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少年见齐桓一身不怒自威的气势,心里有些发虚,一个个缩着头不敢应声。
齐桓目光看向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孩子,问道:“到底怎么回事?”那孩子看起来约莫有j□j岁,面黄肌瘦,身上穿着件破旧的脏的看不出本来颜色的短袄。
这孩子见齐桓看他,脸上带了两分惧意,就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秦颂见这小孩话都说不清楚,当下便找了一旁看热闹的人了解情况。
闹事的少年一共有六个,个个都挂了彩,见到齐桓和杨勇这两个当官的,眼中的狠色都褪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惶恐不安。
秦颂打听完消息之后,走了过来,“大人,这几个孩子听说是因为抢粥而打起来的。”
齐桓的目光在这几个面露不安的少年脸上停留了一番。
“把这几个人给我带回衙门里去。”齐桓吩咐道。
杨勇擦了把汗,觉得齐桓有些小题大做。不过见齐桓面上淡淡的,看不出喜怒,规劝的话到了嘴边又吞了下去,犯不着因为这些小事惹得齐桓不快。
那几个少年见衙役上前,这才真的急了,其中最大的一个喊道:“大老爷,小的知道错了,饶了小的吧!小的不想蹲大牢啊!”
这少年这么一嚷嚷,余下的少年都跟开了窍似的,跟着求饶。
杨勇看了眼齐桓,“齐大人?您看?”
“带走。”齐桓淡淡道。
那几个少年挣扎起来,但他们人小气力不济,又饿了一段时间,哪里是那些衙役的对手,三两下就都被捆了带走了。
齐桓等人走后,目睹了这一幕的灾民,朝着马车离去的方向狠狠“呸”了一声,对齐桓这个所谓的京城里大官失望透顶。
灾民里面更是有个落魄的秀才,此时见得齐桓这般作为,更是跟着连骂了好几句“斯文败类”,至于会不会有人写几句酸腐的歪诗嘲讽一番就不得而知了。
马车到了县衙之后,杨勇押着那几个垂头丧气的少年准备往牢房里送,但被齐桓叫住了。
“把这几个少年带到听涛院。”
杨勇吃了一惊,“大人?”
“再帮忙找个郎中来。”齐桓头也不回地吩咐道。
杨勇不好说什么,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只得去了。
那几个少年被带到了听涛院,听涛院正厅里面烧了几个火盆,十分暖和。
那几个少年进了正厅,见了屋内干净整齐的摆设,越发惶恐起来,不知道齐桓这个官老爷把他们带到这里到底是何用意。
齐桓解了大氅递给秦颂,随后进了屋子。那几个少年这下更是宛若老鼠见了猫,畏畏缩缩地低着头站在原地。
门帘打起,下人已经煮好了热热的姜汤,这回不用齐桓开口,这几个少年三五下便把一大锅姜汤喝了个干净。
喝完姜汤后,这几个少年再见齐桓时,脸上畏惧的神色消散了不少。
齐桓见差不多了,开口问道:“说说吧!你们几个都叫什么名,多大了,家中还有几口人?”
其中最大的一个少年出声道,“我叫王东,今年十三,遭了灾之后,家中就只剩我一个了。”
齐桓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下一个,“我叫李铁柱,今年十二岁.....”
等问完这几个孩子,郎中也到了,让人把几个少年带下去包扎伤口,自己留在厅中想着这几个少年的安置之法,想了几条都觉得不妥,有些头痛地捏了捏眉心。
“大人,这几个孩子有什么不妥么?”秦颂不解。
齐桓摇了摇头,“那大人为何要把这几个孩子带回来?”
“我们刚到这里,对清源的具体情况还不清楚,如果有当地人帮忙,我们想打探些消息,也事半功倍。”
“可是仅凭这几个半大孩子能成事么?”
“除了他们,我们还有别的选择么?”来此地不过两日,清源县这潭不知深浅的浑水已经慢慢被搅浑,他初来乍到势单力孤,若是不想些法子避过周遭的耳目,只怕他就只能做个糊涂县官了,说不准哪日就被别人给算计了。
晚上,齐桓正烤着火看着清源县历年的卷宗,就听方敏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过来。
齐桓扔了手上的卷宗,迎了出去,正好看见方敏让人抬着什么东西往旁边的厨房送。
“行之兄。”
方敏笑道:“下面的人打了只狍子,这东西若是搁平常,也算不得什么好东西,只是现在大雪封山了,这东西倒成了个稀罕物,我想着送些来,也好让浩然老弟尝尝鲜。”
“这如何使得,这东西得的不易,还是行之兄自己留着吧,行之兄的这份心小弟心领了,这东西还是带回去吧。”
“浩然老弟这般说,可就是打我的脸了,不过是点狍子肉,又算不得什么,再跟我这么客气,我可就真的恼了!”
