,请王琅医治一位经年沉疴缠身的病患。

    秦国出良医的名声六国皆知,何至于需要卫鞅寻至慎到,慎到又推荐到她?更何况医学博大精深,她却是一窍不通的,平时自己生病,第一反应是去医院做检查,绝不可能翻本医书自己乱治。

    王琅心里猜测这大概是姜尚的安排,然则姜尚闭关经年,问是问不到的,王琅也懒得揣度他的心思,索性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为上策。

    “我看你很有做方士的天赋。”

    庄周翘了一下嘴角,晶莹秋月一般的神情,令人心中宁静。

    “他也是病急乱投医,知道因由所求就好应对。”

    王琅曾经接触过不少术家方士,郭璞、于吉算是其中最有名的,因此对方士们的行为模式也算略有了解,假占卜实推测地说中一两件事后,立刻找了个借口从秦国脱身。高人么,架子大点才正常,轻易答应反倒显得奇怪。

    其实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哪个不是雄图伟略的伟大帝王?照样一个挨一个地受骗。若说现代人就讲究科学,王林、张悟本之流又怎么能大行其道?

    从事高端骗术的,往往都是一些精通世人心理的绝顶聪明人,只不过看不上正当行业而已。

    庄周随口感慨:“秦国近几任国君的在位时间都不长啊。”

    王琅有些惊奇地看了看他,卫鞅的说法是为他的一位恩人看病,但王琅知道恩人只是托词,能劳动卫鞅这位日理万机的大良造特别关注,不惜遣人入齐求方士治病,一来是药石罔效的绝症,只能求助于虚无缥缈的巫觋仙药,二来是患病之人对商鞅而言至关重要。

    算算时间,秦孝公两三年后就要逝世了,真正的病人是谁,不问自明。

    “比起齐、魏或许不足,比起鲁、卫倒还有余。”

    如果史料无误,春秋战国的国君中有不少都活过了七十岁,在位三十年以上,而国君的在位时间常常与国家的政局稳定相连,除了变法后的秦国:

    “人亡政不息,虽死尤存。卫鞅变法彻底,或许真能证明‘中人治国’之论。”

    法家认为,像尧与舜一样圣明的君王固然少,像桀与绉那么恶劣的君王也不多,资质平庸的君王才是大多数。只要把法制建设好,资质平庸的君王也能治理国家。

    仅从结果看,法家的理论似乎是正确的,坚持依法治国的秦国连续强大六世,终于等到了六国君主皆昏庸,本国却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天赐良机,也迎来了昏庸无能的秦二世引爆的轰然坍塌。

    庄周一脸不以为然:

    “自己就是破坏旧法的人,却指望制定出来的新法不会被破坏,不觉得很可笑吗?百姓肯遵守法律是因为他们的少,容易满足,而不是害怕严酷的刑法与杀戮。公室贵族宁可践踏人世间的一切法律、触犯天底下的任何罪行也要追逐名利,那是因为他们的多,永远也无法满足。如果法律真有那么大约束力,卫鞅怎么会不带上那些戒备森严的甲士就不敢出门?”

    其实庄周说得很对,再严酷的刑法也不能完全杜绝犯罪,因为利益的诱惑太大,人性的贪婪也太丑恶,而且法律始终是要靠人来执行的。资质平庸的执行者想抓住高智商高情商的罪犯,那是在做梦。

    但王琅还是不敢苟同他的观点:

    “无论君王还是民众,资质平庸、不好不坏的中人总是占绝大多数。愿意铤而走险的人确实不会惧怕严酷的律法,但大多数人还是怕的。不能因为极少数极端特例,就放弃对大多数人最有利的制度。”

    “有一利就有一弊,世间万事,无非是权衡利弊而已,哪有什么永恒完美的方法?倘若为了可能造成的弊端就不去做事,那便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清朝灭亡以后,曾经奉上神坛的儒家被骂得体无完肤,曾经人人喊打的法家被吹得神乎其神。

    果真如此吗?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

    那些痛骂儒家的人不见得读过一本儒家经典,吹捧法家的人也不见得翻过一卷刑律法典,整天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愚蠢无知,对社会没有一丝半点贡献。

    被列强入侵是满人的错!国家落后是孔子的错!没钱没势是政府的错!家境贫困是父母的错!

    反正全世界我最干净,我最清白,我最无辜,生活中的所有不如意都是当初投错胎、生在这么一个落后国家的落后家庭造成的,要是让我生在全世界最有钱最有权的人家,我怎么会过着这种生活!

    恶心丑陋的嘴脸看一眼都嫌污染视线。

    好在她身边并没有这样的人,只是过去刷新闻的时候无意中在评论里见到而已。

    “如果把商鞅的法令移到齐国,无论施行几年,齐国的士人百姓都会愤怒地推翻律法;放到秦国,却能让秦国国富民强,百姓悦乐。为什么呢?”稍稍整理一下心情,王琅继续道,“齐国膏壤二千里,北接大海,地理条件很好。第一位国君到齐国后修明政事,尊重当地的风俗,简化周人的礼仪,开放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渔业与盐业,提拔贤能的人,推崇有功的人,使百姓纷纷前往齐国归附。管仲相齐后,又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进行一系列政治与经济改革,使齐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简单地说,齐国百姓享有富饶的天然资源与丰富的历史遗产,只要很轻松自由地工作就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秦国自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时代起就受晋国打压,三家分晋后又被魏国牢牢压制了一百年,国力衰弱,百姓贫困,土地又不富饶,可以说是一直生活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卫鞅的法律虽然严苛沉重,却能让这个被中原诸侯视为夷狄的国家富裕强大,除了少数利益被剥夺的公室贵族,秦国国君与秦国百姓都是乐意坚持的。”

    强国的百姓活得安逸点没关系,人家有资本;弱国的百姓再不发愤图强、努力拼搏,是在等着亡国灭种吗!

    作者有话要说:

    满口抱怨与愤世嫉俗只会让周围的人离你越来越远,奋发向上微笑待人反倒为你招来伙伴。与其思考错误由谁铸成,不如寻找那些带领我们熬过最艰难年代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千霁的小说[综]数风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综]数风流最新章节[综]数风流全文阅读[综]数风流5200[综]数风流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千霁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