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104章 上错花轿嫁对郎

本章节来自于 帝国黎明 http://www.lishu123.com/32/32523/
    说一千道一万,北洋海防最根本还是在于银子,在这个船舱中能够与李鸿章坐在一起的无疑是幕僚中的精英之辈,对于未来北洋海防的困境他们心中比谁都清楚。长期以来残酷的********和派系倾轧非常明确无误的告诉他们,建设北洋水师靠朝廷的海防拨款是最不靠谱的事情,他们所能够做到的便是尽可能的在有限的经费中尽最大努力满足海防需要,当然顺便还要满足诸多手眼通天之辈的贪欲。

    他们都是读着四书五经等圣人典籍长大的,虽然没有专门学习过西方科学技术,却也明白再锐利的刀若是不经常打磨也会生锈的。超勇扬威两舰是“快碰船”,最大的特点便是利用高速撞击敌舰,可以想象一个乌龟是追不上兔子的,到时候真要动起枪炮来,那孰优孰劣自然是一目了然。

    “所有战舰都会由新舰变成老舰,超勇扬威两舰不例外,其余的战舰也不会例外,不能因此就说这两艘战舰无用……”李鸿章沉思片刻站出来算是给他的幕僚们解了围,他非常赞同周馥的眼光,王伯良很优秀但是还尚缺乏足够的磨砺,做事太过执着这是王伯良目前暴露出来最大的缺点,老李一听王伯良的话便知道这个年轻人对造舰还是没有死心。

    王伯良点点头答道:“中堂大人教训的是……不过卑职要说的是超勇这两艘战舰的另外一个问题,它们是木制包钢板的舰体,而海水对舰船的腐蚀远比在河流湖泊淡水中要严重的多。这两艘战舰能够在五六年之内保持现有的水平已经是极为难得,随着时间往后推移,十年之后这样的战舰怕是再怎么维护也没有必要价值了……”

    木制铁皮舰身自然无法跟全钢舰身相提并论,结构上的先天缺陷就足以使其败下阵来,而铁皮装甲在王伯良看来这么薄薄的一层在面对四英寸口径火炮的时候又没有都没什么区别。据说后世有资料显示超勇扬威两舰在甲午大战的时候,舰体基本上已经腐朽不堪了,甚至夸张到一摸就掉铁渣的地步。虽说王伯良觉得这个记录有些太夸张了,不过想想十二三年之后舰体上的那层薄薄的金属层还真的很难说。

    “以在建的定远舰为例,这样的铁甲舰由于其极为出色的装甲防护和火力强劲的大口径主炮以及合理的排水量相匹配。尽管日后也会面临舰龄老化性能下降的问题,战舰航速会降低,但它即便在十几年之后依旧可以在远东这片海域横行无忌,敌人在碰到它的时候只能以高航速脱离战斗,一旦跑得没有定远舰快,那唯一的结果便是被击沉……”

    说到这里的时候,王伯良心中也是哀叹一声,这也难怪百年之后中国的海军爱好者对定镇两舰是极为推崇,以十几年的舰龄参战的老舰依旧是雄风不减。日本联合舰队的速射炮和数量庞大的火炮居然没有当场击沉定镇两舰,即便是百年之后也是令人极为惊叹的,当然这也给国人留下了德国装甲天下无敌的印象。

    事实上在参加北洋海防筹议之后,王伯良其实也动了心思插手北洋水师的念头,若非李凤苞和德国人的反应他也没有多少机会的。他执意要发展造舰工业其实并非是真的要造出能够匹敌定镇两舰那样的怪物,造舰固然是重要的,但这涉及到工业技术的高水平跨越可不是这么容易达到的,他将重点放在了维修——在他看来大东沟海战固然日本海军没有被击沉一艘,但也是受损极为严重,与日本造舰能力相对应的是它的维修能力,而北洋水师在这方面就差的太多了。

    战舰的三大性能——火力、防护和机动从来都是相互制约的整体,缺一不可又无法面面俱到,各国也都是根据自己的海军需要来进行相关取舍。在王伯良看来甲午海战英德两系战舰的火并,当然现在的德意志帝国还是俾斯麦执政时期,信奉的是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它现在在海军的发展策略上是避免发展强大的海军以引起英国的顾忌。现在的德系战舰还远未形成后来的作战思想,不过从定远舰的情况来看强调“抗打击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