齐桓不好再推辞,“那小弟便收下了,多谢行之兄了。”
狍子肉被送到了厨房,方敏亲自来自然不是专门来送这点东西的,定然是有事,齐桓领着方敏进了正厅,又着人看茶。
方敏笑着在屋子里打量了一圈,见桌子上摆了几本卷宗,眸光一闪。
“这两日为兄忙于公务,不免对贤弟有些照顾不周,还请贤弟先体谅则个。”
“行之兄这么说可就太见外了,小弟初来此地多承行之兄照拂,心中已是十分感激,至于这照顾不周又从何说起?”
“浩然贤弟这般说,我也就放心了。不知这两日在这里可还住得惯?缺什么少什么,只管让下人去我那儿取。”
“小弟省得。”
方敏有些犹豫地看了眼齐桓,斟酌了一下道:“这两日下来,想必整个清源县的情况,浩然贤弟已经看在眼里了,听说下午的时候,浩然贤弟还去了城外的粥棚?”
齐桓眼神一沉,正色道:“正是,说到此事,我正好有一些想法要和行之兄商量。”
“哦?贤弟但说无妨。”
“这粥棚,我今天下午去看了,每日供应的清粥不过每人一碗,一天发放清粥的时辰拢共也只有三个时辰,还有许多的灾民根本就排不上,而且我今日看了,前来领粥的灾民还在不断增多,如此下去,只怕抢粥伤人这种事会越来越多。如果在县衙的其他地方多设些粥棚,也能稍稍缓解这种情况。而且今天我也看了,那些稀粥里面连糠米糙米都很少,实在是抵不得饥饿,我记得常平仓里面是有赈济粮的,既然衙门有粮,为什么不开仓放粮?”
方敏面露苦笑,“不是我不想放粮,而是整个常平仓除了籽粮,实在是没有余粮了。”
齐桓吃了一惊,怎么会没有余粮?他从文渊阁的那里看到的清源县储粮明细上看到的余粮总共有四万八千石,每年向朝廷上报的籴本便有两万三千多贯,即便是实际储粮比上报的略少些,但也不至于这么快便只剩下籽粮了吧?
方敏没察觉到齐桓的惊愕,接着道:“大水过后,衙门便已经开仓放粮三次有余,常平仓中储粮去了六成,入秋至今放出去的粥米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常平仓现在的粮食已经十不存一,这粥棚能得以支撑下去,有大半靠的是义仓。”
齐桓把这个事实在肚子里转了几圈,才消化了,原来不是衙门不开仓赈济,而是无粮赈济。
齐桓长吐了口气,“行之兄有何对策?”现在不过是腊月,到了开春还有两个多月,仅靠义仓明显是支撑不到那个时候的。
“如今便只有借粮一途了,清源县周边的这县城多多少少都受了灾,这时候向他们借粮,他们定然是不肯借的,所以这近处借粮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这样一来,就只能往江州那边想办法了......”
原来这方敏打得竟然是这个主意!齐桓是江州的知州,虽然江州是个散州,但不管怎么说,齐桓也都是一州知州,身份摆在那儿,他若是从江州直接调粮过来,确实要方便许多。
齐桓也知道这确实是眼下唯一的办法了,但他却没一口答应下来,只推说要考虑考虑。
方敏见齐桓没有开口拒绝,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一半。当晚齐桓便写了封信让人送至江州。说实话,这借粮之事到底能不能成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方敏从杨勇口中得知齐桓已经写信送往江州之后,积压在心头的大石总算是搬开了。
魏家。
“你说那齐桓真的写信送往江州了?”魏榕坐在太师椅上,问着站在堂中的管家。
“正是,此事千真万确。”那管家说道。
魏榕身边站在一位少年,赫然便是那日接风宴齐桓见过的那位。
“爷爷,你说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猫腻?还是那齐桓就真的那么好糊弄?”那年轻人道。
“你若是真的这般想,未免也太小看他齐浩然了,能官拜从三品便当了阁臣的人岂能是个蠢人?你若是真信了,恐怕是中了他的计。”
那年轻人道:“难不成他已经知道了什么?”
魏榕摇了摇头,“那还不至于,他齐浩然即便是再能耐,也不可能在几日之内便将整个清源县的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现在他顶多是心里有了些猜测。”
那年轻人想了想道:“要不要派个人去试探试探他?”
