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楼开了分店,在过去两月中,盈利已是将近一千两银子。(花好田园ml/3/3266/iml)而在芷阳县河段堤坝种植的小麦等农作物,除却留下给佃户的,竟也是卖了几十两银子。
李锦绣合上账本,微笑道:“去年算是丰收年了吧。”洪水过后,泥沙淤积,土壤肥沃,种植农作物产量自然会提高的。
冬子连连点头道:“就连帮忙种植的佃户都说,上半年虽是遭了洪水,可这一茬种下的,不论小麦还是其他作物都是大丰收了……”
李锦绣淡淡一笑,问道:“小麦的秸秆怎么处理的?”
“佃户都收回家了,说是等它晒干后,当做柴火烧的。”
李锦绣摇摇头,“秸秆易燃,可到底是经不住烧的,那些秸秆,也不过几日就烧完了。还不如把秸秆埋在地里,等得沤烂了,可以肥土的。”
冬子闻言,便道:“那我这就写信回去,让佃户把秸秆运回地里去?”
“不用了。”当下那点土地还是挺肥沃的,倒是不缺那点秸秆,只是以后,多种植几年了,才得注意精心打整土地。李锦绣想了想,嘱咐道:“记得开春栽种桑树时,找几个经验丰富的,别出了虫害什么的。”
冬子点头道:“这些都是安排好了的,小姐尽管放心。”
冬子一脸认真,李锦绣倒也是放心了不少,才道:“先前忙着赶制缝纫机,倒是没有抽出时间挑选簪花楼的铺面,今日,你暂且先歇歇,等得休整好了,明日在上京四处转转,看看哪里适合盘下来做生意……”
都安排好了,李锦绣见冬子满面风尘仆仆,当下也不再多话,就唤了冬青送他出府去。
针葵挤眉弄眼看着冬青,冬青脸色一红,瞪了她一眼,又见冬子满脸胡腮,有些邋遢的模样,心中心疼,也不顾针葵的揶笑,送冬子出门。
等得两人出门,李锦绣笑着道:“都是脸皮薄的,要是被你给笑没了,你就是罪人了。”
针葵撇撇嘴,“小姐还不是在笑她们……”
“我那可叫成人之美,懂么?”
正月十五,元宵节。
一大家子人晚上在李老夫人的荣华居用饭,李金枝却是没有出席。以往,这个时候都是唐氏春风得意的时候,可今天的她却是满脸愁容,一刻都笑不起来。倒是张氏适当的多了话,才以至于晚宴没有冷场。
李老夫人用了晚饭,瞧着众人的兴致,心中疲惫,“今日过元宵,街上热闹,你们都出府去热闹热闹吧。”
李锦绣先前在锦江城过过元宵节的,知道这一日街上都点了灯,灯火通明,蔚为壮观。不仅有猜灯谜,还有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一条长长的街上人流如注,摩肩擦踵,可是相当热闹。
这里是上京,比起锦江城,只怕街上的行人会更多。
亏了这时候对女子还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约束,不然这么热闹的街景,可就错过了。
李锦绣是早就盼着这一日的,等得李老夫人的话出口,也不用假惺惺表孝心要留下俩陪她老人家,当即拉了李子瑞和李老夫人告辞,刘氏自是不放心一双儿女出府去,也要跟上。
和她们一起告辞的,还有三房的人和李庆和,倒是唐氏挤了一个笑容,道:“我就不去外面凑那个热闹了,就在家陪着娘就是。你们都出去玩吧。”
李老夫人稍稍点头,“好了,都走吧,有二媳妇陪着说话呢。”
李老夫人对唐氏还没有彻底失望,也就是说李金枝说不定还有救……她还想看广平公府上门提亲时的热闹戏呢,如果李老夫人出面,说不定这事就压了下来……
可惜了。
李锦绣不会因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坏了心情。她和子瑞早就商量好了今日晚上出门看热闹,所以早早的就准备好了,从荣华居出来,就径直出了李府上了马车朝着上京城最热闹的大街去了。
才上了正街,马车的速度就明显的慢了下来。
李锦绣撩开车帘看着外面热闹的景儿,因马车速度慢,当下就没了耐心,便拉了刘氏和李子瑞下了马车,方才命令赶马的扫尘把马车栓到一边去,雇人看着,而她们则是哪里人多热闹就往哪里挤。
刘氏在旁边跟着,嘱咐几个丫鬟不要跟丢了。这人山人海的,要是在哪里走不见了,等会儿就难找了。
李子瑞今年十二岁,个头拔了一截,虽看起来是个小大人,可平素里呆在书本里的时间多了,这会儿乍然见了这么热闹的景儿,竟也是像个小孩子般,兴奋不已。
李锦绣见他满面灿烂的笑容,也是跟着高兴,抬头目光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看见前面高高的挂着一些灯笼。应该是猜灯谜。她便笑道:“子瑞,我们去猜灯谜,看看谁得到的灯笼最多。”
李子瑞一听这个提议,忙点头道:“好啊。只是等会儿姐姐要是输了,可不许哭鼻子。”
李锦绣笑着,“只怕到时候哭鼻子的是你呢。”
两人说着话,已是挤到了灯笼跟前。瞧着颜色、形状各异的灯笼,在摇曳的灯火照耀中煞是好看。李锦绣便已经看见一张灯笼下飘着的白纸条上写着——齐心抓重点,欣然向前进(猜一字)。
她指着纸条,笑看着子瑞问道:“可知道这字?”
------题外话------
好吧,今天居然大封推来着,我还是晚上才知道的啊。
希望收藏多涨一些,亲们留言呗。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