    历史上德国海军政策就有着非常明确的倾向性,这也是根据德国国力所做出的发展海军指导思想——极度强调战舰的生存能力,只要战舰不沉就可以回到船坞维修再次出战。不过显然就王伯良所知道的历史而言,德国人的水面舰艇部队在战争中可不是这么干的,海上舰队主力决战理应是他们所避免的,而且在决战失败后德国海军舰艇即便生存下来再去维修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了。

    可见有的时候计划怎么做,实际上又该如何执行,这都是让人感到非常无奈的事情,只是王伯良觉得从现在的德意志帝国海军发展历史中所产生的经验教训对于目前的北洋水师有着很不错的借鉴意义。若是有了强大的战舰修造能力,未来北洋水师的战舰航速慢一些也无所谓,皮糙肉厚抗打击能力强,能够在大战之后活着回港维修便又是一条好汉。

    事实上这也只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设想而已,德国人当初也设计的非常完美,不仅战舰拥有强大的防护能力,在其强大的工业基础支撑下也有很强的战舰修复能力,可结果却并非像德国将军想的那样完美。不过想想德国人的对手是以海上权力立国的大英帝国,而清国的对手则是目前工业水平还不如自己的日本,这个盘外招也许还是能够起到一定效果的。

    李鸿章看看船舱内的诸多幕僚都不吭声,心中也便了然了——这里坐着的幕僚也许对从国外购买武器有很多经验,不过在海军方面却全然没有人是王伯良的对手,唯一精通海军的人是李凤苞,可惜他现在还在德意志帝国。对于超勇扬威两舰的态度李鸿章是有些矛盾的,按照王伯良的话来说李鸿章在这次交易中再次充当了冤大头的角色,这两艘战舰比蚊子船要强些却都摆脱不了共同的缺陷。

    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坑骗,李鸿章这样的人物自然更不愿意自己被骗,有的时候即便是自己知道被骗了也要找出一堆理由来装自己的门面。经营北洋海防由此建立一支水师是李鸿章最迫切的愿望,他也希望超勇扬威两舰即便是有些亏了也是一款能够靠得住的战舰,可惜王伯良给他的答复让他很失望——这两艘战舰可以对日本危机救急,然后便是训练舰,而且日后也会是一个不小的包袱……

    “超勇扬威两舰在性能上虽然乏善可陈,但在实际作用上却是不可小视的,而且据学生所知这两舰划归北洋海防正是时候。如果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百多万两银子是千值万值的,可见有时候购买战舰到底值不值当这种事情是很难说的……”王伯良却在最后肯定了超勇扬威两舰的价值,这倒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李鸿章皱了皱眉头:“心田,买这两艘战舰到底是值还是不值不要模棱两可,更不用顾忌老夫的面子……”

    “中堂大人,卑职是军人,泰西诸国军界有句名言‘军人不能对上司说谎,否则战场上就会因此而身败名裂’!”王伯良正色答道:“卑职虽然不是水师却也不敢妄言累及中堂大人,这两艘战舰若是单纯从西方海军的观点来看那是万万不值的,不过以我们大清目前的处境而言却是非常值当的,因为日本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大,以学生之见不出一二年日本必然生事,此时这两艘战舰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心田过虑了!”薛福成摆摆手说道:“购买两舰固然有应对日本危机之意,若说这一两年之内便会生事有些太过……”

    “庸庵先生,不是卑职过虑而是切实身同感受!先生上次看到朝鲜的消息是什么时候的?可知现在的朝鲜又有何变化?日本和朝鲜之间又是如何看待对方的?”王伯良正色问道。

    听了王伯良的话后,薛福成一时间愣了一下,他虽是李鸿章重要的幕僚却对朝鲜事务并不是很在意,除了这十年间有日本有过一些交集之外并没有特别关注过朝鲜的问题。李鸿章及其幕僚们所获得的朝鲜消息都是非常有限的,几乎全部来自朝方的通报,根本没有建立过相关的情报搜集——在这点上比对日本消息的搜集还要差劲,在日本好歹有几个领事馆,而在朝鲜的领事馆几乎就是闲置。