“多做多错,这样的人物我们惹不起,即便人家如今失势了,但齐三元的名头岂是白给的,他身后可还站着一位正三品的老师呢。”
那年轻人点了点头。
那日齐桓写了信之后,就一直在等着消息。江州离这里并不远,五日便可走个来回。
等待消息的这段时间齐桓也没闲着,走遍了整个清源县城。
腊月三十这晚,冷冷清清的清源县城总算是有了一丝活气,零星的鞭炮声响了起来。
齐桓让厨房烧了几个菜,就这么简单地过了一个年。城外的灾民也难得吃上了一顿饱饭。
吃完饭后,齐桓写了几幅对联让秦颂拿去贴上,自己回了屋随便抽了本书来看。
看着看着,心思就不在书上了,想到还在京里的家人,诸多挂念便袭上心头,担忧他们现在的处境,猜测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又想自己写回去的信他们有没有收到。想了一会儿,赵玉的音容样貌自然而然地便从脑海中浮现出来,及冠那晚的片段更是宛若走马灯般在眼前连番闪过。
齐桓闭上眼,不知不觉便思绪渐深,眼皮也越发重了起来,最后和着耳边的鞭炮声沉沉睡去。
一夜旖旎。
京城,谨身殿。
小安子提着手上的乌木食盒,一路小跑着从回廊处拐了过来。
孙德全正在殿外守着,见小安子来了,忙上前接了食盒,“怎么耽搁了这么久?”
小安子揩了揩头上的汗,“里面有一味药份量不够,让人去太医院重新抓了,然后才煎,这才耽搁了。”
孙德全接了盖子,从食盒里取出一个天青釉薄胎细瓷小盖盅,揭了盖子看了眼,见汤色清冽,且闻不出一丝药味,知道火候掌握得极好。
二人在外殿处守了一会儿,听得里面传来清脆的茶盏碎裂之声,默默对视了一眼。
这声音近日来他们听得都习以为常了,光是今日便已经连着听了三回了。
孙德全捧着那一小盅清汤,小步进了内殿。赵玉歪在榻上,身上穿了件家常的靛蓝色素锦掐丝滚边绣貂毛长袍,身上盖了一条绒毯,闭着眼睛,神色恹恹,周身弥漫着可怕的低气压。
地上是碎了一地的茶盏,杯中的汤汁撒了一地,地上铺着的从大食那边传来的精美的织花大红绒毯也跟着遭了殃。
孙德全这些日子见惯了他这副样子,知道他这是身子不爽利。
“皇上?”孙德全叫了一声。
赵玉睁开眼,眼睛里带着几分倦意。
孙德全小心地把手上的茶盅递了过去,赵玉迟疑了一番,最后伸手接过,揭了盖子,轻嗅一番,确定并没有什么异味,才放松了下来,不像方才那般如临大敌。
喝完汤,赵玉觉得身上暖了几分,浑身懒洋洋的,提不起劲,且困意浓重。
强撑住快要打架的眼皮,问道:“交代的事情都办得怎么样了?”
孙德全心头一凛,没敢看赵玉此时的神色,“那杨文易已经按着我们的意思把东西送给杨乃功看了,听说杨乃功被气得卧床不起,杨家大房那里应该很快就有消息了。”
赵玉点了点头,表情十分复杂,有痛快,有释然,更多的却是势在必得。
又细想了一会儿,确定所有事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后,才满意的沉沉睡去,快要睡着时还在模模糊糊地想,等这件事了了,便把齐浩然给调回京城里来。
有些人还是放在身边看着比较好。
孙德全又取了一床厚厚的毯子给赵玉小心地盖上,见他睡得正沉,这才让人来收拾一片狼藉的地面。
换上另一张一模一样的大红绒毯,这才退到外间守着。站了一会儿之后,心思就不自觉地飘远。
距离那日已经过去十几日了,即便是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但初时的震撼和难以置信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被磨得越发微小。
孙德全觉得,那日发生的一切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一辈子都忘不掉了。
这几日孙德全也时常苦中作乐地想,经过这件事之后,这世上恐怕很难再有什么事情让他动容了。
清源县。
过完年,大年初二,江州那边便有准信传了过来,他们那边答应借粮。
齐桓又重新发动衙役,重新勘灾,所谓勘灾也就是统计受灾的范围和人口,并将之汇总造册。
大秦朝赈灾主要有赈济、赈贷、赈粜、施粥、蠲免、罢官籴、招商、工赈、劝分几种,救灾形式和善后工作考虑得十分全面。
初八那日,从江州那边借来的粮食总算到了。当日清源县外的粥棚便多达五处,之所以不把这些粮食分发给灾民,一是怕发生抢米抢粮之事,二是怕有人从中作梗以次充好。
从江州那边借过来的米,以糙米和陈米居多,但胜在量大,就连齐桓自己都没想到竟然能从江州那边借得数目如此之多的米粮。
陈米和糙米煮出的粥自然不是那等清粥能比的,喝了几天之后,那些灾民脸色都好了许多。
灾后的各项工作总算是得以完全展开了,发动灾民以工代赈之后,一个个简单的养济院、育婴堂、安济坊、居养院、福田院、漏泽园也都随之建了起来。受灾的百姓也都受到了妥善的安置。
齐桓也因此很是忙了一段时间。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