    “各位大人想必还记得光绪二年日本与朝鲜签订的《江华条约》吧?问题就出自这个条约签订后日本在朝鲜元山和釜山建立的特别居留地上,在特别居留地上主要是以日本三菱会社和大仓组商会为首的各大小财阀,他们利用条约中所享有的免交关税的特权进口英吉利帝国的毛纺织品、火柴等工业品来套取朝鲜财富,更为麻烦的是这些日本商人最热衷于囤积朝鲜的粮食然后运回日本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其实这些在各位大人面前看来是不会动摇朝鲜国本的,不过倭人贪婪已经到了诸位大人所难以想象的地步,单单就是粮食这一项,朝鲜的米麦价格就上涨了三倍,更是引发了朝鲜不少地方粮荒……”

    其实王伯良在朝鲜也没有什么门路,据他了解朝鲜的神秘一点也不亚于百年后,只不过没有后世这么夸张而已,当然这也只是对清国人而言——在朝鲜有不少清国人经商,即便是在《江华条约》签订前日本势力尚未进入朝鲜的时候也是如此。不过在朝鲜经商的清国商人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北方背景,王伯良还暂时找不到什么门路来打听朝鲜的情况,他所知道的这些都是后世一些网络帖子和甲午战争中顺带介绍朝鲜此时情况的内容,只是仅仅这些内容就足以让他在李鸿章面前冒充行家了……

    “嘶……”李鸿章听到了周围幕僚惊讶的吸气声,不要说他的幕僚,就连他自己听后也不禁磨了磨后牙槽,从朝鲜的粮价变化真是让他对日本人的贪婪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粮价上涨三倍的消息,李鸿章根本不会考虑王伯良是捏造的,在这种事情上根本没有必要,王伯良没有门路去探听朝鲜的消息,而老李想要知道什么具体的消息只需一个月就可以得到明确的回复。

    在座的各位都是精明人,尤其是他们经历过太平天国和剿捻,绝大多数人都有过负责为淮军筹办粮草后勤的工作经历。粮价上涨三倍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就算用脚趾都可以想得到,而朝鲜国内********他们不清楚期间的细节,却也知道似乎和大清国没什么区别,不过这中间还有个要命的区别——慈禧太后娘家在大清官场上声名不显甚至可以说是默默无闻,至少和朝鲜那位闵妃相比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纯粹就是一个外戚掌权。

    朝鲜如此的权力架构除了导致极为激烈的********之外,更多的隐患在于贪污、裙带关系之类,外戚掌权在这些一路跟随李鸿章走来的幕僚眼中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能够干实事,不绝宗嗣就行。问题是历史上似乎没有哪个外戚集团掌权后是安分守己的,朝鲜的外戚也不会例外,否则也不会出现《江华条约》这样的东西了。

    “嘿!”李鸿章冷笑了一声:“真是上错花轿嫁对郎!咱们买的军舰倒是成了为别人打仗用的了……”

    听了李鸿章的话后,王伯良第一反应就是快要直接喷了——这个词怎么听着这么像后世一部喜剧片的名字……不过老李的反应也足够迅速,立刻从朝鲜面临的问题想到由此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朝鲜问题李鸿章是绝对躲不开的。

    朝鲜一国粮食上涨三倍价钱简直就是到了要造反的边缘,那个地方留给老李的印象第一是“冷”、第二便是“山多田少”。粮价上涨三倍也没什么大不了,在清国这种涨价虽不常见但发生次数也不少,关键是引发饥荒可就是大问题了——朝鲜那点粮田估计是被日本人敲骨吸髓了才会造成如此局面。一旦朝鲜发生事变除了类似太平天国那样直接造反推翻朝廷之外,另外一个自然是要报仇——朝鲜人也不是傻子,自己的粮食被谁弄走了都不清楚那就太扯了。不过老李做出的判断更加明确,推翻朝廷到不至于,以此为借口推翻外戚掌权才是实在的,朝鲜皇室存在的时间悠久,几百年的恩泽下来在朝鲜的根基是极为深厚的,枪口只可能是对准外戚,外加顺便排斥日本……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戒念的小说帝国黎明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帝国黎明最新章节帝国黎明全文阅读帝国黎明5200帝国黎明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戒念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